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宠妃顺懿密妃王氏所生的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康熙焦急万分,没成想转头却看到自己最看重的皇太子胤礽丝毫没有着急的样子。这让康熙不得不想起康熙二十九年,自己在出征乌拉木通时,病重在床,胤礽也是这样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9 }, X; e% R* w$ u康熙便觉得胤礽毫无忠君爱父爱弟之情,实在是不堪大用;便很生气地训斥太子:作为嫡长子、作为胤祄的兄长,却丝毫没有怜悯之心。% A U# `/ A9 J/ J5 O
没想到胤礽不仅没有接受批评,反而愤愤不平直接拂袖而去。
4 F4 V! X' @7 r3 P0 M0 E. O% _
+ J+ _4 i; O2 L! Q( j
( l V) H5 r! B在返回京城的路上,康熙又发现太子居然在晚上偷偷进了自己的帐篷,这让康熙不得不怀疑自己的儿子想要弑父篡位;便更加决定了自己废太子的念头。5 Z: m" \4 {/ L
就这样还没等回到京城,康熙便当众宣布废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 a. b# U+ |. I& x! @' \+ x胤礽太子之位被废后,诸位年长些的皇子蠢蠢欲动,首先被圈禁的便是皇长子胤禔,其次便“八贤王”胤禩;在剩下的皇子康熙比较看重的便是德妃乌雅氏所生的两个儿子:皇十四子胤禵与皇四子胤禛。( Y1 t) D) b- [+ w6 M
皇四子胤禛从小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早已病逝)抚养长大,而胤禵则是由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长大,兄弟二人虽然是同母所生,但并不同心。胤禵素来与皇八子胤禩等人关系较好,而胤禛则是与皇十三子胤祥的关系很不错。不过两位皇子都不怎么结交大臣(表面上),这一点让康熙很满意。但皇位只有一个,让康熙一时间犯了难:究竟要将皇位传给谁呢?
# }- P, u, S6 ^8 u+ K0 C' e因为拿不定主意,康熙便问身边人方苞。$ H* f: n% e- l
5 S; J' f; f# z( r
1 I/ ]$ a- H, d8 x方苞虽然深得康熙的敬重,但是他很清楚作为臣子不得随意议论皇储的人选:“皇上,这是您的家事,臣不敢多言!”方苞虽然没有直接给康熙提建议究竟选谁为皇储,但方苞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如今的天下已经淡而无盐,需要一个能用雷霆手段治理天下的人(康熙晚年吏治腐败);挑选皇储不仅要看皇储本人,还要关注他的子孙后代;若是皇孙聪颖,最少能保大清三世太平。3 `' J. p" {4 Y. d; l4 s' M8 b
康熙一共有97位皇孙,但是真正让康熙带入宫中亲自教养的只有:
6 t1 u" z* \9 h/ h0 t; v- r; p废太子的长子弘皙(康熙最宠爱的孙儿)
' S: Z# T- [& A3 `皇九子胤禟的长子弘晸(经常居住在宜妃郭络罗氏的宫里,康熙宠爱宜妃,自然爱屋及乌)
! a Q8 j( b4 J) n8 V$ u皇十四子胤禵的嫡长子弘明5 V9 c& U0 B! y: |, k" F0 y) X9 ^, k
皇四子胤禛的第四子弘历7 ~8 |4 u5 G+ Z% x; d0 ?
康熙在晚年挑选皇储人选时,确实也非常看重孙儿这一辈;而康熙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受方苞的影响。那么,方苞究竟是何许人也?康熙会拿立储这样重要的事情询问他的意见呢?& w" h* d$ i! h$ j j( \
( [; P; R3 I/ B9 ^% n3 i: ]; U( u8 r; @2 m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认识一下:大清唯一的布衣宰相方苞,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n: k+ z. {& Q$ F) z
015 @* [ V1 ~' C& O
5 j9 _8 b2 }( {0 q$ U* u4 m0 B. H康熙七年,方苞在江宁府出生。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方苞是在江宁(南京)出生,但他是安徽桐城人;了解安徽的应该知道,安徽桐城文人频出,入朝为官者更不在少数。; j8 d0 U' i- m4 s n2 B* J3 h; R
方苞家境并不好,但好在他从小就十分聪慧:( y- x! }7 [/ r* ]9 `. P
年仅4岁便可以对对子
; y# a* I+ R3 V3 @, u# l年仅五岁背诵文章的句子,3 E! w# N( h( {3 B+ g
年仅七岁熟读《史记》,4 {. B" z3 W7 d' U
年仅10岁时熟读经史,甚至能够将其背诵出来。
& D& A$ B Q( N, c5 s在方苞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外边玩耍,恰好是五月农忙之时,很多的农夫都在田里拔秧、插秧。其中有一个农夫正在拔秧,一边用稻草捆着秧,嘴里一边说着:5 M- M, n, d0 m% X3 C# o
“稻草扎秧父抱子。”' [6 i3 q. F2 D* i, ?: B" F- ?1 |
农夫恰好看到方苞站在这,便跟方苞开玩笑:“你可以对出下联吗?”9 D) Y# t/ W" C* B8 f1 u
方苞嘴里嘟囔着:稻草便是父,而秧则就是子,稻草捆着秧便是“父抱子”。恰好方苞看到远处竹林,几位农妇将挖出来的竹笋放在竹篮里,他一下便有了主意,大声地对道:
( S1 K* E. {6 D* X5 ?“竹篮装笋母搂儿。”& J" K5 V5 e1 X$ B9 {' X5 _
农夫听着方苞的下联,很是惊讶,没想到面前的小孩居然是一个“神童”。0 |) A: m$ ~+ S6 v8 D$ w
虽然家境贫寒,好在父母从未放弃让方苞读书。
: H9 f# l6 @: I( N5 D0 |康熙二十三年,方苞16岁时跟随父亲在安徽桐城(方苞是安徽桐城籍)参加科举考试。" d# t5 m4 D; g* L
康熙三十一年,24岁的时候方苞进入京城国子监读书,并且经常以文会友,为此在京城的名声很大,被称之为“江南第一”。就连康熙的宠臣李光地,都夸赞方苞的文章:
+ n" U) h& D! c8 k, v1 u5 l: ]" V% l1 e
5 _) f7 v7 O4 q8 K% V" p3 P
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
# O! M2 S' b+ }2 ` 方苞就是韩愈、欧阳修复出,自北宋后便再没有这样有文采的人了。
, `8 j3 _( _; i# {/ s+ \& D李光地不仅仅是康熙的宠臣,更是康熙的知己,能够得到李光地如此高的评价,便可见方苞的文章绝非浪得虚名。不过文章做得好并不一定在科举考试上顺利,康熙三十八年方苞取得了江南乡试的第一名,但是在接下来的先后两次会试中都落榜,无缘殿试。
- {/ `" H7 s% j7 c6 O- t好不容易在康熙四十五年方苞榜上有名,取得了第四名,可以参加殿试;但很不幸的是方苞的母亲卧病在床,方苞不得不回乡照顾,并没有参加殿试。
( C3 G2 C5 S% N/ @5 ]就这样方苞失去了一次入仕的好机会,之后也再没有机会参加殿试。
9 J" |3 y( U4 Q/ w: M7 s; t$ U命运就像是跟方苞开了一个玩笑:虽满腹才华,还得到了当朝重臣李光地的赏识,但因为不擅长科举考试而无缘入仕。好不容易榜上有名一次,却因为母亲生病而不得不放弃殿试的机会。当然对于方苞而言,哪怕是不入仕也可以靠自己的文章才华过活;不过对于寒窗苦读十多年的方苞而言,终究是遗憾。
, T {. V: I8 q' p1 t* |$ G( T# t" S y& n6 W% y) h/ Y
. Z- I6 M, n) B而命运跟方苞开的玩笑远不止于此,很快方苞便牵连到一件案子中,不仅被押到了京城的刑部大牢中,而且还被定了死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L8 k/ a# B5 g7 e' T' b) X- w02: U" ]: C' l' p1 T
, v0 a5 v" L0 @8 U" S% ^康熙五十年,这一年方苞已经43岁,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这一年朝廷发生了《南山集》案(戴名世案):戴名世从小便家境贫寒,但是读书十分刻苦努力,六岁开蒙,十一岁便可以背诵四书五经,所以乡里人都将戴名世视为“秀才”。在戴名世还未到弱冠之年的时候便能作文章,20岁开始便教授学生。, u) C2 p; J! e) v# x0 G
戴名世想要相仿史记,来做出纲目写一部有价值的著作;为此他广游各地,搜罗明朝的事情;一时间,戴名世的文名天下皆知。康熙四十一年,戴名世的弟子将自己抄录的上百篇戴氏古文名为《南山集》刊印于世,在江南一带流传甚广;这部书让戴名世声名大噪。
2 e5 B# `/ d# E0 N7 ~3 k- ~8 V
0 a! N; Z. `# _, i, P6 s, M2 \; \, B6 B, z
但同时也毁了戴名世:康熙五十年,左都御史赵申乔因《南山集》中过多的讲述了南明抗清的事情,而且还用了南明的年号,直接弹劾了戴名世。如此戴名世被抓入狱,两年后被处死;除此之外,受此案牵连的还有上百人,其中便包括方苞。
% A p! g+ k6 T左都御史赵申乔在弹劾戴名世时,也弹劾了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标;而戴名世与方苞是一个县的人,方苞还曾经用戴名世的文集作序,所以便受到了牵连直接被抓了起来。
8 h/ R$ G$ [6 D6 ^* p6 T被抓后没多久,方苞便被押解到了京城,关在了刑部的大狱之中,最终被定死刑。6 b: |: b$ r' D7 U+ G0 X
不过并不是即刻处死,就这样方苞在狱中待了两年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方苞哪怕是身在狱中,而且已经是一个要被处死的人,还在坚持创作。在狱中两年著成了两部书:0 A: N, r+ ^( k
《礼记析疑》- w: G( W& k0 d
《丧礼或问》
$ K# h; U- j; ?也正是因为方苞的坚持创作,让自己获救。
4 r1 w p/ a& D! v) _8 R康熙五十二年,戴名世一案终于审结,戴名世被处斩;' C# q8 Z( x' X& b! R/ j
9 \/ e2 f# |+ c- ~8 `# z7 @+ E
* m* u/ J/ t7 J& r4 D
李光地则是想尽一切办法,留住方苞这位大才。最终康熙松口,赦免了方苞的死罪,并且允许方苞出狱,隶属于汉军旗,以白衣之身入值南书房,在康熙身边做学问侍从。
7 D7 ~1 B1 z! V4 a方苞从未真正考取功名,但能够直接入职南书房,确实很不容易。要知道南书房是康熙在康熙十六年所设,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皇权,其实说白了南书房就是康熙的秘书处。) L! t, h# r- ~! ?% ~
方苞并无官职,而且康熙也从未认定方苞“无罪”,只是对其“宽宥”,让其从刑部大牢直接入值南书房,伺候在康熙身边。" P7 G+ w' {9 |2 {/ k) {# J5 `
后来,方苞奉命编纂《乐律》、《算法》等书;4 ~5 C: t0 g2 m2 N. S
康熙六十一年,方苞被命为武英殿修书总裁。) G$ R; e+ T% e1 a
康熙皇帝病逝后,雍正帝登基,方苞的人生也迎来了一个大的转折。! Y& f" b3 y" ]' Q
03
z P7 ?7 y H" c; y# x8 T
0 C7 u5 | Z5 _7 w I1 K% g雍正皇帝继位后,对张廷玉非常信任。张廷玉出身安徽桐城,而方苞原籍本就是安徽桐城。雍正帝爱屋及乌,让方苞的处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雍正下旨让方苞等受戴名世一案而入旗的人,全部解除旗籍,重新归原籍。# N9 \3 q- G# {4 Z7 m
. y: y9 O2 K% N9 ~" _' M
% X# Y+ _' e, I/ g; G, b6 U* i
就这样,方苞不再属于汉军旗,而是安徽桐城。
! _& t" [8 Y: X7 T3 t0 X雍正二年,方苞回到故里安葬自己的母亲;
4 M4 }* W! \6 K0 w2 D/ R6 O9 ?7 W次年回到京城后,方苞仍旧跟往常一样在南书房。/ @7 L; a# \+ [) W! l
经过多年的观察,雍正也是对方苞越来越放心,便决定让方苞入朝为官:
/ X6 T6 p) _* E/ N: P9 F雍正九年,方苞被授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一职;
: _1 Y! H/ W) a8 t, J2 ~雍正十年,方苞任翰林院侍讲学士;
: i2 l0 x+ |& C5 e, @% ?雍正十一年,方苞被擢升为内阁学士。内阁学士属于内阁大学士的属官,从二品衔;若方苞能够担任内阁学士一职,那么便离入阁拜相便不远了。不过方苞并没有接受,而是以自己的腿脚不便给拒绝了。+ s) U% T9 |( s& e* Q' I2 o/ ?& r
雍正帝见方苞执意如此,便不再为难方苞,让方苞做自己的擅长的事情——继续修书;不过仍旧为方苞保留了从二品内阁学士的头衔,只是不需要前往内阁任职而已。
0 ^/ r" o5 O( [3 R之后,方苞担任《一统志》的总裁官。
/ M8 {# `% j, F P5 J- A: O
5 c- h5 D: n' k
8 \: ^9 ]! \+ S6 k1 `雍正十三年,方苞又任《皇清文颖》的副总裁官。
7 u+ x+ m' X0 J9 ^/ F这一年雍正帝病逝,乾隆皇帝继位。
# G7 ?* F- I) L/ h! c乾隆皇帝登基后,方苞第三次入值南书房,并担任《三礼义疏》副总裁官。而且乾隆将方苞提拔为礼部侍郎,这一次方苞仍旧想要拒绝,但是乾隆并没有同意,并下令方苞随班行走上任。没多久,乾隆让方苞负责教习庶吉士(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又有潜质的人入翰林院做庶吉士)。方苞趁此机会再次向乾隆请辞礼部侍郎一职,乾隆也不再为难方苞,不过仍旧让方苞食礼部侍郎的俸禄。/ i- C- d7 k* H; ]8 Y7 O& ~( v
这一年,方苞奉乾隆之命挑选明代以及当朝诸位大家的一些作品,对其加以批评,然后来做学子们做文章的标准。这本书完成后,被命名为《钦定四书文》。
8 V! w9 K, G a# g% y0 g乾隆七年,方苞因病请求乾隆,希望乾隆能准许其告老还乡。乾隆下旨赐其翰林院侍讲的头衔,从这时候开始方苞便闭门谢客,专心著书。
0 p* q' J9 j% ~7 r; e+ n% |
" H- n) s/ y: d& Z6 q$ G* H
. M H; ~$ R: H V% Q七年后,82岁高龄的方苞病逝。5 I3 c, g) s6 |- j
结语& d0 b! A) l e: U
, |( Z) t1 ?2 u, e) |
方苞其实是一个非常清醒的人,他历经三朝皇帝,先后三次入值南书房,成为皇帝近臣;其实是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靠自己的才华平步青云的。而且雍正帝将其擢升为内阁学士,乾隆帝将其命为礼部侍郎,都是在给方苞入仕为官的机会。
5 t; G8 t9 k. `1 }但是方苞并没有被高官厚禄而吸引,还是想要坚持本心,做自己的擅长的事情——编书。 p: N- s+ M: w/ l9 D4 w% V+ @
也正因为方苞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不仅得以善终,而且还名垂青史,成为给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若非方苞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的话,很难取得这样的成就。
# v6 e \1 D6 W( F# |#精品长文创作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