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6年六月老蒋公然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开始,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短短三年时间,就丢掉了江山。) t! K& n+ q4 U, y2 q. X* E2 v
老蒋没有想到,教员没有想到,美国也没有想到,为什么短短三年的时间,军事上全面占据了优势的蒋介石,江山易主,实在是令人费解。
7 x* i- E. p0 P: R- H1 `这里面固然有人心向背的因素,也有情报战的失败,也有经济政策不得人心,但都不如战场上的失败让人觉得愕然。
8 m( q. B( V! T我认为老蒋失败有四个主要的原因。& ? H& [* A7 N( u3 U, e4 i2 G
战略错误2 d/ V9 x# k! e2 |5 M
当日本人投降以后,苏联也要撤出东北,此时东北形成了政治真空。无论老蒋的部队,还是我方的部队,都想第一时间能够占据东北。
: y U$ U& g) D& h; m n2 V. [. L老蒋和教员同时看出了东北的重要性,两边都加大马力,不遗余力地往东北调兵遣将。
# B! p9 r. F ^" t/ ?我方派出了2万名干部,以及抽调各个根据地,十多万精锐部队前往奔赴东北战场。0 H4 x( M" }' q) \
而老蒋也动用一切运输工具,全面运送部队,抢占东北,这里面不但有新一军、新六军、52军等国军十大主力的三支,也有71军、60军这样的一流部队,可见老蒋对于抢占东北,他在内战爆发的初期,也是尽了全力的。
. ]7 B Q& J5 k$ d但是老蒋对东北的战局,还是估计不足,决心不够,一直没有形成碾压式的优势。
% X4 a7 m( `) ?$ o+ G无论是在1946年还是到1947年,蒋的部队最多只和东北民主联军的部队基本相当,而没有形成绝对碾压之势,到后来更是兵力远远少与林彪,这导致了东北的最后易手。8 r7 X! r# _# e/ J0 n+ r/ W
假使老蒋当时看出了东北的重要性,为杜聿明再加派两到、三个军的主力部队,打过松花江去,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大城市,把东北民主联军压缩到一个狭小的地带。: I% f9 w8 ?- [* R
注意,我这里说压缩到一个狭小的地带,而没有说能够全歼东北民主联军,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在东北民主联军,被压缩到一个相对狭小的地方以后,苏联一定会出手。
/ G/ f/ K. Y& H8 Q一个强大的中国,无论是苏联和美方都不愿看到的。一旦东北民主联军明显不支,或者说将要全军覆没之际,苏联人一定会出手阻止,让蒋介石不能派出军队全面歼灭,东北民主联军。; G, ?; a* T' \
但是当部队被压缩在,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以后,东北民主联军将难有大作为。
) x/ E2 H5 o$ E* r" Z; c; O- ~因为东北本身就地广人稀,一旦被压缩到东北的东北部以后,那里的人口更加稀少,而且还有土匪横行,东北民主联军即便有苏联人的支持,但没有足够的兵员,也难以获得足够的物资,想展开反攻,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9 H3 `; x0 E$ c0 J: F4 ~- b
到那时候,老蒋在东北战场占据了绝对优势,以后就可以抽调兵力用在中原战场。
9 H# A. O. S1 X% Z5 ?到那时,无论粟裕、徐帅再怎么能打,在蒋方绝对优势兵力的压迫下,还是会步步被蚕食,将面临极其困难的情况。: h# N# k* p7 K% d g& ^$ o
越权指挥2 s7 @ a; C9 `7 s6 G
蒋在日军士官学校进修过,一直自诩是个战争天才,可是他的战场指挥能力实在是堪忧。# j3 [/ D' N) x, c4 a3 ^/ Q0 U
事实证明,他不具备军事指挥的能力,借用林彪评论胡宗南的话,如果胡宗南最多能当个团长的话,那么老蒋最多也就是指挥一个连队的材料。7 s. }1 G0 m; q. {) _; T
蒋在北伐战争中,他因为战败,差点羞愧自杀,幸好被陈赓救起,这才逃出生天。龙潭大捷的时候,蒋介石当时下野,又没有在军中,也不是他的功劳。4 ]/ T- @, B. L& ?' G
中原大战的时候,蒋之所以能够取胜,不是因为他打的好,而是他的展开了金元外交,用银弹吸引敌方的将领投诚,这才获得了胜利。
/ w3 i% g0 F1 H1 J: n `5 f但老蒋偏偏又喜欢越级指挥,无论是在北伐战争中,还是在中原大战,亦或是在后面的抗日战争中,他都喜欢越级指挥。 t% D1 V0 j9 d4 A1 P
所以李宗仁在台儿庄大战之前,才向蒋介石提出一个要求,要求他不能直接指挥,李宗仁所管辖的部队,蒋答应了李宗仁,这才有了李宗仁后来的台儿庄大捷。3 a7 k: b2 L6 x I
可是老蒋这个毛病却一直也改不掉,在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尤甚,甚至以一个堂堂统帅,越级指挥到师一级的作战单位。
7 ]1 {! y3 S# K3 k/ l" r5 D! ^: e他根据什么指挥部队呢?他根据的无非就是一些短短几行字的电文,一个高高悬挂的作战地图,和几个自诩为天才的高参。9 a) n: J& s$ Q9 G* d7 r
更离谱的是,他最信任的高参刘斐,又是个卧底。有这样的高参支招,老蒋又爱越级指挥,这焉能不败?! D! }& u# f: {$ k: B
我真的佩服刘斐,这样一个每出主意都会让老蒋打败仗的人,老蒋怎么还能信任他?真是让人想破脑袋也想不透。9 l. B7 x% ~7 k& {9 u& Q0 q
这就像你在打麻将,旁边有个人一直给你支招,支的每一招都是错的,你一把没胡,最后你却不怪罪他,这让人匪夷所思。
* ?. T# A8 I8 T老蒋喜欢越级指挥,那他手下的将领必然不能是桀骜不驯,不听指挥的主,所以老蒋选定的一方主帅,都是唯命是从的人。
) a5 r" z/ y; S1 k' p. ` j像徐州战场的刘峙,东北战场的杜聿明,西北战场的胡宗南,这些都是绝对服从他的将领。 R1 A4 P4 ^. E1 X W% U! c V {
像杜聿明在军事上,也是很有能力的。可是他不敢不服从,恩师老蒋的命令,多次违心,明知道错误也要不折不扣的执行老蒋的将令,所以你说他指挥作战能不失败吗?. C9 t. p' F+ F- L3 ~5 {8 o! Q& c
老蒋手下的这些将领们,有时候明知道老蒋的指挥是有问题的,却又不敢违拗他,而且心中也不免在想,有些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就不敢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了。% K2 a! B5 B7 f; ~( K
毕竟军队是老蒋的,一旦自己指挥失败,要承担责任,而听老蒋的指挥,即便日后失败了,老蒋也怪不得其他的人,所以都对老蒋唯命是从。
+ @; `7 S/ h) {, f2 j) k# n! e这也导致老蒋,在各个战场上一败再败,最后到了终于无可再败的地步,退入了台湾,才算告一段落。
9 h- W7 e" B; k1 Y8 Q( ~好大喜功
" N9 t- G) Q& B; _7 l老蒋还有个弱点是好大喜功。在解放战争初期,老蒋想用自己的绝对优势兵力,碾压各个解放区,所以他把部队摊开使用,想在每一个战区,都以绝对兵力碾压解放军,实施压倒性的胜利。
2 A" C: W( j1 O; Z( g3 s$ e可惜事与愿违,先有刘帅的定陶战役,又有粟裕的苏中七战七捷。就这样打了一年,老蒋兵力消耗极大,在第二年的“剿匪”过程中,不得不采用重点进攻的方式。
5 f7 V* \' [5 N7 P; C$ g但老蒋无论是全面进攻也好,重点进攻也好,都以攻城略地为主,而不是以歼灭敌军主力为主。. Q) }' s' Z9 |. u: P4 t1 t4 W/ y
在解放战争初期,老蒋在东北先后攻占了沈阳、长春等大城市,在晋冀鲁豫攻占了集宁,又占据了华中根据地的两淮,到后来,他还攻下了延安,自以为已经把胜利牢牢掌握在手中。
4 U* r- I% P! z3 r2 X3 o/ `" r- `孙子兵法有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老蒋看似表面强大,其实占据的地方越多,他的兵力分摊的越多,最后导致哪儿哪儿的兵力都不足。' _( R* m% @9 I
就比如占领延安,为了怕我军夺回,就不得不派重兵把守。而延安本就是一个极其贫乏之地,养活不了那么多部队,这就得从外面给部队运送粮草,而押送粮草又要派出大量军队护送。8 w; m- r3 O& ^; c, ^4 z$ K. ~3 _
这些都极大的限制了蒋军兵力使用,使机动部队不足,也在物资上造成极大的供应困难,加大了本方的压力。
6 m" W. U- I4 n: K3 o4 j5 d9 u: B" t* B A老蒋的好大喜功,手下的将领们自然都趋之若鹜,谎报军情,谎报战果成了习惯,按照蒋军的战报来看,那华东野战军已经被消灭了好几回,彭总的部队也被消灭好几回了。
1 ~3 l/ K) u" w! m j& ]可是战报都是假的,这也导致蒋被这些战果迷惑,就像莱芜战役,蒋就是以为华东野战军已经溃不成军,所以才让李仙洲大胆进兵,王耀武虽知不妥,但是也不敢违拗蒋介石的军令,才让整整五万人成了瓮中之鳖,被华野三天吃掉。4 [ h& @3 ]( c' T$ z
再说一点题外话,在莱芜战役中,大家都以为46军军长韩练成,韩练成的出逃,使46军失去指挥,才是莱芜战役失败的主因。其实韩练成虽然造成了46军的一定程度混乱,但在战役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大。3 [9 S% L: t$ b. J
正因为韩练成掌握不了46军,所以他才孤身逃走,如果他能真正掌控部队,就实行战场起义了。
* T1 H& d x+ K- R0 i9 c2 W这也是他敢回去见蒋介石的主要原因,因为蒋介石派他去打入桂军之中,他掌握不了46军这支桂军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莱芜战役的胜利,不能归结到韩练成身上,是粟裕诱敌成功,才完成的战役胜利。
: h/ W. L5 u( J: F军纪不严3 z$ Z N! B* A: i0 K
老蒋还有一个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他军纪不严,对于犯了错误,不用力杀敌的将领处置不严,导致他的军纪愈发败坏,各个派系,也越来越寻求自保,使军队的战斗力继续下降。
% E# \. T- R# S( B2 U就拿孟良崮战役来说,本来李天霞的八十三师离张灵甫的七十四师,不过五六十华里,完全可以全力进攻,突破阻击阵地靠近七十四师,这样华野再想歼灭七十四师,就会极其困难。
! r5 [) W5 g, ~9 V甚至也有可能导致,华野歼灭七十四师的计划失败。那样的话,不但不能剿灭七十四师,反而容易被蒋军团团围住,实现张灵甫的中心开花战略。7 U6 k2 g6 z8 }
可是李天霞却因为和张灵甫私人恩怨,而不全力去救张灵甫,只派了一个连去联络,还丢失了战略要地垛庄,张灵甫最后在孟良崮被全军被歼,李天霞要负主要责任。
5 l9 r* Y' V8 Z; t/ f面对李天霞这种因个人私怨,而不顾友军死活的将领,本应军法处置,执行枪决。就像在抗日战争中杀韩复渠一样,起到震慑作用。, z# X' U3 B$ ]. i/ i O
可是蒋介石却碍于各方面的压力,对李天霞从轻处置,革职了事。; E' n6 w }& v% u
陈诚在东北战场,上任不到半年,就把东北战场弄的不可收拾,面对军队一片要求处置陈诚的声音,蒋对陈诚也是没有实质处理,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b8 c; B: x! p* K
因为军令松弛,也让其他将领不肯为他卖命。这样的部队军纪不严,焉能不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