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黄芪,对中药有所了解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它补气升阳的功效。其实除了补气之外,黄芪在医圣张仲景的手中的功效和适应证还有很多。畅销书《我在东汉末年学中医的日子——另辟蹊径读伤寒》的作者翁骁炜老师通过对《金匮要略》条文抽丝剥茧,对于黄芪的临床体会颇有体会,快跟随作者一探究竟吧。% q1 z4 M% n7 _ _0 Z2 Y" d W0 v! {
<hr>今天我们讨论一下黄芪。
- J" n4 L6 b) u黄芪是一味很有名的中药,一般的中医爱好者或许都能脱口而出:黄芪补气。但我一直不太会用黄芪,直到上周末,有了一点领悟。
/ l0 [& |! v( n% a我不熟悉黄芪的药性是因为一开始研究的侧重点在《伤寒论》上,最近才逐渐转移到了《金匮要略》。而《伤寒论》里是没有黄芪的,只有《金匮要略》里有。% r" d7 ?" d/ ], Y
而我认为《伤寒论》讨论的是津液层面的内容,而《金匮要略》则涉及到血气层面。
3 M' u% a* e: q8 o' D我最先重视血气问题和津液问题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中,肺痿病机很明确,是津液层面的问题。
. q9 {$ M1 }6 x% B4 _8 R“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 j {& k3 A' K2 P/ T1 M6 n
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6 v, R# K- l7 O6 b! o2 Q4 V
6 H; G/ P7 Z2 [7 v' ]
' ?& K2 Q2 {- C) i肺痿就是津液流失过多造成的。
[. m$ T5 [, U% i+ f" ^9 ~+ L! J; g4 G* X! z' C& o q X: i' ?
2 i; c; F4 R0 _) h5 P8 w再看肺痈的条文——
, B1 K% v' W- ^3 L7 B; S* z“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
2 N5 b8 s% B3 K a }. `当有脓血,吐之则死。”: N. Q# R7 M" I7 J& L' K
这里明确提到了肺痈和脓血相关。/ j5 G9 j; O# s4 P$ i! I
再看桔梗汤条文——
8 O3 H! P% U" ^: e% a“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l: U9 Y1 W/ o. k
再联系到有一条解释性的条文——
4 X7 p+ p- c% W) H; q“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蒙可救,脓成则死。”2 p. z1 Y) w. c+ B7 a( N1 n
很明显肺痈和血相关,而且脓也和血相关。
4 V* z& \. P/ \4 c治疗肺痿的是甘草干姜汤,而治疗肺痈的桔梗汤和甘草干姜汤结构类似。干姜补充津液,能够去痰;桔梗肯定和血相关,因为桔梗能排脓。
# |& F! D( V( P" C所以病人吐痰属于津液问题,吐脓属于血气问题。
8 v( d/ v/ o* K- t% Z再看肺痈的另一个方子——& ^$ p; | H% m3 W% C6 E
“《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 u8 p( _7 h+ |$ f5 j" V千金苇茎汤: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9 g. d! z/ K9 y+ D- S苇茎汤中桃仁和瓜瓣都是血层面的药,也再次印证肺痈是血气层面的问题。. w" z1 b" |2 [" p- x. v2 s( g0 R
这个条文中的“甲错”引起了我的注意,再找出几个有甲错的条文——* z# d) L! w. }% s- |+ p9 r. `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暗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4 a) t+ H1 m& r+ @4 Q- S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 ^6 b9 d) i, l& P大黄䗪虫丸的肌肤甲错是因为内有干血,这里甲错又和血有关。
" l# s6 q( V. [+ U7 V1 k9 t! w, x肠痈是因为腹内有痈脓,所以有其身甲错,之前肺痈说过了脓和血相关,也和血有关。; f4 f- o& _7 {4 F: d, }. ^
所以能看出“甲错”就是血的问题。
6 U/ g& F% r* L" K扯开一下,“甲错”的意思,“甲”就是皮肤局部变硬,比如指甲、甲壳虫都比较硬,“错”就不清楚了,大概是交错的意思吧。- b/ S" L. Z6 G4 X
再搬出一条有甲错的条文,我们今天的主角就登场了——
" E6 C) P% M* T9 R: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得轻者,久久必生瞤。瞤极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o8 N# G) m0 r0 { U
其它的不看,就看“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有甲错。
- N9 B6 Y& F* f7 j9 m. d% Y, e. Z所以,桂枝加黄芪汤大概率是血气层面的方,其中桂枝汤肯定是津液层面,那么血气层面的只能是黄芪了。
1 F* l+ ^' `* X* A5 Y' z
, H( Q& |; ^; F, @0 j
6 X( \9 T( o+ I; @ z; B$ d再看“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这里有一个疮,在《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十八》中有条文——* L5 z8 ~* M' n% a4 h" z
“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 m- [, g( c9 J2 Z! F/ o疮和亡血有关,也是血气层面的问题,再次说明黄芪是血药。
$ h1 M& o; J5 h; z$ E5 ]印象里,黄芪能治的症状有:出汗、水肿、手脚麻木、身体痒,加上甲错和恶疮,我突然发现,黄芪治的都是表证!! s7 O+ [7 I/ i5 z: m' T6 j" g
表证不应该是《伤寒论》里就能搞定的问题吗?伤寒论用了很多个药来治疗表证,这个如数家珍了。3 a6 G& ]# ` D5 p5 j
! e: H) I5 s+ _- w! x8 E" k
- 疼痛用麻黄,痒是小痛也用麻黄5 {/ H. c. |6 v' h& j
- 骨头痛用附子,屈伸不利用附子9 F! o7 Z, [" u+ ^1 I3 x8 d
- 肿重用麻黄或者白术
# T9 v5 ^2 M2 Q - 肌肉酸痛用芍药2 E( c" E! D/ Z/ F$ ], z g3 O
- 汗出用桂枝
- W+ i( {) C1 V! W - 肌肉颤抖、手抖用茯苓
$ e3 R \0 a- J' l a4 k - ……( I# r& Q; b1 L* N
似乎完全用不到黄芪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9 B- s" \( v9 S; a
还是那个观点:我认为《伤寒论》的主要矛盾在津液层面,而《金匮要略》会有更多血气层面的方药。3 y8 q/ i! H: K% z" _
所以《伤寒论》里的这些药的确能治这些症状,但都是在血气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如果血气出了问题,这些药就不够用了。 D# Q5 `3 f7 h! b' z& K1 \
比如《伤寒论》里有发汗禁忌的条文——
0 q% _0 U6 ^0 ]/ R4 m“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 D0 G& _" Z& W“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l& K6 r0 X, S8 K6 f: y! q9 ]$ ^
疮家和亡血家显然都是血气出了问题的,那么他们有了表证后就不能简单的用津液层面的发汗药去解表。
0 _6 w" X& l" y2 J; D" ?, }87条应该可以用芍药甘草附子汤,85条恐怕就要用到黄芪了。
+ D4 M2 Z1 |# t8 P1 m. N, w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比较确定了黄芪作用在血气层面,且作用位置在表,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黄芪对血起了什么作用呢?
1 m& k, z" F( Q黄芪是一味补药,所以很可能是补血。
; b2 q9 ]! j! a- t. X6 E& i0 C从刚才有关的“疮”的条文里也可以看出来。: C u8 s! V9 D# @6 [1 L& h
“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v q, [9 u! n3 l) B, ^. S
有疮的是亡血,黄芪能治疮,那么黄芪是补血药更有把握了。
7 v2 k$ G, S3 a1 i. M& j* c再看芪芍桂酒汤条文——4 o- g1 B, m- S" e1 n4 _' B' _
“问曰:黄汗之为病……发热汗出而渴……”
4 b( `- ~& ~ A注意症状渴,我们知道瘀血是——
# A$ o# D9 k. \' k"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 c% }4 i K& n, _- o' r注意“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因为有瘀血导致血少所以口燥,但也因为有瘀血堵住,所以但欲漱水不欲咽。
) c1 _1 F8 c8 p4 G9 z那么黄芪的口渴证很可能就是单纯的血少而没有瘀血,这个和亡血用黄芪相一致,坐实黄芪补血。$ K( `7 P/ r; _! G2 Y- v' ~; `
注意瘀血里也有胸满,就是胸闷,联想到黄芪证有胸闷,可以认为,血少,无论是瘀血还是亡血都会导致胸闷。
8 c0 v# v4 f0 d, @9 N* g最后总结一下,黄芪作用位置在表,能和除附子以外所有解表药配合,本身药证有甲错、疮、身体不仁、黄汗、胸闷口渴,作用是补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