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提到大清第二位皇帝皇太极身边的女人,我们一般会先想到这三位:
' `. ?4 W) U+ K+ ^皇太极亲自册封的清宁宫皇后哲哲,大清首位皇后(不包括追封)
3 k. y7 \0 g8 j% g+ m' H( |* c皇太极的白月光、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海兰珠,地位仅次于皇后,被封大福晋宸妃2 j, f$ @6 o0 K2 _
巾帼英杰,历经五朝(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的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 a% b3 l4 c* S3 H1 c
其实除了这一姑二侄外,在皇太极的一生中还有两位非常重要的女人:
, p k, V' C" e) R" I( X一位是皇太极的发妻、元妃钮祜禄氏,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女儿' D5 ^: Q8 l. H; I; r8 k/ H/ e
0 B( Y) y* u8 J3 A% F
# J9 b1 \8 _( U2 z0 G一位是乌拉部的战利品,一姑二侄嫁给皇太极之前皇太极最宠爱的女人,也是继福晋。$ K( C- W, w! k- E* G! r
钮祜禄氏我们暂且不论,毕竟钮祜禄氏因为得罪太祖而直接被皇太极休掉了。这篇文章,我们一起认识一下皇太极的继妃乌拉那拉氏的一生:虽然生下两个名垂青史,对大清立下大功的孩子,而自己却没有得到任何尊号。8 t9 \ S3 C+ d) ]3 A
虽是战利品却得宠
: U7 f! m" h( ^' z J
5 A# I/ t! z4 T* b% s- @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努尔哈赤在八角殿召见自己的妹妹沾河公主,以及宫中其他的女眷,其中便包括各位儿媳。车尔格的妹妹也就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生母,在经过努尔哈赤与大妃阿巴亥所生皇十二子阿济格门前的时候,直接乘坐着拖床而没有下来,努尔哈赤便觉得其非常傲慢,便直接下令让皇太极休妻。8 f( W& x. F. K/ i" N6 o
所以很多人便认为皇太极休掉的妻子就是皇太极的继妃乌拉那拉氏,肃亲王豪格的生母;其实并非如此,乌拉那拉氏的父亲乌拉部贝勒博克铎以及兄长硕色,在乌碣岩之战(1607年)中便已经战死,是皇太极的二哥代善在战场上直接斩杀的。
5 k8 M( H7 b( h6 a; Y H; A6 p* S8 f6 w7 M, ~
6 t+ s5 r" j. ]6 W% H
而车尔格其实是皇太极元妃钮祜禄氏的兄长,也就是开国功臣额亦都的第三子,所以被皇太极休掉的妻子并非继福晋乌拉那拉氏,而是元妃钮祜禄氏。
6 [, P" U# S# Z; h乌碣岩一战后,那拉氏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兄长。次年三月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同侄子阿敏一起征讨乌拉部,此战建州女真大获全胜,俘获了很多俘虏。而那拉氏便是众多俘虏中的一个,而作为战利品被赏赐给了年仅17岁的皇太极。8 w: v! @& \: \+ {# N
其实那拉氏跟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还是亲戚关系,那拉氏有一位堂兄叫满泰,满泰是乌拉部国主,而阿巴亥是满泰的女儿,高贵的乌拉部公主。按照辈分的话,阿巴亥应当称呼那拉氏为堂姑。
4 I) t$ `* K! @0 H那拉氏虽然是高贵的乌拉部公主,但是皇太极的发妻钮祜禄氏还在,她便只能屈居福晋(平妻)之位。不过单从生子数量来看,皇太极在一开始还是很宠爱那拉氏的:
: p ^+ H7 K3 [8 j M$ ]钮祜禄氏还没有怀孕生子,那拉氏便为皇太极生下了长子豪格;
; Q9 B* M$ v. k* X
0 E& W# s2 q* X( V& _' k' i n p7 Q! Z
两年后,那拉氏又生了一个儿子洛洛( M* U* U. ` c& O; g& L! A W' o; G
那拉氏连生两子后,钮祜禄氏终于怀孕生下一个儿子,不过钮祜禄氏在生下儿子的第二年便被休妻,因为钮祜禄氏得罪了公公努尔哈赤。
( t3 I! U3 ~5 w% Z$ Y钮祜禄氏被休掉以后,那拉氏便顺理成章成为继福晋。( u/ U) q% c0 j1 T6 o9 _4 q4 s
按照皇太极对那拉氏的宠爱程度,再加上那拉氏有两个儿子傍身,若皇太极将来即位称帝的话,那拉氏便很可能被位居中宫;然而,在后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蒙古各部的支持,尤其是科尔沁蒙古;想要蒙古各部落支持后金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联姻。
3 d# _% R8 {; W6 {& y! f$ y努尔哈赤本人迎娶科尔沁贝勒明安(哲哲的叔叔)的女儿,册封为安布福晋;之后又迎娶了冰图郡王郡王孔果尔(哲哲的三叔)的女儿(后被尊为寿康太妃)。2 t! ]* O8 [: |2 E& G( B. B1 K n. H
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迎娶明安的另一个女儿做大妃5 ]+ r- O1 _0 X) |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则是迎娶明安的孙女为继福晋! u: w( L3 S8 J9 i
而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也紧随其后,迎娶了明安的一个孙女
: r. q' x% V: f) C
$ g3 v3 B: G8 G$ a7 D7 U$ s: \
7 z% W/ H, A: D2 l' S.....8 s2 @# f& m& l( L
在满蒙联姻的大背景下,那拉氏便迎来了一生中最大的劲敌:哲哲,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
( n8 h& P! A5 f6 O# r为了表示对满蒙联姻的重视,1614年皇太极迎娶哲哲的时候,努尔哈赤让儿子出赫图阿拉城三百里,前往扈尔奇山城举行大婚。哲哲嫁给皇太极的时候,那拉氏还在,哲哲便只能屈居福晋(平妻)之位。: P( v- b4 A7 b3 W* |: E2 U( }
不过在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前,乌拉部已经被建州女真所灭,所以那拉氏的地位有所下降。而哲哲的到来,也让那拉氏尝到了失宠的味道。皇太极非常宠爱重视哲哲,若是外出打猎的话便会带着哲哲一起,二人婚后举案齐眉、恩爱非常。
5 W; F, Z7 H8 {4 T* x Y1 |; A1620年努尔哈赤率兵灭掉了叶赫部,作为战利品,一位高贵的叶赫部公主成为皇太极的侧福晋,这位叶赫部公主是叶赫部贝勒阿纳布的女儿。
, N0 Q4 J% d o5 i8 z K$ n, Q; g4 \4 R
' J. S' g* W" q0 j对于那拉氏而言,自己又多了一位争宠的对手。5 n8 i8 s" _) [, J: G
1621年,那拉氏再次怀孕,生下了皇太极的第一个女儿;也是在这一年,那拉氏所生的次子洛洛病逝,年仅11岁。
9 w* |! T2 j4 t. d2 u; X* G了解清史的都知道在努尔哈赤后期,争夺大汗之位的斗争非常激烈,皇太极八位嫡子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人生赢家。随着皇太极在后金宫廷地位的提高,哲哲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哲哲也为皇太极生下了公主;但科尔沁蒙古还是将哲哲的侄女布木布泰嫁给了很有希望继承汗位的皇太极。; h! p9 t6 ~$ g( J% r5 Z1 ~3 t
后金需要科尔沁蒙古的支持,哲哲与侄女布木布泰的地位自然便得到提高,哪怕那拉氏还位居大妃之位,其实际的地位已经不如哲哲。
' S) P/ V# @ l* b( b7 Z/ ]而且不知从何时起,大福晋便成了哲哲。* [7 I( X: z1 V, n* f. o/ b
1 l7 w$ y6 S& W+ Q: @: \5 r
3 f# i; s/ K5 N0 Y3 Y1632年也就是天聪六年,也就是皇太极坐到汗位上的第六年,将哲哲封为中宫大福晋;也就是说最晚在天聪六年,那拉氏便已经不再是大福晋了。1636年也就是崇德元年,皇太极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称帝的时候,中宫皇后的人选是哲哲,“崇德五妃”的另外四位也都是博尔济吉特氏,至于那拉氏已经位列“崇德五妃”之外。
_+ w3 L0 g" L( {崇德年间,皇太极后宫的妃嫔等级是:崇德五妃(皇后、东宫大福晋、西宫贵妃、东宫侧福晋、西宫侧福晋)、侧妃、庶妃、格格。崇德五妃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的妃嫔,也就是说若那拉氏还在世的话已经退居侧妃之位了。
2 Q' ^% _: @- L. s) L. Q% M- G3 a其实那拉氏究竟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并没有记载,随着哲哲地位的提高那拉氏便慢慢地没了踪影;那拉氏最有可能去世的时间,应该是在天命朝。, ~) {+ J4 N. {8 \) u" C9 M& T, u
但哪怕皇太极称帝也没有追封那拉氏任何尊号,之后的皇帝更没有追封那拉氏,所以那拉氏只是被称为皇太极“继妃”。若不是因为那拉氏生皇太极长子豪格、长女敖汉公主的话,或许那拉氏只能有一个称呼“皇太极继妃”留下来。
; W5 f- N. d/ ^# h3 k皇太极长子豪格- s+ Y ~* `* C/ X7 d
s7 U3 @/ ~) w/ M
豪格的出生让皇太极尝到初为人父的感觉,更何况还是继福晋所生,自然备受青睐。豪格早早地便跟随父亲皇太极一起出征南争北战,在历练中成为战功赫赫的大将。豪格也因此得到了祖父努尔哈赤的青睐,取代杜度,位列“四小贝勒”。 K- s4 w `0 I1 X8 ^3 J5 V: p8 p
8 ^ Q0 K/ h) D4 p; n) p5 ~3 E$ R" ^- U* [$ j% M+ O5 [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不久便开始实行“八王共治”,“八王”指的是八位和硕贝勒。除了“四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阿敏)外,便是“四小贝勒”。
8 T+ g- s8 F Q" u" ~" p) M“四小贝勒”一开始是: ?1 |* g6 S% }! [! H4 y, g C
努尔哈赤的长孙、嫡长子褚英的长子杜度2 o. s+ h$ D( @! f
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3 Q. V5 A! E) t' f, W' C
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2 k0 X: \: N4 P/ p! ]# K* ?
努尔哈赤嫡次子代善的儿子岳托+ [8 h1 x: [( x6 ^- h4 O' o9 m
但是到了天命末年的时候杜度便失去了旗主的地位,被排出“四小贝勒”之列,由皇太极的长子、多次立下战功的豪格替代,豪格也成为镶白旗的旗主。
7 H% C6 ?: F# x. h/ x V1626年,豪格跟随伯父代善一起征讨蒙古扎鲁特部,豪格在这场战役中表现的非常突出,亲手斩杀扎鲁特部贝勒。也是在这一年太祖努尔哈赤病逝,豪格的父亲皇太极继承大汗之位,皇太极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所领的两黄旗与豪格所领的两白旗对调,就这样豪格成为镶黄旗旗主。# w) @) _: g' {- Z
6 ^7 h r* R; t' R0 x9 [: N' ]
7 g+ C' e( i! D
1627年,锦州之战中,豪格大败明军
% S# S, h. g7 S$ S8 }6 ?1628年,豪格跟随叔叔济尔哈朗(太祖皇帝的侄子)一起出征蒙古固特塔布囊,大获全胜。
/ r( h; J7 ~6 }% n3 S, T1629年,豪格跟随父汗皇太极一起绕到蒙古直逼北京城。此战中豪格与明军奋战,一直打到了北京的城壕。紧接着豪格又跟岳托(代善之子)等人一起包围了永平,攻克香山。
5 Y+ V+ x, o# Y! j0 n& }1632年,豪格前去征讨察哈尔部。
) r4 B* o8 @, y! ^5 g1 R- G凭借赫赫战功,豪格被晋封和硕贝勒。
. h. s; A! a7 _值得一提的是豪格虽然是凭战功得以晋封贝勒,但其实豪格并非只是一个武夫,而是智勇双全之人,讲究用智谋取胜。在皇太极登基之前豪格又多次立下战功,因为在皇太极称帝后,将长子直接册封为和硕肃亲王,并且让豪格掌管六部之一的户部。
: B- K3 ]# Q% \% }在皇太极众多儿子中,豪格不仅战功赫赫,还是最受重用的。虽然曾因犯错被降为郡王,但很快便因战功恢复了亲王之位。! j( l& R) C" M2 X6 q# H0 B
- `0 u4 T+ R: j, D" e9 j
6 y M( ?. t# c& x# E# ]* B6 m' r
可以说从天命朝后期到天聪朝,再到崇德年间,豪格凭着自己的战功一步一步获封亲王之位。只可惜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并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要将谁立为太子继承皇位。
% d F) _ C1 U0 l* z" U/ ?! A其实皇太极在时,一直想要正式建立“父死子继”的制度,并且将皇八子(海兰珠所生)立为皇太子,但皇八子夭折,之后皇太极不仅没有正式建立“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而且也没有再册封新的太子人选。
z1 Q7 T, b+ O8 s4 T; ]所以哪怕豪格的威望再高,也不能直接继承皇位,因为他有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十四叔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虽然比豪格小三岁,但其战功并不少,而且在朝中的威望极高。
# S' j( h8 N$ g可以这样说,若是没有多尔衮在的话,豪格便是毋庸置疑的皇位继承人。9 g. h) G; M W) S& f' J* G9 Y5 ?1 K
但正因为多尔衮的存在,豪格与皇位失之交臂,反而是年仅6岁的福临白捡了一皇位,登基称帝。福临登基后,豪格便将错失皇位的怨恨都转移到了多尔衮的身上,甚至诅咒多尔衮是一个无福之人,必定早早去世。& C2 S: B0 n* x2 \1 K ~) u
: I1 s6 r! ]5 v5 k5 R- i/ U
3 h0 `& W7 N, T0 {# \ m而多尔衮虽然将福临推上皇位,但实际上至死都没有放弃篡位。
$ ]+ G$ T0 I9 b) s8 b) z& S而多尔衮想要篡位,就需要除掉一些劲敌,而豪格便是首位被多尔衮除掉的对手:
: B* A: ~/ G2 m3 C( [% _1644年(顺治元年),因为豪格说多尔衮的坏话,而被辅政王多尔衮议罪削爵。好在满清入关后,顺治帝与多尔衮大封诸王,豪格得以恢复亲王爵位。& x9 J5 `9 g5 n* h" G5 [4 U
1646年,豪格西征亲自射杀张献忠;
. n4 l& s( O' }- C2 S1647年,豪格平定遵义、隆昌等地; W* y1 y: a0 s
次年豪格班师回朝,按理说立下大功的豪格理应得到封赏;没想到多尔衮竟如此心急,给豪格罗列多个罪名直接削爵下狱,豪格仅在狱中不到两个月便去世了。豪格去世后,多尔衮不仅霸占了他的正蓝旗,而且还霸占了他的遗孀博尔济吉特氏。
6 m/ ~" p; X W) O2 M+ x顺治帝亲政后,将长兄豪格复封为和硕肃亲王,并为其立碑纪念。6 \" Y5 A2 [8 T5 V4 e# n% H0 J
V/ G0 q) [6 [' ], ?
0 t) j' y' X- |/ e+ J* C& [, P* x对于大清来说,豪格绝对算的上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功臣,一生征战沙场;但因为争夺皇位失败而成为多尔衮的眼中钉,最终冤死在禁所,实在是憋屈。/ A' b$ ^" j4 |
敖汉固伦公主:大清最幸福的公主
1 O" [1 u- x) g: w4 U7 i3 M6 v( `7 U; u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作为大清公主,从出生开始便背负着自己的使命,虽然不能跟男子一样上战场杀敌立功,但仍旧有自己的任务:便是和亲或者是笼络下臣,一切都是朝政。而且公主联姻所起到的作用确实非常大,不费一兵一卒便可以稳定某一个部族,让这一个部落对大清忠心耿耿。9 t) \9 d5 z5 _% h
而敖汉公主便是皇太极所有公主中第一个联姻蒙古的公主:
) C! n' ? B U0 h" E' w) n2 `1627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后,蒙古敖汉部的赛臣卓礼克图向皇太极求娶公主。皇太极最年长的女儿便是敖汉公主,但只有7岁,还没有婚嫁的年龄,不过皇太极还是先给敖汉公主与赛臣卓礼克图的儿子班第订婚。. y7 A* k! S: l2 c
" m6 k) k) I( G B6 L J5 t5 C
- v9 X! @( ]3 r% }4 \
六年后,敖汉公主13岁,班第正式向皇太极请婚。皇太极按照婚约将长女嫁给了班第,皇太极非常重视此次联姻,所以大摆宴席,并且给了敖汉宫主非常丰厚的嫁妆,并且率领诸位贝勒、后宫福晋们等,一起为敖汉公主送嫁。
' C" w& J" l3 ~! y' w, L因为是嫁王敖汉部,所以才被称为敖汉公主。
$ V" k1 Z, w [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帝后,将长女敖汉公主册封为固伦公主,额驸班第则是封为扎萨克多罗郡王。也是在这一年,班第成为敖汉部的领旗者。
, q% ?) l: h8 Y" d7 i一般来说,大清和亲的公主大多婚后生活并不幸福,而且早早便去世。而敖汉公主在嫁给班第以后,夫妻感情非常好,敖汉公主用8年的时间为班第生下五个子女;而且每次敖汉公主回娘家,都是班第陪同一起:: O( n! o1 N0 Q/ M( B8 D; h. s4 l/ C
1634年,敖汉公主跟随额驸第一次回盛京,已经被封中宫大福晋的哲哲率领诸位贝勒、福晋迎接敖汉公主以及额驸;第二天,敖汉公主额驸拜见父汗,并向父汗进献了骆驼以及牛羊等
" X% r2 q/ R @# L8 s) a+ }' I次年八月,敖汉公主与额驸再次回到盛京,向父皇进献牛羊等;等敖汉公主回敖汉部的时候,皇太极给长女准备了很多的物品,包括珠宝玉器、杯碟等一共1271件。* R+ o* G8 a" N' K D3 V+ U' r
! |4 @9 z5 F& B1 M0 o. n; G
7 `+ n3 P7 c" t6 ~* q3 f; D" }
1638年12月,已经被封固伦额驸的敖汉公主与额驸再次回盛京,皇太极特地让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的侄儿)迎接,而皇太极则是宰杀牲畜36头宴请长女与额驸;皇太极此举就是为了让额驸班第对大清更加忠心;仅仅五个月以后,班第便被晋封多罗郡王,为了谢恩,班第向皇太极额外进献不少马匹、骆驼等,皇太极对额驸此举很是赞赏,但是并没有收。
& c9 L/ f3 X$ Y5 z! ^# [% [两个月以后敖汉公主与额驸回敖汉部,哲哲皇后亲自将其送到演武场。% r9 x9 r; F H4 ~& m' e
之后在1641年十月,1643年八月,额驸班第又先后两次陪同敖汉公主回盛京,而且在1643年八月初八敖汉公主不仅参加了固伦端淑公主(孝庄所生)的婚礼,紧接着一天后皇太极病逝,敖汉公主恰好参加了父汗的葬礼。
/ _: B* g& I" ^% M9 B作为大清和亲的公主,能够如此频繁地回娘家,而且还是跟额驸一起,可见敖汉公主不仅夫妻和睦、感情极好;而且额驸班第是对大清真心归附,对岳父皇太极更是孝顺。
' M; o/ N+ s" ~' L. @为了表示对额驸班第的重视,每次敖汉公主回朝,不是皇后亲自迎接便是亲王迎接,而且每次敖汉公主回敖汉部的时候,皇太极也都是以厚礼相赠。
6 J$ q7 x9 N. ^& m3 J( `. E ^* `$ r, W' U: x
) n' _( f3 v0 C$ {1 Z1 ~" t敖汉公主嫁给班第以后,自己与额驸的称呼更是不断变化:: K* }7 }3 x/ I
敖汉公主获封固伦公主,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皇太极重视与敖汉部的和亲,更是因为敖汉公主是皇太极继妃所生,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嫡女。既是嫡女,自然应当被封固伦公主。 x2 b; J; b) s
而班第,除了是固伦额驸的身份外,还被封多罗郡王,确实非常难得。! H0 s. N) {1 `* K) M
夫妻二人在大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敖汉部的牛录(每300人为一牛录)也达到了26个;直接超过伯父锁诺木杜凌(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女莽古济的额驸)的17个牛录,如此一来班第直接反超伯父成为敖汉部新的领旗者。
1 ~, \4 G# X1 d9 I班第成为额驸以后,不仅与敖汉公主的感情极好,而且对岳父皇太极更是忠心耿耿,对皇太极的号令无不听从,从1636年开始便出征,而且多次立下战功;哪怕是皇太极病逝后,新帝福临登基,班第对大清仍旧忠心耿耿,顺治三年还跟随豫亲王多铎一起平定背叛大清的喀尔喀苏尼特部,只可惜次年班第因为舟车劳顿而去世。
0 |; h7 \# W, |# F- g* n- m感情极好的恩爱夫妻若是一方去世的话,另一方大多情况下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追随而去。果然七年后,年仅34岁的敖汉公主去世。顺治帝下旨,按照固伦公主的规格下葬长姐。
3 s- \- [3 e# P7 g- r5 ~
/ ?' `( X9 A% A$ @ t ~0 c+ U3 s; D1 b9 C0 k) ~: V
值得一提的是敖汉公主在生儿育女上,在整个大清所有和亲的公主中都是数得着的,为班第生下四子一女,除了长子承袭多罗郡王爵位外,其他的儿子则是因为生母是固伦公主的缘故成为一等台吉或者塔布囊(蒙古王公)。而且敖汉公主的子孙后代与爱新觉罗家族又频繁联姻,到了嘉庆年间,敖汉公主的子孙后代已经达到了610人。$ h ?" p2 b( Y! H, N
结语! S' X. I4 t9 ]: I+ N% Q
7 K' q# Y- L) Y
乌拉那拉氏也是高贵的乌拉部公主出身,成为皇太极的宠妃,先后生下两子一女。儿子成为战功赫赫的大清开国功臣,女儿则是成为朝廷与敖汉部联姻的功臣,儿女二人都得以名垂青史。而乌拉那拉氏却因为母族被灭不仅地位越来越低,连何时去世都没有具体的记载;甚至在夫君皇太极称帝后连一个追封的尊号都没有,只是被称“继妃”,实在是令人惋惜。. ]3 q2 m2 H& x6 G/ c
其实这便是满清初期女子的命运,与自己的母族、夫君的利益都是息息相关的。
2 i8 I6 u0 |' P' A满清初期随着科尔沁蒙古在后金宫廷的地位越来越高,便注定了那拉氏需要让位于哲哲;
% }2 s% C n8 V1 ?4 ~哲哲因为母族对后金重要性的提高,地位不断提到提升;与之相对的便是那拉氏越来越默默无闻。皇太极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最起码在遇到海兰珠之前,江山要比美人重要;所以在争夺汗位的过程中,就需要像哲哲与布木布泰这样科尔沁蒙古出身的女子的支持,毕竟哲哲与布木布泰的背后是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支持。6 i- W% z1 L' i) s \# t. q* i
% _' o0 _# I6 g0 ^ _7 F+ F8 S
9 g* ^' T ?5 T2 N% X而那拉氏的母族早就已经被灭,除了能征善战的长子豪格可以帮助皇太极建功立业外,女儿敖汉公主尚且年幼;对于皇太极而言,降低那拉氏的地位便是必然之举。2 z* Q6 m% S% s1 R. H/ |
#文章首发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