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0年清末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历了多次战争,而且在不同阶段的战争中,军队所采用的制服也在跟随变化,那这期文章就来说说,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在这期间我军制服的变迁史。/ E" x+ d- S" |6 u6 T
( L' t1 u- M! U' s$ T. N v' m
5 w& M, g' l1 V) A% b$ o& j
一、晚清时期新军制服
% ]6 s/ a) i. x7 }* [4 O
y( f- u$ ]$ ]& S9 M7 r
9 D8 |. s4 B. D7 l晚清时期,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式”军队,并被称为“新军”,无论是武器装备、士兵的用品等,全部都效仿国外,官兵所用的制服也是大变样,当时的新军统一穿着1910年式军服,此版式效仿德式军服设计,尤其是衣领、肩章还有衣服上的勾线,都有着很浓的普鲁士色彩,包括军帽、上衣还有裤子,主体也都是灰色,这相比之前清军的传统制服,变化可不是一星半点,穿上这件军服的清军,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 ^0 h& N* e& k; q5 R( p. j' {, ]
; Y0 N! B& N$ v' z4 Z% S
! F! X/ F F4 I! L) L" Y二、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北伐军制服
# l( S- R- E$ k; P+ z3 @- `# R, P6 ~3 e6 ~; w5 Q" Z
# p2 @; A( N: h. B
进入民国时代,尤其是二十年代左右,北洋的各路军阀正处于混战阶段,不过各路势力官兵穿的军服基本都是一样的,为民国元年式,这个版式效仿当时的日本军服设计,同样采用立式衣领,两侧带有“标签”形兵科章,肩膀处可佩戴竖版长条状军衔章,制服主体为蓝色,其中军官款式的颜色更深,并且口袋更大,且带有装饰线条。
u* a9 O" X9 b3 @5 b' l' l2 T6 q* G* B6 n& Y! |. M% r
. y" [/ F) z5 K- H
- O2 c" M. ~: @9 o至于普通士兵的款式颜色就比较浅,版式也更普通,虽然也是四个口袋,但整体都比较小,上面也没有任何装饰,最主要的是材料也比较差,帽子、衣服和裤子用的是棉线布料,厚度不如军官的毛呢布料。% r+ t! y# e! t" ^4 y. g
) x) X& U& ?/ N1 s: \" B7 M/ G! a
5 {7 m$ \8 }4 Z3 ^; w7 I9 A \: a# P- S4 l J; p5 p" ?7 g
在军阀混战后期,二十年代末期左右,东北地区的北洋奉系军阀,在之前民国元年式军服的基础之上,改进出了一套新式军服,不过相比原始款式,上衣的大体版式变化并不大,只是将部分细节修改,比如将衣服上的四个口袋整体缩小一圈,并将胸前的两个口袋改为倾斜状态,还有每个扣子之间的距离调整更密集,但仍是七枚扣子,也可能是环境的原因,制服整体采用卡其色,除此之外,与该款式军服配套的大檐帽也进行了修改,将帽子轮廓整体缩小,类似日俄战争期间的日式军帽。
. h( K7 W: B) c% s% k- F4 I$ E& d) ^8 \8 }- a8 G
' Y8 D; i8 Z# E$ g% ~! N
! d. ]; P$ ^- G( x2 D* P' L北伐军方面的制服,大体样式看似与北洋的类似,但本质上并非是一种,而北伐军的制服是模仿苏联设计,采用折式领衣领,并且角度偏大,有些苏式军服的特点,与此同时,这款军服还融入了中山装的设计,样式中规中矩,比较简洁,衣服只使用五枚黄铜扣子,官兵在穿戴的时候,军衔章一般不会放置在衣领上,则会是以臂章的形式放在袖子上方。# t( y4 Y" g/ Z; e2 @
# _ M. g9 Y$ L3 u
! ]8 l3 O# J- o& l/ D三、内战期间国/共制服& s* r) c2 ~! U. n8 j1 { {6 r6 Q
, x0 r- u* e- ~" a! S, m- f
* c U% B: l X$ z% `
8 `* C; f3 y9 D' J当时大部分的国军官兵,还在穿着早先的中山式军服,只不过进行了微改,就比如将领子角度缩小,去除了苏式衣领的特点,而使其更像中山装,同时军衔章也改为衣领部位佩戴,不再是以臂章的形式,至于这套制服的口袋、扣子和版式,几乎没有变动,其他地方部队的服装主要是蓝色,中央军嫡系部队则是土黄色,并且当时的中央军方面已经开始小规模取消大檐帽,改为仿德式的山地帽。* C) q5 \9 T4 F1 k1 g2 A, q
, C8 w2 f9 z# o" M3 L9 w$ `
/ B, Y6 A7 Q; O8 Z/ S同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制服也是仿苏式设计,最大特点就是那八角帽和红色的领章,这标志着“革命的未来”,但由于红军条件艰苦,再加上缺乏物资,所以制作军服的布料很差,表面很粗糙,也不太坚固,因为红军中一直都有着官兵统一的理念,所以干部和士兵的军服款式没有区别,都是同样的质量和设计,不过对于不同部分的红军制服颜色存在差异,正常的都是灰蓝色或者灰色,而红四方面军的部分官兵,一般身着的制服都是黑色款式。
+ w! m2 c4 |3 a0 m+ r( W* S1 S: c
2 r) F$ R: E) u6 t Y/ K四、抗日战争国/共军服
$ @* L* g; c3 T) C0 n* f& N% t* i3 G% A! p* O" f. j- `
" D) L0 D) j% n; H8 F# @: q在抗日战争阶段,国军嫡系部队的制服改为了“黄埔式”,是以黄埔军校学员制服的基础,修改出的一套制式军服,不过基本样式依旧保留中山装的特点,如最有标志的折领、四个口袋和五枚扣子,其实这套军服变化最大的地方,就是在胸部左侧增加了信息章,上面标注了官兵的姓名、兵种、军衔和职位,上图就是尉级军官款式,服装面料比士兵的更厚实。
( I" q' ?4 m5 [( _4 ~8 `; m% _, \4 @6 I$ `
& J* D7 K" L$ n/ P0 a3 `2 r- U/ ^
上图为高级军官款式,只有校官以上级别才能配发,相比尉级款式材质更好,主要使用类似西装的面料制成,并且颜色更深,有些偏向墨绿色。
' C3 h$ G+ y0 ]! z/ B! }7 J' _
x$ ^& |! O* O6 h) u; E2 N* R9 t4 S* F; E/ ?/ m6 p) U
上图为国军嫡系部队普通士兵的制服,这相比军官款式布料更差,帽子、衣服和裤子使用的是棉线布料,材质比较薄软,同时颜色偏向土黄色。
7 a6 W8 m4 ?. E( }' g$ Y$ e
) o( ]) K O- a8 e- a
# s" j4 q/ R# H& w除了中央军嫡系部队外,其他地方部队,如滇军、西北军和晋绥军等官兵,同样身穿这款“黄埔”式制服,但由于地方军的后勤都是自给自足,所以制作军服的布料大多都与中央军的不同,在做工质量上都存在差异,而且地方军制服的颜色很少有土黄色的,就以阎锡山的晋绥军为例,官兵所采用的制服基本上都是蓝灰色,上图为军官款式,颜色较深,布料相对厚实。; V7 R" y- x2 w5 w0 y; v- h
1 B# i8 X f- | I' l7 J
; y. V& [/ I5 u; N7 e3 d5 d上图为晋绥军的士兵款制服,颜色相比军官的浅很多,采用棉线布料,做工质量相对一般,不过要比大部分地方部队的士兵制服好一些,可以达到中央军制服的水平。& ~( k. z, M! @/ q- A, c ~
' I3 ^ B% Y( ]/ K: ?, t
9 A+ a8 u; p8 i* t) z进入全面抗战后,之前的红军正规部队和部分红军游击队,被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其中八路军方面的制服也开始参照国军样式设计,不过由于缺乏布料,使得不少的八路军战士还在穿之前红军的制服,只是不再佩戴八角帽,改为与国军相同的德式山地帽。1 q" r! i e1 ~5 t8 ^$ Z5 Z8 v
1 u9 o5 W% }4 m+ {% v
5 y* ]4 J0 s9 f; i3 Q {! e
到了抗战后期,随着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壮大,有更多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战士穿上了后期制作的国军样式制服,并配发德式帽,由于根据地被服厂缺乏机器,军服几乎都是手工赶制,所以做工和质量就很粗糙,甚至都比不上地方军制服的质量。* [" G9 L' s6 r9 @, P5 T/ o3 R9 u
: g3 l6 P5 o3 _, w0 }, h' W% Q2 [9 U T( K; r/ L
进入四十年代抗战末期,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并分为远征军和驻印军两部分,虽然是得到了英美军服和武器装备的援助,不过只有驻印军的士兵穿上了英制军服和美制军服,而前线与日军战斗的大部分远征军战士,依旧身穿国军制服,后期才根据环境,改进出了热带版制服,大体版式与英军的类似,上衣是T恤,下面则是短裤。
+ T9 m/ `7 _; m' A9 L7 ^0 V4 m) }! _# K3 S5 h4 r
& I, Q% G4 \: C0 o9 V五、解放战争国/共军服
, n V/ G5 m) t _: \8 L2 }% Y5 Z) y9 g5 s
6 E1 S' _1 | d
# ?" d0 d; g/ e$ M
进入解放战争后,国军部队开始换装新式制服,为46式军服,在1946年开始逐渐替换早期的黄埔式,46式军服在设计上沿用了美式制服的特点,采用美式军衔领章和肩章,胸前也放有资历章,军服的上衣裤子都是呢绒布料,大体版式既有一种美式军服的感觉,也又有一点中山装的影子。
% @; d$ ^; T! u3 S% A: O# u$ c/ [8 ~
8 k. _% J$ ~% X7 j Y
3 Y) J" R) H/ |解放军方面的制服早期种类五花八门,有蓝灰色的,草绿色的,土黄色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继续沿用八路军的制服,只是将臂章和帽徽拆除,直到解放战争末期,才开始逐渐配发统一的49式军服,这个款式参考了之前的红军制服设计,不过相比前者还要更加朴素简洁,没有领章也没有肩章,衣口采用四颗塑料扣子,服装整体也显得宽松。
' [0 B7 ?0 }8 i2 {( K K( u& _6 M+ i
$ u9 C( i/ F, N- O, i4 ~( w六、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制服5 x4 v5 O, y8 r3 R% c( R
9 t# v9 d& r0 h- W
" `0 l% t! h7 _4 [- y4 b! f& ?7 h在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开始制服统一化,根据解放战争末期装备的49式军服进行完善,在1950年推出了50式军服,不过本质上的设计和49式基本相同,也是五枚扣子,两者相比50式的面料要更厚实,最重要的是50式军服覆盖了全兵种,包括陆、海、空三种款式,还有女兵款式和干部款式等等。
) z8 |+ D5 ~) W0 }
- I2 S5 h1 Z* W; D4 e1 R; U) j# |# Q, t
而且男干部款式,在日常情况下还会配备仿苏联M43的50式大檐帽,在训练或者上前线的时候则会佩戴之前原始的“解放帽”。2 ]0 v7 X, M h7 C4 C" ^
: n" L' Z: {9 k9 Z/ ]- L3 g
' j( ^0 T* n$ x那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文中存在哪些错误或者不足,还有望大家多多指点改进,想要了解更多,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为大家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