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亲历记(197):肩负24万清尸任务的钢铁战士

[复制链接]
查看2076 | 回复0 | 2023-12-23 00: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197):肩负24万清尸任务的钢铁战士-1.jpg

. p) B2 P, d, A, r7 \( N
死去的24万人该如何埋葬

8 F$ y; |1 M: D3 Z. r& e# y' D+ l
3 J( E$ `# t% o, a, w把24万人形象的打个比喻,相当于多大规模的人口?# g+ q- \2 T8 ^3 w; I4 [
" U' W6 D+ q7 n+ _
答案是:相当于中国一个小县的规模。" Z# |. @+ P/ L* k# z. @0 u! L
这么多的人在同一时刻,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在同一时刻后两三天内死亡,他们该去哪里埋葬,他们该如何埋葬?
& {1 e' {% K1 I* F2 `" d$ C% I
. k% t5 c7 z$ j' _震后的唐山就面临这个问题,而且这还仅仅是震后众多问题之中,一个不算特别重大的问题。& G+ B" M/ F# Y- ~! B! l4 L

, ]& M1 m( B5 I6 F是的,你没有听错。因为,比死去的人更重要的是,还有好几百万活着的人,他们还要继续活下去,还要保障这些人继续活下去,这是一个更大更难的问题。1 N6 j7 h: |  {( n5 V
  L/ ^5 g7 K: W4 I
1976年8月6日,进驻唐山的解放军基本完成了救人任务,他们的下一个任务,就是清尸埋人。' W8 V& Z, D+ T" ?7 M5 ^' W5 U

2 s6 P) O: p' _开始时,承担清尸工作的战士们是在没有防护的状态下完成任务的。
8 q$ @- L. O, c; {& h$ Q
& Q+ o  d) _# R  x, e面对扑鼻的恶臭,他们有的只是一把铁锹,一个铁钩,但这些对清尸来说,能起多大作用呢?- [5 e$ N% h1 O2 I! L0 n; Z( `+ W
: l7 y7 P5 X. m* |& K
尸体高度腐烂,很多死者皮肤脱落,战士们只能在废墟上找些破床单,破衣物垫手。
0 j8 Q% Z2 u0 i4 x% x* d' g
, J! W* c9 V2 ]" R尸体挖出来时,除了视觉刺激,还有味觉的考验,关键是这个考验,虽可以靠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但有毒气体对战士们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
1 K5 g  @* r4 Y2 a4 ]9 B
# x4 c, j  q+ g+ H2 E刺激性气体的成分是硫化氯、氮、甲烷等混合而成的,一会儿,就让人头晕目眩。
6 c1 }) v( E# b, m: d) W8 l1 s
4 P$ I+ L5 o5 K% S/ [. E# e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197):肩负24万清尸任务的钢铁战士-2.jpg

% `) c9 |$ n2 L1 }+ i% P# R0 t后来,战士们想了个办法:往尸体上喷洒白酒,或戴上简易的自制纱布口罩,往鼻孔里塞入酒精棉球。
) M3 M# j  d7 _* ~( N- {. l4 Z4 s
( h0 o- v8 N0 @8 ?面对深埋的尸体,他们必须跳到尸坑里去,把尸体小心翼翼的托出来。- w- j) V! f8 @0 q

: ^1 t+ b1 ~& O即使是后来,清尸发放的防护用品也很简单:每人1套黄军装、1双高筒胶靴、1 副布手套和用酒精浸过的口罩。布手套不一会儿就被尸液浸透,口罩戴上1层、2层、3层,仍挡不住尸臭的攻击。: D, W& h5 H2 e
- E+ G; [5 [/ t3 V) D
那些堆积在一起,横七竖八、形状各异的尸体,给战士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8 e" p# V. d* z. K/ V  [

% L; A" Q0 W' |5 l! j: H5 F/ w( W实事求是的讲,每个人都有恐惧心理,看到尸体,就自然的想到瘟疫。) A9 N: F* I) U8 c4 Z

. A/ J) r( o& H5 d, G7 U不用别人说,清尸的战士自己就觉得他们突然间低人一等了,他们不愿和别人接触,因为从别人的眼神和一举一动中,已经能看出对自己有很深的防备。
4 Q* p. G7 P8 \, `+ z2 S% Z/ d$ O3 A6 K$ G9 y( _
清尸人员去食堂吃饭,炊事员要把饭勺举得高高的,怕那和尸体接触过的手,把病菌传给饭盒,再通过饭盒带给饭勺。  B# d' \! @/ y2 q8 r$ P' `; O8 D

2 ?/ J- O9 @! l* F% r: S9 s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197):肩负24万清尸任务的钢铁战士-3.jpg

: c3 k! H) e+ P; Q1 m
部队首长对清尸战士提出明确要求

8 t+ r, `6 X* D) U
注意防护并做好喷、包、捆、运、埋

5 Q- |# S* M7 b" |. \7 t* {4 J$ `
, U- ^0 n1 B. U+ y/ z0 Y后来,北京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向所属部队提出明确要求:“挖掘尸体要注意,因为是夏天,部队要轮流作业,要有防毒面具、防毒手套,要组织好。”  L; I9 B' B- W( s. `# f4 Q' m
$ @% t5 R$ `0 y
这时,处理尸体时才有了保护,当时的要求是:
2 M% P" K6 Q' G- M  d* ~" f: W( c' q3 }8 E9 I, ^
一是必须配戴防毒口罩。戴普通口罩时,在口罩或口罩代用品(毛巾、手绢)上涂抹牙膏,喷洒酒精,或者在鼻孔塞几片香菜叶或蘸着酒精的棉球。7 u" @/ {- y& M2 a  G' v
. T3 g2 |- u5 ~- |8 Z; i9 ?
二是防止尸液污染。清尸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橡皮手套,穿高筒防护靴。$ N' {# r  ]. [

  G* e3 p) v4 B9 S* P2 c( H如果不能保障防护靴,可用塑料布将前臂和小腿包扎,防止尸液直接接触皮肤。接触尸体的人员要轮流作业,完成任务后,将双手和衣服用来苏水消毒。, M: y( W% b5 `( X+ h

% @2 @$ R$ K4 [7 s" X+ r三是做好尸体的喷、包、捆、运、埋。6 q6 ]9 q: u$ H6 K3 ?+ ]' u

# ?8 Q8 D7 s- L- q  x喷药:扒尸和喷药同步进行。用机动喷雾器、消毒车或直接用脸盆喷洒漂白粉精、漂白粉、来苏溶液或酒等。! x! `  a# \6 [4 s# b. e
) _. R6 O0 T) [! u# [! S8 ~" |
包裹:先用衣物包头,后用棉被包裹整个身体,或装入塑料袋扎口。" X  ~& K) J3 ], t, o
4 y7 n$ r5 I% g3 f
捆紧:用棉被包尸体后,至少捆3道(头、腰、腿),以免尸臭散发。% i  t3 o# W" H, M; v0 W0 p+ H- p, F
* B3 E. D- O7 Z$ V' I7 v) d
深埋:尸体深埋地下1.5—2米,上面加厚土和石灰砸实。* W2 p( ?6 `$ S

* Y- m6 M2 Q/ g- h/ a0 A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197):肩负24万清尸任务的钢铁战士-4.jpg
) P  d( r# X  s, b
后来,又给清尸的战士配备了防毒面具,但在30多度的高温下,这种专业工具还是显得不太实用。- N9 n8 P/ s/ p" e. R+ Q

2 X/ d0 J' ?* q: {7 F& T防毒面具戴在头上,一会就被闷得满头大汗,汗水会很快流到眼里、脖子里,眼睛像沫了辣椒水一样难受。
7 U7 S& ^7 P2 z8 _2 }3 C. |
3 I. d" R) E9 b绝大部分尸体过度腐烂,不能碰,一碰就像豆腐一样碎掉,战士们只能把支离的部位拼凑起来,装入特制的密封装尸袋埋掉。
; L5 a! S/ I$ B* f( R6 \$ Z, V6 y0 _! `" Z4 C* |7 D# ^  u5 Q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197):肩负24万清尸任务的钢铁战士-5.jpg
* O% h9 Z1 t; F/ C# c: B+ F* }
当年,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曾编发部队清尸情况简报,现摘录几期简报中的文字:
8 l0 [7 t- S) b7 ]0 V/ l2 K7 B* s; U: }$ r
时间:1976年8月1日. H3 J  v) c7 q! `4 O
2 k9 o; R1 A- O( g
情况摘录:在唐山地区救灾的部队,7月31日,共出动48273人……扒出尸体4043具,………掩埋尸体5224具。
3 ?# ^1 Y2 z' @+ J/ P% n
6 b  r7 E( D. _" w5 }& o部队反映:在搬运和掩埋尸体时,由于尸体腐烂,手指进入尸体肉内,急需解决橡皮手套短缺的问题。北京军区已准备调运4000双,总后在西安准备了13600双,已安排空运。为消毒和防止传染,已空运敌敌畏11吨,喷雾器500架,特制口罩2400个。
! D: P) P( d" L6 J$ S) k7 E/ z$ n. t7 h3 w/ i; W6 V9 @+ ?
时间:1976年8月7日
2 w+ L0 t$ G/ c- E9 r! t4 ^, w" `$ `6 V
情况摘录:唐山指挥部8月7日22时30分报告,今日(7日)扒出尸体2892具(注:从5日至7日,已有3天没有挖出活着的人),处理尸体3878具。
/ d5 [  z" Z+ Q9 d3 V
& S3 F4 \3 Z1 f4 H$ ]/ s! s9 V另,补报197师7月28日至8月6日扒出活人3747人,尸体3767具,处理尸体7075具。
6 w- u* p9 [- K3 A
" L3 e) M2 W4 z: w2 B' g& A时间:1976年8月11日
: V5 h7 o, }& P
% r$ U, \0 a6 U# |, O* n情况摘录:8月8日至10日,从倒塌的房屋中共扒出7394人,其中还活着的1人(即卢桂兰,前报为刘桂兰),掩埋尸体9996具。
. A1 v" w# W7 c! ~( G/ \& w
. C; x3 n3 |" f- X" n……
. T3 T( D; u7 \
" z4 N0 B' A% r& c) T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197):肩负24万清尸任务的钢铁战士-6.jpg

" D; A, [) j. [' ^9 p2 C
几位战士的几段故事

3 b/ |8 \7 O( {) W4 [% u3 r
至今读来仍免不了要流泪

8 J! V4 B6 b& s) t: f
1 ~8 L% L& B7 ^, W( h8 N+ _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对当时的情景是这样描述的:# v3 o- f$ ?0 Q2 i4 z: Q; W; \

9 d8 d" x; c; u8 d+ ]我看见抬尸的士兵从废墟上走下来。尸体用旧棉被包裹着,两端用电线扎紧,吊在一根铁丝筋上,铁丝勒进了年轻士兵的肩膀。那是两个如此瘦小,还长着孩子脸的士兵。他们的军帽歪到了一边,衣袖高高挽起,尸体流出的水一滴滴淌到他们衣裤上,已经湿成一片。
/ H7 |" W7 m- G0 q1 x
+ C" b: M+ l) @; I* u, o0 G唐山市第一医院院长老张,流着泪向我诉说他亲眼目睹的情景:“……楼板下那具尸体,好多天了,从边上走过都熏人,两个战士说要钻进去扒,我说不行,要中毒的!等吊车吊开楼板再说……可他们硬是砸开楼板钻了进去,很久很久。递出来一条胳膊,又递出来一条腿…… ”
9 i9 k9 W& A  j5 [) A8 i4 t" j9 G
某军政委高天正,当时是救灾部队一个师的副政委,他说:“我那儿子,当时才15岁,就在师里当兵,也是埋尸队的。第一次在废墟上见到他,他还戴着大口罩,第二次见他,口罩没了,手套也没了,人变得又黑又瘦……他说:“爸爸,你放心!我已经习惯了,什么也不怕了!”' ~& G6 i# j& X4 y/ g

3 H7 r* l; H0 X- n) h在废墟上,我还采访过一个营的教导员。他说:“清理尸体的最初两天,根本没水洗手,战士们从废墟上下来,就用手抓馒头。他们直感到恶心,吃不进饭,一个连队喝不完一锅粥。几天后,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生毒疮,全身的毒疮,还淌水……”
6 h* M& P/ S1 {+ c# T; d. \$ ?) M4 X1 j5 H
当年我在唐山机场遇到过一支部队,一天早上开饭前,正在整队,一个士兵突然栽倒在地,不省人事。上海医疗队立刻派人赶去抢救,过了一段时间,医生回来说,“……死了。”我已记不清那士兵是因为发什么病而死的了,只记得人们说,他是在连日埋尸的极度疲劳中犯病的。8 E: m0 G8 W7 K1 U2 O, B& C
  H# F! z; ?# E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197):肩负24万清尸任务的钢铁战士-7.jpg
8 L* J; E" [5 b8 _; Y( n
我写了近200篇唐山大地震文章,查阅的资料也有近百篇了,但非常遗憾的是,在唐山大地震中捐躯的战士,有名有姓的只有两位,一位是王彦修,另一位是刘洪久。
% h# H: c: c" C( U" v/ M) S4 x7 [5 W. Y: @
在唐山冀东烈士陵园二楼的双拥工作展厅,矗立着王彦修的遗像。
9 \( k7 v. A3 Z( d: d0 v
1 l4 \% P% v# F( ~- ^这个入伍刚刚5个月的新兵,刚刚结束了师里的集训,返回唐山驻地,刚下火车便赶上了地震。
' i! {) s8 }9 J" V9 h( _3 H
. k; I' t$ |" z/ N4 W" M) |/ {这位河北邢台宁晋县的小伙子,叫喊着从候车大厅冲到广场,当他看到候车大厅倒塌时,奋不顾身冲进去救人,他一连救出6个人,当他第7次冲进废墟时,余震发生了。/ H8 [& ~- q+ M2 f3 Z0 L. U

" C% r- A3 T9 {' k他被砸断了双腿,身上多处砸伤,再也没有醒来。
, a; t& O# U1 H5 @/ I* J& j( B" ~
  M8 q5 D) C8 d7 M% T4 B第二年4月,中央军委授予他“雷锋式的战士”荣誉称号。直到今天,他所在的部队以他名字命名的班,依旧是战士们的骄傲。9 v" `5 B- O, {( U3 Q$ Q
" k: g+ `+ j9 @1 n/ \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197):肩负24万清尸任务的钢铁战士-8.jpg
4 \" W+ o1 V( ^+ L2 l
唐山大地震亲历者王伊明回忆:
, @3 F) c4 N$ y2 U0 _% F" ]/ ?( x7 T
唐山抗震20周年前夕,市民政局有统计牺牲的解放军烈士们的想法,但没有办成。9 m* X7 d  t" d; C5 n, _6 N
9 E: P8 G3 b6 Z' d
按常规,烈士牺牲所在地民政部门要为烈士出具牺牲证明,但那时是非常时期,这道手续被简化了,所以,在市民政局,没有牺牲的解放军烈士这一栏。# Q# w/ D7 Z: Z2 S2 d
& Y* T2 L  }" R2 |8 F# f# `8 @
即使地震10年后,作家钱钢在《唐山大地震》中也无奈的表示:“问过许多部队,都说没有死亡的记录。”
" ~- {2 Q* P7 J; @$ c  m* V6 k
' K$ A5 \7 I$ f7 O在冀东烈士陵园,我偶然寻到另一条线索,陵园管理处原副主任、冀东烈士纪念馆馆长卞江曾告诉我,在陵园的墓区,还有一位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烈士,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经历。6 K7 M& ?: d/ q: b, s( v5 f- _" C

( @  e' i. s7 \0 j9 [/ [3 j0 T陵园很静,高大的英雄纪念碑前,一群军校学生正在宣誓。初秋的季节里,高大的侧柏依旧苍翠挺拔,梧桐树却大片大片的落叶了,那么大的叶片,落下来要飘上好一会儿,看上去,就像飞……. c: t; k0 S$ j7 F  ~! b
8 w" k) j; ~( U7 U( _& \0 R
我在陵园办公室刘主任的陪同下,找到了那座烈士墓。墓在陵园墓地的最西侧,孤单单的,是唯一的不是大理石,而是水泥浇筑成的。. B9 H; t+ ^9 L3 @

6 S- u3 c. \. c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197):肩负24万清尸任务的钢铁战士-9.jpg

- g" t  j) h, e2 ~7 N墓碑也是水泥的,背面只简单地刻着几个字:“于1976年抗震救灾中光荣牺牲”。8 C+ t0 U) b" K6 z1 d

% Q: _* {8 B: L/ t4 @6 n那以后,我又采访了许多人,包括当年的冀东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韩峰,市委老领导张乾等,没有人知道那位叫刘洪久的,躺在烈士陵园里的英雄是怎样牺牲的。/ L" I8 T3 r7 p; S- L% r) X$ o

' ^& r" o/ D  T" P& Y  [5 u韩峰告诉我,这墓也不知是何人建的,当时陵园的围墙都倒了,埋了许多人,后来都迁出去了,我们看是个解放军,就没动。
/ H% G8 H8 L3 t2 q# i+ {
- `; f0 B0 p5 c# @. @0 |2 u他还告诉我,这是陵园里唯一的一座实墓,按国家规定,60年代后,便不许埋实墓了。但直到退休,他也没见过烈士的亲人祭奠过。3 |4 h: r: B. y& x3 q' ~: ]2 Y
1 ~- c2 l' Q, Z- g" o1 [5 a
墓碑的正面刻着几行字,不知什么人,用红油漆描过几笔,仿佛是要人着意记住这样几个字:刘洪久,原籍安徽省阜南县苗集公社,1976 年9月9日立。
/ e7 o% \# |! t9 y) t
$ }$ _3 n. _5 u. N* e刘主任告诉我,红漆是学生们描的,他们来这里给烈士墓碑描字,这里是最后一个,他们的漆用完了,那没能描出的一行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59团一连副班长。2 T$ V& v! C- }
& p7 r" }- z- ~6 N; a7 b, {
在辽阔的中国地图上,我找到了那个叫阜南的地方,那是安徽的西南方,与河南搭界,一条公路通过县城。" j) h5 U- r' u7 e: g

7 d1 _" X% M- A/ {& J! t; v我用手指算算,离唐山大约 700公里。不知道那里是否还有他的亲人?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人来看望他?那里会有怎样的风俗,祭奠这早逝的亲人……  |* M3 g0 x+ w& N5 h& a. c
3 ~. W3 K+ W& t0 R6 B# Z
令人感动更让人意外的是:文工团的女战士也加入到清尸的行列中。
  A2 N# j/ g# ]+ V
- y! Q: @1 N. y当时,随海政文工团赴灾区慰问演出的一位女战士,从废墟下清出一具女尸,见尸体的胳膊上戴着一块手表,就把手表小心地摘下来,转交给了工厂的领导,请领导转交给逝者的家属……& m6 ^! ^- G( o$ {: D
(感谢您看到文章末尾,如果您感觉上面的文字还有一点点不错的话,那么,可否动动您的手指,点个赞呢?), w  j. X7 s- ]
#文章首发挑战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