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

[复制链接]
查看9783 | 回复1 | 2023-9-27 14: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K5 S$ R/ y2 S8 R8 n

2 ?6 r6 X: X" m8 m8 g/ g罗隐出生于唐宪宗年间,便是大唐盛世。罗隐自幼聪慧,有心于学问,深受家人喜爱。罗隐家乡有个传说,说是有道士看过罗隐的八字,说他日后必出头地,前途不可限量。罗隐受此鼓舞,更加勤奋好学。他诗词造诣高深,文章了得,受到乡邻司马、学官的赏识。罗隐沉醉在学问中,对前途充满憧憬。
; y/ a7 ^; A  H  F
+ L0 L! G0 v8 |% S3 U0 t7 u. K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1.jpg

2 J  M7 ~3 |3 h. I& O0 [, a% o' @% c# c  ?2 j8 G5 p& o
" Q8 F) v8 ?0 ]0 v- m! u) H
罗隐的才华与野心,也受到他人的羡慕。村里有个刁蛮无理的地主,眼红罗隐的聪明才智,便在一次读书会上刁难罗隐,问他一些艰深难解的问题。罗隐不慌不忙,辩论之中口若悬河、峰回路转,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那位地主羞愧难当,从此对罗隐又敬又怕。这件事让罗隐名声大噪,人们争相抱住大树,说他必成大器。
+ U. h2 {; T2 f: T: i5 U, b罗隐也渐渐有些飘飘然,觉得凭自己的才学,科举考试必定轻而易举。他开始畅想未来的仕途生涯,要让所有的人都见证自己的才华。父母看在眼里,内心虽有忧虑,但也由他去吧。唯有他的顽皮妹妹,时常捉弄哥哥说:“哥哥若中了状元,可不能忘记带妹妹去京城玩哦。”罗隐笑着应承,心里却早已飞向了遥远的京城。' {* l9 d; H/ u3 F
& B  w7 A3 S- L& {+ Z4 p" [* a8 |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2.jpg
* P( o  J4 f. h- O: [
然而好景不长,罗隐长大后不久,大唐便进入晚唐动荡时期。天下大乱,藩镇割据,农民起义不断。科举制度名存实亡,真正能够通过科举入仕的人寥寥无几。罗隐家乡的变故也随之而来,地主为了躲避战乱掠夺,连夜逃往他乡。村民们虽然庆幸脱离了地主的剥削,却也面临着来自各方军阀的蹂躏。饥寒交迫的村民痛苦不堪,罗隐亲眼目睹着乱世的残酷,也被迫停止了学业。
7 q. j- p, m8 n# J1 O! X此时的罗隐终于决定不再只埋首于山野,而要踏上仕途,改变乱世。他想到,如果自己能当官,或许就可以保护老百姓,让他们不再受饥寒之苦。罗隐焚香祈祷,对父母磕头请命,要求让他赴京赶考。父母心中虽然不舍,但想到儿子的志向,也只能点头应允。罗隐溃散的学室,书籍文献散落一地;昔日读书的少年,也无心再读任何典籍。罗隐凝视着残破的窗棂,心中涌起一股改天换地的欲望——他要改变这个乱世!: y( B$ X' B! x9 [! n5 X

' K2 H5 o% i) T1 P( W  B$ g9 U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3.jpg

1 U2 F4 I5 f3 H* p1 C
  w; I/ H4 ], F0 u
2 Y7 I2 ^% J8 i* L2 k1 n5 A1 D对罗隐来说,科举是实现抱负、改变乱世的唯一途径。他决心整装待发,赴京赶考。罗隐更改自己的名字为“横”,取“横超群芳”之意。他深信自己必能高中状元,杀回家乡,让所有的人看到自己的才华。, j" f4 P* }% G( c/ b, _
然而,事与愿违。自大中三年开始,罗隐接连十余次赴京应试,无一例外都铩羽而归,十上不第。他试过课试,试过会试,甚至试过殿试,仍无济于事。原因有二:一是科举名存实亡,评卷官往往蒙混过关,考生们无论才华如何,结果都难预料;二是罗隐虽有学问,但应试经验不足,难以应对科场的险恶。
9 L( g6 ]9 \) M2 c第一次落第,罗隐并未气馁。他认为这只是运气不佳,自己仍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罗隐重新整理心态,在京城多方打听应试之道,然后继续备考。谁知第二次第三次仍是失败,罗隐这才意识到情况并非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 _* e3 ~. j' y+ b# n6 W. V0 c5 l
$ B2 e1 \" _4 u: o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4.jpg
/ c! E1 R- p1 _; r
有几位老先生慈祥地劝说罗隐,朝堂已经风雨飘摇,能否成功完全看运气。他们建议罗隐还是放弃仕途,回乡教书为好。但罗隐自尊心极强,认为这是看不起自己的能力。“我一定会成功的,不信你们继续看着!”罗隐倔强地说。
6 m% O9 B- d: ]3 J: B) V6 W: _. H于是,罗隐继续在京城赶考。为了生计,他白天在书肆铺子做些杂活,晚上就借着月光苦读。看他那么拼命,老板也不忍心赶他走。然而屡败屡战,罗隐痛心疾首,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能力。书肆里有人劝他回家,他却泣不成声:“我不能回去见我的父母,我向他们保证一定会成功!”* X7 C1 |4 P+ N+ p* D
周围的人或同情,或嘲笑罗隐的轻狂,但罗隐不为所动,仍然我行我素。直到有一年,罗隐身患重病,在杭州的旅店中避暑,此时的他虚弱不堪,想到人生的颠沛流离,罗隐终于流下了眼泪。或许,他该放下了。
/ e! C3 N3 o4 O* n& [3 F  c  m
% D. c+ s/ X2 G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5.jpg

  r; n! g: o+ D/ j/ R
4 I. F! I7 a6 M/ Q. q9 T& {! t% r+ A% o% v1 Q% M9 P( x  t6 D7 w* @
十上不第后,罗隐打算另觅他路。他上书湖南观察使于瑰,请求一个小官职,于瑰同情他的遭遇,让他担任衡阳县主簿。但罗隐并不安分守己,仍旧心怀抱负,四处游历,希望能遇到翻身的机会。# [  G( S% f7 H) ^9 j$ P
任职期间,罗隐勤勤恳恳,希望能做出点政绩。但所谓“主簿”,不过是一个闲职,罗隐手头并无多少实权。他上表县令许多次,要求整顿吏治,但县令都是推三阻四,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f! P/ Z! Z. p" ]7 c; p
罗隐心中苦闷,觉得自己毫无作为。一日清晨,他路过街市,看见一个小贩被衙役殴打,而围观的百姓都视而不见。罗隐看不下去,上前制止衙役,为小贩解围。这事让县里的人很不高兴,说罗隐越俎代庖。# f* ^: f% C) f, N. a0 i

* Z9 f$ c+ B' n" v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6.jpg
& z6 G3 f) B) c0 A8 D  S
县令将罗隐叫到跟前,严词警告他不要再妄自菲薄。罗隐愤然说:“我若有才,本可以高中状元,安定社稷;我若有权,本可以整饬吏治,让百姓安居乐业。奈何今日沦为一个无用的主簿!”说罢,他摔门而去。
6 O( g% {% i# _; V3 H" m. {罗隐终于认清现实,官场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他决定离开衡阳,再次踏上游历的道路。或许世事难料,他还能找到机会。在湖北,罗隐遇到了拥兵自重的地方官员,看到他们强占民财、虐待百姓,罗隐忍无可忍,当面指责他们的罪行。这引起了那些官员的愤怒,罗隐只得匆忙逃离。
% n1 W, y1 T6 ^1 f# Y! e) B! \
$ W" R+ B' u9 ?& }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7.jpg

+ P5 E) z* c' o2 J3 Q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乱世,真正的平定天下,恐怕非他一人之力所能达成。在江南徜徉时,罗隐写信给父母,说自己已经看清了世事的艰辛,会找一个地方隐居读书,不再勉强于仕途。父母看信也唏嘘不已,为儿子坎坷的命运叹息。
; T) v9 \, z$ W2 L0 S( A最终,罗隐来到了池州,受到了太守窦潏的赏识。窦潏见罗隐气质不凡,便为他精心营造了一座宁静美丽的别墅。在这清幽的景色中,罗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潜心研究诗文,努力耕耘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期间,罗隐的文学造诣突飞猛进,诗作激荡而又婉转动人。《自遣》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g; E/ y  ?# g: x; j% Q# T
" L; |% m. o) L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8.jpg
3 x& X3 Y; U% @6 T" ^1 {

3 ?7 k1 u  I# U9 E6 Z3 O* L
2 C; d% q! y4 L+ i3 |0 o《自遣》一诗表面上消极怠惰,实则蕴含着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两句虽然令人不快,却反映了当时许多士大夫的心境——科场黑暗,仕途堵塞,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只能以诗酒消愁。" [+ i, V- F8 }3 D$ A/ \  u' E' x# i
这首诗发表后,获得了部分文人的认同,但更多人则心生反感。有位老先生对罗隐说:“你我都看清了世事的无常,但人怎可就此放纵颓废呢?要知古来成大业者,从不因一时一地的失败而气馁。”罗隐沉吟良久,才缓缓开口:“我不是在教人颓废,而是讽刺这个乱世,让人警醒。”6 Y* P0 V2 u+ G& x
5 k( P7 ~, V& X( w. T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9.jpg
5 ^$ P; ^, d2 ~( B* X
的确,这并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当时的社会政治太过腐败。统治者焦头烂额,内忧外患层出不穷,选择放任科场,不重视人才选拔。许多文人志士无路可走,才华无用,也只能一蹶不振。罗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愤懑,也代表了当时士人阶层的集体心声。, i% b  y" h* `: F2 B
一位遥知罗隐之名的老友来信劝他:“你我都困在这乱世,不如各自保重,待机而动。”罗隐在给他的回信中写道:“我虽一介书生,却仍想在我渺小的范围里施展抱负,说出心中所想,哪怕只是通过些许文字。”4 O5 U5 J9 J- A$ N6 a) t% h

+ N; J" `% [' E; V5 C! h) a, P9 m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10.jpg
. X6 s# `/ L% k6 f6 K. `
这首诗让罗隐付出了代价,他再无谋得官职的机会。但罗隐不介意,他要以诗人的方式生活,以文字表达心声。纵使世道难料,但他始终不会扭曲自己的本心。
/ o' t9 S7 Z( k9 z3 t% B  u  R# a8 |不过,罗隐的抱负并未就此磨灭。隐居期间,他仍然保有对理想的追求,并积极培养后进。据说罗隐常常组织村中的少年一同读书学习,传授他们治国理政之道。虽然科场早已黯淡,但罗隐依然期待这些少年能振兴朝堂,安定社稷。2 d# {# c; H1 `; `2 i2 W% k
/ L: n/ V2 k: G7 |- Z5 Q! e$ l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11.jpg

2 u. @( l& f7 w) }+ V$ s7 V+ ~
' e1 J+ M) T' K' C5 i" Y" z3 c! \# P! x' t- d4 `3 |
一千多年过去了,每当人们念及“今朝有酒今朝醉”,都会想起罗隐波澜壮阔的人生,会想起那个理想与现实交战的乱世。
+ ?, N$ e/ f' |  N也许正是有了罗隐这样的人,大唐的风骨才未曾完全消逝;也许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故事,历史才会变得曲折动人。尽管一生跌宕,但罗隐留给我们的,是他对理想的执著与不屈。这也是我们在迷茫时,可以汲取力量的地方。
$ g( R: g& |! }8 s没有谁一开始就是败家子,也没有谁必然一帆风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起起落落,都会遭遇不公与挫折。面对命运的变迁,我们可以选择眼泪,亦可选择笑容;我们可以放任颓废,亦可以挥斥前行。重要的是那颗心,那份信念,那自在的灵魂。/ a$ o4 h! k/ A4 C5 A% [1 {
  V; g3 |" Y6 ^( E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12.jpg

% y2 \$ t9 d5 _6 F4 @* h( d本以为是罗隐传记的文字,其实蕴含着宝贵的人生哲理,让我们学会面对人生无常。, y& X1 i0 R* D0 I7 G
就像晚唐的罗隐,虽一生坎坷,却从未放弃自我。我们也一样,要保有那颗永不满足的心,在风和日丽时攀登高峰,在风雨飘摇时守望星辰。
9 m% ^* |' R, Q8 }+ j生命因为有理想才美丽,人生因为有恒心才壮阔。
3 X8 H5 L5 O5 d6 c2 p, e) k* U5 z' M& H. G" W& c& {) O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明更经典,可为啥很多人不愿意提起-13.jpg

* G) q0 W# ~! n" D9 x+ ?. _结语
! S) J. w/ R! ^  F4 @+ e* h
2 I: v' S* f) N: P' K罗隐让晚唐的精神在沉沦中熠熠生辉,也让文人的理想在动荡中绽放光芒。他让我们看到,即使在黑暗来临之时,也依然有人选择挥斥方遒,选择将心灵点亮。正是这点亮的心灵,照耀着后人茫茫的道路,让我们在迷雾中见到希望。
柒黛5mend | 2023-9-27 18: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日愁來明日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6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