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已变,房地产下行周期结束后不可能重拾辉煌
, K) r7 X( h3 N" r* Y& e: K4 X
/ p3 ]. }9 v+ a6 t( G内容提要:5 E+ c/ K/ P, |; @* U/ W
+ ^. ?% B/ l# T1、商品房销售量已经持续萎缩了17个月,房价还远未下跌到位;
- t- u$ C, i0 I7 K: E4 q7 r9 T2、国家给房地产开出的解药,全部集中在供给方,但并非所有房企有药可救;
7 [( ]6 {7 t0 ?2 Q% `% R/ _2 H5 N3、房地产市场底层逻辑已经变了,未来的房地产探底企稳后也无法回到过去的巅峰时代。
/ w) J. A. {0 m4 A% |! r6 s4 ^5 X1 F& g. u: [1 V
一、商品房销售量已经持续萎缩了17个月,房价还远未下跌到位
" L' L/ s9 m% {: k" p1 U, s, K7 V" k& W- }. f: l; F
' N* \- m: P2 ~, k: O4 x! m+ T
$ O2 p# I' V8 E q
今年以来,尽管从上到下对房地产倍加呵护,给予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扶持与刺激政策,但无奈房地产需求早已消失过半,无论怎么刺激房地产供给方,也无法释放房地产需求。因而房地产市场一直在持续下跌。$ w: ]1 P- x) D( n" X8 ~$ ?: s: w
. Y2 Y0 k9 D4 G; h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房地产销售量同比下跌32.8%,跌幅比10月份扩大了9.5个百分点,比9月份扩大了16.2个百分点。4 C6 K9 Z3 A. n$ p7 w7 y3 D) J8 i
1 t- s; P h* X9 b1 \0 g+ z9 a3 O7 } W9 Q5 K( z* f- b
. ~* r- c; ] E# h% j' i4 Y% t- e
这一轮房地产下行周期从2021年的7月份商品房销售量同比下跌9.5%开始,到今年11月份已经连续下挫了17个月了,按今年7-10月份的2年累计35-40%的跌幅来预估,最乐观的情况下,这一轮下跌周期至少要延续到2023年的6月份才会筑底企稳。
0 h5 p8 {$ P( O# j+ r
. e# W3 R& F! x. J) n) ?销售量企稳还不能说房地产市场企稳,因为这一轮房价的下跌严重滞后于商品房销售量的下跌。俗话说,久盘必跌。在商品市场中,供过于求,销售持续下降,库存增多,成交价格必然下降。
( g( X8 _9 N7 d+ B7 V6 {
- Y/ s0 F+ o+ |: p$ M% N# c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11月份的房价来看,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1个和64个;一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售价同比分别上涨2.5%和1.2%;二线城市新房售价同比下降1.2%,二手房售价同比下降3.2%;三线城市新房售价同比下降3.9%,二手房售价同比下降4.8%。这些数据表明,房价跌幅还远未到位。
_: v/ |$ H0 k3 m二、国家给房地产行业开出的解药,全部集中在供给方,但并非所有房企有药可救 , k0 \! o8 }; U! U6 T
7 V( }2 Q6 q; q$ E" k
7 a; A! l& @$ q4 y% V$ B. P8 P0 |- [& X7 [8 [9 N4 Y
我们对房地产的政策,向来都是“一放就涨、一抓就跌”。但自从“房住不炒”、“良性循环”、“因城施策”等房地产大方针和政策基调确定后,刚好叠加了住房需求达到顶峰、住房债务达到极限这两大房地产基本面,导致整个地产行业即使面临“金融16条”“三支箭”的密集落地,仍然难以康复回暖。- ]# O: F8 m1 a; {9 w. C
- X5 \" R0 b5 n! b) z4 b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房地产供给端债务依然沉重,资金短缺,预期不稳,导致房企开工和拿地能力严重削弱。) d1 S7 _/ u; [2 _/ l. W3 i3 A
{$ ~$ R0 V% @: h% Z
11月份,信贷、债券、股权融资政策用尽,房地产行业也仅到位资金10833亿元,同比减少35.6%,环比下降3.1%,也创下了仅高于4月份的年内次低。/ X2 H9 D$ ?- C
% d6 ^0 l/ E% i% I! r* m2 M7 S b" E* S
$ | ]- Y2 X+ m, A. G, k
( O( K+ {" j1 O& \' n' G, s其中获取的国内贷款1037亿元,同比减少30.9%;定金和预收款3560亿元,同比减少31.2%;房企自筹资金4138亿元,同比下降38.6%;个人住房按揭贷款1720亿元,同比下降41.6%;利用外资4亿元,同比下降78.1%。) f- N$ l4 ~% O0 ]1 w
) j3 Q+ M+ h- \( ?4 j
为什么每一条融资渠道对待房企都不太友好?因为房企资产负债率太高,频频违约,抵押物欠缺,也因为居民购房需求持续减弱。
! Q4 I' |/ J5 F' s% t8 a( ~: c" j$ ~
3 w, ~- R' Y9 K6 d7 Y最近有传言,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额度已经超过4万亿元,多家企业也已发布股权融资计划等,企业资金面有望进一步改善。传言增加很难核实,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国家出台的金融扶持政策与多数房企无缘。$ A4 E j, ?2 T/ u+ d; _' @) {% [; s
- \( C) q0 j$ d( F& r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国家出台的扶持房企的“金融16条”、“三支箭”,大家都不要忽略了,这都是针对房企中的符合我国现有金融风控条件的少数优等生的,多数民营房企并不能从中受益。9 q3 b9 U3 f% b8 f1 C/ s
' x$ K, @7 t, f& k/ f. E12月16日结束的经济工作会议,也进一步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保交楼、保民生、合理融资需求、化解优质头部企业风险,言下之意,大家能听明白吗?
, i% t0 `- S" h K三、房地产市场底层逻辑已经变了,未来的房地产探底企稳后也无法回到过去的巅峰时代
! Q4 Z7 h% b8 e' R2 t& A
3 h* n+ X% d8 z8 \: @/ ~1 y' I- s) l! F0 v# x' ?; r3 b
- v/ O# e; E. G& Q1 C
有学者说得非常好,经济不是水龙头,啥时候打开都有水。房地产也如此。我想房地产市场经历这一轮大约两年的下行调整,企稳之后基本上也就这样了,房地产泡沫一旦被看破,也就无需用力去吹破了。
) ]4 u$ h: s3 q6 q# V' U- s5 T" e" n. Y' U8 x
早在2021年12月10日的《后房地产经济时代,您准备好了吗?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39977020775793163/?channel=&source=search_tab》一文中,我就明确告诉大家房地产时代已经结束,我们正在进入“后房地产时代”。这一次房地产出现历史性而非阶段性的向下调整,根本原因既非疫情,也非前两年的调控政策,而是客观的经济规律在发挥强大的调节作用。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一趋势,调控政策只是顺应了经济规律。
' k; A' Y7 E, \' s8 L( J* U4 h5 ^$ C
房地产之所以是历史性的下行寻底,并构筑新的发展台阶,不可能回到之前月均1.5亿平米的规模,8000万平米左右将是下一周期房地产规模的上限,原因有二。" z7 r# X+ a$ J' A
0 y* P `; W2 Y6 k2 M8 r) i首先是因为房地产发展的最大基础和驱动力----居民的住房需求,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无法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6 t8 F- k; t) x0 Y6 e3 [# T
/ C! l* G' b4 {+ R, P0 ]2021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方米,已经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前三十年我们的住房面积太小,房子太少,供不应求,所以可以快速发展,销售规模做到很大。现在住房进入饱和状态,以改善需求为主了,需求小了,生产与销售规模也无法做大了。
! X6 m! t2 R7 c# c! @7 c ^
! C) A( w& f$ d. E$ w% P) _. ], o& w8 l( J3 W$ m( C
0 i$ C9 o3 }9 G9 F2 n与此同时,我们的居民债务收入比高企,也无法继续增加杠杆来推高房地产需求。2021年,我们居民的债务收入比达到了惊人的143.3%。而美国人的债务收入比只有98.7%,日本为87.1%,欧元区为79.4%。
4 C* M4 o2 I0 s# X% `: x
) ?; ]' U& E8 c3 ]: o- Y其次是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已经彻底改变了。- D! U" r$ M6 V
# d# W2 Z3 t/ }* r# U房地产市场有两个底层逻辑,一个是地方土地财政的逻辑,就是不断卖地,扩大城市,摊大饼。另外一个逻辑是地产商的逻辑,叫成本、规模、融资、速度,如果你成本低、规模大、融资易、速度快,就能挣钱。但现在这两个底层逻辑都不复存在了。
: j( \' t( g& [3 g# f
, s* U1 H: s: |9 w6 a: O国家从去年就一直在反复强调租售并举来解决住房供应,要像新加坡一样,由政府主导盖房子来提供更多的廉价住宅或者公租房。最近发改委还要求一线城市严禁搞摊大饼式的发展,要提高城市内涵,解决好新市民的融入。这样一来,两个底层逻辑已经彻底改写了!9 n/ O' b: w. h
# N: n! ?, e$ N# S# t
【作者:徐三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