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

[复制链接]
查看5179 | 回复2 | 2022-12-20 01: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 {* x' ?) r0 X/ _7 b4 G" N
<hr>引言( g" l8 ~$ {; F1 z+ R/ ?/ o# t
: y6 R, b3 P4 T4 {$ n# h
如今,我国的外卖文化已经成熟稳定,各种跑腿、闪送等也层出不穷。实际上,在几千年前的宋朝,就已经有了成熟的外卖跑腿体系,甚至连皇帝都愿意点外卖。

1 @5 g) u% o2 S2 d7 ~3 P
% C  k, H2 x: v; t( }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1.jpg

& O9 F# ?' y+ t8 p
《汉书》记载:

$ V; V( y* i# k5 L# P
) r" b* t' i7 {: h) M. ~" l# k0 y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8 r/ |1 n$ P$ m1 a6 \
在百姓心中,食物和温饱问题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也趋于快餐便捷。探索古代外卖文化的内容,对当下的外卖行业有其溯源意义。

! M8 Y9 Q6 N. ]唐起宋兴的“外卖文化”* B7 g* s( D- L: D! g9 j

4 ^0 n# ]& a7 O" Z( l" i# E“外卖文化”最早的定型可以追溯到汉代。根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曾向长安城的官员打听饥荒之情,却从官员口中听闻饥荒不仅没有,城中卖的肉羹还能送到手上。之后到了唐朝,坊间的“外卖”服务慢慢成型。
4 W/ q- w6 ]& c2 K" E0 t2 F
; ]+ J: x; @, [4 ~; b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2.jpg
% S. c$ d1 j0 ^( k( v
武则天即位时,唐朝市民的餐饮业蒸蒸日上,人们不分贵贱都特别爱吃饼。人们上街卖饼带走,亦或是叫老板派人送饼,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 u! r" _5 y2 O
但由于此时还只是面向普通老百姓,并不是一种普遍认可的商业行为,甚至还闹出了一件“糗事”。御史在街上看见一位准三品官员,竟然买饼之后找了个台阶就坐着开吃,御史认为这样的行为有失官威,随即上报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则勒令其:此生不许入三品! N8 I1 T. P! I  q
这倒霉的官员,就因为在街上坐着吃饼,这辈子都失去了晋升的机会。但这事晚个70年,到唐代宗时期或许就没事了。
8 u& i. ]/ A* x# W5 r( h- |4 h2 B9 j. ~# V* [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3.jpg

9 q1 m) y+ i0 A: v自762年唐代宗即位始,唐朝社会景象大变。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各种酒楼饭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家都为了一单生意喊破嗓子,店小二得空就在门口喊的情形随处可见。
' [" ~0 M- k0 B0 W# I) H* O" R到了780年唐德宗就位的时候,预定酒席、送餐上门的服务几乎是每家必备,甚至大到几百人的宴席,都能做到当日出餐,并送餐上门!$ F  t) v* Z' G5 ^/ C# ?8 S! Y5 s
7 z0 k/ r- t3 \$ y; @4 ~7 d
相传,唐朝官员吴凑被封为京兆伊的时候,就准备宴请同僚恩人吃饭喝酒。而他刚到家门口都还在为去哪儿吃发愁,推门而入的吴凑发现桌子椅子已经摆好,桌上的美食美酒也已就绪。原来是吴凑的属下在得知消息后,连忙去酒楼定了这四百余人的饭菜,就等吴凑到家开餐。
+ N9 e( I' r3 ]0 T0 I
. `' i. G1 H) C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4.jpg
; e3 \  v6 r1 f* @3 L
如果说唐朝只是个雏形,那么宋朝的“外卖”才是真正意义上得到了发展。宋朝的经济总量、人均GDP占当时全球22.7%,在古代历史上能排第一,坊间普通百姓的幸福程度在古代可以说达到顶峰。3 M/ |9 ?% B1 c* x/ u
宋朝从百姓福利开始,生病了有免费的药;生了孩子没人要有孤儿院;甚至没房住,都有临时住房给安排。0 B1 D; I1 e$ d3 W* E0 Q. X
宋朝百姓在有这么好的福利下,吃饱喝足之后就开始研究新的花样。《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宋代老百姓的生活一角:
. {* S& R' K) R9 ]6 q# F
& n# ]' ^& H3 D0 y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0 P" ~& m7 Y6 ]$ r

9 \# H  {! m, V# P) G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5.jpg
, Y9 @7 ^5 x. H
在古代一度盛行的宵禁,在宋朝也不复存在,就此夜市、外卖也开始流行了起来,老百姓点外卖、玩通宵都是正常的事情。
1 D: M; j7 ]' j  h5 ^! {' `宋朝的“外卖小哥”和外卖形式7 T; i' T( i, o8 k+ J9 J
9 G3 P  A6 E* b
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出现了“外卖小哥”的身影。当然,宋朝有自己的叫法。
! _9 D9 J5 }& z% K5 S; y人们管“点外卖”叫做“索唤”,“外卖小哥”则被称为“闲汉”。《东京梦华录》这本由孟元老撰写的笔记,记载了宋朝开封市的风俗人情,其中不乏有关于宋朝百姓点外卖的奇闻轶事。里面就详细写到了:; b/ z# t7 W9 F& X7 Y# k# x

. k, q  p( e/ t* o; L2 z% b: T“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7 f+ n- z, v7 \! k

$ v& H) x* {2 P3 L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6.jpg

2 j- V) p+ M. k) v
* P! q  s  \& b* D9 V* m/ E由于宋朝并没有信息化设备,通讯全靠喊。一般闲汉们就站在街头、饭店门口等,只要你一声吆喝,闲汉就会上前询问你要点什么,或者是送什么物件,乃至是帮你找歌舞陪侍。
- U/ b# Y9 {" K0 u# N! b+ d; C$ A- ^$ r4 Q7 P* u. v
今天,大家经常能看见外卖小哥在饭店门口等饭菜做好,之后提着外卖上车就送。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此番景象。闲汉们通常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板凳,在取外卖的时候就坐在饭店门口取之即走。
. x6 @3 U# }+ N' N同样我们可以在《东京梦华录》中看到:
6 C% C! x; C. \% m- j% i

) H! X* N+ I) ]6 o1 l- M( x& t% S7 {“市井经济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办家蔬。”$ }' q/ x9 I) s" ~5 j1 V9 F3 v5 |

4 g5 A5 E* O! j) c  h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7.jpg

& Y2 p2 k) ]: R: C  m9 n2 X7 F* o" f; C2 L
由此可见,在宋朝的小康家庭,有点经济条件的都不自己在家做饭,只点外卖。这点就就可以吸引不少人的羡慕嫉妒吧。
. Z' t$ W2 ~, P' }( |7 G更让现代很多人“羡慕”的还要看宋朝的苏州女子。《三径野录》载:& M) c' y/ b9 F
" e$ s7 z; `' G# Q
“吴中妇女矫情,皆不肯入庖厨,饥则隔窗索唤,市食盈笛,至不下楼。”8 L5 Q  w+ r7 _# H! f: w3 e% [% R
在当时苏州女子懒惰不下厨,饿了就在二楼开窗大声吆喝索唤,点菜后再将篮子系绳放下,把菜吊上去,像极了这些年的大学生吃外卖的场景。
) K* n3 g! @7 i6 S
* Y: [; G8 L& f) P" I# Q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8.jpg
/ i, E7 a: K- Y( y: \. i
除了索唤以外,在形式上还有“逐时施行索唤”,也就是预约制;“咄嗟可办”,专送服务。根据《武林旧事》以及《梦梁录》的记载,“咄嗟可办”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专车服务,只不过在宋朝是1对1送餐。
; `' w  s4 o! A- f9 i$ E另外在《梦粱录》中,还记载的有水上外卖服务:6 b7 A' m( E5 t6 R! G; L
  r0 \) X7 ~  `! k
“撑船买卖羹汤、时果、酒水、菜蔬、鸡鸭、海螺......及点茶,供茶果”。
" }. m' c9 O0 U4 K
这表示外卖临河,可挨家挨户的送到。
( R0 ~9 y% k( s* i. S
, v( ], u# u0 C" s) M4 q对比下来,是不是突然会觉得宋朝的外卖形式更多样化?种类上宋朝也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从主食、甜品到汤、羹类、火锅等等应有尽有。
7 r& ]8 R% ~, [2 t9 J. Q: ~$ _' Y- p& [6 Q+ _4 d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9.jpg
8 K' f% O# s% V$ \$ _8 t

( O7 q8 w2 \$ `2 j  L9 n可以说几千年前的宋朝,过着十分现代的生活。现在我们点外卖,一般店家都会选择一次性饭盒或者是食品级纸张来进行包装,好一点的商家可能会选择小砂锅来精致包装,当然价格也会相对高一点。% d9 u7 ]' C. @3 K6 W8 h
在宋朝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多一次性的餐具,于是人们便开发出了精致的“温盘”,这是一种双层盖盘,送餐的时候只需要往里加入热水即可实现保温。' X' i% o# ~, M* m6 f: V
《东京梦华录》中对此的描述是:
, W- c& g6 `0 Q/ q# \3 o3 |' X" m

" L; Q  r# Z, j0 e4 b, a' ?“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
) h; R/ J: S) L& r8 {
! y( g/ ^. r+ O: F6 ~, z: H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10.jpg
  U! P% x4 h4 r+ I& ?, t
类似的还有温盅、温碗、温盏等所唤专用餐具,在用餐结束之后店家便会派闲汉前来取走餐具回收,相当环保又卫生。- R7 Z$ `# `' W$ F$ [& C9 @
对比今天外卖小哥电瓶车送餐的保温包,宋朝也有闲汉专用的保温包——食盒。食盒的选材和用料都十分讲究,一般选用实木制作,加以精致的雕刻花纹,搭配一些铁器饰品点缀,也可以显示出主人的富贵程度,以及酒楼饭店的品牌特色。
; t0 _  P  ?9 O食盒内部也十分考究,一般食盒分3层设计,也可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更多分层,分装不同的菜肴,以免串味。
: L4 v" C( p: i8 p0 z) _! n8 `) H. R# b3 F$ `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11.jpg
) d$ n3 d& E6 U* j+ K
而送外卖的店也颇有讲究。一般名字脚店之类的小饭馆、小酒楼和大排档,是要靠当时的外卖生意赚钱运营的。
1 X. @) e; [8 O* ?0 q3 o0 `! Y- ^  d另一边的大酒楼,如正店之类有名有号的厨师饭店,是不太送外卖的。就好像是我们今天点外卖也只是一些饭店,但是到了五星级大酒店的美食佳肴,一般就没有外卖可送了。
& s2 m" x$ Y* H5 r" e: o, p- o可以说宋朝发展的外卖文化根深蒂固,社会安稳有秩,从而让百姓都可以安心过好日子。这个几乎人人都点外卖的朝代,包括皇帝都不例外。
6 E9 Y9 H2 D0 u5 B! P外卖不分贵贱,食品安全排第一
9 T& N! ~9 K% U( }1 ]3 n' I# n% Y& ]# W4 }. B) C2 d3 N+ q( c
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就是点外卖的忠实粉丝。相传,金兵一路南下追着赵构,这让宋高宗在逃命的时候整天胆战心惊,唯一的爱好可能只有美食。" S1 x" Y; d5 K
3 y$ Q4 ]2 H! w& n" E7 N6 ^, e! U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12.jpg

- [8 F) Y( N4 d+ b/ T: d8 ]前文提到过宋朝是一个有夜市的朝代,美味的夜宵更不比现在少。宋高宗赵构经常点一些夜宵到宫里,据说要是好吃的话,他会多给一倍的饭钱。8 q" }! g( A, t* J- i/ a9 X( c
" m2 y( s: ~5 v. n2 c- h. \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赵构的养子,宋孝宗赵眘即位之后,也很好的继承了其父喜欢吃外卖的习惯。) I, D! w5 P& u+ v
《癸辛杂识别集》中,就记录了宋孝宗点外卖的趣事。
: L6 X, E  }, l) _2 d) G% j
0 v, L; y( I+ H
“帘前堆垛见钱数万贯,宣押市食,歌叫直一贯者,犒之二贯”。8 h1 F/ r& R" p4 Z: _8 S' y. g: _

. e% p2 d' y5 i6 |: R. ~# ^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13.jpg
$ Y7 M3 u2 \7 N( T- t
一次宋孝宗在夜里欣赏完花灯之后突有饿感,遂御前索唤,叫来了“南瓦张家圆子”,还有“李婆婆杂羹”等小吃,吃完心情大好,犒赏了双倍餐钱。这二贯钱换算成人民币,大约为1000元左右,可见当时的外卖也不便宜呀。% e4 k0 u5 H: X* x  h
既然皇上都喜欢吃外卖,民间食品安全就要严格检查了,那就不得不说到宋朝的食品监管。同样对比我们今天的一些钻孔子的无良商家,要是把他们放到宋朝,可就要倒霉了。0 E. s( _; c2 D0 ^! O" g
《宋刑统》中明令规定,禁止缺斤少两,并且每月都要抽查秤砣;禁止贩卖假茶水、饮料,发现了每一斤假货杖罚一百,二十斤以上还要被禁止入市;卖注水肉罚60大板,屡教不改就关押一年。甚至就连监督市场的人都要受到牵连。5 a4 }# k- R8 J$ W) i

' H. A- G. V; H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外卖”,古代外卖和当今外卖有何不同?-14.jpg

3 @' y5 Q8 l: `& w4 _结语" Z9 {, m" t6 V0 h& Y% n- P2 Q
* X4 g0 G" V6 J0 @% a4 N
现在人们都说宋朝是最快乐的朝代,同时感慨,要是宋朝军队武力再强大一点就好了。的确,宋朝哪里都好,但就是太过于偏文,最终导致灭亡。
- M8 N5 m5 v& Q1 X7 T% O如今我们国家早已站起来了,走过了一代又一代,从小康到现代化家庭。人们过着富足日子,国家的军事实力也再不断的进步发展。我们对比其他落后国家的人民,都太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了。' m1 U9 p: n8 F0 q/ p/ @: O
<hr>
+ D; a1 y( Y, U  F  P' g. `参考资料:- Z, k; D+ N1 K' c' ?8 M
《东京梦华录》- w2 k- n/ h% Q. i4 W1 G
《宋刑统》
! E- h& s- w2 Z* y- Y. P《癸辛杂识别集》
' L0 m8 ?- }# k/ N  @《梦粱录》
无名天地心已然 | 2022-12-20 06: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赞]
几价木故 | 2022-12-20 07: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56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5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