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留学生都会被问出国这些年到底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 o0 A9 _2 Z* L, V# [ 英语?文凭?其实,学到的就两样东西: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
1 ?; r$ r! x& W, R6 Y 这两样足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别人一出生就很有钱而自己很穷;某某明明不如自己,却可能凭关系,凭忽悠,拍马屁的本领取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发现社会不公平了,自己得变得现实了。
$ O5 l N4 Y6 ~2 t8 y$ o) N, t" Z- [# b 在国内,这被说成是挫折教育。
/ m" K" Q& ^& A* B# F 出了国你会发现,这些绝非中国独有,这是时代的弊病,社会的固疾,是需要我们自身变得足够强大以后慢慢改变的东西。) Q) \9 S8 Y1 y" _0 i. }
随着留学市场化和物质化,加上国内留学生的低龄化和土豪化, “留学”这个本该象征着学术,名校,自由,远方等等美好画面环绕的词汇,已被拉下神坛,Low为凡物。有人依然坚信留学是个开阔眼界,增强学术,提升逼格的高地;也有人调侃留学只是混个文凭,烧些人民币的游戏。
5 M" |- @; [3 _' U. f$ ?- `, { 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觉没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东邪西毒》
8 ]' t2 o; ?' s) M2 z 翻过山的人会对没有翻过山的人说,山后面不过如此。但终究还是有很多人从没有翻过这座山。
: r* }; ^% w V8 S+ j9 ?9 ^ 留过学,你便仿佛获得了感叹"不过如此"的资格。你知道了,有人自始至终不知道。你见到了,有很多人却终其一生见不到。' z. W5 d, c. v) q/ W( x
留学生隔江踏海,翻山而来、节日与家人相隔、自我放逐到千里之外,耗费了不少的金钱,到底为了什么?
6 K9 ?+ F: r3 ?+ E+ d
; B) s; Y0 _/ r4 F n1 o# `! o# C1 l4 d. b' e- X4 i* R' j
1、留学最吸引我的,是无限种可能。: U. k9 s' Y6 ]# I
你不知道若干天若干年后自己将会在哪里。还有就是能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强大和平静。
( a. [5 {; ~7 k2 ^, ` 为什么明明全世界最爱我们的两个人都在身边,我们却还要离开他们。父母在,不远游。内心当然不想因为该死的时差让他们总是在电脑前坐几个小时等着我们上线大家才说几句话。不想每次见面时候心惊地发现他们多了些白发和愈发深陷的皱纹,发现一直以来遮风挡雨的温暖老屋变得空落落。
# b" t. H/ r$ f" X" _' ?+ ? 所有漂泊的人都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不再漂泊,能够保护起家人。只有经过这样的折腾,这样看起来的一种徒劳无功,才能明白原点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你不可能经历所有的精彩,学习和经历本身正是帮助你梳理你未曾经历过的精彩。( B+ r$ F( i) G( c( p+ o
出国念书不仅是上课念书。
t! T. D. S( d9 V) m 国外的教育,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而言,能大大开拓视野,学会随时作一个头脑风暴,作出有建设性的质疑。现在国内大学也开始鼓励质疑了,但很多学生都是为质疑而质疑,提出的问题自己都并不怀疑,这不过是另一种服从,“服从要你质疑的要求”。- P4 N7 f+ d& [# w% c8 I
但同时,很重要的是,拒绝价值观和道德绑架,拒绝不尊重事实和科学研究。
! w! A/ ~9 x2 \7 m 对于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可能错了的那个概率,永远不把自己认为是“绝对正确”的。这是国外大学学术训练的结果,也是经历的结果。少一点轻狂,凡事要做得漂亮,要相信专业的力量,大家各司其职,门外汉成事的概率其实很小,不断妄断,鲁莽行事。你终究不会比律师更懂法律,也不会比警察更懂得如何抓坏人。要尊重那些思想家,艺术家,实业家,各种岗位上的人,及他们努力后的结果,不论成败。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为一个全职批评家立过铜像。. a. D: Z: X! _1 |5 e" B
3 ?$ S( j) z# `" g& i0 F0 k$ ^4 u0 G" `
2、这里的教育原则是:学术独立,人格尊重,理解宽容。, B; N, h) \3 v( Y0 M: u
中国文化强调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都深深地和别人联系起来。每个人都被别人评判,每个人都评判别人。可在西方社会,人是社会功能的一员, 一个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开的。
* K3 e( k4 q& H' n: B+ ? 西方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独立,中国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联系。作为一个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份子,西方人一般“不轻易评判”其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里很令人讨厌。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响他人,不麻烦他人,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轻易评判别人等等。同时,也不要剽窃他人,因为这意味着你失败的开始。
$ r; n" h6 ^* ], J% C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念书,以后有事业,有家庭,有车有房,这样的生活才是应有的人生,才算是成功,而对其他各种各样的人生缺乏包容心,总是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左右儿女的生活。0 I; s, u, E* Q0 P/ b
尤其是用一种多数人,集体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的对错,这可能也是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的一个原因,只求同,不存异,奇思怪想早早地就被扼杀了。想要活得与众不同的人在国内的压力比国外大多了,要顶住各种世俗压力,在国外,你会发现所谓的怪人太多了,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每个人都是怪人,于是就没有怪人了。5 m2 h/ \0 h$ u# d0 s. b$ C
3、留学也一样,有很多种选择和面貌。8 d) N1 T( b3 j2 n6 C2 Q
有些留学生开着冷气,在光线明亮的屋子里,奋力打着游戏,谁知道是不是冲着成为世界级职业玩家去的,他们也是在留学;
8 l9 J k% e0 ^4 r8 F 有些人在物质极度繁华,美食极度多样的花花世界,眼睛放光地尖叫着给自己买买买,或是气喘吁吁地忙着搞代购,他们也是在留学;) X5 D% h- F) `& J) {$ v
有些忙着认识不同的有趣的人,参加着各种主题的派对和活动,感受着一座城市的精彩,他们也是在留学;
3 u m' C+ k, b5 r( Z 有些忙着在图书馆看着不同的资料和书籍,踏着日光出,背着月光回。他们也是在留学。) @ g( k% A: o4 u& ~8 K6 d& G
生命终究是一个个体的旅程,自己都不知道留学这条路会把自己带到哪里。短短几十年人生,何必浪费在去求得无关的人的认可上。
9 g# Q4 I7 F5 d; X& Q, x9 a5 {2 d
. M9 v j i. i& u( K7 O4 {5 a# i4 u
4、留学中还有一个好东西叫做真正的逆境教育,乐观的精神。
+ Q+ k7 h' H; O7 l5 K9 A/ t 原来接受挫折不是去接受这个世界的黑暗或者不平等。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己挑战生活。
9 U% x' l7 b' q" D U# P 大多数西方人都是心态良好,充满正能量的人,懂得要竞争,更要有风度的道理。他们就算也会有时抱怨自己的失礼,或者国家政策,或者他人,但闲茶饭后的话题更多的是如何更地去享受生活,如何从头再来,去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比较正面积极一些。对于这个世界的爱和乐观,永远都是成功的必要基础。) l- c) S3 e4 y7 R, s
这是单纯出国旅游学不到的。从国内校园跨入西方社会种种不适,在校园里,和同学相处,与教授探讨,写essay,做项目,这些过程中都能更好懂得挫折的真味。工作更不必提了,照样暗流涌动,各种比较,歧视,排挤,不公哪里都会有。# l. M5 l0 t- U; S% L
留学生对西方社会的初次接触,未必总是洋溢着轻松与愉悦。恰恰相反,欧美国家日益凸显的诸多社会问题更为直观地呈现在留学生眼前。但要告诉自己,在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探求自己的欲望,梦想,无限的可能,这时候面临的逆境一点都不可怕。6 S) R2 i% ~- D% m& b+ P
留学还会使你体会到,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富与贵不是一回事。" Z5 y2 D' [( I9 k* D
它绝不是住别墅、买豪车、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国外的贵族学校和国内的贵族学校是如此的不同,培养出来的贵族精神从不同平民的精神对立,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地生活。
& m# @+ p7 F1 F: \ 这是一种以荣誉、责任、表率,勇气,克制,自律,奉献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幼稚止于成熟,源于虚荣止于务实。
: v4 J, `. ^+ Z3 e2 b9 A 不如国内的同学混得好?爱比较这个就不要出国留学。2 ]8 b& B& U: ]7 i% o7 Y$ g
出国留学并非是“ 能比他人过得好 ”的自动保票。如果出了国,见识到了更多可能性之后,还要拘泥于 “混得好”的各种标签表象的话,那出国才真是有些浪费了。9 ]( s5 ]4 I& R/ I6 J
留学从来就没有个统一的定义,每一个人的留学亦是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究竟什么样全凭自己决定。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不管到哪里,你是什么样,你的社会就是什么样。你什么样,你留的学就是什么样。
4 c! U' {/ O* T6 n6 Y" [+ Q 留学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想留下的留下,想回家的回家,想前行的前行,不管选择什么,都要付出努力。努力之后,也不能保证一定比别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