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大龄女获海外全奖博士,去不去?

[复制链接]
查看5220 | 回复5 | 2022-10-12 00: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2年生人,17年硕士毕业于某985,如今已经30周岁,硕士毕业文章发得晚,无奈进入北京外企,后来文章发出来了,生物领域10分,接收后才申博,因疫情影响,过程非常拖沓,澳洲八大之一发了全奖offer,数额够一个人生活得不好不坏,现非常纠结要不要去,理由如下:7 P, ^8 q2 z! M7 r& c6 m+ h0 N
1.我有个谈了近2年的老乡男朋友不赞成去,32岁,有结婚意向但推进得不算积极(原因可能包括他不算很成熟对结婚没太大概念,或认为我有脾气大等缺点而犹豫),体制内,收入在北京尚可,父母也都是体制内,将来想必不会有很大家庭养老重担。不说非他不嫁,那也是有感情,不舍得分的。. ]' J% t+ S( k/ ~2 G" r
2.我在外企,专业不算完全对口,因此在略边缘的岗位,发展天花板低,非常害怕失业,工作压力挺大,不敢不卖力干,否则有的是人干,毕竟年薪也能给近40万。因此,从职业发展来说,我还是想去读博士,给自己走偏的职业发展路径掰回“正道”
. ^  S& ?9 z) D, H3.我性格还是比较合适科研的,我喜欢纵向考虑深挖问题,而对整体协调项目管理等工作不太有兴趣。以前对科研可以说是真的热爱,如今不敢说了。根据海外导师文章发表情况,预计能有2篇10分,1-2篇5分文章已经是突破,1篇10分,2篇5分是发挥较好,2-3篇5分是发挥得略有遗憾,更差也不是没可能。期望读博后能在北京(我已有京户)、或南方找到带编制教职,高职都行,只要稳定,压力不要太大,我挺喜欢课堂的,上一辈子课都可以。
3 l  t; H/ ~% A/ S5 L* w4.为啥不考公考编?因为考不上。5 u+ r2 \- V) W
5.考虑国内读吗?考虑,但申不到清北的博士,其他的读出来更没性价比。
# r- a+ J6 o0 |6 w$ t敬请各位见多识广的知乎er指点迷津
愤怒的小鸟247 | 2022-10-12 02: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你图什么,我在澳洲的博士同学有40岁拖家带口(三个娃)的韩国大叔。7 `1 Q# m; y) V& H

: `' z" W6 J, u' q! g/ F3 Q另外,你确定你签证能拿到?而且不需要等一年甚至两年?签证群里等破头的多了去了。19年和我一起交的现在没拿到的都有。
白衣卿相384 | 2022-10-12 09: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对于「找到带编制教职」这一条没有那么执着,完全可以考虑去& w/ q0 g/ l% ~
不去的理由& K  ?3 N1 u; t! K

. A+ l  ~( r# i

    2 b4 p: v9 }; }" E# b, a2 d
  •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到了婚育年龄,读博期间如果不生小孩,可能面临高龄产妇的危机。但是男友大概率无法同行
    & D& z* _3 n6 d4 Y& W
  • 等到博士毕业,也接近甚至超过了35岁,在国内学术界发展可能会有一点限制,高校引进的时候可能会遭遇一定歧视
    " N1 M6 R" E9 M+ Q2 n! D* T
  • 收入上下降,生活质量必定受到影响,加上从帝都繁华之地去到海外,在适应上是不小的挑战/ b. W6 T$ j( w4 f
  • 导师看起来实力一般,不比自己在国内读书时出的成果好多少) E. \  p8 x; t  t
  • 对科研的热爱有所消退,能否找回来还不好说
    1 b, d; `& P+ `8 g% h
去的理由
, o/ ?1 J: H* J) v
0 W  g* ~- @3 }2 s* w8 l% z
    ) h, l+ \# K, j+ U+ \
  • 对读博有执念,经历了这么多困难,在出国大环境如此糟糕的情况下,依然申请且拿到了offer。如果不读博,大概率将来要后悔
    " t' y/ d! m/ s" L/ @+ A3 o
  • 曾经真心热爱科研,自认为性格上也适合。如今的不确定更多来自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人关注点的转移。换到一个没有那么多干扰的环境里,多半能够恢复到从前! ~; f- h% B5 u$ g0 Y9 f
  • 女性的身份,对于找教职有一定优势。不论是在海外,还是回国。如今海外优青的年龄限制在近40岁,女性申请青基的年龄限制也放宽到了40岁,可以提供不少的缓冲时间
    $ f) E0 L. d# K% Z; ]+ t+ {, K; L& ~+ A
  • 出国读博,为自己提供更多的人生选择。可以移民,也可以学成归国8 ?; L& k* a) j' s  M
  • 职业发展前景受到限制。尽管换工作也是一个选择,但未必满足题主的诉求
    ' m" [2 ]% w  E) O+ ]4 {* {

* P6 R  `  y* o5 j- M' V比较下来,除了家庭因素(姑且把男友算作家庭潜在成员),题主其实是适合选择出国读博的。况且题主曾有对科研的喜爱,还有一点对读博的执念,不选择这条路,极有可能在年老之后后悔当初的选择
% |, g0 H+ x% p7 T- [, v+ y至于家庭因素,虽说劝和不劝分,但当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无法继续平行向前的时候,因为一个人而强行做出改变,对另一个人都是不公平的,也会在将来成为两人关系中的隐忧; u4 Z+ }5 X6 r* @! z
最后,还是要强调,读博不适合有强烈的功利心,对于读博后的出路也包括在内。「找到带编制教职」大概率是可以的,如果对学校和地点不挑剔。但是把这个目标时刻记挂在心上,只会影响读博期间的全心付出,到头来变得事事计较,反而误事. t$ O8 p) e) @+ \5 ^! j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想读博了?
Bey_小丽 | 2022-10-12 10: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读博,赴美五年,回国学术圈就业已两年。请相信我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1 T+ d! q, `0 `9 e$ J; l准备移民就出,否则安心工作。
轮回163 | 2022-10-12 14: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道这里面回答的有多少个是在高校工作的。你们对高校工作和教职要求的想象真是太过于理想化了。; l9 ]# ]  ?: L- v- S
我在某发达省份985任副教授,可以很负责地说,如果题主想润到国外,从此不回国,那么题主去,不用犹豫。如果目标是回国找教职,那么题主大概率是要后悔的。, E# g  d: t0 w
这和爱情婚姻都没关系,纯粹是国内学术圈的竞争之激烈,超出诸位非学术圈人士的想象。以我校为例,35岁以上博士,除非学术业绩非常非常好(在当年博士毕业生中发表业绩能达到前10%),否则妥妥被秒拒。我系曾经有个香港中文大学的助理教授,没有升上副教授,回内地求职,38岁。我系想要,学院直接拒,没商量余地,其实她发表不错,只是年龄大了。就这么残酷。' }! z" S; t/ f4 w$ E
OK,如果题主回国求职不去985,去高职,题主真的能接受?题主现在40的年薪,真的能接受降薪,拿着20万的收入,对着笨笨的学生,面对着毫无前景的事业,只是讲讲课?还有,题主有过教学经验吗?题主确定真的喜欢教学?
) d! W* [/ [$ j科研不是能规划出来的。当中太多不确定性。题主显然还没认识到科研的本质。不是说你以前发表好,未来就一定能好的,至于能发什么期刊,更是太多不确定性。
$ `! c) s" I- v$ N( W2 M另外,海归招聘是有鄙视链的。北美海归>欧洲海归>亚太海归,澳洲八校博士也未必比土博强。跟别提人脉这些因素了。2 E' `& Z: ]0 k8 Q1 }5 R
以上都只是事业前景,还不论婚姻。题主自己明显对男友有感情,对方也没原则性错误,题主如果分手,未来如果找不到更好的伴侣,肯定会后悔。! I% ?3 W8 R$ {8 p; B" }$ f
我是基于题主是普通人的前提做以上推断的,当然,如果题主天赋异禀,运气爆棚,博士阶段大爆发或者遇上特别好的伴侣,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对吧。9 s' b; j4 s( ]+ C$ U1 F: S1 a
总之,题主三思。
123460363 | 2022-10-12 17: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的看法,如果出国是为了回国,那真未必要去。出国一个好处是多一条路可以走,所以说还是要看你是不是铁了心要回国。实际上你说的有编制的大学教师生活,等你毕业后恐怕就不存在了,反而是国外的一些工作能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另外,很多人考虑回国还是因为父母,这个确实要想好。
% P: F& c1 @% X5 {' Q& Z* Y* h至于年龄,我知道美国有些人家里穷,高中毕业就去上班,在您这个年龄才上本科。这种人不算多但也是存在的。以现代人的寿命,年龄不是那么值得焦虑的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