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浙大博士跳江?

[复制链接]
查看665 | 回复5 | 2022-8-18 03: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大学博士跳江,跳江之前留下了一封遗书,称不想再假装! K# c' i$ _4 [6 S: a  M  ?
新闻链接:浙大博士跳江失联?曾在朋友圈说想轻生_中华网 1 D) Q0 g7 G  x. d+ ]5 X
相关问题如何看待华南理工大学田苗坠楼事件?
. l# S/ s6 @( O2 `3 L如何评价浙传失联女生离世,排除刑事案件,曾留亲笔信透露轻生念头? / {& X9 L# d( E, u/ U
如何评价 18 岁准大学生香格里拉失联第 18 天尸体在悬崖下被发现,警方:高坠死亡 排除他杀?
不败战神豪大大 | 2022-8-18 06: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博期间,每个月都想从楼上跳下去。
0 g3 S3 G! V1 c- J咬紧牙关,忍着,继续干活。6 B$ d( D1 e- p
后来忍不住了,打电话给心理咨询室,当面咨询,一共10次。; h+ h" A7 C; G, h, r8 H: h; ^1 y
对方说建议我休学。
1 @8 w0 W1 n4 D. t我休学了一年。略好了一点。+ _4 K0 K1 U) G. g. p% C
我还是不甘心,想完成学业,拿到学位。
3 z3 A2 H7 r# c: W# K于是,又回去读博士。+ `# o5 ~7 Z9 ]6 r  s: l  J' U1 {
于是,我变成每个礼拜都想从楼上跳下去。
: C0 l, V! h6 v8 Z( ?3 A最后我读完了。
4 g* t4 `, Q$ ?& F毕业了。4 V! I& v. [! R. J
我选择不进高校,做自由职业者。
8 v2 `0 @) O; A4 q2 C我终于不想跳了。我博士毕业了。
  ^+ R) @2 i0 |0 W3 a! `! s对了,我也是浙大的博士。
小仁哥锻 | 2022-8-18 10: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和侯博同级的浙大博士生,我想说,对于博士这个群体来讲,有些事情是看不破是出不来的。
! g- r/ p$ t6 w6 G  u& g如果我们要灌灌鸡汤,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拿出一个无懈可击的鸡汤版本:我和侯博都应该是93 94年出生,那个时候中国一年出生1600万人,而中国每年只有不到六万的博士毕业生,哪怕算上海龟,可能也要将近200个同龄人里,才有一个能有博士的学位,这个比例真的是相当之低,更不要说这六万里大多数博士都并非毕业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好学校,所以在浙大这种地方,只要能拿到博士学位的,都是优秀的。而浙大的博士毕业水平是两篇SCI,要不看IF,真的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发。. ~4 E6 k2 c6 W! w  H$ `' ^
但是,你真的要和浙大的人聊天,这些鸡汤是不管用的,浙大,包括其它名校对于优秀和成功的定义,可能是同龄人中最棒的千分之一乃至于万分之一。举个例子,我导师上周一直在和我谈心,催我努力干活,我会发现,他对成功的定义里,有一条基准线,那条基准线叫做税后收入1 Million(工业界),或者40岁前正教授(学术界)。IT博士毕业30-40万一年在他们眼里是“这辈子到头也就这样”的水平。真的到正教授之后他们会满足吗,不会的,真的到教授之后,他们自然会开始向更高的地方冲刺。这种对优秀和学术的孜孜不倦,是几乎所有年轻老师都有的品质。而这些品质,慢慢也就成为了浙大常见的“优秀”。4 z3 _- v+ L4 r& N; G) L* b; D
当你导师问你,云采月,你是这辈子就想拿两篇文章毕业,混个中产,还是想要看看更高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对于这个问题,你愿意和导师说:老师,我就是一条咸鱼,我这辈子虽然很想看到更高的地方,但是我不愿意付出那么多,吗?
$ x9 f( Y9 ?, h( D7 v" q这个局是一个死局,会读博士的人,不可能会一点站在世界之巅的想法都没有;而站在世界之巅所需要的努力,才学,乃至于运气,实在不是大多数博士生所具备的。这两者的冲突,是博士所有痛苦的根源。8 v" O* M" d5 v1 |# i# j6 n+ |
对于一个博士来讲,什么时候真的能很坦然的面对我的人生,说出一句,我自愿放弃挑战站在站在金字塔最顶端的可能,他才能真的没什么痛苦。不然,都是白搭。要不在通往卓越的道路上痛苦的修炼,要不就是自我了断。9 X- w% P# M2 E! O  D: N7 c
<hr/>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回复,加两个我也在探索的开放性问题吧。有很多人会提到这种成功标准是功利主义,恶性竞争,生活在他人评价体系之下,提倡人要有自己的选择等等。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样的论调否定了中国传统以来所有的诸如囊萤映雪,铁杵磨成针,等等等等强调勤奋的故事的合理性?如果是,那勤奋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的?
' C, @5 q/ x" ^  F. j" S马克思说,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如何可以超脱于所处的社会关系拿出一套所谓自己的,可以遵循的人生准则?
女王10 | 2022-8-18 20: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10.20更新】感谢朋友们的关心和点赞,最近心态也调整好了一些,好好加油!本次更新加入了两首类似主题的说唱作品,一是宋岳庭先生的绝笔之作《life's a struggle》,这首歌在中文说唱界中地位非常,有开辟性的双押、一气呵成的flow和深邃的人生经历思考;二是GAI爷的《垃圾话》,这首歌是GAI爷某年参加一次选秀节目,当着父母的面被淘汰后,想去跳楼自杀,最后想通,写来DISS自己的一首歌。两首歌都在B站有,推荐!(特别是GAI爷的《垃圾话》,千万不要在QQ音乐听新版,个人觉得新版完全毁了旧版的感觉!), X  A3 o. w0 B! O% R.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604226/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4091173/<hr/>回答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关心,在此一并感谢!希望大家每天保持好心情,一切顺利!以下是原答案:; |/ Q% J2 y1 e' d! K2 q% _1 T% \
<hr/>同为博士生,表示非常痛心,前两天还有在浙大的同学说找到这位同学了,我当时还为他感到高兴,希望他可以换种心情开心地活下去,唉…但同时也非常能理解他所面对的压力以及他的一些心路历程…这里我想和大家认真聊聊读博的一些压力和怎么去排解,希望逝者安息,生者勿再蹈覆辙 , P4 p0 u6 g- }
实话实说,读博真的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我自认为平时算是心态比较好的人,但最近也开始有点睡不着觉,科研压力有时候就是这样突然一下就席卷而来,像一只无形的手压得你喘不过气。也许很多朋友不理解:学历这么好看,都读到博士了,怎么也强过很大一部分人了,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我的感觉,读博的压力通常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J9 {! z7 v9 m  ?$ B  i: p1.科研进展不顺利,同时毕业要求高% P7 B5 @1 [7 X0 J. [9 S
答主当年也算是对科研有着狂热追求和兴趣的人,现在是真心觉得能毕业就好,健康毕业人生就成功一半啊!但实际情况往往是,科研进展不如人意,看起来达到毕业最低要求似乎遥遥无期,这对大多数以前各种第一名、各种奖项、各种光环加身的优秀同学来说,是非常需要调整心态来接受的,否则压力会相当大!这种时候,需要多思考,多沟通,多寻求导师和同门的帮助:他们是过来人,总会更有一些经验!如果课题真的太难,要懂得及时止损,循序渐进,先做一些小的、容易满足毕业最低要求的课题,发出保证能毕业的文章,先生存下来,再去追求学术成就!
) n( o5 H! E! ^/ Q! O" F2.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0 |, @$ E. {' e
我觉得其实这是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压力。你在读博的时候,可能你曾经一起工作的同学买车买房娶妻生子环游世界了,而你还处在经济独立的奋斗线上,看着房价似乎一涨再涨,想买个新手机都要犹豫好几个月,出去旅游也舍不得,可能还没有女朋友…都曾经是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这样大的差别,你不难受?说近点,一起入学的同学,发文章的发文章,开会的开会,好像就自己什么名堂都搞不出来,你不难受?这一条和第一条共同作用,更难受…会比较是正常的,但我真的觉得,多和自己比,让自己每天都能有进步就好!
( c: V3 e& J$ k; S( M3.人际关系的压力2 _* W& }9 Q6 e) k/ X2 R5 Z( ?
如果老板、同门、同学不是很好相处…知乎上这种回答很多,可以参考…我觉得,大家做好自己就好,然后就是多沟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大家有缘在一起,关系搞好总是好事。+ [% u  A8 y5 ^! a
读博不易!压力大的时候,多想想父母,多想想朋友,多去跑跑步,吃点好吃的,多开导一下自己。人生何处没有难关,勇敢活下去才是真理。/ e6 F, Z/ ?* Y. M; |' {
最后,推荐一首黄旭的说唱作品《forget it》,很治抑郁,还有一些朋友推荐的抑郁缓解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O  q, }: H: |0 p' N
歌手: 黄旭《Forget it》 http://url.cn/5G1XQJx @QQ音乐9 ?, q- t) v' u4 _( Q( w: a* p% v
" J- c4 `" c# Z( \1 {3 w

& ?6 J2 _. n$ B1 r' r0 _  y$ t: i 如何看待浙大博士跳江?-1.jpg
# F5 o1 O/ I7 Y4 o5 X- q0 s
9 d8 U1 C. E* i; |3 M+ F 如何看待浙大博士跳江?-2.jpg 5 Z2 `! @+ n1 G4 c5 ~+ s

8 U6 h( \' e7 s8 i, Q6 { 如何看待浙大博士跳江?-3.jpg 2 w) X) c6 c9 g0 D* c, B1 H
4 p! E8 _* S4 a1 \! @8 C) r  O
如何看待浙大博士跳江?-4.jpg
也欧文因摸匈 | 2022-8-19 06: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下这个组,没看到有啥明显问题
) F# K6 G- [- m( d& z(删除若干字)
5 c+ c2 C( R' x$ m/ o
. L4 \* O- b; L. q& ` 如何看待浙大博士跳江?-1.jpg
' n, k% ^8 E! M9 l! P2 n
! H4 z, u2 T+ v: A- A1 W<hr/>从遗书来看,好像包袱很重1 `& s7 t/ V  ~8 q. @" x
可能是对自己要求太高,理想和现实出现了偏差。6 j5 L/ X) X- X- x; y2 m/ @
; C1 w/ f' X( F1 p

$ y( t0 |" p$ Y9 M( u>>>贱贱的圈|群|站<<<
依转岛与 | 2022-8-19 17: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同学的不幸遭遇让我非常难过,让我想起读博时刻骨铭心的经历。评论里一位知友称认识逝者,指出他的故去和读博没有任何关系,我已经根据这一情况修正了文字,全部谈我自己的经历。
0 q! ?: r' p) V8 y0 t7 k那时我博士论文写不出一个字,每天生活在极度焦虑和恐慌中不可自拔。某天看到学校发的邮件里有一个关于拖延症的workshop,于是报名参加,结果去了才尴尬地发现报名了十一个人当天只来了俩,我和一个本科女孩。我还特地看了一下报名名单,发现自己似乎是唯一的博士生和中国学生。那时我就隐约觉得哪里不对劲——光我自己知道的退学的中国博士生就有两个人。事实上,无论是调研数据还是现实经历都证明,这个群体承受得压力非常大,但似乎有什么东西堵在哪里,让我们这些博士生们无法走出心灵的牢笼,向外界发出求救的呐喊声。
: U7 k3 z' [+ T在这个workshop里我认识了两位老师,她们一个负责学生思想健康问题,一个是学校专职的心理咨询师。这两位老师对我的帮助贯穿了接下来的博士生涯。第一位老师孜孜不倦地联系我,每周我们都会一起聊天,我向她倾诉学业上的问题,自己的负担,以及身在海外不知道如何处理的生活上大大小小的问题,她是美国人,身上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开朗和豪迈,很不拘小节,脸上时时挂着那种被太阳晒出来的微笑,也很不屑英国人的外热内冷的做派。第二位老师则启动了一个博士生心理救助小组,每周一群博士生聚在一起在她的主导下互相鼓励和吐槽。我后来参加了另一个一对一的心理支持项目,每周一个小时,我面对她侃侃而谈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她则挂着微笑倾听,时不时提醒我喝口水。在这两位老师的帮助下,我熬过了生命中这段最艰苦的岁月,每周我都在工作之余隐隐期待去和她们见面,没有缺席过一次——而这些咨询项目都是免费的,可以说是学生在校园里的隐形福利之一,评论里有知友指出,走出校园后这类心理咨询的价格足以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5 Q. O8 R& }! F6 {) D. z% f0 b
如今回想起这些,我想这种期待感真的非常重要,因为它让你知道自己有一个去处,有人在哪里等待着去帮助你。而那种天地之大无处可去的滋味真的会压垮一个人的神经,所以当我听到有些人说:“读博哪有这么大压力,出去旅游/逛逛/玩玩不就没事了嘛!”之类的话时内心都是不屑的——说这话的绝大多数都是在想象中读博,根本没有任何切身体会。
# j- ?( y, I3 V* ?8 e4 @, H但这里需要特别强调:这种有所去处的期待感必须依靠自己主动经营,说白了就是自救必须先要自己抓住别人伸来的手才行。在心理咨询项目快结束时,我问咨询老师:“还有没有别的中国学生来这里?”老师告诉我:“你是第一个来这里的中国学生。”她这个回应真让我有些震撼了:这么多中国博士生,竟然没有人来参加过这个项目?但转念一想,其实我自己也有过把自己缩在壳子里的经历啊!那时候别说主动伸手了,自己几乎每时每秒都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何为“微笑抑郁”,表面笑嘻嘻,内心苦逼逼。也许我们也在努力在一些细节上释放着“救救我”的隐秘信号,但内心那种从小到大不求人的自尊心和羞耻心却让我们一次次不由自主把伸出来的手又坚定地缩了回去。& |3 F; j. K8 z5 f. P; \
于是我们也许看到,最终一些博士生被压垮了,但他们宁可被压垮了也要坚持爱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可他们为什么做不到爱自己呢?为什么做不到给那些渴望帮助他们的人“添麻烦”呢?) m& q5 T0 m8 G5 _
这里的问题恰恰在于,他们在严重地贬低一件本来非常中性的事。他们把去求助看成是给别人添的“麻烦”,宁可自己憋着做一个待着不动慢慢淹死在抑郁沼泽里的“老实学生”也不愿成为那个四处扑腾救助自己的“添麻烦的学生”。这种心态的构成有很多原因,这里就不赘述了,但我想真诚地对所有博士生说:去看心理医生绝对不是什么羞耻难言的事,而应该是感冒了去医院打针那样得稀疏平常。千万千万别在自己生命岌岌可危时还把爱留给别人,一定要敢于做一个给别人“添麻烦”的博士生,因为那根本就不是添麻烦,而是在爱自己!在救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7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