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复制链接]
查看5120 | 回复5 | 2022-7-5 19: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胡爱民圆 | 2022-7-6 07: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你有了真的兴趣,老师只不过是辅助了,没有老师你也会找到老师的
# X2 Z6 `2 m# V  E! P( A5 o  y1 D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3 B! P1 h1 \: ^" x: Q, Y* e) B5 l! Z
但如果只想要最好的,那是个悲剧,对师生两方面来说都是
普陀小沙弥恍 | 2022-7-6 15: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一度痴迷于打羽毛球,为了打得爽,我不但苦练球技,还领悟了一套使人得以最快速成长的方法,而且看起来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羽毛球,还适用于很多领域。
( G2 C$ w+ H* _7 Y3 k9 b  f最开始跟同事瞎打,凭借着打篮球的底子很快就可以在同事的小圈子里碾压别人了。
7 a$ p# Q' q. F( z  a+ J9 f+ N我一度以为羽毛球不过如此,直到我遇到了我未来的老婆,才发现自己连高远球都打不过一个女生……* p4 w' c0 q. i
为了不至于那么丢人我增加了打球频率,一周恨不得打7天,每天2小时,希望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可惜收效甚微。
; k' s; L4 G& A9 g3 C- A( V后来跟未来老婆确定关系之后她才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她练过。我当时仍然不相信,难道练过和没练过能差那么多吗?4 |: _. p! Z" F: a$ o/ l/ H) z
出于好奇,也是觉得连女生都打不过太丢人,我请了一位教练开始练球,几堂课之后我的高远球可以跟她对抗了,之后是吊球、挑球、放网……我以每堂课掌握一种新技术的速度成长,那是我羽毛球成长的第一个爆发期。
; b7 L" O- {3 ~/ p! m" b$ i! S* M练了十堂课之后,我开单可以打赢女朋友了,但是因为失误还是比较多,她不愿意跟我练球,于是就带着我去了她们俱乐部,跟着大家打双打,然后我就再一次被虐得体无完肤了,只能抱大腿不说,还得混双站位,而且失误太多我都不好意思接球。
9 T. b! u1 D, ]. E4 B她说没事,你跟高手打可以适应快节奏,这样涨球快。/ t8 a) }0 ~. h4 M  [/ z
可惜,这次她没说对,我跟高手们打了几个月,不但技术没有提高,反而自信心受到打击,动作都不敢做了,就怕失误影响人家,看来揠苗助长是不行的。( n$ c+ \7 i# H$ N+ P$ l! o+ i1 H  q
既然揠苗助长不行,我就又回到了原来同事们的圈子,从简单的起步。% N( [, e6 v& n% G% T( K! B3 Y) j3 Q
可是打了两次就发现这种低水平的打法对自己根本毫无帮助,他们回过来全是半场球,这种球打多了就会越打越懒散,反而动作各种变形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 V+ q; h6 T
于是在快速成长之后我又进入了漫长的平台期。# z( w8 P7 a% o
后来我加入了不少羽毛球群,在其中寻找跟我水平相当的人来打,羽毛球是“等级森严”的运动,我当时应该有业3左右的水平,所以我就专门找业3、业4左右的人一块打,就这样坚持打了半年,我终于成长到了业4,别看仅仅是一级之差,但是我作为业4打业3,21分他过不了10分,当然业5打我业4我也过不了10分。
$ Q+ b2 p% k% j! m8 p" D到了业4马上又进入平台期,发现某一项技术不够精,例如步法,尤其跟业5打的时候总是比人家慢半拍。只不过有了前车之鉴我已经找到了成长的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盲目的去多打球,而是找一些想涨球的朋友一块练多球,把技术一项一项地打磨,直到可以信手拈来。大概一年之后,我的水平提升到了业5,当时是什么感觉呢?8 f2 y1 `' d8 X  b9 J5 Y* l5 ^
就是感觉羽毛球场地很小,不管球回到哪都心里有底能接到,站在场地上有一种在家的熟悉感。' g; e. V/ t% X1 l' U0 r! W& H5 `4 P% r
但之后又进入了平台期,但是我那时候已经很清楚羽毛球的成长路径,想要再进一步到业6恐怕需要每周至少3次的高强度专项,但是我当时已经没有那个时间了。2 T/ i6 a. b9 [/ f/ {
人的成长跟羽毛球的成长路径类似,什么时候成长最快呢?
6 A+ h' K1 w% ^- Q第一次是当你发现原来做什么都是有技术的,然后开始沉下心来训练基本功,这时候你的成长是最快的,人的基本功是什么呢?是逻辑,一旦你意识到逻辑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勤学苦练能够熟练运用逻辑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刚刚清醒,人生也才算真正的开始。
3 O! u+ S7 D: q第二次是当你在实践中挑战自我的时候,跟菜鸟打球你不会成长反而会因为懈怠而动作走形越打越差,跟比你高出太多的高手打也不会成长,因为你看不懂人家的球没有办法复盘,所以所谓挑战就是那些在你的舒适区之外又踮脚可以够得着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事情才能让你走出舒适区又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1 t* o& A. i0 e& s5 {第三次是当你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短板的时候,所谓短板是阻碍你提升的某一项技能,那些虽然你不擅长但并不影响你成长的技能不能叫做短板。发现短板,针对性训练补齐短板就又是一次快速成长。例如你发现逻辑可以说服自己,但却说服不了别人,于是你会发现沟通是你的短板,所谓沟通,沟通的是情绪而不是逻辑,所谓气顺了事才能顺,于是你补齐这个短板,有逻辑会沟通,再去实践就事半功倍了。  t: U# W. F, Y# V
依此类推你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以至于无数次的成长机会,无非就是学习与实践的反复迭代,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了。+ B3 T+ W) V3 L# A0 a! l
干货在这不受待见,我把它们放在公众号“墨子连山”了……
水吼乖 | 2022-7-7 02: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恰逢2022高考填报志愿季
8 v' R+ |1 y1 Y' G6 \从选专业的角度,聊聊“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0 F( y, d1 t' e5 ^4 ?, M' r

    : }8 l0 _  Q' }& I+ r5 Z
  • 大部分人纠结的点:兴趣和前途,到底哪个更重要?5 U1 p7 c  t+ b# s% p& c
当你不是99%确定自己兴趣是什么的时候,请选择后者。0 y% _+ @. [/ d2 t
以我个人的经历,我在高中的时候对化学最感兴趣,当然咯,那时我还不知道化学是某乎劝退专业之一。而我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凭借着自以为的兴趣,把化学作为我的主申专业。后来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我成为了一名数学博士。比较讽刺的是,我高中数学只是中游水平,也从没得过什么数学竞赛的奖项。
4 @; `) H+ _! Z% O, G5 w我想说的是,兴趣是有可能随时间和空间而转移的。
- f" Y" Z3 Q: G: o当你在高中阶段认为你对某个学科感兴趣,很可能是因为你在这门学科的考试中获得了“成就感”。比如我,对化学的情愫源于我初中有一次化学考试考了全班第一,给了我充足的面子,打那之后我上化学课就格外的精神,也愿意花更多时间钻研化学问题,甚至把其他学科的习题时间更多分配给了化学,以此循环。于是后来,便得出了我对化学感兴趣这一结论。# |+ l; N0 v: E9 T. c
其实类似的故事在我美国读研选细分专业的时候也有发生,而那一次,则完全是因为一个教授。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以后再找机会分享.& g/ R$ b: {/ Q. S6 W' H
因此,我在这里的结论是,既然选什么专业都有可能因为“成就感”而培养起兴趣,为啥不选一个更有前(钱)途的专业呢?; _6 n8 f' g- x/ I+ P0 B
非要为了理想放弃香喷喷的面包么?" M9 `+ |8 P9 D5 w+ P4 g- y4 r
当然咯,如果你家里有矿,那么请忽略我上面的论述。
" T( G( l& X$ v& |% f4 }6 H此外,如果你高中就已99%确定今后为之奋斗一生的专业,那么我非常鼓励你坚持自己的理想。' C+ c9 m! C2 ~  U

- P8 B% k& G" C5 J; |* @至于是什么体验3 s: F7 o: K6 n6 e) ?
大学四年我对数学打不起半点兴趣! w1 b( ]- v" B/ h( ~: z4 z& a
反而学了很多计算机编程和金融课程
3 r6 p+ d7 W: }+ l$ v3 o; D. o6 \到了美国数学系后迫于高额学费的压力
# S& D/ E# b1 b: T% T" q! B1 Z5 `发奋苦读2学期后申请到奖学金  h$ U4 b8 y) o4 ^& O- A% a
在这个过程中机缘巧合地拿了运筹学3个A. S7 p  u& b/ Z
并产生了浓厚兴趣0 g/ L) Q5 y8 {. S& Y
之后的故事老粉们早就知道了
" A$ s; u/ t( n8 T# a  y: u/ J我继续运筹学的研究跳槽到德国
3 m& \5 s0 K3 r5 f, M  w" o9 w$ \最终拿到了海德堡大学数学博士(离散与组合优化方向)" A6 g9 }" z* w  \; Q, m
读博期间与MIT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866e63341ae3873b7a4ce0390767dc74" data-hash="866e63341ae3873b7a4ce0390767dc74" data-hovercard="p$b$866e63341ae3873b7a4ce0390767dc74">@覃含章 以及美国常青藤一位教授创办了 @运筹OR帷幄 社区
2 o0 t0 X7 k7 j* c# }6 \并持续运营至今
9 J% W2 G/ S5 `2 j2 n/ ]) |  ]# Q" Q( [5 Y# a& V7 M
虽然目前从事的无人驾驶工作和运筹学关系不大% L2 m6 v- m( C+ f# o& `
但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ORer(运筹学者): A+ D4 f3 |  w/ v! L4 u( T# b% y

+ K! t1 a7 K; W* M对于运筹学的兴趣
8 Q  T! _# R* J5 s6 P- g帮助我度过了德国苦行僧似的读博生活
0 z, \8 h! K( s$ l* o: ]5 _1 a; T更是我运营 @运筹OR帷幄 和科普运筹学的最大动力
寂寞的根号的f | 2022-7-7 10: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呢?. L  v/ e8 \; c3 h
我们显然不是在字面意义上说,某人对某事很有兴趣,就相当于某人拥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师。比如,我对游泳很感兴趣,我就相当于请到了国家队的教练来当我的老师。( D) p, I5 X; c" V1 B" }
换句话说,兴趣并不能替代老师。
9 m/ x. v) a: D% ^但我依然认可这句话,这是因为,“兴趣”赋予了行为者去做某个行为的持续性的内在动机。
' S2 x1 K2 l* X$ o& K这话听起来有些拗口。简单来说,假设张三对做A事有很强的兴趣,那么张三就会非常想去做A事。即便张三很忙,也会抽空做A事。即便面临各种阻拦,张三还是会偷偷摸摸地做A事。即便在做A事之后遭遇了各种负面的反馈,张三依然还是坚持做A事。
8 g$ W4 y, k: U6 X比如,张三对于弹吉他很感兴趣。张三的女朋友嫌他谈吉他很难听,但他依然要弹。张三的邻居敲门来抱怨,但张三依然要弹。张三自己的手指头都磨破了,但他依然要弹。只要有空,张三就会去弹吉他。
2 U" C. s+ y+ g$ e# x* T" s因此,在预测一个人的行为时,兴趣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张三对于A事的兴趣非常大,我会预测张三做A事的频率会远高于平均水平。
6 W- M* [. ?# j# h9 ~0 }而在预测一个人的行为水平时,兴趣也有比较大的作用。
: ?5 X2 s( ~* W8 A比如,假设张三智力正常,身处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拥有一定的金钱,还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那么,再假设张三对于弹吉他有很强的兴趣,那么我就会预测,一段时间之后,张三的弹吉他水平应该远远高于普通人。
+ t9 J5 X5 Z( r4 |' {! l' N这是因为,张三有很强的动力去练习,去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吉他,或者花钱请老师辅导自己,以及和那些同样喜欢弹吉他的人聚在一起交流。久而久之,张三的吉他水平就会慢慢提高。
2 x0 H" D2 }# e7 f" l& b+ E+ {* s因此,假设你对某件事情的兴趣非常大,并且你并不处于金钱、信息、社交关系等各种资源都极度匮乏的状态下,那么你在那件事情上的表现水平应该是远超普通人的。
3 Y! R" D* e; e9 @: O6 \不过,虽然兴趣能帮助我们预测一个人的行为,但要想找到一个人的兴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观察到张三经常做A事,就说张三对于A事有很大的兴趣。* k' j9 n- R  A6 }2 |: y
比如,我们观察张三天天在门口站岗,就说张三对于站岗有很大兴趣。张三说不定是因为职业要求,不得不去站岗。4 T3 `5 P5 d- S# p" [
再比如,我们观察到李四天天玩某一款手机游戏,就说李四对于那款手机游戏有很大的兴趣。李四也许在玩游戏时一直在获胜,因此他就一直在玩那款游戏。李四真正喜欢的是获胜的体验,而非那款游戏本身。& L* D' ~! k' I4 @; P
所以,判断某人对于某事到底有没有兴趣,不能只看这人花了多长时间来做某事,还要控制其他变量,看看这人是否在外部动机缺失的情况下,依然经常做那件事。
123473557 | 2022-7-7 19: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年人不要再迷恋兴趣了!
# D8 f0 F- l# {$ q2 c, x! ~3 S/ h5 i) `" G" H
01
5 C2 g- N: Q5 w" z8 E- ^' A小时候我弹钢琴,弹得很不错,练习了不到三年,一次就考过了十级,拿过很多国内钢琴比赛的大奖。& n8 ?8 q1 _, \1 L) |- t/ W
到了初中,由于学业压力,就很少练习钢琴了。但是尽管如此,我现在对钢琴的热爱依旧不减当年,当我听到喜欢的动漫主题曲,像《one piece》《青鸟》等等,依旧会非常兴奋地去扒谱,找谱。
# C+ s) `* v+ M( `5 ~# C$ Z当自己亲手演奏的时候,音符从手指尖流动出来,真的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一种类似于“创造”的高峰体验——我亲手创造了我最爱的音乐。( `6 j) ?* `5 ?2 J. O" B8 B
02
5 c# h+ r( R1 i4 j9 m8 m7 W+ V我学习钢琴的经历,其实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E" b: X& Y$ T7 Y靠兴趣驱动的一个核心的标准就是:“我想!”
, M8 s) B( n% ?
哇,这首曲子真好听,我好想去把它演奏出来!2 M5 I7 U9 G  J1 Q& u) [! ?
这首曲子好炫技啊,我想去学习,要是能在全班面前演奏出来,那就帅爆了!
做这件事的动力不是源于别人,不是来源于父母,而是你自己,真的非常想!1 d. P/ x4 Q. m$ P! b
“想去干某事”这就是兴趣驱动。也正是如此,你才能持续不断地去行动。
& T) h4 w. @9 H1 I1 b; h" y039 J$ |) [$ ^  T0 S" C2 W: E+ H) T+ c) G! x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会有一点点排斥的感觉,为什么呢?
$ P  ~8 c& w+ T% w$ V( B8 a  k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再来谈兴趣这个词,有一点奢侈。我们做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几乎都是靠任务驱动,很难像童年那样,纯粹地去做一件事情,以至于,很多人到现在都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还有兴趣这件事!
# W1 F+ \# |2 J同时,也正是因为对钢琴的兴趣,才使我在钢琴上坚持了这么久,至今都没有忘记。兴趣是一个人做事动力的不竭源泉!兴趣是个珍贵的东西,对于成年人来说,该如何培养呢?
/ ^" W0 |7 v; {$ B# d043 H, ~; Y/ P. w# ?- Y  i3 u/ p( {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你肯定在小时候听过这句话,但是成年人再想像小孩子一样去培养做事的兴趣,就会觉得有些局促,有些摸不着头脑。
2 B/ K1 `$ @4 y5 U如果把兴趣换成另外一个词,你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3 b& J3 o+ B0 B! t兴趣,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又叫做“内驱力”。4 n" f" Q/ X; x# K
作为成年人,想要培养做一件事情的兴趣,就要去增加做事的内驱力,有了内驱力,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培养内驱力的核心,在于制造正反馈!6 l, M# w1 B8 `; a
比如,我现在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已经两年了,写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坚持。
9 f( j* _0 l  c8 ]# j  @+ V5 @5 M每次在知乎上回答完问题之后,得到网友的点赞,评论和赞赏,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大正向反馈。于是,写作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 }" u  K6 i; L' D" @8 F. r
大量学习—>写作输出—>获得反馈—>我很爽—>继续学习,写作。8 |/ B% s% v) B: V
想要做事有满满的动力,那就在事情当中主动地制造正反馈,以此增强自己的内驱力,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 a/ x) T3 r" j+ m9 U, b9 T以上~
' U2 k5 V% x4 w! i4 u原创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请花1秒钟点个赞,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