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宝马i4 M50,给你M4的双倍快乐

[复制链接]
查看7364 | 回复0 | 2022-7-5 15: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卡汽车 单车测试原创]+ d, h- h1 Y. ]5 J  E5 J

8 v  s5 B, K2 ^什么是宝马的性格底色?
- c- i1 G' B/ z
: T  N1 ~6 O1 r! |& K4 F% k很多人说,直列六缸才是真宝马。
% I/ K, E9 M. W  k, j& X0 R3 ?3 F/ z2 S) b# a% b6 P7 g8 ^
历经百年洗礼,直列六缸发动机早已化身为慕尼黑图腾。谈到BMW,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L6,而不是V8、V10或V12。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电流革命重塑了汽车圈生态。车迷们不禁感叹,自己还没来得及入手直六,便迎来了电动时代。在硬核Bimmer看来,“纯粹驾驶乐趣”已经不在了。事实果真如此吗?告别汽油,迎来电流,宝马i4希望重新定义驾驶乐趣。它没有那么纯粹,却另辟蹊径,为车主带来了双倍快乐。
. S1 T5 ]- T, I% a% ~& L
& ^! L( I, x( S4 q

5 V3 R3 Q' _9 w
7 V- o/ E# [  ?在“汽油头”心中,引擎轰鸣无疑是渲染情绪的最佳道具。几年前,我曾无比渴望拥有一台M235i,重拾18岁热血。可惜事与愿违,理想终究被现实打败。活在帝都,堵车早已成为家常便饭。我渐渐明白,宁静致远才是终极享受,热血方刚只会是减分项。安逸与激情能否兼得?i4 M50为人们描绘了范本。' u) m4 a0 c7 C4 T& g

6 x4 R: ?* s5 ~8 q- B! K) a7 g/ S+ [
( h' G& w4 d* _# H: r
' ?2 m6 l! M6 Z. m% @5 J) D" p
为了消除“油改电”的固有印象,慕尼黑人可谓煞费苦心。2020年3月,宝马发布了Concept i4概念车,向外界展示了全新电动轿跑车的雏形。整整一年后,量产版i4借宝马集团年会的契机高调亮相,完成了全球首秀。又过了3个月,宝马i4(G26 BEV)正式发布,丰满了BMW i家族的羽翼。师出同门的4系Gran Coupe(G26)则要黯淡许多,在i4发布一周后才悄悄登场。
2 N4 K3 O! n. ^) y: `7 w1 G- y+ }& P8 v# k5 H+ ?$ [( ?

3 P* ~- C& f+ Q$ J
( g7 x) [3 f- O! ]

8 ^; g+ S+ w' k8 R- x7 m

- o6 r! q* e, X$ z- ^$ [

, ]' Y0 P$ [+ D+ r6 J+ H2 u' X3 R

  m; ?4 r3 `8 ?! t0 w1 y# o
+ a# E9 {" o1 q8 L1 p# j3 l6 K/ s
" Z7 w) p# i7 X7 R" \
/ {4 E6 g' }! E9 D5 [

6 |8 h+ E$ k; v' Q2 u5 n" b与大破大立的iX相比,i4接受起来要容易许多。经过两年的磨合期,人们渐渐适应了竖版“双肾”格栅。曾经的种种不解,如今演化为“真香”。作为M Performance车型,i4 M50小心地拿捏着运动尺度。比起M运动套装,它稍稍变凶了一些;比起M4,它更多展现出温文尔雅的一面。1 l# C3 D: |5 {: k: j2 N  G
% D+ v8 I8 d3 K5 o7 E
外观 | 最美“油改电”
! T" p  u  q4 h% i* N3 Y
2 U6 M% f& C: k! |5 e+ y+ {4 p最近几年,宝马集团的研发重心向纯电动车倾斜,“新玩具”被优先配备给BMW i家族。内饰部分,宝马i4沿袭了BMW家族一贯的设计理念,同时对智能座舱加以优化。在4系家族中,i4是首款配备iDrive 8.0操作系统的车型。反观燃油车阵营,4系要等到2023年才能用上新车机。2 J8 }4 A4 A1 E# [" E/ o/ c, L- g$ G% j

& a6 i; ~3 m8 c* h8 u  @
, |& t, p4 @5 m6 G3 V
  f7 h) q/ U% {# N: c8 \6 L/ E) s

, U6 ]' W2 F; _& D
6 K1 G: G6 N7 L0 r( Q. e: P
$ W8 l9 n( g5 _4 D) ^" F( P# y

2 V1 R- \2 `! P% \% a" @

) P; g. T- l( ?0 W
8 p2 T5 ~* f4 W* h/ d- y. b  P
9 [8 H4 b) K; q4 M+ ~$ o  ?1 H
空间方面,宝马i4 M50的表现符合预期。乘坐空间看齐4系Gran Goupe,坐姿没有明显变化,让Bimmer倍感欣慰。座椅舒适性令人满意,前排靠背非常贴合,后排坐垫承托性也没有问题。整体来看,前排体验好于后排体验,“驾驶者之车”名副其实。储物空间符合预期,前排储物格丰富,后排稍逊一筹。
" w) U+ N  c  a  u( U0 }3 j
. X! L1 T, S7 h( c  R; }

+ ~! F: e  m( W8 s4 G7 j9 P

; P6 u- h2 w7 m
0 U8 e- a9 q6 e! q4 j& |
+ e& y& j/ z" S
: b4 ~' j! N6 o, l# W& c' N
/ N- ?/ Y: @. D5 _' w* O2 v0 Q7 k$ S
纯电动车的主要使用场景是城市,空间表现非常重要。想明白这一点,你就会理解i4为何只推出了四门轿跑版本。Gran Coupe虽然不如Coupe造型帅气,却有着更佳的乘坐空间和尾厢空间,实用性甚至略优于标轴3系。' I$ W* Q+ b  |9 _8 A- L3 J; I

; Z/ N6 T7 f% q+ ]内装 | iDrive 8.0略繁杂
7 ^9 W1 Q  [# W
, V5 t. Z* U! l$ N; n4 G4 N宝马i4搭载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提供eDrive40和M50两种动力。eDrive40采用单电机后驱设定,最大功率为250kW(340马力)。M50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最大功率达400kW(544马力)。与其他BMW i车型一样,i4采用励磁同步电机。励磁同步电机利用电流产生磁场,经济性无法做到最优,强项是中后段动力更饱满。
( f' b2 ?9 A7 V2 ^3 g+ n; C2 D* M1 J/ O# D9 W$ ]) A" J

% X8 k# t! \  Z* E( V% `$ t* j3 J
7 q* f+ r0 j& Y5 e" K+ H+ I

% o. K9 [9 Q4 }7 g6 b6 w; y驾驶性是熟悉的BMW风格,电驱系统总能读懂驾驶者心意。挂入D挡,轻抚加速踏板,i4 M50缓缓移动起来,温顺得不像性能车。日常驾驶中,动力输出做到了轻拿轻放,扭矩爬升十分温和。当你迅速踩下“油门”,电机又能迅速拉满功率,用一记重拳演绎出544马力该有的样子。
0 X3 _" K7 m! A" D
" d# o: B$ t# A( `6 `% \( \) M

7 T& D4 F! E6 G) f/ _

/ ]" @5 Z& F  [2 O
$ e! V' S) `! h  U! p1 F& zi4 M50提供四种驾驶模式,分别为ECO PRO、COMFORT、SPORT和SPORT BOOST。在前三种模式下,峰值输出略微受限,最大功率“仅”有350kW。切换到SPORT BOOST模式后,电驱系统解除封印,将400kW和795Nm完整释放出来。假如使用弹射起步,动力输出会变得更加持久,“满血”状态可维持至225km/h(电子限速)。7 n: R  x/ X/ ?* f2 G1 y
  ~. n+ H( U, \
( }! x; a! A' {% ^

6 M1 `7 h0 e% D% F能量回收方面,i4 M50提供低、中、高三级调节以及B挡(单踏板行驶),不同用户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该车支持自适应能量回收,可根据车距、车速动态调整电机反拖力度。假如前车减速,i4会自动提升能量回收力度,将车距维持在安全范围内。刹车脚感线性,制动力建立迅速,为驾驶者提供了不错的信心。美中不足的是,踏板重量整体偏轻,支撑感稍有欠缺。考虑到M50的定位,脚感还可以再厚实些,以提升控制精度。
/ i( `$ W; e. E6 c' s7 r+ k  g6 ?9 Z
1 Y5 B5 B& u7 m  d% g; |2 I◆ 加速测试  O7 ]* V( t- ^3 b% M9 ^# Q* p
' S: T; K2 @& t6 t! q: r, h$ B
宝马i4 M50提供起步控制(Launch Control)功能,这在电动车中并不多见。待扭矩加载完毕,松开刹车踏板,车子如离弦之箭“飞”了出去。峰值加速度超过0.9g,加速体感非常残暴。经过多次尝试,i4 M50的0-100km/h加速成绩定格在3.73秒,惜败于Model 3高性能版。
# a! Y# y: H) F% F4 p/ X. E
! S  @( ~1 R6 ~+ {8 }* M" n5 u- B
% c/ I! y  ?* b  O9 T6 F7 j. U- a

, h5 D$ u* ?1 U' u- x% {  y: u

+ G' J. D. c6 l8 x' C. r& k/ L
% c% B1 `3 l" ^" e在中途加速测试中,i4 M50扳回一城,励磁同步电机对此功不可没。具体来看,80-120km/h加速时间仅需2.08秒,略优于Model 3高性能版的2.17秒。要知道,i4 M50比Model 3高性能版沉了439kg,体重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 B  m1 N+ g% z' F5 t1 ]
: Z0 T3 x: P$ g2 ^: ~' r9 q
# E" j6 O% y  Q* `7 l& B, J' ~

8 {* i& ^+ V& l; u# T◆ 能耗/续航测试; l# `% a/ [3 ~  G5 @5 {
% v& K- c( R/ k$ K
测试时正值夏季,需要全程开启空调,能耗势必有所提高。令人意外的是,i4 M50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能耗表现可比肩同等重量的单电机车型。经过两种工况的测试,i4 M50跑出了16.2kWh/100km的综合平均能耗。根据83.9kWh的电池容量计算,综合续航里程约为519km,达到了官方标称值的92.7%。
3 [) t! K' H4 O8 I( K4 f# V! ?: A4 W0 m, P
2 ]7 y! l5 ~6 f1 d
' Q- |  @. q' q" e9 P0 l+ c6 [  ]
在城市工况下,i4 M50的平均能耗为15.1kWh/100km,续航里程达到了555km。随着车速的提升,能耗没有出现台阶式增加。高速平均能耗为15.1kWh/100km,对应的续航里程为453km。面对长途出行场景,i4 M50不会让车主太过狼狈。
: \8 P; d7 N' N& s- X0 b
/ ^$ c1 P- I- W
2 }# |7 {! D1 h* W5 }' r

+ \1 @, g0 l5 G8 e3 X8 {◆ 补能测试" H& c- b8 c8 X4 v' I) W$ o
0 z4 [, S# Y% q. s
补能效率展现出大厂风范。使用国家电网60kW快充桩进行测试,i4 M50用时50分钟完成30%-80%充电,平均充电功率超过50kW。SOC超过80%后,充电功率几乎没有变化,仍然维持在50kW量级上。最终,80%-100%平均充电功率达到了36.4kW,涓流充电表现令人满意。
: u8 i* X" r* F- r: d2 Y3 O5 |9 q4 T/ w7 G

0 s4 K' r. B  M2 E3 Q
/ Q7 U" m. ~8 |' D: j& F
: P% P/ ]; h: _* B6 q6 L0 j
在以往测试中,许多电动车无法准确预估充电时间,给人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这是因为它们只考虑了实时功率,而没有考虑到涓流区段的功率下滑。宝马i4就没有这样的问题,预估充电时间与实际充电时间仅有3分钟差距,用户体验非常友好。! j# A. `. \7 R$ h6 p5 I
4 H: D" n4 O8 g: i1 p$ A8 Z+ ?
动力 | 残暴且持久
/ {" F- C9 e  K3 e. A) Y: A/ R( D4 N: Q: f5 o  ~
作为4系家族的一员,宝马i4并没有对底盘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前双球节麦弗逊+后五连杆悬挂被保留下来,不同的是后桥改用空气弹簧。i4 eDrive40采用被动式减振器,底盘配置与i3 eDrive35L相仿。i4 M50则采用CDC自适应减振器,通过电磁阀实时调节阻尼。此外,i4 M50额外配备了前塔顶加强杆(俗称“顶吧”),以提升局部刚度,优化转向响应。1 s" @8 D, H' P
2 ^3 w4 ?6 G5 H  X5 z: ^3 d

; C; C5 n  M$ O) `) Y* B: X6 j$ ]8 @( b# M2 k" o) B6 j
万万没想到,i4 M50有着出众的行驶舒适性。预期中的快速拉扯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惬意。低速区间内,减振器被放得很松,车身甚至有一丝漂浮感。i4 M50就像一艘小船,安安稳稳地淌过环氧地坪。当然,弱阻尼有弱阻尼的弊端。刹停瞬间,车身会出现几下多余晃动,品质感打了折扣。
+ _2 T- Q4 |$ k( J3 e
( F" I; k5 m% f; h8 Y
* ^* Z+ l# Y2 r3 a4 V
5 |: s, k/ V, I$ Q  b9 L8 T
随着车速的提升,CDC减振器逐渐收紧,车身控制稳健又顺滑。i4 M50甚至营造出不错的呼吸感,车身起伏非常从容。遇到大坑时,减振器能够迅速增加阻尼,簧下动作干净利索,冲击被削弱了一大半。只要坑洼不太夸张,底盘就能很好地隔绝振动。) M8 _. T9 _8 V* {& m$ z/ \  _2 g
& j6 V; ^9 |3 S7 m2 G. `/ x! r# a
以20km/h、30km/h、40km/h的车速分别碾过减速带,车身起伏一次性完成,车轮动作也非常清爽。要知道,即便是注重舒适性的国产奥迪e-tron和极氪001,在减速带面前也有些力不从心。然而,正是出色的滤振表现,让细节瑕疵加倍暴露出来。在很低的车速(≤10km/h)下,压缩阻尼还算合理,问题是复原阻尼大得离谱。后轮滚过减速带后,车身如重锤般砸向地面,粗暴程度堪比微型车。结合底盘硬件来看,这份粗糙显得毫无道理。很显然,工程师打盹了。
; Y1 j5 S0 Q. Z; c3 O1 d9 a# @, ?6 ]% ~
9 p+ n8 v' z- T% z! Q) A! V% ~- S6 K0 T除此之外,起伏路处理略显突兀。高速驶过“桥头跳”,后轴会高高浮起,悬挂拉伸幅度偏大。减振器拉伸到一定程度后,阻尼又突然收紧,导致车身加速下坠。对于车内乘客来说,直观感受是屁股有一些失重感。在惬意的滤振基调下,上述问题容易被注意到,让车主产生抱怨。
" b/ t1 J! x. Y5 Q. F: ~& s6 T0 `2 V' t' W7 @  V9 I
0 P. p8 Z, ?; Z3 i

* n% m4 @5 O$ |  v: K0 u) l" o宝马i4提供两种转向机,转向比设定有所不同。i4 M50配备了可变运动性转向系统,基于疏密齿条实现齿比变化。转向总传动比为14.1:1,以性能车标准来看算是适中。转向连接感出色,响应积极,但没能达到手起刀落的程度。车头保留了一丁点懒惰,响应延迟可以察觉。给出转向输入后,车头总是会稍稍犹豫一下,然后才欢快地扎向弯心。与普通家用车相比,i4 M50已经表现得非常优秀。但作为M Performance车型,i4 M50有理由做得更好。
# |. v' O' N& R! Y6 j4 O
2 ?/ P/ y, O1 t6 s2 E
3 `9 x3 g6 c- h4 z4 Z3 l
& x7 X" s. T5 P6 s) l3 x

. o+ E. s- ]3 w4 x% f' ~. m转向手感有喜有忧。转向手感顺滑,表现出豪华品牌的应有水准。整体来看,路感回馈相当丰富,G底盘燃油宝马的平坦手力已成为过去式。随着侧向G值的攀升,转向力矩等比例增加,前轮状态一清二楚。你能通过肱二头肌的紧绷程度,感受到轮胎与地面的咬合状态。
* K5 d) o% M, K$ s# k
- e3 ^) y. a2 X遗憾在于,回正力矩偏强,导致了回正超调问题。变线动作稍激烈些,方向盘就会顶着双手迅速回正,然后“自动反打”,往反方向继续转几度。因为转向响应快,所以车头会跟着方向盘,朝反方向“抽”一下。在任何情况下,这种超调动作都是多余的,容易产生无谓的惊吓。而在中低车速下,回正力矩又不太够,残留角非常明显。低速挪车或拥堵跟车时,你需要刻意把方向盘掰正,驾驶感受很不利索。
3 V/ @/ [; x+ C% O) X. I4 T! W" F0 Z5 W5 N) X3 ^  }
◆ 刹车测试
4 p5 y5 j" T' G' p; P# {
6 U7 O- o% O$ U% o$ O: C对于性能车而言,刹得住与跑得快同等重要。宝马i4 M50配备M高性能制动系统,前轮采用四活塞固定卡钳,后轮采用单活塞浮动卡钳,刹车盘尺寸也进行了相应升级。受限于轮胎性能,实测刹车距离并不亮眼。经过多组测试,i4 M50的最佳100-0km/h刹车成绩为37.94m。坦白地讲,上述成绩比起竞品没什么优势。
; w. a2 K0 ]9 i2 X0 E2 L! }9 \( x) x. J

+ c% f' D1 K9 d

1 f) R7 q: v: C
8 k+ a- w5 u# I

' Z" ]2 C4 @4 R" R( B或许是因为车身过于沉重,i4 M50的刹车热衰减性能令人大跌眼镜。在连续10组100-0km/h刹车距离测试中,仅第一组成绩在38m以内。从第二组测试开始,刹车距离明显增加,中位值达到了40m左右。需要指出的是,测试当天气温超过30℃,对轮胎抓地力和制动系统散热存在不利影响。
# w% p2 `! M, ~# \
" o8 N# R, u% r$ J
$ J) B0 R$ D( S  E" ?

/ `$ _* K% N) x* j. x# f. _◆ 绕桩测试
6 _4 a; T9 t7 j" I8 t
, u' w9 W( C0 O7 v6 I, Y: e刚一上手,你就能感受到i4 M50的运动情结。转向响应无需顾虑,车头指向锐利,车尾动态轻盈,给人以底盘活跃的印象。底盘虽然紧绷,却不存在杂乱弹跳,让人能够专心选择路线。转向不足还是转向过度?全凭驾驶者调遣。用好“油门”,精细调整行驶轨迹不是什么难事。( D2 c9 D4 r7 F5 z
& T* B  P# g4 g

. k& }+ X1 w2 d, P
0 q+ v7 r. F: T9 H
& W5 }7 m& |2 h, T2 G6 u
转向沟通感良好,驾驶者容易通过双手感知前轮状态,操控信心充足。这时候,你会发现转向响应保留了一丝懒惰,距离“车随心动”还存在差距。请不要忘了,i4 M50毕竟只是M Performance,极致锐利不是它的追求。
3 c0 [$ a4 F; b3 K& R& d6 W7 g
9 |9 Y. J' c* `' Y- U/ B◆ 噪音测试
5 K1 r0 r* O  B$ V. N5 _8 A- C4 i* `2 B' q. S
隔音降噪方面,i4 M50令人倍感惊喜。电机噪音非常轻微,特别是高频部分得到了有效抑制。路噪和风噪同样克制,行驶氛围称得上静谧。车速超过100km/h后,风噪才出现一定的侵入感。经过测试,i4 M50的四项噪音成绩均进入爱卡推荐值范围。考虑到该车采用无框车门,其NVH素质值得称赞。% }1 ^$ H* p7 i& o9 k6 c
" N8 X6 y( \# t- d+ S. d
9 I0 W7 Y, r- R( ^: ]4 G4 G
+ n4 I0 l  p6 E, f8 f
/ ?' f5 X( p+ b! Q
让舒适与运动擦出火花?宝马i4 M50做到了。若不是亲身体验,我很难相信i4 M50拥有如此的舒适性造诣。从滤振到隔音,i4 M50都表现出中大型车般的气场,安逸程度令人啧啧称奇。与此同时,M Performance的运动本色没有被放弃。假如补能不是问题,i4 M50会是你的全天候伙伴。
& m0 w, U3 D9 U" ~) r& x8 ?- L" I/ E2 W( M! G+ w
编辑点评:
8 ^& s. v- @0 Q4 t
% S: v4 e( N* s' P  {$ |+ x告别纯粹,快乐加倍。机械层面,宝马i4 M50可动可静,运动性和舒适性都达到了高水准。上一秒,它徜徉在车流之中,安逸得像一台“老板车”。下一秒,它又能火力全开,带你抵达快乐星球。对于热爱驾驶,却无法放弃实用性的人们,i4 M50是一位难得的全能战士。相信我,i4 M50能带给你双倍快乐。- K' h* S0 W" C: s0 f
/ p0 O& B" j. f+ l4 ^" p1 l
然而,我不会说它是工程杰作。作为性能车,i4 M50少了些深入灵魂的东西。转向手感整体不错,却无法完美贴合心意。山路激走,回正超调让人心生不爽。城市缓行,残留角又让人直呼难受。至于舒适性,i4 M50展现出大厂底蕴,可某些细节依然暴露出草率的一面。对于最挑剔、最硬核的车迷,i4 M50远远称不上终极驾驶机器。
2 _  O4 K3 n- {. g% p
3 A2 R0 I8 }* O) j! h" b" {+ b6 L  {平心而论,i4 M50已经做得非常出色。放在几年前,我甚至可能买下一台。但在新势力野蛮生长的今天,i4 M50显得乏善可陈,很容易被扣上“固执”“守旧”的帽子。车机素质停留在2010年代,底盘标定也留有“毛边”。某种程度上,i4 M50让人看到了传统车企的局限。当平台战略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发内容逐渐失稳,级别划分反噬产品,老牌OEM注定无法找回真实的自己。研发团队再杰出,也不可能在如此“内卷”的环境下,打造出激荡灵魂的车子。“蓝天白云”的荣光,永远停留在了E92 M3时代。
* Y% Q  j9 w% M5 t9 Z: W( u% M( m' l: @7 d8 n% `
包括宝马在内,所有传统车企都意识到了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却难以摆脱昔日价值观。它们亟需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划时代产品,重新诠释什么是优秀,夺回价值定义的制高点。
; g/ H0 I% |) Y% i
5 c, e) Q" |/ D7 r, a* A精彩内容回顾:8 }$ z$ Q5 r0 I

  S' }3 h$ Y( \3 b: a7 W: X* \8 e) h宝马M Performance详解 我才不是外观党
2 K0 R0 N) v$ T
/ r, O% E) s2 |5 o) b“M记”纯电首作 宝马i4 M50抢先实拍
$ f8 A4 q3 u: f% S2 B, n# t( B6 d) |* W# e+ A
M与i擦出电火花!宝马i4技术亮点揭秘7 E7 _5 G. v- ?; Z

( Q, `( g) Y5 U, H底盘 | 给你双倍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7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9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