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不是单纯阻拦骑兵的。+ X/ [9 s$ n- r+ U' l/ v
' _& j2 s; \2 t; @: u7 `
众所周知,长城是阻拦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防御工事。. p& [: [# V, X; Y+ c5 `! D
6 @$ E) K' O( f' k0 f
然而,当我们气喘吁吁爬上陡峭山岭之上的野长城,在感慨先人伟大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个强烈的疑问:
% o" Q9 f R3 k! T
7 ^7 [# p5 M2 z$ d& V: ?: K几百米的高山那么险峻,足以拦截军队和战马,山顶再加高几米城墙有必要吗?. k* J) N7 ^ \7 [! [3 ^$ K
8 F# O. P* G4 O, G% _4 D' g: h
其实长城不高,只是山高。$ S* g1 D) w2 H V8 q9 Z
4 P" ]" _, k, L0 N1 ?2 \
但问题是,山越高,越陡峭,越没有必要在上面修长城。0 ]+ Q( s o: E) K( c
! D. N4 K+ |. H N# I' `; N8 o请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 }( B; W, ~# ?8 |% x
6 i" k# g4 W- d! Q
像下图修筑长城的山岭,战马本就无法翻越,已经丧失了骑兵的机动性、攻击性的优势,修建烽火台来预警就足够了,又何必多此一举,修建连绵不绝的城墙呢?
) f- ]' i* S) _- M" H+ \$ s, i6 h' w+ r" P
1 V5 I* Q! c( N! J; h' W' }
+ p' c) D, z! X1 q$ y$ _* E1 c2 C
' l* g9 C2 c1 m2 q: J% d |3 v
长城(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6 |. }/ M; L4 `/ v$ e: o0 F2 w L9 V5 |7 W! G* W
9 N* j' a$ a- l% A2 F B
前面是高山峻岭上的长城,而在荒漠、草原里还有下面这种单薄的长城,这种长城如何阻挡游牧民族大军的强攻呢?2 ^8 j+ V+ j6 o6 P/ A' k& K- ]/ i
# B' m) P3 J9 f( S7 Q) {/ N
! h1 D: O: @" f0 f- u1 @8 a; Y$ [0 \+ f. v8 g9 Z, n* z y* A& Q
0 S, ?* x f+ a, Z. E- _+ k0 [) E嘉峪关(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a. H9 y: u( @, ?# M
8 E" z* P3 h) K+ h6 y% i$ f
7 F- ~0 S) g/ a/ K* F% Q. A在茫茫戈壁或草原上,找个人少的地方把长城捣毁一个缺口,不也能让军队穿过吗?5 ]$ [7 K- [4 z1 e8 S7 G3 n# a
7 z0 a4 z; Q2 o! A事实上,游牧民族「毁边墙而入」的事件,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6 f) t. H% Y% z& V$ W
5 s$ l2 q4 l% R) g. @8 r6 F: }
还有人说,在长城上可以运兵,这增强了步兵的机动性。
2 F: g: t* A# H; g( y! Z+ _+ G7 ?; ]7 A1 g
但上面这种单薄的城墙怎么运兵,就算古代的墙比现在更宽,能够运兵,但大多数烽火台是实心的,根本没有通道穿过,怎么运兵来提高机动性呢? " d0 D4 N- ^3 h7 @. Y9 u
! E5 U) M3 P8 m) v/ o
! l5 g1 f {) J
# Y0 L4 I/ u' I* f
O" p' [0 l" k八达岭长城 图源:维基百科' q$ `0 a: `' ]# M; l3 y1 h8 l- _# q
( a' D3 k! L- w
" @+ k' h2 A+ }+ l/ u0 m
当然,我们最熟悉的八达岭长城是可以运兵的,因为这些城墙足够宽,而且望楼两侧有门可以通过。
$ ]. Y' f! I. p5 Z7 g9 J' L# Q- |7 X2 ]: b- @" T: ?
于是人们就形成了一种认知偏差,好像所有的长城都是这么高端奢华的,但实际上并不是。. F; |. ]* S0 Z) h
7 S; i2 x" p' \3 [8 G [1 N; `这是盲人摸象摸到了尾巴,就以为大象像一条绳子。
! g, H# R' h. {9 v6 W
% |: i% m+ T6 w0 g+ b3 e结论不算错,但是信息不完整。
6 \) K7 R% u( y, Y, M4 g
0 h7 [: E% q# M+ H) Q. _3 \, `+ c% ` l
! n/ ]8 U0 D8 k" L8 T# _
* y( H9 z; H. `' i, f% S. tBlind men and an elephant 图源:维基百科3 X0 {% w8 ^2 g- c# G
& H! C/ Z0 A4 w4 G% [
# H% l1 a7 f) I5 L3 L( T这种奢华的城墙其实总共只有几百公里,在明代修建的数千公里长城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更多的情况是下图这样实心的烽火台,没有窗户,两侧也没有门,不能穿过运兵。
* E: x, c* H G7 ]
: f' i, I/ U- P+ L+ G* Y5 y( s. u U0 o7 R8 a( E- S. Q
1 ^' O) t% T9 E. g! o* z# [3 g5 B: Z5 s5 r" _
图源:维基百科( R1 J, D3 G+ |' B7 P, B8 b L, _$ f
& _+ m. s {7 ~3 `$ [" J
?' @1 Z9 K+ x) K' P* ]八达岭上中空的包砖望楼是直到明代才出现的技术,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之前的 2000 多年里,古人修建了数万里的长城,极少有这种中空、包砖的望楼,绝大多数都是夯土烽火台。所以多数长城并不具备运兵的功能。
* T' D+ F) W3 k4 B
9 l# O' G' B4 d# b+ S8 N' H有意思的是,不光中原王朝,游牧民族的王朝也会修建长城,例如契丹人就在漠北蒙古草原腹地修建了长城。
7 X& B( t7 @+ W6 \, W1 ]
* q) J* `' o+ s4 @$ O5 p5 D' c) a: M7 a, _) L% n3 I; l
6 W. ~ p; D! Z/ R4 ]
n8 T y, G3 C! j, ^. `: H) ^. \
契丹人修建的辽代边壕长城 图源:维基百科
9 F5 a, ?( o( k- e
, b8 w. _' M6 }9 {, \% H5 p* C: C! z
还有位于俄罗斯图瓦境内的叶尼塞河长城,是在蒙古草原的更北方修建,几乎快到西伯利亚了。
0 ~" m- z+ q' [& d
: \7 `5 k# h G: D Q当然,游牧民族的城墙多是矮墙,长度只有几百公里,很多连烽火台和戍堡都没有,相比万里长城只能算低配版的迷你长城。
8 C7 `9 }" r5 x4 e0 X' n
8 G" c3 r0 w) y7 j! x可是游牧民族为什么也要修建长城?. s' h$ ]& j: H' Z6 a
1 O1 D! G2 ]0 s& C+ L4 z# {
读到这你可能也意识到了,长城其实不用修建的很高,也不用拿来运兵,即便是单薄的夯土长城,或是矮小简陋的迷你长城,古人也会去修建,这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 v4 d' K @! \8 q8 d5 V5 @8 R& F5 p/ [6 [
|7 f% U: t( \' b N
4 f2 r; r; o# p, e5 H6 x- i1 o
i- A" A; ?' L }- U5 e4 y0 M& L+ o; E
《三镇图说》中的插图之一,全面展示了边镇的军事布防情况
. p% A1 P. }# \
8 v: X# K% a. a/ K Z8 W1 R
+ A8 I1 W- p" y* B: s0 m4 n该书是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 年),由山西三镇总督杨时宁组织文武将吏对宣府、大同、山西三镇进行实地调查,绘制了上百张插图,直观而详细的描述了各镇的地形、关隘和布局情况。3 f& H, D& v2 d5 X, f
/ ~& h/ V" |3 _! Q5 H/ s% b8 s本文将节选《三镇图说》中的插图,从历史、军事、技术以及经济等视角,来还原长城的用途,揭开隐藏在背后的秘密。
$ A2 P }8 G5 o" r; Y; L+ a% J
4 _8 o4 d2 o- j% X F; { d- [* B从军事上,修建长城可以减少不确定性
7 d) q# ^) o3 h% W% P
L" \( t) h0 }* H* ?
, _8 n& v6 ~: H8 i$ Q' P- p" v
+ x) Z9 Z5 M9 D- ?0 x
4 E, ^ G- W" j清代郎世宁绘《阿玉锡持矛荡寇图》,阿玉锡为清代准噶尔蒙古人(图源:维基百科)6 i6 I5 A# Q2 S- | S
; C0 q) u) }! n7 E
; @' x" O% n3 ]# K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骑兵相对于步兵有很大的优势,骑兵的速度更快、冲击力更强、骑射攻击的距离更远。
( Y7 p, t* M3 H- c
; n9 t# r0 w) F3 v' u, T为了针对骑兵,人们发明了很多克制的技术来克制骑兵的优势,例如盾牌、拒马、车阵和长枪方阵等技术。
, S+ K2 K* ~. X( i
7 K0 ]9 w$ c( d( Z7 H4 C* N% ?$ P0 V E1 ~0 ]
5 @4 W" H4 |/ l
7 A* f/ ]' V; ^; A长枪方阵对抗骑兵来源:维基百科# Q/ p5 k6 g0 d8 j* k
3 ~: }4 a( x/ A
7 h$ T6 C: m( A4 w所以在历史上,步兵军团战胜骑兵的例子比比皆是。" z7 O8 F1 i& V+ f+ t& E
, G% y9 W$ u+ y9 p% v/ Z) L5 ?: d
但这些技术和战术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只能战场上,因为这里的各种兵力聚集,移动的空间也有限,否则无法起作用。# @8 ]: r6 l" E* R9 G5 m4 v
) B0 L! H% V$ F' \如果扩大到战场之外,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骑兵的运动战让这些技术都失效了。
5 T$ s: h5 E: I3 A$ Q9 n4 W: \! E) W0 [6 [, c
因为骑兵的速度优势,让他们总能在局部集中兵力,形成对步兵的数量优势,可以实现各个击破。感兴趣的可以搜索兰彻斯特定律 Lanchester's law,这里不再赘述。8 q8 Z9 `% l7 w0 ~. h) |
" x: e2 L$ [2 a3 {( T
骑兵的另一大优势是机动性,所谓机动就是灵活多变:+ Y0 a2 s0 _: b0 F- }
) D! v+ c B6 ?2 ?
1、你不知道骑兵什么时候来,可能白天突然出现,也可能晚上悄悄偷袭,这是时间的不确定性;9 s, B5 b. B6 S7 N6 B, i: h H
7 v5 N4 w- v% g4 {
2、你不知道骑兵从哪个方向来,在快速攻击完之后,骑兵下一个攻击的目标是哪里,你也不知道去哪里追击他们,这是空间的不确定。
) j X" h' p) R8 J$ M3 X" J" C$ h# M
3、你也不知道有多少骑兵会来,可能是数十、数百的小股骑兵骚扰,也可能是数千、数万的大规模骑兵强攻,不同规模的敌人,应对策略是完全不同的,然而你很难获得敌人数量,来制定攻防的对策,这是数量的不确定性。
W# m* k, J+ l0 {/ X% O: N" y' Q1 X- S
时间、空间、数量,这三种关键信息的稀缺,为骑兵制造了一个难以撼动的优势——不确定性。$ [: j9 J2 G6 t& q" I7 c
J, G, ? P' p5 N/ |- f骑兵来去如风,聚散无常,只要数十、数百规模的骑兵,毫无预警的闯入劫掠,进攻时可以化零为整,形成局部优势兵力,在撤退时又可以化整为零,引诱追兵冒险,随时可以反扑。7 M! Z9 A5 J0 R# S
4 t9 ?' t. p* T% m( B2 {; k
而防守的一方,在短时间内难以及时集结,只能被动挨打。突袭之后,骑兵快速撤退和转移,等你召集军队追赶时,发现敌人不仅早跑远了,而且不知道选择哪一股敌人追击。即使拦截也只能拦住一小部分,很难协调周围的军队来围歼。
- C% [- m$ W' [5 l2 O- T+ d: j1 t% e( Z& v
这种零散的劫掠和骚扰,把边境的村镇搅得天翻地覆、朝不保夕,如果一年到头都被劫掠骚扰,就没有人愿意留在边境上了。
' O* _# j! O$ t& ~, e
, {8 O: U2 Y1 U+ u- z如何才能减少骑兵的不确定性呢?+ _6 J% z4 W8 A9 a* K
8 K- U+ d, b" a7 G
这时候,烽火台就可以起作用了,他们能弥补信息的缺失,来减少骑兵的不确定性。
- V) m. K8 q9 J! x7 g$ r/ i
7 A2 {1 H, N; C3 M3 U5 e7 `1、烽火的信息传递速度远快于骑兵的速度,后方可以获得预警,大体估算到达的时间,可以提前准备减少损失,这降低了时间的不确定性0 ?+ ]9 H r, h0 F3 G0 P
7 |7 H) ? `2 q! i- {/ V/ Q. e2、烽火的方向和点燃次序可以消除空间上的不确定行,后方可以提前知道敌人来犯的大致方向和距离,减少了空间上的不确定性
5 \3 C9 @2 |5 [0 M3 T2 P/ F* F4 x6 y8 g
3、通过烽火台释放的烽火的形态、悬灯和举旗的数量,后方可以估算出敌人的规模,便于制定应对策略,减少了数量上的不确定性+ _8 |8 R# _" a4 E# j6 H2 ~
( ?" ]9 t5 @; {6 o7 x, d) A: O% O$ {2 }1 O+ R; Y; X% `
5 g/ n; l4 D. h9 {+ ~$ o
6 p2 `5 k7 D: }( p7 {明代杨时宁编《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局部3 n' e4 _% I* P% b0 R; L( I+ r
: r/ _/ G8 T4 e# E1 O/ V7 E
' \9 G8 O" q# I6 V* A7 N1 c4 R8 O% H- q
上图时明代在山西修建的万全左卫城,以及附近的烽火台系统。9 v1 j6 H& [, b C. c- ?) u
u; x+ P* w Y- u) j* R% B$ G- r关于烽火的速度,北宋的《武经总要》在《烽火》中记载
$ [2 p" A9 U2 w" A; ]' E1 T' I5 w" u. k$ y
凡烟火,一昼夜须行二千里4 |! E# H6 B! W- U6 p
; G" s- |, _& o* j
这个速度比骑兵的速度快多了,当遇到大规模的骑兵入侵,可以留给各地准备和集结的时间。
/ B( Q' ]5 v1 J g9 u: k1 W# ]9 v9 b1 T+ g4 x4 V
而要获得的敌人方位的信息,可以依靠卫城在各个方向上修建的烽火台。
) y( E4 q" J% u, _# a
2 B2 |7 w8 E" Q; v如果要获得敌人的数量,则可以用不同的信号来对敌人数量进行编码。8 b' K+ N* U) c% i( w. p" I5 d
" y3 I4 B U9 H" J
唐代的《唐六典》中记载:+ R+ S# z2 `. X# X) k3 Y
* O) R& I8 t" c; B% o, b, v- k其放烽有一炬、二炬、三炬、四炬者,随贼多少而为差焉3 H0 }2 Q* F9 j- K3 [/ ^
& y' T5 n9 n0 n9 k这样就有了敌人的时间、空间和数量的大致信息,可以制定出防守或出击的策略。- @9 e6 K% {2 c# ]' A* _! { ^
" A% M. h9 i9 [3 }( T
这就信息的价值,可以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没有充分的信息,人们做出的决策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Q) i/ [8 e4 w/ {$ P
3 p1 i% V6 c' Z1 y; y" x- W在历史上这种案例数不胜数,例如敌人故意引诱军队,守军还没有等到援军就鲁莽出击,结果在城外被设伏全歼。+ ]: d( m& d; s4 @8 d& I# V; Y
0 f/ }- P3 P2 ]$ X) ?) C
即便有充足的兵力,想要拦截和围歼敌人骑兵,只靠烽火台是不够的。
7 |0 C% z* u+ c2 N6 n4 N! Z$ l; z9 K g4 i2 n0 T7 F$ o
因为烽火台能够传递的信息量还是太少,用于防守勉强够用,用于出击拦截和围歼,则远远不足。
3 ]/ {& R' I9 w, M" R) h! L9 P: O" u" [. h8 B3 e( Z9 m$ y( H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主角——长城,终于可以登场了,那些在很多人看来单薄矮小的长城,同样可以减少骑兵的不确定性,有效的消灭入侵者。
2 G/ i4 M1 [% B8 B W" q0 d% A# N1 o% M" P
长城的城墙有什么作用?
J/ `& e& Y& f8 j$ g
4 [8 u6 O2 f3 A+ z长城的首要功能当然是拦截和迟滞骑兵。$ L( B+ R$ V& q- \0 r
) A( |: Q6 J5 Z& _
首先要指出,任何长城都拦截不住大规模军队的军事入侵,古人也不指望这么矮的城墙能拦截数千、数万的大军强攻。每一种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能应对所有规模敌人的技术是不存在的。2 j5 M' R( K. e' M
3 @( e( T8 y9 F
长城真正要拦截的,其实是数十、数百这个量级的劫掠和骚扰。 |' F4 R) D1 G/ n
9 T: M: M: |4 u6 U4 z; f
2000 年前的汉代居延简《塞上烽火品约》中记载,匈奴入侵的规模分为三等,分别对应不同的烽火信号:
! w6 o! C! T/ D7 x' S5 t( n( R. a
4 ` J0 W" \) v% `& p* T- y
( u: f9 r8 ~# k5 b. a0 @* s1 `3 E. Y) X O% H
6 S* e, y& z$ n( C+ e1 G
9 f; C1 Z; I2 p1 V! T$ N+ r
1000 年前的北宋《武经总要》《烽火》篇中也记载,南入的蕃贼规模分为三等:
4 U1 z& w6 ]/ s2 @
" ?' G6 E" p7 N
2 ]5 w6 q$ h/ w: ]" L; @& d: j1 [3 [ n7 `" A
/ I7 Z! o% a( o+ F4 s4 K
可以看出,古人并非随便的分级,而是根据观察到的规律,总结出了的不同量级。6 J+ r5 d5 f7 X; R( A3 h( O) e3 v9 @6 I
7 y3 Z/ Q9 Z9 @2 P1 [4 ]
要注意的是,其规模的最大上限都是数千人,这是一条重要的规模边界,小于这个数的敌人是中小规模;而大于数千的敌人,属于大规模军队,已经不是长城所能阻挡的了。
9 l* S& }3 G: ], v" ]; |& J! j# L; r/ f2 L8 [3 L
在古代,每到秋天中原王朝就开始准备「防秋」,因为此时北方游牧民族的「马肥」,非常适合他们长距离的联络,把分散在草原各处的牧民聚集起来,联合诸多部落一起南下劫掠,用规模效应来冲破长城防线。5 a# D0 m" H7 ]: z) r
2 y% f: S! s+ t3 e$ H# G1 G# i
明代李时行在《古边词》一诗中也体现了中原王朝每年都要应对北方民族南下的无奈情景。
4 x4 }1 S! N3 q+ l: o
& V' ~: o# [7 V! P; t万里龙沙战未休,年年烽火为防秋。
- k, k' m; @( d% A# N# ~4 u* q
0 b% ?1 x6 q* u" ~7 i" m3 h, T5 h功成不受封侯赏,诸将相看尽白头。4 J, @3 ^- Y3 D7 S% }# S
; m* [2 R) Z( }0 E) ]# g7 K中原王朝会调集兵力前往边境,提前布防来减少大规模入侵和劫掠的损失,等熬到冬天快结束,驻兵才会陆续的撤回。这种大范围的兵力调动和驻防,同样需要消耗钱粮和物资,成本非常高昂。. y8 {# f0 ?7 i- |# V+ {
S2 O5 t# z2 V: b: |; y" b
例如从 1629 年到 1942 年 13 年里,皇太极率领数万后金军队四次攻入长城之内,掠走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各种物资,掳走的人口高达几十万。
/ f5 k7 F' b' x1 w7 F' s
3 ^% U7 J- J4 K8 V/ h; x5 J在这种规模的大军面前,长城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但这种大规模的入侵频率不高,几年才会一次。3 q8 M5 w3 G! ^; x3 a6 n
! E3 i) v$ Q: l% t# K6 @( y; M长城主要针对频率更高的中小规模劫掠
) J/ s$ c. u" f( P; Q7 M5 i; d5 P; x; o/ j& s
低于数千以下规模的劫掠才是边境长城要防御的常态。( ?* l8 ]$ `1 m: K% d2 a0 ]: j+ p0 N h
! E% F) u, l7 c" b, k因为组织数千规模的骑兵成本很高,而组织数十人马的队伍,往往一个部落就可以凑出来,在同一个部落,人们互相熟悉和信任也便于战场上配合。" L% u/ n9 V$ t* ~. O
1 |8 _6 J" Z$ f& y4 t而数百规模的骑兵,相邻的几个部落一合计,也能快速组建。( t3 e1 d" t* s
3 q$ j0 u4 ^0 v6 b0 H. T4 N; r这种规模的劫掠,不需要等到秋天马肥,而是随时可以行动。
# C0 B7 L* {3 V+ s6 x% Z% c; X3 ^3 `
这就是为什么中小规模的骑兵是真正的日常劫掠主力,不仅频率高,而且随机性更强。
* x& m7 D) m u" J" V, O; u8 G
/ S, y) X, F, _% ^, j" \5 Z8 \0 E ^; r7 I$ ^, X6 J) U) K0 G
# R. V# Y4 N5 F3 l; b' p. y6 V2 F" p, o. R. f6 [+ Z/ e
嘉峪关的夯土城墙(图片来源:维基百科)2 S9 C; O! W: a l' I5 \0 [
! f" w& y/ m& x+ D4 k
+ d5 t- i/ Y% Z+ \( j, q; w而数十、数百规模的骑兵,当他们面对几米高的长城时,想要凿出大的缺口让人马通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2 p* |, r/ u3 N; y
' H9 p1 A% u* f' ~长城上的夯土可不是松软的泥土,而是夯实紧密的硬土,哪怕几千年的日晒雨淋都能扛得住,要想破坏需要花费很多人力和时间。
$ K8 f$ v2 |# h9 T t9 s' @& n
) x+ Y, \ L2 _- u8 K费了半天劲才破坏出来的缺口,在未来还可能会成为他们潜在的隐患。因为在撤退时,缺口的位置对防守方是已知的,可以部署兵力进行伏击和围歼入侵者。- M. v* ]) e. }3 \. R9 g9 B5 U
8 `& z5 h3 F T5 A% J& f- X
+ X, d! c6 n, o% S5 O
% t/ @+ f) C T# R, B- X( Z, s' b: ?9 r' z- X
明代杨时宁编《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局部! g& y0 I. { z8 q5 H6 Q, _
) h/ r% f" z( ?' O R5 x% |
' @4 N5 [9 O8 n* E- o+ l" i上图是云州堡附近的长城与烽火台所构建的防御体系,请体会一下这些防御工事的布局和作用。
) X# Z" k. l7 N) R# c9 A- x) {9 Z2 D/ H0 X
当骑兵下马辛苦凿墙的时候,很容易被巡逻的人或烽火台上守望的人发现。戍卒升起烽火进行警报。而墙内的烽火台继续接力传递,通知各地军堡和村镇做好迎敌的准备。/ q/ V4 q, V1 [( S3 J, N' O
0 N5 b# i% i$ f. K) M' ?. _在烽火台和长城的联合防御体系下,骑兵原本可以出其不意、快速劫掠的不确定优势,就被大大削弱了。 P1 ~0 T/ W* a6 j
$ H; p9 i- Q6 g& @% K5 M
$ h2 i$ R; F# O' Z1 Y- I% C* q1 {! g- j
4 `6 H3 A; U7 G1 Q. L0 I- F" B. a( s《史集》骑兵对蒙古人的追击(图源:维基百科)
! g7 h4 l3 ]0 a4 [0 i' e2 ^ c. `
* x8 h. L x' Y1 J2 m3 V2 f1 ~# L( D/ q) c" n
长城为围歼骑兵提供封锁的边界* n% a% ], c" Q6 f
# |+ P- ^: e) f因为在撤退过程,追兵的距离并不远,多数情况下没有充足的时间再去凿开一个新的缺口。即便有时间凿墙,对于化整为零分散逃离的骑兵来说,也难以组织足够的力量去破坏城墙。
2 Y* y: [( V8 G) }& j6 |* j5 L$ s+ g+ [* _% D
在追击的压力下,他们更多的选择是避开城墙,寻找逃生机会更大的方向来撤退。可是,如果不翻越边墙,被防守方在长城的包围圈里瓮中捉鳖,就是迟早的事情。
/ o; ?0 g$ d5 w' h3 _9 K* r% c8 T9 z
如果冒险返回原来的缺口,很可能会被设伏的军队堵截和围歼。% v4 h, \1 Y3 C# ~8 v5 h
T4 v% j7 m! \7 r0 y+ H8 D8 Y
所以对越境的骑兵来说,长城是一个强大而有效的威胁,可以围追堵截来犯之敌。
/ R% q' A0 w4 e. a8 J+ j J5 N7 {4 p
3 k9 F+ h! @' [, U( x6 v" P& y: ^0 r这就解释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游牧民族也会修建长城?! j- A: _; C; |8 A
% O8 ?* I0 V; h$ P. q
尽管是缺少烽火台的简化版长城,但在堵截和围歼中小规模的敌人时,长城能够收缩骑兵的活动范围,对入侵者给予致命的打击,让他们有来无回。+ x ~* ~3 r) }& [1 G0 F
9 z& I# q r" h$ w( d( A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不敢轻易的闯入长城之内,所以长城是有威慑力的技术。5 N S% E! H- k' L
( Y2 m" M* ~" m* ~6 X3 ?
; q' t7 H0 F$ L4 D8 C; f f+ V& \, s/ s
小结一下
9 @ O+ O6 T/ H ~4 y0 g0 X' j9 V+ \2 z. I" w
长城不能阻挡所有规模的大军,例如数千、数万人的进攻,但对日常高频出现的中小规模劫掠,可以有效的迟滞,给防守方发现敌人的机会,后方可以组织力量做好防御准备,也让后续的支援有时间集结和赶来。: i3 J5 b$ X% U8 v7 `' X
, @, g5 q& B0 i x, Q- h( q, s1 [
最后在防守反攻时,长城也为围堵歼灭敌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K: @/ u, C9 S( c0 \8 C2 P' P. Q9 a7 Y8 y! d9 Q
分析到这里,关于烽火台、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基本分析完了。
& Q! t2 ]( G! U. A
/ R6 O U: y# Z) k- o# I/ [( E( m除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为什么崇山峻岭上也要修建长城? 4 ~+ v+ E& p- g0 ?( k
* o5 b0 Z6 ~& } O, |9 Z( U; K( ]2 t- t, }4 m$ e: z, X$ X
) [$ ^4 n, D5 i0 U/ i5 \. I+ E$ A" [3 K$ R& ]
例如上图金家庄堡附近的山岭,就只修建了烽火台,而连续的长城则修建在山前的平地上。
8 N6 K# D$ b# P' q
& t( B, d Z; r- I8 r6 t这样做最大好处是成本低,而且不妨碍预警、迟滞和围歼的功能。要知道在平地上修长城的成本已经很高了,如果在山岭上修建,难度和成本会成倍的增加。2 y: x- E, P8 u' Q
. c. w) M7 E* U$ n1 O
如果换成你是游牧民族,你会放着平地上的长城不去破坏,而专门而去破坏高山上的长城吗?* i6 I4 ]0 E/ { L. W% a# W
2 \' Q V# Q4 Z; J% ^) y. }- k. p* [2 ]/ m+ n8 y
7 I6 U" q, C% q p! d
3 B1 P/ j( v, l上图的长城布局设计就很合理,大白杨堡附近的长城就没有修建在山岭上,也是山岭之前修建,还利用地形上的优势,在群山之间的峡谷中修建多道关隘。
) j5 I* |; _. Z& G& k( g! d6 x9 [' A5 ~% S- o
这样才可以将长城修建的成本最小化而功效最大化,不是吗?
3 q1 H* \$ V, ~0 v) _4 g A8 u/ n/ D/ P: E1 Q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有大量的长城是修建在山岭之上,还有不少是修建在难以攀登的崇山峻岭上。$ N, M8 F/ c" Q) _
6 k7 `! }: z n& v) _7 U* H% ]. |# d) |/ g
9 M7 i3 w! D8 h- D* z4 }; J! E9 O% U# h! I5 y4 b" ^" c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r; Y8 M4 b6 O+ f' s L
! ]: \5 _3 o8 r; B# X7 M6 @! f, V
山顶上修建长城的成本远高于平地修建,但在军事上的回报并没有成比例的提高。
$ m: M% ~# \7 w& _0 T) p8 `/ p# E" Y1 v9 o0 T: u% ` m
为什么古人要做这种收益远远小于回报的事情?
9 x+ _ y& f4 t$ {: A
6 _ h8 ]: Z! I; w, U如果只从军事防御这个角度来分析,你会发现无法解释以上这些问题。/ ?$ a4 X: v- [ b! n# }
" w4 g8 f8 ?. Z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跳出单一因素的思维限制,在军事防御这一功能之外,引入长城的另一个被遗忘的关键功能——经济封锁、贸易战争——才能完全解释。
' Z6 R6 B Q9 S( T) }
" m' j$ D/ M/ p9 y$ i# {* `贸易战不仅在现代经常发生,在古代同样也是,因为这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A: k1 |8 d7 R5 `' d1 l: V) I0 ^
- N6 G7 Q" `4 k) A美国政针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动的技术封锁和贸易禁令,就是试图限制我们的发展。而欧美也经常对朝鲜、伊朗进行贸易制裁,让敌人无法增强国力,威慑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4 b. F! Q3 W) {; y4 i
6 v. N ^' B- ]) N* I3 v3 n% t5 u《孙子兵法》说:' V% ~! h: g$ k1 T* T: \; S
) v3 F! E6 c7 P) |) l P& Q" C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j% P9 c# n0 ]+ @% \
/ @3 j# g3 ~" S0 @
如果不用武力就可以让对方屈服,用最少的伤亡和最低的成本达到战略目的,这才是最优的方法,而经济封锁和贸易战争就能实现这样的效果。
) m7 ?' w9 E5 T. \- c$ C5 s9 N$ a P; Z- ~1 r9 _1 R
在下图长城的左上角有个方形的小城,上面写着马市,这个马市就是草原和中原王朝进行贸易的场所,又叫互市贸易。% ~. g9 z2 r3 |- z
' O3 z) p) |0 l4 u/ j8 C+ c. V0 ?: G
$ ]3 b2 k, x e( z5 i/ d
/ W V. j6 E$ q- D$ m3 T' M4 C! W# f5 x+ ^: n% B9 R% F
明代杨时宁编《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局部
( h0 o5 j9 j" K) m2 E1 |$ g, \$ L' |& y0 M, c# M# ?5 ?: o
* R- Z- B9 h r. v" \' \9 W
明朝曾对后金关闭互市,进行经济封锁,在努尔哈赤晚期,辽东的米价曾经飙升至八两银子一斗,棉布九两一匹,蟒锻开出 200 两一匹还是有价无市。. |2 ]2 ~2 t$ A) j# O, X2 b9 ~+ h
4 y+ w- d! G. D; k3 {+ u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经济战都可以给敌人带来经济萧条甚至社会动荡,让敌人无力发动战争,这是非常有效的防御和打击手段。2 o" q! u9 a, _- [! p" G. O! b
: ]+ P5 k; d [2 Z+ {' [) ]只要在经济意义的层面上深入思考,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要在山顶上加高几米的长城,这样做可能在军事防御上效果不大,但在经济封锁上是很有效的贸易阻拦工事。
+ g) x$ v+ C: m( y6 a& F
: a0 f+ m ?1 `$ q- Y1、那堵墙也许经不住大军强攻,但在平时挡住商人的自由进出还是绰绰有余的,只要能有效控制商人和商品的流通,贸易垄断就实现了。" K) q! b% S( Q) u/ S- s- ]. u
6 k/ C* [3 }. M! q+ C. N# ]8 }% H6 s
2、长城可以重构经济生态,把所有的贸易网络收缩到几个关键点上来垄断贸易通道,这样就可以对塞外进行贸易封锁和经济打击。9 _% B2 P: Q: H. c" a
! _$ P* F+ v8 v H. x
3、长城上的关隘成为贸易网络上的关键点,可以从关口贸易中抽取重税,这些资金可以用来补贴长城修建的成本。
4 F+ A2 A: b- @6 K# g! {; y- d9 `5 A4 D) Y" f
所以长城是同时兼具军事战争和贸易战争两个功能,两者都可以有效打击敌人。
$ X0 }, C( j9 R/ E/ t9 u, K6 |
8 S8 ] d" ^% q8 `- l0 E) m4 U为什么草原民族需要商人?
% s g5 B' J. v. _; F5 K
' H4 @% h. \5 j$ F& S% L( L草原上有很多物产,例如马匹、牛羊、皮草、药材、青白盐,在游牧民族眼里这些东西到处都是,没啥稀罕的,但在中原,这些都是需求旺盛的紧俏商品,两地的价格差非常可观。
7 l0 F) e2 Z- ^0 |2 Q! _! U+ {7 c' }% ~
中原的很多商品在草原也很紧俏,例如布、酒、茶、糖、丝绸、瓷器、工艺品、化妆品等需要精细加工的商品,这些是游牧民族非常紧缺的,他们愿意用自己不稀罕的物品来交换他们认为紧俏的中原商品。
$ e! `$ c; i1 b! b1 L4 E: p, M: t& w `8 x; I! B% W( [, w! D
其实在很多商人眼里,生意是没有国界的,哪里有价格差,商人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
9 Q! w$ w' ]5 B ^( W
) v3 X" D4 x. a+ i; {0 Y; K. x这种价格差催生了贸易移民,大量的商人穿梭于内地和草原,寻找各种贸易机会,而频繁的贸易往来逐渐形成贸易网络,在网络的沿线也诞生了星罗棋布的定居点、村镇,这是自然状态下经济生态的演化之路。8 k4 ^$ P* k+ [
' `$ t. N+ o1 w$ U' c
草原上的可汗是商人最大宗的货源供应商,可汗用草原物产换来大量的中原商品。《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曾记载:
# o' l4 C% |! O% R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G9 ]+ j! I) T/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