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师如此,此生何幸

[复制链接]
查看3948 | 回复2 | 2022-6-17 19: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多年前,9月开学第一天,我迎来了自己的高中生活,也迎来了第一次踏上讲台的语文老师陈智峰。陈老师那时刚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婉拒了许多学校的邀请,毅然回到母校永嘉二中执教。而我因此有幸成为他的第一届学生。
2 p6 ^! K: x9 i8 R  o9 [, f3 q+ B/ Y! ?- Q
犹记得第一节课,在全班同学的期待下,一位年轻的男老师走上讲台。他什么话都没说,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三友”两个字。然后转身说道,我们现在是“校友”, 同时也是“学友”,希望将来还能成为“朋友”,是谓“三友”。这个独特的开场白格外亲切,一下子让我记住了他。1 @* S  X$ u+ f* I, Z% v1 `# K

& }( L% y$ d4 ?后来高三分班,陈老师成了我的班主任。那时,我数学基础不好,复习得很辛苦,又常常“事倍功半”。细心的陈老师发现了我的问题,他告诉我,学习有时候要学会放弃,不必花太多时间钻研难题,把基础巩固好,少丢分也是一种得分策略。听了陈老师的话,我茅塞顿开。那年高考我数学考得很好,远远超出平时测试的分数。
; F! P1 d3 z+ N+ J! K/ Y- i7 ?# g6 S% G) z" m/ o
2002年高考之后,我进入温州大学读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其实是受陈老师的影响。我原来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但后来想,与其成为一个三四流的作家,不如像陈老师这样教书育人,于是把高考志愿填了师范专业。0 Q% T  R3 _2 `$ p1 j, R/ ]4 U) `9 e$ P

. R  a1 T3 A& U% x* C' a进入大学后,我与陈老师才真的变成了学友、朋友。大学四年里,我们保持了很长时间的通信,陈老师常常在信里督促我学习,向我推荐阅读书目,指导我阅读。毕业后,我追随陈老师的足迹回到母校成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于是,我们又成为同事;同时,陈老师又变成了我的“三友”师傅。/ j$ |5 a7 H3 v0 }

4 k9 ~1 m: {7 R% h/ T; A. ^回顾我的学生时代以及后来的职业选择,我多么庆幸有陈老师这么好的榜样在前面指引我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 r0 C7 p: k- X
# J9 Y( j# d( H3 ^大学四年,虽说我读书写作不少,但对于自己将来要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却认识不足,准备更不足。对中学课堂教学准备不足的我,因为受大学课堂教学风格的影响,最初几年的课堂想要“灌输”的太多,常常自说自话,忽略了学生的存在。1 T+ S# D  \8 e3 T6 W
2 G/ J5 `& R% p! X' m% h7 M" f
陈老师听过几节课之后就知道了我的问题所在,但他从不当面说破,总会找到合适的机会巧妙加以引导。陈老师的课堂有一种魔力,总能深深抓住学生的心。他很看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不愿意时时牵着学生。他常说,要相信学生。在他的教导下,我开始渐渐明白,在课堂里教师要活在学生中间。
: Y: X$ ?# d- M& z  _4 @# K2 X( d
, t% f9 Z5 X$ |6 w% u后来, 陈老师立足自己多年的教学思考概括提炼出“主问题·关键词”的教学理念。许多人只明白这套理念的外在形式,但我却深深体会到陈老师隐藏在这种理念背后的教育智慧。在他的教育智慧里,有民主平等的思想,也有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真诚。0 s( a: k& \+ I1 n2 o* V6 G. d

1 G" T. w( V% N' C! a2 \9 M* I. c- M在我的教学生涯里,最重要的前3年是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度过的,何其有幸!我生性愚钝,教学上许多人一学便会的东西,我常常要揣摩多遍并亲自尝试过才能理解接受并作出改变。
: n: X) Y# u5 c
8 {( w3 X! @; N3 c2011年,陈老师调往温州市区,离开了我们共同的母校。某次教研活动遇到时,我向陈老师表达了自己的伤感,然后说自己想沉潜一段时间,开始一段新的阅读生活。陈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我们约定以3年为期共同开启一段阅读时光。
% k& p0 |- q) H/ ?
: E1 T8 \& v0 P2 i# G! }4 ]$ J那几年,我常常在周末往返于家与温州的图书馆。我重新给自己定位,并借此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这个阶段,我的阅读逐渐从消遣或求知式转向教育类专业阅读。正是因为大量阅读关于教育教学专业书籍,我才得以弥补自己在教学行动上的不足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向。+ a$ A; ~- V/ i* k* \
. S& O6 ]& k# ~
3年又3年,阅读真正成为一个习惯。
3 F' v" a7 W8 N3 h4 \
6 r! o. a  v: @  M6 q. A5 a陈老师虽然在市区工作,但我们依然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也仍然继续督促我成长。陈老师常常转发许多教育报刊征文信息给我,鼓励我在教学之余积极撰写教育随笔或论文。我化“不舍”为力量坚持阅读写作,想用更多成绩回馈陈老师。每逢我有文章在刊物发表,陈老师也常转发鼓励。% S% M) F# P9 \  g

0 X  A2 D) @0 @1 a  z2 B最近几年,陈老师创建了名师工作室,吸收了温州地区许多年轻教师为成员。他们都成了他的弟子,也成了他的“学友”“朋友”。陈老师在各个学习群不断转发各类专家讲座信息、报刊征稿信息,并组织各种“送教下乡”“读书交流”活动,还常常给弟子上示范课。6 }/ U  b# W( w8 C! B2 z' i  a

  D# @- P, k  {陈老师一直这么努力,如今已经是浙江省正高二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作为他的学生、徒弟,我资质愚钝,深感压力。然而,每当我对教育教学感到些许倦怠之时,常常想起优秀且努力的陈老师,便不敢懈怠……5 ]; q- T( P  y  {
& W5 F' x$ ?# e7 n: {1 t( I: P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永嘉第二高级中学)! d5 m+ M  t: y: ?. m+ p) P
! H( P: B! a. G4 g7 P  O
《中国教师报》2022年06月15日第8版
6 G2 u8 ~; {/ O. n& r1 S5 g) ]4 ~7 r" d
作者:戴柏葱
清澈无痕荒 | 2022-6-18 01: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遇见恩师1 s6 l  n  Z' c/ C, G& s! {  ^8 [
感恩恩师
月影流年moon | 2022-6-18 10: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