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空军司令儿子来中国,资助中国学生留学,要求学成必须回中国

[复制链接]
查看430 | 回复0 | 2022-5-29 14: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能想到最无私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吗?2015年10月10日,被称作“中国好人”的法国人让·德·米里拜尔离开了人世。
# J  a2 f# M5 |让生前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外语系教授,他学识渊博,一生无私。他来到中国的四十多年,资助了超过70名中国学子留学法国。" q" [3 I# w; \% ~9 y
很多人无法理解让的行动,是因为他出身法国贵族家庭,还获得过拿破仑勋章。- ?$ g( `9 D9 i2 v$ F& `5 Y" G( R
那他为什么会定居中国,又为什么帮助中国学子留学法国。他与中国有着怎样的渊源,他又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2 Y  b; d( D1 k* M4 x. v& F+ O/ u1 S2 J9 x5 y
+ C% p" O" r; y& z, v6 Z6 m3 Y! _
第一次来到中国8 g( Q2 k0 K& i* E( n4 C* H' }

+ ]1 D; d8 i5 `. f. g& \; U1976年秋,57岁的法国人让·德·米里拜尔第一次来到中国。让被派到了西安外国语大学,他是由法国政府委派到中国教授法语的。; y3 D: S. T, y
因为是法国政府官派来华,所以让能从法国政府能够领到一份薪水。与此同时,因为他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要承担教学任务,学校也要给他发一份薪水。
( H( B* ]* r* q7 _' X- e* S让知晓之后,义正严词地拒绝了。“中国还在发展,用钱的地方多,我的工资就免了吧…”当时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刚刚成立,无论是设备还是教学资源都不足。& n7 Y+ ]( F( e! X) r

! I. q1 R+ ]" a  u

/ n5 D$ B9 n) P1 g, P- q0 [) S# c# X每次假期从法国回来,让都会给法语系的师生带来许多东西。他深知法语系缺少很多录音设备,让带回来的都是法语系急需的物品。比如电视、录音机,应有尽有。
3 M: b: u3 @- v2 a% E2 ~% V  D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师生实在想不到,一位异国的教授居然如此慷慨。再加上很多人与让只是课堂上的交流,很多人对生活中的他不是很了解。总体而言,让与大家很有距离感。
0 y, H( M8 N, c# M& Q直到后来,一位名叫陆栋的老师终于成了第一个“破冰者”。原来,他开始尝试与让交朋友,终于发现从前人们眼中的他与实际生活中的他,真是天壤之别。# k( C) p# |' ~4 a/ o  G, w. L9 B
让不仅没有一点外国人的架子,相反为人十分平易近人。当陆栋与他逐渐熟悉了之后,便将他邀请到家里面来做客。
+ i9 ]3 @% J7 |6 x6 h3 m' n5 J6 K2 |
7 i! w# b) Q2 k2 n
神秘身份被揭开& T) Z4 r3 h, }/ ?- f/ }! _
* S$ Z  g" u3 \# p. o/ F' S6 u* [
令陆栋感到惊讶的是,让私下十分随和。有时候在家中做客时间久了,让就会在陆栋家中就餐。虽然他是法国人,可是他却能吃得惯中餐。
5 u8 N' L+ g% r. }随着陆栋与让了解深入,他才终于知道了这位大教授的真实身份。原来,让居然是一位法国贵族!他的祖父是一战时期法国空军的创始人。- |" o) }8 V' d" f
让的父亲是二战时期法国空军司令,他的表姐曾担任过戴高乐的机要秘书。这位法国教授也给陈栋解释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原来,“让”是他的名字。, N8 p+ E( C1 l4 I6 s: T9 X* m
而让·德·米里拜尔中的“德”就是他贵族的标志,“米里拜尔”是他出生的地方。陆栋听完让的解释之后,不得不感慨,“你的身份真不简单啊!”
" ]9 H; f6 H% G9 [/ \. N0 W9 _2 @, t1 h) E

+ a9 b9 j4 m& W$ S5 V其实,即使没有来中国,让在法国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不仅如此,让在法国当地的地位也绝对不会低。陆栋有些疑惑,为什么让不留在法国过贵族的日子?反而要来到当时经济不是很发达的中国呢?
' l3 o6 s2 X5 A- W8 u6 E; t& Y7 p: C原来,学历史出身的让十分着迷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令人着迷的“宝藏”。每次去博物馆参观,让都会在每一个藏品前驻足观看许久。
5 ~& @5 T: _+ Q0 p( B当让来到中国,更近一步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时,他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传承的中国,有着法国缺少的文化基因。为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惠及更多法国人,让在教学之余开启了细致、深入的研究。; C* W, d  I  f9 P, Q1 {% U
让历时六年,终于写出了一份长达23万字的有关中国明代官制的论文。让细致的研究对于法国来说,可谓相当珍贵。要知道让的历史研究,填补了法国有关中国明代历史的研究空白。! E! l5 h& e% o( a4 {2 ]+ m
6 S2 |+ {" F) L* m

" F- w* ~6 j. B这是许多法国人都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是这篇论文,让终于获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这一年,让已经66岁了,距离他来到中国已经近十年了。/ S0 O% g' P; s! N2 x) \6 [
在许多国家,接近古稀之年的老人要么已经颐养天年了,要么被病痛缠身。而让仿佛一架不知疲倦的永动机,永远都不愿意停下来。之后的几年,让一直担任着向法国传递中国优秀文化的“使者”。
3 J9 T1 V9 F7 e+ c4 n" B0 L
  D# X  @1 c! \6 C6 @
, r. W1 j2 [; l/ Q
直到古稀之年,他又做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决定:自学中医。原来,让对中医着迷,最终走向了自学中医之路。$ Q! N2 U4 o3 i
当时,让患上了结肠炎。一旦发起病来,肚子不仅会不断肿胀,还会疼痛不已。没想到让接触到中医之后,一针下去病痛就缓解了许多。让觉得如果法国人能够了解这门神奇的技术,对于病患来说也是好事。
& Q! f2 n4 a, P' l
& o! v' k6 \  o/ G$ k( b8 R# B
) q/ P) m. k( X; i; e5 Q
虽然日常研究任务已经很繁重了,让依旧拿起了中医典籍开始自学起来。没想到几年之后,让的中医造诣已经很深了,他用中法两种文字写了《简明中医外科学》和《中国古代社会与传染病》,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3 Y+ \0 Z' Z6 v) C. C) I: ]2 e+ B1994年,法国政府为了表彰让对中法文化交流所做出的的努力,以总统的名义对让颁发最高荣誉:拿破仑勋章。这枚勋章对于让来说无比珍贵,它不仅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誉,还对让过去工作极大的肯定。6 P9 ?+ L0 k# L. e' C2 @! B5 ?) Z. J

" F" o7 q/ ^9 N' C) k8 A

3 O# {7 [$ G7 t1 _( f2 G4 N没想到获得勋章后不久,让找到了西安外国语大学校方。原来,让想将自己的勋章捐赠给学校!让的好友一下子明白了他的用意,他是想与学校、与师生们一同分享自己的荣誉。
; F: q8 `; M% O; S, `1 H后来,让捐赠的这枚勋章就留在了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史馆。直到今天,一直还在向师生们“诉说”让过去所做的一切。其实,让所做的事情不仅仅只有进行中法文化交流这么简单。他还做过远比文化交流更让人钦佩的事情。' X! J# T( m7 r# W0 ?# f
: P" z. N$ m3 z. U. @

' {! o) ^9 Z/ |# E资助学生留学. W1 Z" H( j. }8 H/ t. n

" y/ e2 i- d8 I/ E突然有一天,让对一直为他治疗的中医杨晨光说了一句话,令杨医生很是惊喜。“你想不想到法国学习呢?”虽然杨晨光很想去法国学习,可是他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富裕,无法承担到法国留学的费用。
9 W. D" W- E7 v" Y之后,杨晨光就将留学的惊喜又悄悄地藏在了心里。没想到的是,让了解了杨晨光的情况之后,竟然联系了法国马赛医学院。1 Q  w0 b& a3 o
令杨晨光没想到的是,在让的推荐下,他居然有机会能到世界顶尖医学院攻读博士。9 S* }- \9 o$ O# u! i2 a. P( R

, Y* ~* p0 P# |' g6 E. l2 c% A1 c

9 w% i: r3 G) |0 l其实,杨晨光并不是唯一一个被让推荐到法国留学的人。为了安排中国学生到法国留学,让可谓尽心尽力。从写推荐信到找学校,从教授学生们法语到申请奖学金,让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老父亲一样,真心地帮助每一个孩子。
! G# D7 c: \! [# y4 o5 n, C据让资助的留学生李涛回忆,每一个背井离乡来到法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几乎第一站都是来到让在法国的房子里居住。虽然都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学,但是一众学子们在让的房子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O* p4 y$ s5 D& q

( a# M* N& N2 U& w4 J7 o- i
7 {5 C; ~% _# t5 t% n0 \
虽然让对于中国学子的帮助不求回报,但是他对每一位资助的学生都有一个硬性的要求。如果不满足这个要求,他就不会帮助学生留学法国。这个硬性要求就是:学成之后必须回到中国!  A; U- Z7 ^  h3 Y. T# k
或许有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让要对所有留学的中国学子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呢?其实,最初的时候,很多学子也不理解让提出要求的用意。" j% H) `0 _: R. H6 d; J

. f' O' W# e3 N+ {- @

0 C- C7 [' g9 P( C* E) {0 ^$ d直到后来,他们才从让那里慢慢了解了一切。在让看来,世界的希望在中国,只有中国人自己自立自强、互帮互助,中国的明天才会越来越好。0 c5 `1 B; }: Y, q  P
为了培养更多人才,为了让更多人才学成之后能够回到中国。让在之后的时间里,一直在不断帮助着中国学子外出留学。
* F  h4 z8 t) [; m
. {3 d/ w" A, y

0 d( v& Q6 H9 `让除了资助学生外出留学,他还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中国孩子完成学业。据悉让资助了陕西安康石泉县32位学子完成了学业,如果没有让的帮助,这些娃娃们大多都会辍学。
/ u) y' v9 W" v( U% ^' ?) ?  g或许很多人以为让这样帮助他人,家底一定非常雄厚吧。其实,说起来让每月工资有一千欧左右,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一万元/月。
" m0 l* {) M$ E$ y3 {5 q
: C. f2 P7 j# a  `

" P9 J6 V" e8 G! V  y/ V这个数字听起来还算不少,但是对于每月资助几十名学生的让来说,还是不够的。让自从20世纪70年代来到中国后,就一直住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提供的宿舍里。
' W" k/ R% q; L# k( @  J/ ~1 \* W让所居住的宿舍是一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老建筑,而让的居所只有局促的几平方而已。宿舍内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一面衣柜,再加上满屋子的书,其他就没有什么了。
- I3 y% p  k1 m7 b! K) w, ]( {. X$ Y4 B# ~- L

  e( ~+ p3 R8 n, Y: _. Q让的生活如同他居住的宿舍一样,简朴简洁甚至简单。让有两件常穿的衬衫,估计已经被让穿了几十年。如果仔细观察,已经看不到衬衫原来的质地,因为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被洗得透明、发亮了。, G  h' |  ]6 n4 H; Y1 u
不仅如此,接近90岁的让还时常为自己缝补袜子。或许很多人无法想象,一位大学教授的袜子居然靠着缝缝补补穿了很多年。为了省钱,已是耄耋之年的让时常吃一块钱一包的方便面度日。2 P) `4 a8 c- V8 P+ A. R

& {  P$ P- z1 W0 q  o

; [4 m; u, L& D5 F% m或许在别人看来,方便面实在没有营养。可是在让看来,这个食物便宜又好做,能省下不少钱。让极尽苛刻的生活方式,几十年如一日。让的心里早已经装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需要被帮助的其他人。
0 |# U2 S( ^8 ~7 v( L一辈子没结婚的法国贵族8 z+ Q. V% R2 K
) N9 u8 h! D1 s! M
让为中法文化交流、中国学子留学、资助学生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不仅如此,作为法国贵族的让一辈子也没有结婚。其实,最初让的学生们会有疑问,为什么自己的老师不结婚呢?7 y9 l: }; v3 d! I3 W* e; E
2 h6 O( x, u3 Z7 p7 d
% Z0 a% ^; u6 I1 u6 X  e
让对于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如果他组建了家庭,那么他的生活中心只有以家庭为圆心这么一点。如果他没有家庭的牵绊,他可以将自己完全奉献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1 x& \" m; ^: O7 S  f' q1997年,让的母亲在法国去世。这时候的让已经80多岁了,他最终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申请中国永久居留权。
) l- Q. C; r, v5 \4 o' D! t
( ]1 ~# w$ `% Q/ ~( c7 A

, H7 n4 c5 ~( I: b! V1 h' ^在许多人看来,让的决定是很有勇气的。一旦他选择留在中国,那么就要放弃在法国的一切,包括荣誉、地位等。最终,让还是下定决心,放弃了法国国籍。9 s. B0 {2 K$ Q* _9 W
2000年,让最后一次坐上飞机,回到了法国。让在法国与好友们一一告别,这一别之后此生再不复相见。即便如此,让依然选择离开法国,留在中国生活。5 I$ ~: [: ]& |1 Z+ X. _

. J, }# ~5 a  q8 Z3 l7 T) @
+ o6 s$ R2 F9 @: b/ l" {- L
其实,一方面是让无法割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一方面是让无法离开来自中国朋友们的温暖。每年三十,让都会到好友家里过年。让老了后,他居住的宿舍里却来了越来越多人照顾他。$ q1 \" p( N9 R- [3 [, y, p
这些人都是谁呢?有让的学生、他资助过的孩子,有让的朋友,也有朋友家的孩子。每个人都在尽心尽力地照顾这位独居老人,为了避免出现混乱,每一位照顾让生活起居的人都要在记录本上做好记录。; p# _) Q' J* Z) M: j3 n
6 f6 ?; o0 Q4 G; O' R$ {2 C0 X
; K( |0 A, H) z
就这样,让的生命时钟从80多岁一直敲到了96岁。或许让也感知自己即将离去,在他离开之前,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原来,让签署了一份遗体捐献申请书,他希望在燃尽生命油灯的最后一刻,再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这个世界。
) b9 G6 U# l  t; o5 M1 B8 G让签署遗体捐献申请书的时候,填到了捐献申请人意愿这一栏。让询问朋友,“这一栏要写什么?”朋友思忖了一下告诉他,“我自愿将我的遗体捐献给中国的医学事业”。
1 R1 b! }7 m) m: ?& s- ~" e! N/ e- j- s0 W1 K9 H% x8 {

# z& ?$ a, ]+ c, G% z让思考了一下,最终写下了这么一行小字:“我希望我的遗体能对中国的医生有一点小帮助”。对于自己所剩不多的财产,让也做好了分配。那就是将自己剩下的一切,全部捐给需要的人。3 k# S. @* T" p
还记得让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的时候,是1976年的秋天。而他最终离开的时候,是在一个初冬的清晨,那一年让96岁。0 ^8 M2 _) d( N: o+ Q

  w5 ]5 r8 V( |+ u# _6 J7 q8 y
- g$ M! O5 v6 ^9 T8 f) D: ?" p
陪伴让度过生命最后一刻的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她用自己的双手在让的手臂上弹奏了一首乐曲。而让留给这个世界的不是依依不舍,而是让人释然的微笑。$ i+ @4 Y  C! ~+ o. A6 `2 p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让的离开也算寿终正寝。可对于让的朋友们来说,这是与让之间最心痛的诀别。虽然让离开了,但是他奉献的精神却长留在每一位曾经受到过他帮助的朋友心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7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