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公平,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复制链接]
查看8867 | 回复1 | 2022-5-14 00: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经济网" G$ R  D6 L. z- M# O
1 j1 v% V" i. I, B1 ]
新闻背景:3 i0 T* x8 B! n: t8 z; X

. U9 W$ S  }+ _5 ?9 E4 f+ O7 u近日,浙江温州一则“居住几十年的房子面积差0.96平方米,孩子不能就近上初中”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针对当事市民反映的情况,该地区教育局回复称,用于初中入学的房屋产权建筑面积需在20平方米以上,据市民所述实际情况,该房产不符合入学要求。对于这一解释,有人表示可以理解,也有人认为不尽公平。3 D9 P" u/ [; ~" M& F1 A# g

7 p1 Y' A& s2 V+ `& Z9 Y2 a+ {3 H0 z
促进教育公平,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1.jpg
# }  {& q6 c! E  m; k, O

- y4 ^) a+ X- w; s5 p; \5 s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邓浩/摄$ Z) U0 W( M0 X; C3 [

- j" J3 ], s+ L以房子大小作为入学门槛有违教育公平4 ^- S# Q! E5 }! w
) {, V) z) S4 x9 z' w0 k
将入学资格与房产面积挂钩的做法,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并且也一直伴随着争议。这一次相关话题再次引发关注,主要是“差0.96平方米就不能就近入学”的细节,进一步放大了这种规定本身的不合理性。至于在法律层面,则明显是于法无据,也与教育公平理念存在冲突。
' {3 \" Z* u$ V; n. Q6 s% ^; n1 q  T; g/ g5 E' T! Y
据媒体报道,在这位家长希望孩子进入的实验中学附近,一处“老破小”学区房的单价去年被炒到12万元/㎡之高。应当说,当地为抑制炒房,给用于入学的房屋增加购置门槛,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实际效果如何呢?以房子大小作为入学门槛,或许只能拦下买不起高价房的普通家庭,加剧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
; B) m) C4 y+ D, z) D* o! [1 A1 }! Q5 U8 V! z0 c' P; c2 f8 J
务实应对优质教育资源紧缺
. Z. g! R- @% j8 P- @( q3 y+ R' G/ e; }! Z& K* v
结合市民诉求和教育部门回应,不难看出,就近入学问题的症结,还在于各地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要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指导各地完善学校划片政策。北京等多地推进的教师轮岗制度,长沙、合肥等地实施的优质高中指标生计划,都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务实之策。
) |& v' _) ]3 H( t6 x2 i
$ x0 F$ D! L5 H所谓学校划片就是不再像以前那样,将学校入学资格与小区完全对应,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分配,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一些房屋上所附着的学区价值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一些人的炒作动机。不过,要化解社会的学区房焦虑,还是要多在教育资源的供应上想办法。
: m% Z6 q5 I2 I) [# w  |5 ^1 N. m' m$ e( W( J% N9 m: _8 Q: w' ^3 Q
别再将入学资格与房屋面积挂钩0 k7 E; L9 l% S
/ T4 ]; k0 O8 N- Q! c
在教育公平问题解决路径日益明确的当下,再将入学资格与房产面积挂钩,恐怕已经不合时宜。此前,菏泽和深圳设立房产面积门槛的学校,在引发舆论质疑后都取消了相关政策,也印证了这一点。促进教育公平,既要做好教育资源的“加法”,也要对不合法、理、情的管理思维和政策制度做“减法”。" C* w4 Y; ]3 N
" J! j$ N0 q+ U! l
当然,优质教育资源的供应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必然长期存在。但是,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缩小这种矛盾,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回避它。这首先就要从改变一些存在争议的惯性做法入手,真正去找到对的解决方式,做对的事。! b  ^0 U5 @1 [8 r) m. @0 J8 c

; S8 z+ b% r3 w( O# Y8 H(以上综合中国青年报、光明网、南方日报)
) L, r. t3 Q* L; g. m3 q5 M/ \5 j$ B& ?! Y5 J
V视角:6 m& H* z: R4 j1 H; c5 s' Y

, A% B& }6 I- }  _@布丁and苹果:上个学还有房屋居住面积要求,奇葩不?
6 H! z; f$ N4 V# j. x
- H+ ~) F' b( D& f  `, e: V@左京:差0.96平方米能上学的话,差1平方米行不行?差1平方米可以,差2平方米行不行?8 X! a( ~: M  _. c" E) _  [8 d9 k' x
/ r  ]* w( j  F  y5 ^# }
@天马行空2024:如果是家庭唯一住房且实际居住,子女应该就近入学。. L  @% p7 J3 d8 Q' @' A

* Q% m- z9 l" c+ K" @@梦已铭心:没买房的人,子女还不能上学了?6 o% f! m! e- @' a- W' `
8 X. k0 i2 g$ x% L: c! }  [
@额外奖励0:就近入学应该抽签,而不是看房子大小。
) @' l% J4 @; F7 a4 G. A5 ~6 P$ ~  O2 q4 o2 P7 ?3 |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5 z( H9 _8 `, ]9 k9 `$ l
( y$ y8 ?+ S* K) ?3 W. R* q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无论是炒作学区房,还是将房产面积作为入学标准,背后的根源其实都在于当地优质教育资源供应不充分、区域分配失衡。促进教育公平,应该统筹兼顾,绝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于法无据的“土政策”,推行得再积极,也只能是和教育公平背道而驰。
李微月布 | 2022-5-14 02: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就不会公平,相对就不错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