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 夏宾)“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15日至17日举行,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出席论坛时回应了外界对数字货币的五大热点问题,并特别强调,科技公司若想参与数字货币或支付系统,就要向高标准靠拢,不能耍小聪明。
/ F# y& C: [1 x4 y
/ @. M$ A) }* z! s U一问:如何区分和评估CBDC(央行数字货币)与商业银行M1货币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有观点称,央行货币是稳定的,其发行的是M0货币,商业银行账户里的M1货币是商业性货币,不具有100%的稳定性。“这个说法实际上可能有一定的问题,是值得质疑的,而且也容易引起一些信任上的混乱。”周小川说。4 P- q! O6 M. d4 S3 I5 c: H6 i
7 P% h7 D$ ], R
他表示,尽管达不到100%,但商业银行的货币具有相当高的稳定度,而央行货币本身也并非100%的稳定,其稳定与否还要看购买力。
# c# |0 `- \9 \" f3 e0 l& ~
% m. W0 x! c$ [; u- k他进一步称,以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为代表的第三方机构如果也想做数字货币或参与支付系统,就要讲究诚信,不能耍小聪明,要在不同程度上向高标准靠拢,例如很高的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要求、具备存款保险机制、强有力的监管及公司治理,因为一旦脱离上述标准,公司稳定性会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 ]4 h+ G1 ]$ m0 s0 N9 Y+ s
6 u5 ]7 K' T$ D9 A9 M二问:如何理解中国央行强调数字人民币的M0定位?周小川表示,首先,强调研发数字货币是为了替代M0,表明是想把应用重点放在零售环节,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给民众提供更大方便。2 v: U$ I: R' l: [! T, ]* c
8 O' u( O0 Y2 N其次,央行管理M0和管理M1的是不同部门。“研发的费用、试点的费用从哪儿出,都是有管理的。所以M0的定位也避免了大家打乱仗。”周小川说。+ F0 t0 ?( q+ x
! g3 u5 N# _3 |' D2 {8 q( N* c再次,当前在央行和金融体系中,M1运行比较正常,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不大,定位于M0可避免对正常运行的M1系统造成冲击。) a+ A8 H# m+ F( Q7 W: y% U
* O% m2 w$ `& V, |三问:中国央行是否应加快并更多地发行数字货币?有人提到,特别是跨境的数字货币,这也与当前地缘政治方面出现的问题相关,希望数字货币在此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g+ H( V l) D
7 P% F# B8 h% K- K2 l$ {
“货币印多少可以自己决定,但是否能出去流通取决于应用。”周小川还指出,如果其它支付工具用得好,M0就会下降,比如说现在第三方支付的钱包其实没有真正的货币现金,都是账户式资金,大家觉得不用拿那么多现金,也有替代的关系。' L( y- U4 u/ Z7 d7 o9 K
4 T/ N- E$ x( s( m周小川提到,现在有很多国际上的讨论认为中国数字货币发展快,是将来“了不起的武器”,但货币发行是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中央银行要通过制度保障、承诺和后援支持来保障发出的货币有购买力,从这个角度看,想把数字货币应用在其它方面并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像地缘政治问题。6 N, b& Q% z1 Y
7 x% K2 W6 d! F四问:当前数字货币存在着多种方案、多种产品的竞争选优,要求其具有通用性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应该怎么把握这种关系?周小川称,不可能在一开始太强调高度一致性,不可能事先决定由谁来做标准,先进的标准不是制定出来的,只有在实践中多方案并行,使其竞争选优,到一定阶段后再有些机构来增强通用性,才能强制性或半强制性地推进互通性。5 k, h( y$ Y, B4 W, M6 H
1 c& R- T v' F' ^, I7 j1 d& Q五问:数字货币是否必须要立法先行、要有国际标准?“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还在研发、创新过程中不可能把立法都搞那么清楚了。”周小川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人民银行负责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同时要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数字货币研发出来属于人民币,那就并没有说要先立法,不立法就不能有数字人民币。
# E! E8 P0 X, t8 S: d7 p6 E# z1 ?% x8 @9 u
他还表示,发行货币是主权事项,不涉及国际标准,虽然希望国际组织能起到一定作用,特别是在跨境支付标准中起到引导和建立秩序的作用,但没有法律上的要求规定必须先有国际标准才能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