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p5 R& R& f: U; Q t# g& C1 c罗龙飞,男,一级教师,陕西省第七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陕西省教学能手,现任旬阳市城关小学数学教师、副校长。/ z* T0 d$ d k: V. |2 B/ R' h0 ?
最是一年春好处,奋楫杨帆逐梦时。随着一年一度“赛教季”的到来,很多教师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备赛”中,期望能通过赛教快速地实现专业成长。但对于如何准备,很多老师却感到很茫然,甚至可以说是一头雾水。因为当前赛教,主要采取现场抽签、备课、20分钟教学展示+反思答辩(10分钟)的方式进行,与平日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无论从时间、准备上还是教学组织及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选手要在短短的1个半小时内,完成教学设计撰写、课件制作、说课答辩梳理等一系列准备,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加之赛教年级不定,准备量大,对选手来说更是一项挑战。要想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做好“备课”这篇大文章。下面,我结合自身赛教的经历和近年来指导学校选手备赛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做以梳理,分享如下,希望对参赛教师能有所启发和帮助。6 |/ }" l6 ?( X% _
一、备课标,让教学有根
- j7 l) l2 Z: t% z7 I& k* h" l. L; {
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总纲,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的依据。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亦是落脚点。教师备课只有精研课标,才能把教学的根扎住、扎稳。但很多选手,在备赛的过程中,往往却忽略了对课标的学习。备课时,总是依赖于网络,花费大量的时间从网上搜索、下载名师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诚然,不可否认这些资源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打开教学思路,减轻备课量。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复制、借鉴,不去思考名师设计背后的意图和思想,只是得其形不得其神,就如“风中的蒲公英”随意游走,缺少着陆的根。因此,备课标尤为重要。1 g3 q) p( P( N9 d* T" H( L, u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例,前言部分对数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明确了课程总目标和学段具体目标,对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突出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课程内容部分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内容的设置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度解读;实施建议部分就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和评价提出了具体的建议;附录部分对有关行为动词的基本含义进行了注释,同时按四大领域收录了内容标准及教学建议中的几十个案例。认真解读,就能从较高的视角整体把握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7 k+ R3 [ o! d9 G5 F" N; l s
因此,备课标应作为备课的首要任务,只有把准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明晰了课程目标,才能使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才能更好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才能更理性地对网络资源做出合理的取舍并为我所用。9 v! U# ~: M- m; e9 p
二、备教材,让教学有本。$ y4 Z4 W9 N2 l+ U. O, v7 B
5 \# u: b0 A3 N) H& ]8 c/ L很多选手在备赛的过程中,总是依赖于借鉴所谓的“经验”“模式”,或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学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活动乃至课堂每一句话的设计上,而对于文本的解读、知识的本质方面却很少去研究。舍本逐末,结果是课堂具备了“形”,但缺少“魂”。教学自然也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所以,备教材是备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把教材吃准吃透,烂熟于心,才能为备好课提供一切必要条件。通常情况下,备教材可分为四个层次:
% H" x+ e7 X$ ^, d首先,通读全套教材,从总体上了解整套教材的概貌。理清课程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只有掌握了整体,才能高瞻远瞩,备课时才能通盘考虑,把握课程目标的总要求与局部要求的关系。
7 P% A! a8 v% x; K. j% x [2 r其次,熟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各章节各单元的重点要求及相互关系。只有理解了全册教材编写的本意和新意,才能把握教学的精髓和难点,内化教材的精神。$ D4 ?1 [+ p* {, M1 D
再次,细读单元教材。每个单元都是相对独立的整体,一定有单元中心内容。以语文学科为例,教材主要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同时注重单元整合。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导语中明确了语文要素。仔细研读,就能准确把握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方向。5 M, i0 x; @) d7 Y' B
最后,精读课时教材。以数学学科为例,备课时就需要理清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解读教材中每一幅图片、每一句对话、每一行文字背后所蕴含、承载的思想、方法和文化等;语文学科大到篇章结构,小到每一句话,都应一丝不苟,细心阅读,反复推敲。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把教材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在教学中挥洒自如。: s* ]/ [: {1 H! q
当然,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基本源泉,但教学内容并不等于教材内容。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纵横对比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编排,比较、借鉴,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对符合课程目标的内容取而用之,不符合者则弃而舍之)、扩充(对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但教材中欠缺的内容予以适当补充)、加工(对教材中有用同时又不够妥当的内容予以修正或改进)、拓展(对教材重点表述不充分的部分或材料不充足地方加以充实展开)、变通(将教材中不够开放的例子加以适当修改,使之一题多变或多解)、调序(对教材的原有知识呈现顺序予以调整,使之顺应教学程序)等。
: P7 m+ x: M. U8 U* |1 S三、备学生,让教学有情。, P0 t6 p4 H) t
5 S8 D+ W! \% n. m
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现实。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清楚了这些,方能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
, n: c' k2 d$ z6 `: p, D/ m其次,要读懂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情感需求和学习方式要心中有数。一般来说,学生需要的绝不是简单“1+2”的知识传授课堂,而应该是有趣的、简单的,好玩的、不太严格的课堂。备课时,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来设计教学,就会创造出学生喜爱的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温度。
, t" G$ X9 o# |/ ?: K7 h) S最后,还要备地域时空。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条件、地域环境不同,其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备课时也应充分考虑,要对地域整体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总体情况有所了解。
2 y. Z3 Q& Z1 m8 r7 z* y) a四、备课堂,让教学有术。
, l. u2 @1 {4 H+ A
0 n8 ~' J7 V% @4 `6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策划者和导演。因此,备课时,教师应在学法、教法上深入思考,在手段、媒介上合理选择,在过程、细节上反复推敲。寻找适合的课堂活动方式,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9 b) G( W$ E$ }+ t
(一)目标要“清”。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所要达到的终点。课堂教学目标一般是由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者有机联系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20分钟的课堂,实现所有的目标显然不太现实。因此,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要优先选择那些重要的、迫切的、关键的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目标的设计,必须要明确、清晰、具体,这样才能更有针对地开展教学活动。
0 o! u, c7 M+ ~5 ~* i, ?/ a(二)问题要“准”。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总是很随意、很琐碎,漫无目的。要么是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要么是一节课就在一问一答中结束了。因此,设计课堂问题时,指向性一定要准确、清楚。一般来说,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教材都对应有设计好的问题。如数学、科学等学科,探究活动都有明确的问题提示,语文学科课后的习题就是一节课的核心问题。教学时,就应抓住这些核心问题,关键问题组织开展学习活动。让课堂学习、思考更聚焦,问题更有针对性,避免受到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问题的干扰。
7 S0 x8 S7 W' v(三)活动要“简”。对于20分钟的赛教课来说,不可能事无巨细,每一个知识点、能力点都设计对应的学习探索活动,那势必会出现课堂走马观花或者时间紧张的情况。活动多、面面俱到,必然会重点不突出。因此活动不宜过多,应越“简”越好。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设计“大任务”“大活动”,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以数学学科为例,一般情况下,课堂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x0 X# g* X9 ^* w/ k
1.个人独立探究。当探究任务相对简单,经个人努力能独立完成时,就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独立探究、发现,再组织交流。; w# W! n( E1 u* s4 r
2.小组合作探究。当学习任务较为复杂,需要合作才能完成时,就需要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相互启发。最后再分享交流。
* j$ T. H" C& I9 X3.班级集体探究。如果个人或小组探究很难解决问题或形成共同的观点,这时就需要全班共同聚焦难题,展开探究,形成更大的合力,解决问题。0 U3 a, n6 l, x, J0 P2 i
当然,无论采取哪一种活动形式,都一定要重视活动任务、活动步骤、活动层次的设计,活动材料的准备和活动过程的指导。只有全方位的考虑,才能引领学习活动走向深入。
; r2 @' e, O& E9 O3 X8 [8 h(四)练习要“精”。练习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既要达到巩固知识、拓宽思维的目的,还应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感受到学科的魅力。$ H: |/ ^! X$ e: k: D5 R
1.精选内容。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作为练习素材,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的认知障碍,设计能打开学生思维之窗的练习。同时还应关注练习的“运作”过程,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交流的空间。如语文学科“指向语用、落实表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就应结合不同课型的侧重点,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字词的运用,句式的训练,片段的练写、课本剧的表演等。通过让学生尝试运用语言文字,动口说一说,动笔写一写,真正实现一课一得。
( O/ c' } u* }- h$ ~ E5 N2.精设梯度。要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的练习。以数学学科为例,可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课后还可以“作业超市”的形式,设计探究性的练习。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获得长足的发展。. D) ]9 H9 c9 s9 j3 ]( i$ K% U
(五)方法要“当”。很多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思考怎样去“教”,往往不太关注学生怎样去“学”。课堂教师单方面引导,学生被动接受。事实上,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因此,备课时,一定要先备学法,再备教法,以学定教。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主要有三种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思考最佳的学习方式:自学、独学、互学、对学还是群学,然后再思考哪些地方需要教师指导,怎样去指导的问题。从而达成教在需要教的地方,开展积极的学习活动、搭建展示思维的平台、建构碰撞的互动空间,进而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地互动建构学习。5 m' X* r9 j1 K3 X' ^2 N7 q
五、备细节,让赛教有为% s8 x: w6 b" e
! q0 v& j* f( y: }0 _/ h2 C课堂教学不是对教学预设的机械执行,随时会面临新的问题和生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从细节处着眼,从细微处着力。做好周全的准备,以防万一。% A0 U1 u9 T0 R; V+ d
(一)目标应能“升降”。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并随课堂现场的改变、学情、条件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删补、升降。
+ ]8 j. m, o+ K7 q3 C/ t(二)环节应能“增删”。对预设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大体过程,要在头脑中预演,设想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让课堂环节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当这些情况出现时,可以从容不迫地做出调整,并胸有成竹地将意外变成精彩。
( E' F9 q7 H9 S2 y' D; h8 j# \(三)预案应有“储备”。教学中,随时会遭遇始料未及的问题,如设备出现故障、学具不能到位、课堂容量变化等。这就需要在设计之外,有一套备用方案或应对策略。不一定形成文本,但一定构想成熟,做到心中有数。$ F( Y- d. W' L% W
(四)说课应有“框架”。从2021年开始,说课已由原来的课前预设性说课,调整为课后反思性说课。侧重点有所变化,因此需要对照量化标准,明晰说课的基本框架。一般来说,反思性说课应围绕“目标的达成情况;课堂的预设、生成及调整情况;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重构课堂的改进设想”四个部分进行。选手可根据实际,做好准备。& V' G( S. E% E1 h; Y6 i
(五)答辩应做“梳理”。通常答辩为3分钟的时间,现场回答评委的随机提问,考验的是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答辩的问题一般聚焦课堂教学或校本研修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做好积累,另一方面应预设可能答辩的问题,进行梳理,做到有备无患。
. ^$ M7 O+ }1 N0 j f(六)心态应做“调整”。面对不同的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既要有一往无前的信心,也应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霸气,还应有“泰山压顶腰不弯”的过硬心理素质,更应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心态。; a6 Z8 J& T) N) N' h
总之,成功向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机会也只会青睐那些做梦都在想着它的人。唯有充分准备与积累,才能决胜于关键时刻,获得真正的成功。, G, @1 x Z+ U7 G. n& y# F# ~7 k
编辑:王波
/ @7 w8 t8 k; ?, `9 m1 f5 `9 d& w/ N6 l& C8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