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中科院因高昂续订费停用知网的消息,再次将知网推上热搜。0 ~4 U. L# ~/ Q% x5 p( u, u
关于知网借知识垄断谋求利益的讨论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而知网涨价作为一个学术现象的窗口背后,更多反应出的是高等教育环境中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v% U& V. f1 A( S& D
% B! I' |/ j; n$ p# a+ V8 v$ d9 ]: R+ R
图源:微博
; Y. K& \& x( U1 V- ?8 e为什么“恐慌”7 ]4 s) u! x7 T8 D o
]0 a: Y8 S& Q
我们先来聊为什么。为什么面对知网收费,且价格逐年上涨会引起大众的不满?知网作为学术数据库,功能是用于提供学术成果检索的平台。学术成果,也就是知识,其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传播。那么知网给论文定价,等于是在公共知识传播的过程中架起了一道“收费站”。
9 V0 G T2 X4 n2 |+ ~! m; {知网给学术论文定价,公共知识变成付费商品,意味着知识获取产生了门槛,也就出现了“有钱才能续订”的局面,不利于不同阶层、身份的人平等的获取知识。这是其一。
9 K0 C. d& ?4 r9 Z3 ` u) j# ^6 L9 ~其次,学术数据库商品化,实际上是教育以经济领域市场竞争的方式运作的表现之一。在教育过去发展的三十年中,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家教育已经出现了新自由主义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以“投资回报率”描述学费、以“增值”定义教育的目的,尤其看重大学排名、毕业生的就业率、教师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的竞争等等。 ?4 D2 _" n8 B+ h- U: z' ^
& H6 z5 z. U+ u$ E7 |8 d, g
; ]3 M* C }" Y5 n# Z! z
当高等教育用“市场竞争”的机制脱离政府领导后的必然结果便是,高等教育的成本下移,从国家转移到了家庭和学生。
8 @5 A6 a: s3 W7 V/ r* \/ z那讲这些和艺术留学有什么关系?如果说知网现象在中国高等教育仍在恐慌、抵制阶段,那高等教育新自由主义化在西方已是既成事实。
/ S+ d2 H/ F2 H7 @3 C# U2 m/ h5 m% i
, g# d7 q! s( L4 m2 r
皇艺动画专业学费为每年3万2千磅,折合人民币约26.7万元
& a, |/ x, }5 b D. S在西方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学费作为高等教育准入的筛选条件,抬高学费可以看作是精英阶层保护既得利益的手段。这也就是为什么进入国外顶尖名校留学,一般要面临高额学费。在这种背景下,留学的本质越发变成了购买英国精英阶层的成果。
0 f/ z: N: s* K4 ~/ Q4 _$ G购买之下4 h- C6 J+ b6 C# p( D
' `0 N* ]/ P6 o( E1 p' n- G实际上,教育的“不公平”并不是从高等教育才开始分化的,在英国一个名为《School Swap》纪录片就展示了英国公立校和私立校学生在眼界、人脉、未来发展、成就等等方面的不同。! G4 N! X5 l8 G+ O* T
6 B9 B3 i7 N- _$ _* r
! @: W5 p7 _- ]0 q* OBBC也曾发布过一组数据,在英国精英阶层的教育背景中,32%的英国议会议员接受过私立教育,这其中10%毕业于伊顿公学、71%的大法官毕业于私立学校、62%的军队高级将领毕业于私立学校、43%的一线媒体专栏记者有私立学校教育背景……
6 t* ~4 G7 q3 n' ~6 c
2 M, w5 O8 i/ D8 O4 Y. q# @8 o3 l/ N) `- A: c
纪录片《School Swap》中私立校校长的培养思路 % Y+ x: g' ~2 E( M+ y l
也就是说,在教育自由化已成事实之下,已经出现了资源分配不对等、市场垄断力量和功利思维占据教育霸权、教育加剧社会不平等以及阶层流动固话等等社会问题。# N4 a M, p, Y
但如果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这些事实从侧面印证了,在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则下,尽可能争取到上层的资源,依旧是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就比如皇艺、伦艺等QS艺术设计专业顶尖高校的毕业生相对来说,在就业市场中更具优势。
. {- X0 G* h& G3 s3 s, v. V
# ` L, h6 b- b0 G' |6 q6 s4 I1 i5 `) D1 A, I& \8 p7 ?) ^
2022QS艺术设计学科排名 ! n- g! @; \2 o8 i
当然,这里讲留学对人的发展有帮助,绝不是站在精英阶层的角度,作为既得利益者沾沾自喜,或是企图助长不平等。- n4 j# z6 c. p4 z
我们讲认清本质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让自己陷入盲目的悲观之中,包括以“功利化”看待教育也仅仅是看世界的一种视角。学术界存在的大量对“高等教育新自由主义化”的讨论和批判,以及中国学者面对知网垄断身体力行的维权与抵制,反而让人看到的是教育不公平之下,公平的希望。
7 d6 P6 |) Z& s$ u+ l9 b不买也能获取资源- Z9 D% i! k- Z. ]
5 i7 J% C7 m+ I* ]! _3 Y P/ a实际上,国家、高校已经在给出了许多不购买,也能平等的获取资源的途径,这些政策与奖励再次将实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变成了可能。除了依靠父母、家庭,承担高额的留学费用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留学自由”:
, `* i& y% F) P· 国家公派留学% \3 G/ |5 Y) l2 J; D. H% U+ h
首先是大部分同学应该相对熟悉的CSC,国家公派留学。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会资助部分有留学意象的同学公费出国,通过选拔的同学可以在国家的资助下,完成海外的学习。% W6 f, x+ ` ` F! p) b# r2 V
; L3 i: u$ d% ^* t
' t" P* V/ D! d# F
康石石东家汉艺国际教育S同学 19届学员 服务X景观跨界项目,获公派留学奖学金
2 p8 L% y$ n+ C, s5 g& N· 小众国家
& Q p6 M G5 O: z" u! q8 j: G如果我们不把留学目的地选择的眼光停留在英美,会发现德国、意大利、挪威等国的公立教育不收取学费。我们以挪威为例,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的学生只要交一部分注册费,或者学期费。大约在600克朗左右,约合人民币400元。
4 N4 ^& d5 r* Q" T9 j0 o
( |# m. o4 m; M; a- q2 D8 ]5 i0 j1 S( z- @! {& G- J, N; j
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 . M/ A+ v b' U4 ~8 ^
根据院校的统计学生平均的生活费基本在10000克朗左右,约合人民币6600元,完全不需要达到“精英阶层”,也可以享受高质量的教育。4 f$ [0 s3 D& j
· 留学读博
$ p/ F- f. q8 [/ F& H$ _相比起硕士高额的学费,大部分海外博士项目都设有不同程度上的资金补助,不同国家地区的政策可以参考:去哪些国家读博,不花钱,还挣钱?
2 H2 t& A, E4 c6 `# u选择海外读博,很多高校也接受本科生直博,这对于在学术上从进入高校开始就有极高追求的艺术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选择。
% k, I, c6 ~) H$ g0 ?
P) m1 O9 T5 I+ p
, m5 [. ^ d4 c英国机构 PhD Funding from UK Universities 提供的博士生就业渠道和数据
& A2 _1 A: [+ I2 @/ |" r" f最后,尽管我们也经常会用“性价比”、“时间成本”、“资源”等词去描述留学的优势,但抛开功利化、商品化,回到留学本身,留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从破到立的自我更新。
2 K q3 `: F( d( X9 d# z7 I0 I. |' Y. f6 E) S, }- I1 ~
; ~1 d( Z( J9 P! o w
教育从来不该是被卷入市场竞争中,被商品化的东西,受教育的人更不该放下独立思考能力而一味紧盯利益。就像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所说的,“审美趣味”也是一种成为阶层划分的标准,所以如果硬要从阶层跨越评判留学的价值,艺术留学能给到各位的,还有审美、趣味层面的提升。
7 o" E- j# b+ l6 [: N更多艺术留学、保研、作品集创作、申博相关问题,欢迎问问康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