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皇帝和皇后之间有真情实感的,本身就很少,大部分都是政治联姻,为了权力的集中而结成的婚姻,感情其实并不重要。正因为如此,长孙皇后和唐太宗李世民的感情,才显得弥足珍贵。
3 P; g& C- x. C: U. m$ F' N: q+ s我从美食角度讲讲吧。他们两口子代言的食品太多了,民间传说、美食佳话至今仍在世间流传。
! ]1 G6 p' h5 r4 \& q* G" p) L: D( O) A6 I首先,李二为凰后建庙祈福,可见感情甚笃; Z8 ?: f% m$ B/ G/ Z8 E
0 n( e0 _; ~$ Y" f
太宗昔幸北京,文德皇后不豫,辇过兰若,礼谒禅师绰公,便解众宝名珍,供养启愿。玉衣旋复,金榜遂开,因诏天下名山形胜,皆表刹焉,所以报护力,广真谛也。特起绀台之制,颇馀紫禁之恩。禅师寻终,官寺初创,分身建塔,遗迹岿然。——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三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并序)6 L+ p! d6 ~) U
先皇帝统业,贞观御宸。……皇宝降,地符升。含生无昏垫之虞,法众有来苏之望。俄而后庭构疠,椒房穆卜。六宫震恐,三灵愕眙。驰瑶展币,有声于羣宗。碧剂玄针,无征于众术。帝乃降监廽虑,屏璧与珠。追胜迹于灵关,事良缘于福地。爰纡圣綍,重启禅宫。峙璇刹于将倾,镇银绳于已絶。彩纶旣洽,栋宇行周。坤徳用寜,阴仪载朗。——王子安集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 G4 z: U+ X! h# a. j+ T# j& P
至贞观十年四月,敕为皇后虚风日久,未善痊除,修复废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并好山水形胜有七塔者,并依旧名置立。相州亦所同时得额,均人配住,名修定寺,故今则因其号也。——唐文续拾·大唐邺县修定寺传记: N% S+ a0 c0 j; C3 X# W
又於内殿奉为文德皇后造元始天尊像一躯。二真夹侍,拟香园之妙,写空歌之仪。遐迩归依,人天赞仰,法论常转,洪恩不替。——全唐文·唐国师升真先生王法主真人立观碑 以上碑文都是唐人一手资料,石壁寺弥勒颂作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善寂寺碑为王勃所写,作于高宗时期,修定寺碑文作于唐开元年间,王法主真人(即王远知,《旧唐书·列传·隐逸》:“高祖之龙潜也,远知尝密传符命。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与房玄龄微服以谒之。远知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实告。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太宗登极,将加重位,固请归山至贞观九年,敕润州于茅山置太受观,并度道士二十七人。”)立观碑作于贞观十六年。% P1 R$ k( W% a& M1 P- c! q0 ^; D# m
时间也都对得上。
, n7 D$ C; \! m# y% e5 I' \唐太宗曾打算接受太子的建议大赦天下为长孙皇后祈福,但是被长孙皇后劝住了,虽然大赦天下没能成功,太宗却用了另一种方法祈福,就是碑文所言的下诏修复了全国三百九十二座寺庙,并配僧人居住(《全唐文》"属文德皇后遵上景而委中宫,於时搜访道林,博采真迹,尊师即应元景,行预绿□,奉敕出家,配住宗圣观")。虽然最终还是没能留住长孙皇后,但这份真情心意,已令世人动容、感人至深。(;´д`)
8 A8 j4 v! R2 t$ G6 _9 _为了皇后几次建寺祈福,已经惊动百姓了。
$ R% _' f0 K2 G. z假如不是李二为了凰后惊动百姓,就不会流传这么多皇后难产、亦或是产后身体不好而找药的各种传说了。可以猜测,当年凰后确实身体不好,并且可能是由于怀孕生产引起的,二凤为此想了很多办法,全民皆知,所以会有这些传说,所谓无风不起浪。
8 g7 a4 w9 M8 N$ W4 x吃货帝后鹣鲽情深,贤淑凰后情深不寿
& Y& B0 u P! s) [ g4 r
) V8 S* @( n7 G0 E/ `9 t一、御石榴
$ F. [0 X; l( o8 n% V( U0 } z6 w0 i1 T, r
御石榴是陕西乾县、礼泉一带种植。果实圆球形,极大,单果平均重750克,最大果重1500克。果面光洁,底色黄白,阳面浓红色,果皮厚。籽粒大,红色,汁液多,味甜酸,品质中上。* \0 c" R& A9 B' M
因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喜食而得名御石榴。10月上、中旬采收。: T0 t6 k: ~! D( i2 ?2 e
1 B; b. f: b) L5 [: |
0 z% W, j+ i4 t8 @3 z# ?; i
二、马蹄酥/ a% A0 ~+ x' c& {
& z9 \0 }4 j7 ^ q }# S# T3 y4 b5 A6 j6 D1 \/ o
马蹄酥,雅名“香饼”,是福建同安,江苏常州、江苏江阴、山西繁峙、陕西佳县等地的著名传统小吃。马蹄酥是由面粉揉合各种材料烘烤而成的酥饼,原为唐代的宫廷食品,后流传入民间,随着岁月流转,各个地方的马蹄酥也演变出不同的馅料,形状和名称。8 F9 |9 q# X) N0 ]3 s' N
马蹄酥又名蜜馅儿,因形似马蹄而得名,据民间相传,马蹄酥是唐王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归乡省亲时,传入其家乡陇州的宫廷膳食。长孙皇后原籍陇州香泉乡,如今孙家庄还有娘娘坟遗址。现在的陇县东风乡相公山下的娘娘庙遗址。据称以关山乳品厂出产最为正宗。0 J3 I6 s z0 a
8 f( e$ j6 M. W3 B; I4 O# f6 [
3 W$ R( E/ X+ v0 u三、蜜碗. A6 x1 Z% e1 f2 ?( v. E: Y
6 ?1 D; Q& i9 h% t
陕北佳县的“蜜碗”是当地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因其酥软清香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提起它的来历,老一辈人会给你讲一段有趣的传说:唐太宗的皇后长孙娘娘产后得了疑难重症,不论什么佳肴美味都吃不下去。一日,大臣魏征进宫探病,问了娘娘的饮食。太宗叹了一口气说:“皇后百样补品都不想吃,日渐消瘦,如何是好?”魏征奏道:“为臣听说葭县(现改为“佳县”)有一位张厨师善做民间小吃蜜碗,病人最喜食用,何不召来一试。”
+ D6 d+ b: P1 m) |. `( V1 ]太宗闻奏,立即派人将张厨师传进宫中御膳房。第二天一早,张厨师亲自给娘娘送去烹制的美食。娘娘见盘中所盛之物不是常见的水陆八珍,而是一个金灿灿的小碗,就发生了兴趣。她端起盘子仔细看了一阵以后,轻轻咬了一口,只觉得又酥又软,美不可言。接着又一口一口地慢慢品尝,吃得一点不剩。从此,娘娘胃口渐开,每天除吃两个蜜碗外,还能吃一些别的东西。过了一个月,娘娘脸色渐渐红润,过了三个月,已经完全康复,太宗大喜,以黄金百两、彩缎百匹重赏了张厨师。从此蜜碗名传中外。+ F; F/ ] @3 g# t# o
蜜碗的做法是:每三斤白面,加十个鸡蛋和一斤蜂蜜,将面和匀,擀成半寸厚,切成手掌大的方块,捏成碗状,入油锅炸熟即成。; m) F1 p- r4 Q1 j4 l
* n F3 u! T1 d7 E d
3 t4 m+ l) H0 c: ?0 }- o, t7 ]" O四、御鸭坊烤鸭8 @6 {& m. K Y: l! W7 G
8 F% o/ s! u2 T7 }% _
4 b0 W! C/ ?% r" `, R
1 Y0 j T* j; S+ |' y3 n
五、龙凤喜饼
r! K4 l( O/ E( K: N
$ L! z2 G4 p- \8 z# N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文德皇后,曾在三原县楼底镇居住,又从这里出嫁,新庄乡的起嫁村就是因此得名,楼底现有长孙皇后的梳妆楼遗址和许多传说故事。她进宫当皇后以后,要饮清、浊二峪之水,食三原之糕,品峪口之果。为此,在鲁桥镇东南角高楼上建设了糕点作坊,今之坊南村即以此而得名,还从三原楼底镇至长安修了一条三丈多宽的马路以便向唐城输送水、糕、果品。所以,中唐时,这里糕点制作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成为一种行业,有制糕师,有作坊,有糖点商。后来,当地百姓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喜食的“糖罗”饼称为“龙凤喜饼”,世代流传至今,成为名优食品而享誉省内外。6 `: i/ J, A$ J
% J2 I+ z( S9 K# [1 F
( U. d H# U" @8 f4 C
六、葡萄酒2 J7 D% S5 A! s J
+ S9 h& S3 `8 e' R: n# U& T- V
据说唐太宗将自己酿的酒与长孙皇后共饮.芳香酷烈味兼醒酗端庄淑女亦大喜过望竟然宣布长安“赐醛三日”。无奈伊人早逝.太宗哀伤不已.常举杯独酌远眺昭陵.自此再未立后。太宗崩,携琼浆酒皿与长孙皇后同葬一穴再续对饮欢愉,也开创了帝后合穴先例。9 p+ M5 I% \9 `' K9 q
; M. z2 T( g' e6 c7 w' V3 g+ A2 H
" a1 E$ z u& H. Z0 A, N七、太后酥
5 R* A8 z/ H7 y w- g) C; L3 D7 t1 W, Q& K2 \
华旗牌太后酥: 根据国际食品营养标准,用纯天然豆类与特制面粉,精炼植物油和天然香辛料等库工而成,其配料独特,工艺先进,属高蛋白、低脂肪、营养全面的食品,其特点是酥、软、绵、甜、油而不腻、口感纯正,色香味俱佳,老少皆宜。8 r5 U" t9 a+ ?, h* T* Q7 M! Y
太后酥来源于贞观元年,二帝太宗李世民继位,国太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日,太宗心喜,长孙皇后伴驾,云游古京兆华原馨玉山圣地(今陕西耀州药王山),在邵阳庵接见地方官吏(今药王山南庵庙宇),品尝地方特产,长孙皇后对华原“雪花糕”、“水晶酥”赞不绝口,唐太宗即兴曰之:“此饼油而不腻、美味甘甜、香醇四溢、入口即化,是孝敬母后之上乘佳品,此更名为‘太后酥’,岂不美哉。”此后耀州“水晶酥”更名为太后酥,贵妃酥是长孙施名,世代相传,工艺精绝,视为贡品,进献京华长安,誉满三秦,历史渊源流长。
: q, d, r1 M/ L7 x$ ]
- K' K* h0 y) k; i3 j i9 ?& n
- T- d- `, Q) M+ N1 b8 c! I
八、红玉菱
f; x0 r1 P- O% p7 u! I. q
~! O8 s7 z. P% u2 z7 q有一种菱角叫红玉菱,是长孙在怀孩子的时候很辛苦,生产的时候很困难,之前身体就不好,那时候居然又气疾发作,命在旦夕,太医也没什么办法。后来有一个老太监说他进宫前听说过一个很奇怪的法子,说将菱角磨成粉,用天下最尊贵的人用针同时刺进两根手指三分的血滴染菱角粉,给气血将竭的人服下就能救命。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照着做了,说来也奇,他们用来刺手指的玉针拔出来后针尖就溶化了,滴在其中几个菱角上。长孙皇后病愈后,就把多余的浸透血的菱角放到江里让它们随水生长,后来,随江而去的菱角在某地扎根繁衍下来,成了某地(具体的地方,讲述者忘了)的红玉菱。9 T& d9 p+ G7 _" l* ]& N
/ v+ a1 @! j1 D+ d8 q& p; w
0 U+ w" U) Y) {7 _) N
九、汤圆
E' v: X" G; Y: M' z. S
! o* m" i' p8 J( i8 f% o+ A相传唐太宗的皇后去拜观音菩萨,带去了大臣魏征和好多随行人员,一行八十人浩浩荡荡朝东海走去。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到了观音所在的地方。观音派了个老和尚接待他们。皇后在这里玩耍了七天,走时老和尚送了很多东西给他们。其中有一种用酒米做的圆子,说是观音老母办会时吃的,吃了这圆子可以三天不饿,名叫定心汤圆。他们带回家去,正好是正月初一,就在皇宫里煮定心汤圆吃,大家都说很好吃。后来,他们照着做来送给皇亲国戚,这些人又送给他们的亲戚朋友。这样便传了出去,全国的人都知道在正月初一吃汤圆,说是吃了大吉大利,就这样便成了一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B6 J9 ]" Y& n; Z
/ j5 q! {2 s9 Q6 u4 S* ]
" o! k% g- w" h2 S
十、金婚之喜、情深似海0 L/ I( p+ s$ r" D: `9 n( x
* w9 W# `% H7 E' u5 }: i% W+ z8 s, Z- ^) e$ w
: @/ V; O- w+ D- ]$ k V/ _
2 W& r C# j+ {, x$ Y相传贞观元年,一次,刚刚登基不久的唐太宗李世民处理完政事,突觉烦闷,便邀长孙皇后一起去外面的长安街上微服出游。两人与众侍卫宫女走到城门口,路过美食坊,感觉腹中饥饿,便进坊坐下,唐太宗要了一碗萝卜牛杂。长孙皇后则选了一碗黄金鱼蛋汤。长孙皇后品尝时只觉口中鲜香无比、心情舒畅、幸福美满。世民在品尝过筋劲爽口的黯然销魂牛杂萝卜之后,烦闷也在顷刻间一扫而光。遂请才高八斗、学识渊博的长孙皇后为这鱼蛋和牛杂取个名字。$ m' ^3 N5 M; J- L& e( i
长孙皇后言曰:臣妾无他求,只愿与陛下天长地久、幸福快乐、永结同心。不若,就把这碗鱼蛋汤,叫做金婚之喜。牛杂萝卜,叫做情深似海。也不枉我夫妻成婚以来,十数年的相守相伴。太宗遂赐名:此鱼蛋汤今日为朕和长孙皇后带来了幸福快乐,功劳非凡。此后,便叫金婚之喜,另一道绝味牛杂萝卜,便叫情深似海。
: e0 ]: P! S* B6 l来源网络:
* q& J4 r; u6 N4 ~3 Z5 Y【图片】【汇总】长孙皇后与美食_长孙皇后吧_百度贴吧
1 @5 R7 z& y6 T4 F【汇总】那些年太宗为长孙皇后祈福所建的寺庙及造像_长孙皇后吧_百度贴吧
% z% J% \9 v w* X% T8 o" @/ Q; |' L' c' M: O( y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