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定义什么是优秀的孩子。
' G! o& [* o; P8 }& c3 V上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次大规模的调研,他们发现有一类孩子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赫敏镇楼):: Z9 ^; t, t! i/ M7 s( Y
5 u: H& V* Z% T& B- {% p. T K+ x% j/ r/ A2 B; Y$ f
1、善于调控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的速度很快
! H: W- u9 z% T7 V" K2、学习成绩好,名列前茅
, B! V1 g1 Y' F+ N1 z' G# v$ ?! {7 }3、善解人意,懂得宽慰他人
B( b& R8 P3 ]3 x4、很少受到情绪困扰,很少焦虑或者抑郁, H( R' K6 r5 ^* f `
5、爱运动,有健康体魄,但从不诉诸暴力* `4 A, y( ^: ?7 P7 |6 g2 S5 W
6、有很多朋友,而且友谊十分深厚+ Y( d/ R. F1 u/ @7 I( y' Z. L
分析大量优秀子女家庭之后,心理学家们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发现优秀孩子的父母总会有一些相似的策略和举动,总结起来有三点(前方高能):
( V, b, t2 F. C( M5 |1 u: T5 X) E+ r; R& c% t) G
教育第一步:注意培养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 w1 W2 q! f8 L
. H+ s f8 ?# l
与孩子建立情感纽带,并以积极的方式关注他们的情绪情感,能够大幅度提高孩子未来的幸福水平。
: h4 R( H$ m4 H% D7 ?$ D' {
+ u! s) U) F; F. @) h7 G& S9 ^3 p0 l$ |7 A
$ j& P' S" t9 }8 @& O! _4 O
躲猫猫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亲子游戏。通过类似的游戏能够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但这游戏是有技巧的,游戏的强度大时,婴儿把头转向一边,母亲须停止游戏,婴儿重新转过来时,母亲再继续游戏,这叫“同步互动”。这种持续的正性情绪刺激会带来多巴胺活动的增强,能促进孩子大脑健康发育,认知的快速发展,并让孩子的情绪变得稳定。- x3 ]3 l! b4 Z) k& t$ R4 } x. m% k4 `
' [3 |/ z$ k- }% M; _8 `$ ?* j
最近几年,中国父母的关注点似乎转移到如何对付孩子哭闹上了,类似哭声免疫法(请自行百度)这种早已被西方家庭弃用的残酷手段,居然也能悄然流行。大脑扫描(PET)研究证明,当孩子哭闹时,强烈的悲伤、愤怒等负性情绪激活会抑制或者减少扣带回中认知区域的血流量,造成缺血,严重者会损伤额叶皮层。
) e$ Y9 K3 k: {# {( I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H0 c& L3 r% ?7 s: Q
如果孩子哭闹,不要犹豫,请立即安抚。& q& e4 G; P- ^+ {+ J# c( p
如果孩子哭闹,不要犹豫,请立即安抚。6 s8 {2 m, d) { w
如果孩子哭闹,不要犹豫,请立即安抚。* J' f9 O( y+ s6 u$ r, l
否则,你们必须为将来孩子可能发生的情绪问题,以及智商不足负责,切记切记。
8 E) {' \ F' g. t0 M& Q/ ^
5 @3 ]2 `' Y! H5 d" `5 ^: s) ~( g教育第二步:积极指导孩子面对负性情绪
0 J0 [0 f" `- P( t6 S0 U
) a* A* w2 Y. R) J4 `. S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孩子不吃饭,向你大声嚷嚷要吃曲奇饼干,不给吃就大哭大闹,你怎么办?& `7 ]8 w( O) ~' V8 o! Y7 j
有些父母为了孩子能消停下来而选择迁就孩子,有些父母不知道如何处理,选择转身走到另外一间房,每个人做出的反应都体现出他们对待孩子负面情绪的态度,这种态度有个不明觉厉的名字叫“元情绪理念”。心理学家将父母的元情绪理念分为四种:
+ v' l1 K7 u$ C6 q( D. C第一种是情绪摈除理念,持这种理念的父母认为意识到消极情绪对孩子有害,要尽可能消除消极情绪。不过他们的做法挺奇葩也很常见,他们会想方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甚至用惩罚的办法来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目的就是让孩子意识到消极情绪不值得关注。这种父母会经常表现出攻击性,容易表达烦躁和愤怒的情绪,也是你们说的情商低。由于长期压抑情绪表达,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罹患抑郁症,成为了你们认定情商先天论的所谓证据。
T, W/ i! m- ~: z8 E0 P) m9 k第二种是情绪紊乱理念,父母不知道怎么处理孩子的消极情绪,他们体会到深刻的伤感情绪,短期内难以平复。短言之就是,孩子哭,她也哭,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不到任何控制情绪的技巧。在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大概率是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
9 M% Y! @2 S% ]4 A( W第三种是情绪不干涉理念,中国父母的特别发明,父母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没有什么态度和倾向性,他们会任由孩子发泄情绪而不做任何干涉。目前没有研究显示这么做对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有明显正面或负面影响。
8 a6 d- q3 u8 S) X/ }+ X 而心理学家最推崇的是情绪教导理念,秉持这种理念的父母能敏锐感知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理解情绪,与孩子共同解决负面情绪问题。
8 U; {" T5 \- z) u1 \# |7 j& A/ i9 |" l& e1)帮助孩子理解情绪. d3 E# j4 f6 D# ~9 r" D i! ?
7 t) o7 L) O+ F/ H l! e
6 a6 h* d' |9 @% d6 ]; A$ l" c' c在成人的大脑里,情绪和语言两个中枢系统是互联的,但在婴儿的大脑里则是并行的。婴儿很早就能感受到快乐、恐惧、愤怒等情绪,但是他们要过很久才能说出这些情绪。这意味着当孩子经历一些复杂情绪的时候,他们会因为不了解而不安,觉得这些情绪很可怕。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以正确的方式互联,那么不健康的连接方式就会取而代之。他们在黑暗的情绪世界里摸索前行,每当经历强烈的情绪时,他们就会感到异常恐惧。只有告诉他们正在经历的悲伤、内疚、妒忌、尴尬、沮丧等情绪,才能让他们真正平静下来。
9 g+ K$ l* k/ {" m6 D5 A) ?& k
5 g7 J! r' E- O' j- ]( M' i/ D自从中国进入二胎时代,老大在家里的地位急转直下,他们很焦虑,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他们就出现了行为问题,打人、砸东西。3 T. J$ e3 W, K" o
7 ?, G2 y4 A0 _6 }8 l6 r1 t
' O8 b. `- G# A( e3 a3 k3 J5 F3 N. b
如果这时候父亲走过来。
7 B$ b0 \' |' l6 t( o
. l8 K8 w( @$ c7 T, d: ~! O) `$ a0 e- V! ?0 G) \3 j
所以,孩子犯错时,指责很难奏效,但是帮助他们理解情绪往往能有意外收获。, Q7 }+ y% ~8 P- O7 ]2 W" v4 J8 e
0 k t7 g6 b6 y/ s/ K0 I
2)共情2 m$ E8 t9 \4 u0 t: Q% e# s1 g( u
共情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上,首先你要愿意去体会别人的情感,这部分对于成年人来说不难。另一方面是情感上,自动化地对他人的情绪识别和感受,这才是真正困难的部分。
# @2 f- m% W+ u( [' N. p6 T孩子只有经常体验到你对他的共情,他才能熟练地将共情运用到人际关系中,才能善于社交。
4 L L4 I) K& T1 I大多数父母遇到的问题是,认知上愿意去理解孩子,但从情感上,并没有体会到孩子的情绪。你需要不断的练习,设身处地想象孩子面对的情境,准确的表达情绪。2 p' q( j b5 ]7 z# ~% ]
标准的共情教程是这样的:& N/ `0 x$ U5 z* `
1)承认事实(“我很抱歉他们拿走了你的火箭,他们拿走了你最爱的东西,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y% K6 ^9 s1 H K+ f3 }2)倾听与回应(冰棒:“这是我和Riley之间最后的信物。”忧忧:“你和Riley一定有过很棒的冒险。”)8 _$ S! R9 u+ s- B7 n8 T
3)肢体接触(伸出手放在冰棒大腿上,说“是的,是的。”)
! W) v" J$ f# Y: N+ g+ B对不起,视频没法上传,请自行下载头脑特工队,特附忧忧与bingbong对话的图片一张。
+ I ~$ t0 q8 F; v4 s; [. `
, l p4 L- l7 H2 m$ q
0 K X" g4 E) w3 Z9 G
3 I) k u6 _7 l9 w; Q# j; `8 D* g K教育第三步:树立权威型教育风格( H, t0 X. J# \0 B1 J
+ v0 M" P" R* z
) @: T0 j1 i1 m4 x- }% ^3 F4 Q" z! |$ v$ `4 [
心理学家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是心理学界的一股清流,老太太不仅学术能力过硬,打击学术造假更是毫不手软,1960年代她提出了教育风格框架,至今仍在沿用。: G/ {/ B! M! t
她使用两个维度来描述教育风格:
+ f! O1 v5 y; x维度一,响应程度,即父母给孩子支持、温暖和接纳程度。有爱心的父母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孩子的爱,充满敌意的父母对孩子则是冷冰冰的拒绝。
5 R/ x, A! E0 b; k- s& L! C" @1 N2 y维度二,要求程度,即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实施严格控制的程度。有些父母会制定规则,并且严格执行;而另一些父母则本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孩子不做要求。6 G' |( m7 d. T, C, m
那么根据这两个维度划分出的四种教育风格如下:& I- E2 y7 B. r" V1 n
' k; I" `* \( `# U4 p8 U
' k$ H- P$ t& C- v0 W1 o& E低响应+高要求=独裁型2 }+ k, ]( M4 D% [/ M
这种教育风格的父母渴望在孩子心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他们为孩子制定严格的规矩,冷冰冰的拒绝孩子的要求,他们的孩子十分害怕父母。即使进步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不乏这样的家庭,敏锐的媒体同志把这种亲子关系形容成猫鼠关系,各种孩子反抗父母导致的伦常悲剧也时常见诸新闻头条。
; b# {- i' A* E/ J高响应+低要求=溺爱型
+ l4 x( T C4 Y. Z 这种教育风格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给孩子制定规矩,也很少要求孩子守规矩,确切来说他们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李某一就是被这种教育风格给坑了,不解释。
3 t7 F% N7 A, {; a/ r低响应+低要求=忽略型: E5 {' _0 N3 z X& w
这应该是最坏的教育,他们除了提供基本的照料外,对孩子漠不关心。全世界绝大多数变态杀人狂基本都有一个套路,幼年遭遗弃,经常被虐待,对正常社会怀着根深蒂固的仇恨。 ^7 Z1 Y, X: t. h# S* X2 c/ ~
高响应+高要求=权威型
- X9 _& I. S ]! v2 h- d( @ 这可能是最好的教育。他们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孩子也关爱有加。前几年,有些无良媒体对郎朗家的教育模式横加指责,认为父亲卖房子供郎朗学钢琴是冒险行为,这样不对;生活上对郎朗照顾太过周全,让他失去自理能力,这样也不对。我倒想说,人家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倾注一辈子的心血培养出世界前五的钢琴家,有什么可指摘的?5 L6 k3 M) F' Z5 e; o) ^& ^
, f/ e' ` k1 l& X* G' C' E( A
1994年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证实了这种教育风格划分法的科学性,只需要了解父母的教育风格就能够大致预测出哪类家庭的孩子将来能上大学。! z \1 N$ S) j0 E X- P
. s+ j: E7 W' Q
, C0 z# [% f6 \" z5 Z0 u6 u( n$ V0 Y6 {3 s- f( Y- O
不要问穷养好还是富养好,也不要再问严厉好还是宽容好,教育原本就应该让孩子每天都生活得理性和智慧,每一分钟都能感受到爱和幸福,每一次眨眼都能看到真实和希望。4 x# p8 ?. X& F" R' Y; I
其他回答:" T5 ~, ^1 O- ^% r/ l
当爸爸后,你有哪些「下意识的反应」是你在当爸爸前不会出现的?
" W4 V+ n% W: p o6 r' v4 I妻子因流产停胎性情大变,摔碗质问、冒犯好意劝慰她的公婆,我该如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