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很好,但是教学不只是授课那么简单。由于中小学阶段的的学生特点,老师不只需要单纯的授课,还需要细心管理,即时反馈和指导;这些在目前技术情况下是难以达到的。
4 e9 K* J9 Q' ]. J* |相反,我倒是认为可以用录制的课程,培训各处的教师,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v" g5 B) n" h) c$ U# d0 z. y
———
& H/ V4 o" s6 N% j* E首先我们得承认,哪怕有着统一的大纲,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学质量的确比不上教育发达的一线城市。这和教师的能力差异有很高的关联。甚至同一所高中的不同班(相对的快班、或者别的称呼的)之间,由于老师的差异(可能是教学能力、甚至动机)会造成学生的差异。
/ p5 k5 E6 p, i. G% ^" \这一部分的差异,在名师的统一录制视频下可以达到很好的弥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新闻中看到,同样是在疫情影响下,网络授课背景下,很多差异被磨平。5 \/ C, q5 Z3 [' y. y. k- s
但是,这不代表网络授课百分之百的能提高一切。
& k, {, Z4 Q0 @6 S: Z- - -5 ~0 G0 R! | I) B F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在一个班级中,是不是学生都是同一群老师授课,同一个学校环境学习。但是,依旧有人轻松上985、211,有一些人在一本线彷徨,还有些人直接复读去了?也就是说,哪怕一样的环境(控制变量下),学生个人因素也会导致学习成果(依照高考的分数)也有很大的差异。
1 B( Z4 f: o- @3 [. Q7 _类比一下,哪怕用同一套的优质教材,依旧班级内会有分化;更不要说班级之间的分化了。5 L8 i H7 I$ w0 |% ~
仔细看一下,其实用视频教材更好的是大学以及以上群体。这些群体只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都能从视频教材中得到很多知识点。比如我有时候会去看一些科研会议的录像(也算视频教材),科研工作者们都能从中得到知识。/ P, @9 c, b, \/ `9 |$ ^: @
但是高中及以下的学生就比较难。这次疫情网课开学,多少家长和孩子傻了眼。 w+ v$ W5 r$ g' D8 r1 }9 V3 M! g4 e
一个因素就是高中生由于基础差异(且不说自己的专注度),其实能提取的知识点的程度差异很大。倘若基础差,其实网课更跟不上。. o& b; v0 H% J& q: d
有人肯定说,那现在高中生基础差异就是小学初中分化,所以这个推论有影响变量。倘若从小就开始这样的固定视频教材学习会好么?) A' S- q% X7 i4 P4 [! N
— — —1 L4 I; C. b% @% a( K
其实小学生就纯网络授课,也不会太好。1 E3 H" t1 z8 x) ^; ]( c5 b
小学生相比更大的学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发育程度的差异。做过儿童研究的都知道,儿童由于发育速度极快,一点点年龄的差异在能力方面表现差别很大。倘若没有老师进行把控,自然会有发育稍晚的学生跟不上。这在目前的视频教材中(提前录制的)很难做到。
/ Z: I* D" m2 @) M4 k% F% p因此,实际授课中,老师可以及时反馈,调整应对学生们的问题。这一点似乎非录制的直播可以。但是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延时和网速让学生的沟通极为受限。2 S2 X% K, ^3 P
学生的反馈有很多重,表情和神态这种非言语行为就是最简单的。相对课堂授课,网上本来就卡,画面还模糊,怎么让老师判断?( F) Z: U- r/ z% c9 j( ^# S
其次,我说点科学性的。我自己的研究领域就是群体中面孔加工。我们的认知系统接收到大量图片时候,其实会倾向于用压缩算法加工。比如会平均看到的情绪。这在网络上特别明显,因为本身课堂上老师可以走动来调整自己看到的面孔数量,更精细的加工。这两点,目前在网络授课有局限,这导致了老师没发及时和学生互动反馈、监督交流。1 [+ j. m% W& p1 Y% P! R9 X( k
更不要说没有老师的监督,学生学习不上心。总之,目前的方法想法很好,现实很骨感。* B! ]6 j+ _6 `& p- F$ F1 ]% }4 z
9 ~' c- Q" e1 [$ X. w+ p# j, `9 j
说起来,最好的方法,还是通过网络培训和规范化教学本身,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依旧通过线下的教学,才能精确地调整教学过程,顾及到每个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