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到今天为教育带来了什么?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通识教育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近日,原腾讯副总裁吴军接受中国教育新闻网专访,与记者谈了谈他心目中“好的教育”。
: h1 D& L$ p* j: a; {
8 l D0 U3 U. n/ `; J% \( B% e2 `3 y从“通才教育”到“通识教育”) P$ Z) {; D: T; T1 I
" ^% J2 |' r* N R2 {% |
孩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吴军认为,大学的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通才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才为主的研究生阶段。在本科生阶段,学生们接受的应该是“大行之道(Universal Knowledge )”,而不仅仅是“雕虫小技(Skills )”。硕士阶段则需要学生掌握一种服务于社会且能安身立命的手段,以学到一些知识为目的,到了博士生阶段则要求为世界贡献新的知识。% O- ]" |3 X" ^4 P+ D3 C
& r7 B: H+ w9 m' D& b1 Q
无论是在大学还是中学、小学等不同时期,吴军都提倡尊重规律、因势利导的教育。“一个7岁的孩子,你不能把他当做一个12岁的孩子来养。”吴军表示,在孩子不同的成长时期开发他们不同方面的能力,比如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教育做到顺应天性,就不会有大问题。9 ^% I& J. V) p0 a# J! D
. F! H: y3 N4 w# t2 \2 c" }3 }* s7 Z4 N
那么,孩子在各个阶段应该学些什么?吴军十分推崇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里所提到的“教育的目的”。斯宾塞认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将来完美的生活做准备。在他看来,完美生活至少包括几个方面: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吴军将其概括为:必要的知识、为人父母的知识、社会公民的知识以及锦上添花的知识。% ]% H$ X: m6 T; A9 n! m% z) N
7 A( Y+ A$ Y* ~
吴军认为,在“必要的知识”里,除了与谋生相关的技能教育外,提高综合素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通识教育。“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数学,乃至学习科学?通识教育是下一代的生存工具和生活艺术。”吴军表示,“没有好的通识教育,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就不会有后劲。”
1 d3 R3 T* B0 s- t" A6 p a8 U+ r5 V; g$ ]
天赋也需要“试错”
/ |5 i9 ]) v8 _& ?" Z" m. I# |6 H7 t
通识教育能为孩子未来更好地发展奠基。那么,怎样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孩子独有的天赋之处?“孩子将来会干什么,没有人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可能14岁的时候想当医生,15岁的时候想当律师,到了18岁又想去学计算机了。”吴军表示,“不能从小就把孩子给限制住,要尽量把孩子的接触面、知识面拓宽。”7 v* e2 K# S( c( Q% Y4 Z
& l. t8 u4 n ]& p
在吴军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奇的天性,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某种程度上“放纵”孩子,让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进步。 2 O% C' r k8 l3 x
5 r' p- t, S( N0 E+ G
基于此,吴军给家长提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多和孩子聊聊天。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从多方面引导孩子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我写了很多历史书。之所以会对历史产生兴趣,就是因为小时候我父亲给我讲了好多历史故事,我才开始读一些历史读物,后来还到找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历史。”吴军说道。! U6 }$ g) Q4 F# m
- P/ l8 O1 P9 ?5 ^4 ^: ^: p3 \: g5 U/ e* n
二是要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试错的条件。吴军的二女儿在寻找“天赋”的过程中也尝试过画画、排球等多个项目,但最终都因为不喜欢而没有继续,不过她也在吴军的陪伴下慢慢找到了两个喜欢的活动,一个是打高尔夫球,另一个是唱歌剧。吴军一家人都不唱歌,谁也没有想到二女儿有声乐天赋,她的音域能达到高音F,仅仅学了一年就拿到了奖,还到卡内基音乐厅去进行了表演。“孩子的天赋要靠家长去观察、去挖掘。” 吴军表示,“家长不能偷懒,要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细心去发现。”7 H3 Y+ V8 Z% ]3 V# |* r: G
6 U6 n, P2 e9 V7 m科技,让孩子更好理解世界5 z. H( A4 K" }
- x Z2 k" S0 V1 t9 j/ p! r0 q在吴军看来,通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世界,并了解世界是怎么运作的。科技,恰恰是孩子理解世界的绝佳角度。% O0 \/ @& h1 u1 q6 o
3 F7 @- ]$ \5 K1 _3 t4 S( n抱着这样的想法,吴军便着手将其2019年所出版的《全球科技通史》改编成更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类读物。近日,这本《给孩子的科技史》也正式跟读者们见了面。用石头砸开坚果,人类开启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为了吃口热乎的,有了钻木取火。为了和野兽抗争(battle),发明了武器。为了传递经验,有了语言、文字。为了精神需求,引发了文艺复兴……吴军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带着孩子们翻阅人类科技文明史,感受从古到今科技是怎么一步步改变我们的生活的,从而进一步领略科技发展的魅力。+ f8 O; D& y' D" J! v$ T9 V; f% ^
+ P4 p. V6 K$ n
“大家都承认,一个当今最优秀的医生,比50年前该领域最好的医生水平更高。但是没有人敢说当今的某个钢琴演奏家弹得比肖邦好,也没有人敢说现在的某位诗人写诗胜过李白。”吴军说道,“与艺术或者其他领域不同,科技有一套方法,大家遵循这个方法,就能在前人基础上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可重复、可叠加的。”$ t" i4 b8 }% \$ k! J" s2 W
1 k/ B6 R n+ j# A( ^( Y/ i( n
吴军认为,正是科技这种不断更新、迭代进步的特征,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孩子们了解科技,更利于培养他们通过一套系统的方法去做事,会更加善于归纳总结。所以,关于科学的教育和科普教育对孩子都是很重要的。”
: N! a7 F7 n" ^3 g8 S' l, I7 f- o5 X
! {0 h( {4 ?8 f. c( A$ X科技对于教育的影响不仅在于此,科技本身的发展也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吴军介绍了美国一个研发机构的教学实践案例,通过数据统计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对一个班级里学习进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正常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节奏下,平均需要教9个月的课程,4个月就学好了。 “一个知识点,一些学生听一遍就懂了,有些学生可能得听两遍甚至多遍才懂。怎么提高效率,让教学效果最大化?技术就是最好的帮手。”吴军说道,“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其实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也就减轻了。”
7 V! X4 H$ c- X R
6 x7 ] }2 h- q/ o1 S吴军曾在《大学之路》里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不必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跑到一半就不会再跑了,只要你在自我教育的道路上坚持得足够久,一定能够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人。”试想一下,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如果也能像科技一样不断更新自我、迭代认知,也许我们可以遇见一个更加可期的未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彭诗韵)# p( ]; s, |3 E/ A, @
9 |9 y) _3 K) b: Y3 K
作者:彭诗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