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或将大裁员,如何看待这次堪称行业生死转折点的史上最大裁员?

[复制链接]
查看2630 | 回复20 | 2021-7-8 08: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6氪从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高途课堂创始人陈向东日前召开了内部会,会议结果是高途课堂将裁员30%,本周开始执行;同时信息流业务、直播业务全部关停。7 c4 E1 N0 n  r, P7 [3 X8 W
与之对应的是脉脉上的爆料。一位脉脉用户日前发布了消息:「高途课堂,这么不靠谱吗?发了offer,又通知不招人了」,其评论区有数条回应表示遇到了类似问题。另一位脉脉用户透露:“高途课堂hc冻结了,应届生offer几乎算是被收回了”。
6 x/ @8 [0 n1 U虽然事出突然,但并非无迹可寻。近几个月教育行业监管趋严,日前曾流传出「教培机构不许上市」的言论。如果传言为真,教育业务则将成为未来拖累字节跳动上市的累赘。
2 \: O' k  A3 k4 Y0 ?2 l0 G" L9 k: d此外,据脉脉用户爆料:“作业帮裁员”,“网易有道要裁员了,果然k12公司都逃不过一劫”;同时36氪从一位行业人士处了解到:镇江学而思被通知暂停招聘动作,南京学而思对大四全职招聘已暂停,对外口径为“已招满”,目前只招聘暑期兼职。4 \+ K/ d2 L9 b  W  C( Z
“按照目前的情况,今年暑期全行业岗位裁减可能会超过10万个。”一位在线教育公司的高管告诉36氪。这个在2020年风头无二的行业,直接从爆发期进入了生死转折点。
: d, p5 ^3 Z# z+ R
  M6 K( Q, i+ b; E5 s( A5 S 在线教育或将大裁员,如何看待这次堪称行业生死转折点的史上最大裁员?-1.jpg
红烧着的鱼衅 | 2021-7-8 15: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简单说说我了解过的三家线上k12教培机构吧:* ?) O5 C- c! j: Y0 y9 t) B
A机构,刚开始的时候意气风发,招聘老师只要双一流院校和国外名校毕业的;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普通一本/二本毕业的老师也行;又过了一段时间,算啦,三本/专升本(只要是个全日制本科)都凑和。知道为何如此吗?因为辞职的老师太多啦,千万别觉得什么名校毕业生啊,名师啊,隔着屏幕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没那么容易的,这个钱不好挣。
' g% \- M5 ?% Z9 n- MB机构,入驻他们平台的老师刚开始买网课设备的价格好像是三百多,后来涨到四五百,现在据说已经涨到六百了。瞧瞧,网课不挣钱,已经开始通过卖设备创收了。现在他们平台就靠一些经验特别丰富的英语和数理化兼职老师撑着(因为这些科目相对好提分),而那些教语文/政治/历史这些科目的老师,好多都已经圆润地消失了,估计有些人连账号密码都记不起来啦。2 s: a) p8 P- P$ z5 n, U8 ^
C机构,我印象中他们内部的助教啊,咨询啊,销售啊,学管啊……之类的工作人员,基本上三五个月就会换一茬儿(能坚持两年以上的都不多见),要么改行了,要么跳槽了,要么直接裸辞了,然后公司继续再招一些新面孔接盘。因为这个,我之前隔一段时间总能认识不少新妹子,然后会调侃地问她们:你准备啥时候辞职?) d) h) N5 g& g& V1 d  @6 m
综上了解,这个行业就算不裁员,也不是什么稳定的行业。
8 P  ?2 u! ~( }# N<hr/>K12教培行业是一个“寄生属性”很强的行业。
$ d. I( F; `( x这个行业,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其存在和发展肯定要依赖一些环境因素:$ d5 O/ T) Y2 I- W; ?
1、应试教育的指挥棒;# }& M% S1 v& w1 \# R+ @- B/ ^
2、公立初中/小学总体拉胯的教学质量;
6 m+ ~8 I3 V5 i) w3、家长手里有能调用的余钱;
2 O; H3 J, T4 l/ L- p: y% _* _4、应试赛道上落后的学生数量。' t& j" z' x5 s# J1 v
综合来看,在应试教育的指向性稳固不变且存在庞大落后学生群体的情况下,当公办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质量无法满足成绩刚需的时候,恰好家长手里又有余钱,那么“校外机构”自然而然就成了第二阵地。
9 W! J& c" V/ Z; l. o: D( X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各种衍生的矛盾就会逐渐暴露出来:# {+ x' t4 a; j' {" x
矛盾1:家长群体变得越来越不堪重负,手中的余钱一年接一年地被掏空,等到个别培训机构开始忽悠家长贷款购买课程的时候,这个矛盾已经发展到了欲裂之地步。; l  Z3 m; S. M3 |, q
矛盾2:将课程教学转化为商业服务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8 }4 b& H0 H9 V- @+ Y5 {( [7 O
多年从事教学工作且接触过大量生源的人,都深知这一行的冗繁复杂。+ n) g8 `# P; P
你去餐厅点一盘菜,花了50元。厨师利用各种食材和自己的烹饪技术帮你把菜做好,呈现在你面前,那么,厨师的服务和原始的食材最终转化成了标价为50元的商品。这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可感可触可评价。
- c8 m+ j1 |0 N% `$ I& \3 v8 `再比如你发烧感冒去诊所,花了200元打点滴。两个小时候后,你头也不疼啦,高烧也退了。医生对你的诊疗服务转化成了可以评价的200元商业交换。7 j, q- O/ Q" b2 }, @2 {
但是,课程教学跟上面这两个例子不一样。你要把课程教学转化为价值适当的商业服务,这并不容易,有可能你花了几万块钱补课,最后学生成绩不但没进步,反而还倒退了。+ G( g- e$ J" R! s. O9 f
为什么很多老师明知道机构挣得多,学校挣得少,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进学校?不仅仅是为了稳定,更重要的是:在学校里,你对学生把控和渗透的机会非常多,你可以利用很多细碎的时间去料理那些“后遗症群体”。在明知道“课程教学难以向商业服务转化”这一前提下,你可以适当利用自己的一些手段去添补。
3 D, |7 Y4 m6 ?& u3 _- U+ O想一下,在学校里你的老师有没有偶尔拖过堂,有没有期末占过课,有没有放学留过学生,有没有经常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补习,有没有课间给学生讲过题,有没有经常搞一些试卷给你们做……,这些老师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做那么多琐碎的事情?
" J0 q3 c& `+ y! Y( a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教育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难测的工作(尤其对那些程度很一般的学生而言),而那些片段化的课堂在掌控不好的情况下又往往是一盘散沙,效果不理想,所以她们才会尽可能地像个“事儿妈”一样去填充,去弥补。
& F9 B- ^6 F$ y1 s9 I( D在学校里,老师通常比学生焦虑,而他们焦虑的根源在于他们知道学习没那么简单,所以他们才会变成讨人厌的“舔狗”。6 s$ Z% D5 S6 G$ d5 z: |
机构老师比学校老师要被动得多,因为给予你的可分配时间非常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你出不了效果,就相当于一个厨师把满汉全席做成了大烩菜,花钱的客户铁定不满意。
7 y$ y# H1 M* W  ^1 O% H恰恰机构的客户有一半以上又属于心态很幼稚的人:
: }/ _* ]; F" E* X: h- r" z0 b# ~你讲得不好玩没意思,我就觉得你讲得不好,哪怕这个内容本身非常抽象。4 o# y4 z+ H' K: H' e
我写数学题不想写过程步骤,这是我自己的事儿,干嘛要听你的?# X8 Y6 f% @2 [6 w0 g
这个答案我觉得我写得挺好,为什么还要再补充一下?我就是不写,要写你写。. |! p9 W; G  [. E( o+ b3 F. p; U* V% l
哎呀,我今天不想复习啦,老师你能不能不要这么烦?
0 [0 B/ V# c7 }会啦会啦,我已经学会啦,老师你别啰嗦啦……什么?要检测啊,呃……,老师这类题你当时怎么讲的?我忘了。1 U- V# \' H) W* a' m8 `5 f9 a
老师你把这个东西讲简单点儿,最好不用思考太深,不用做什么练习,不用总结梳理……,然后我一听就能七窍通灵,成绩飙升,拜托你啦,老师!
; k4 a4 U. a* @6 U0 x……
! y6 a  k7 W2 q) B* \6 X家长虽然没有部分学生那么幼稚,但是家长的想法也是非常实际的:
, w+ O( v1 Z2 R4 L1 A& H6 n  z假如某项课程一个小时180元,每次上两个小时,360元,那么咱们这个课统共分多少次?80次是吧,好的,那就是28800元。我希望知道我孩子上10次课能达到什么程度,20次课能达到什么程度……,全部上完能达到什么程度。总之,我的钱不能白花,我必须要见到效果。
& ]) V) }  m7 H( Y' H) a; w这才是家长真实的想法。家长不是冤大头,他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你不让人家见到效果,扯再多都没用。+ c1 p0 X! B5 z( G( v
那么作为机构自身,你们课程开发得怎么样?课件够不够系统化,符不符合课标,能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建构新知?辅导资料研发得够不够精简,针对性强不强?教师的选拔和培训是浮于表面,还是切实有效?教学评测的制度和措施是精准详实,还是虚晃一枪?
% L  _0 T9 {, l; k/ I: g$ _; ]真正能把课程教学转化为价值适当的商业服务的机构,非常少。即便你已经把自家的课程开发整合得非常到位,又怎么让那些似懂非懂或完全不懂的家长在短时间内认可你呢,指望老师这群书呆子去忽悠家长?扯淡吧,肯定要养一群能说会道的销售才行。
7 y, j# J' c5 d" I8 U你又怎么让那些心态不成熟的学生配合你?这个无解,真的无解!只能连哄带骗地能伺候多久算多久。! ^5 v( X2 ]4 p2 c& Z
所以,并不是说你能把课程开发整合到位就多么厉害啦,即便是在学而思这么扎实的机构里,也有不少学生是牺牲品。更何况那些连学而思的皮毛都没学到的机构,那得垃圾到什么程度?. Z1 a( K+ i7 L  k+ S/ {
为什么很多在学而思工作的员工会体验到难以承受的高压?因为人性的慵懒会让一项任务的效果大打折扣。
! c* Y- c% |( R老师和员工如此,学生和家长也一样。* l  G' D2 `6 }2 ]3 c
一套优质的课程开发出来之后,需要优秀的老师去讲授,需要负责的员工去督导。但这些老师和员工多半是惯于投机松懈的,不用高标准去要求他们,这套课程就发挥不了功用,所以才会有严苟的制度存在。- r  \) c3 L% K1 n( e7 U1 Q
同理,学生和家长大多也一样需要推着走。一套优质的课程要想在你们身上起到效果,就要软硬兼施地逼着你们去配合。你们不配合,我们的课程就会掉链子,到时候口碑就会崩,麻烦和纠纷就会不断。
3 e& |& p. L9 n我记得有一家搞成人考编培训的机构,他们收学员几十万学费,然后把学员们关在宾馆里,配上最有经验最工作狂的老师、最精良的课件、最有针对性最丰富的习题,从早到晚上课、记忆、练习、测试。他们之所以这么疯狂,一是为了留住学员缴纳的高额学费(据说考不过,协议退费),二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口碑。# z9 _, s' S) [" J2 `9 i6 \
试想,培训有一定自觉性的成人尚且如此不敢松懈,更何况那些K12阶段配合意识薄弱的青少年呢?9 p3 P7 `& \- y6 ?- }  _7 H7 K
再有一点就是,成人培训(考编、考研、考证)没通过的话,绝大多数人自己就认栽了(大学生一般好说话,也懒得搞什么维权),毕竟你缴纳的课时费通常都是一次性的,不管你考过没考过,机构和你彼此一拍两散,相忘于江湖。
# m, D% R8 m4 |但是K12培训不同,这些机构的收费基本都是存续状态的,对客户的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你既要服务好客户,照顾好他们的情绪,又要想方设法出成绩。这真心有一定难度,如果做不到的话,保不齐就可能面临维权纠纷,甚至“小财神爷”们也会陆陆续续地挪位置。9 I- K/ r6 L7 g- y- D* C6 c8 B+ i
普通的线下培训要想做好都这么难,线上教学会容易吗?只会更加被动。" M$ U  @5 L. u0 @- r# w3 ^& {6 f
所以说,能否把课程教学转化为效果等价的商业服务是教培机构立足稳固与否最为核心的关键所在。
5 ]. N2 i8 g. O; n+ D& ~9 ^  |相当数量的外行人大大低估了这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和管理难度。能够在市场环境中靠实力和口碑生存下来并发展得不错的机构,大都是不容小觑的硬茬子。
3 u+ ?) _! M: x) h- T# c3 j5 @/ z矛盾3:教培行业拉大了阶层分化。
: q1 T$ z$ b& V3 r9 _7 V: L  Y  u) s' \教培行业有个奇怪的现象:( n9 x4 v; k& o, s( F
懂行的家长和专业的机构之间相互吸引;$ }0 A! Q8 i7 ]" g
不懂行的家长和无良机构之间相互迫害。2 T8 i" R# Y4 f6 _, A5 s; I- d
时间一长,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借助机构的力量羽翼渐丰;而另一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钱也花了,时间也浪费了,还不出效果,这心气儿能顺吗?1 s& G/ M; v6 f# c4 @, H  a9 T
这样只会继续拉大阶层分化。
5 N% N; x  [4 n* O3 n8 \$ b近年来,上面针对校外机构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对那些“受伤”的群众而言,有那么点儿安抚的味道。: k& H, L# ?/ h- Q
不安抚不行啊,全国中小学生总数超过2亿人。对自家孩子成绩满意的家庭毕竟是少数,而对孩子成绩焦虑不满的家庭却是大量存在。, m" z0 n/ G: _9 q* y0 m8 H
说实在话,即便校外机构不掺和进来,学生群体的“二八分化”也客观存在。但你既然掺和进来了,那就背背锅吧,让大佬们在你身上玩几刀,安抚一下有怨气的群众。9 @& J  Z% _) V* n
所以现在的政策是,一边强化提升公校的管理,另一边拿校外机构开刀。
+ X8 s  T  L: G8 W$ K. L; ?<hr/>我前面提到,K12教培行业是一个“寄生属性”很强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大体生存思路就是钻公办中小学的空子。* {% p1 v' X4 V0 c# O5 ?
想一想,为什么在K12教培市场上,高中的份额比小学和初中要浓缩那么多,除了人数减少了近一半之外,还跟高中的管理制度有关——早六晚十都圈在学校里,日常休假时间也少。这种情况下,你怎么渗透?只能积极渗透一下艺考生和体育生啦。4 K; I1 A" {+ c$ Y/ Z, t
所以,在高中校外教培这个板块,艺体生的文化课培训是一块诱人的蛋糕,而普通生的市场却一直拓展有限。作为一个寄生性很强的行业,一旦寄生环境受损,你还怎么汲取营养?
: g7 l0 r% ~2 K9 O校外机构多年以来依靠小学和初中特殊的现状寄生发展,时至今日,泡沫太大,鱼龙混杂,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和阶层平衡,即便郭嘉不出手调控,早晚也要崩。
* Y) c6 s3 V0 b去年,优胜教育爆雷一点儿都不奇怪,疫情的影响,不过就是调味剂。
7 T4 C7 m4 ]' d' {. @# V/ v但是真正实力过硬的机构,还是能够顽强生存下来的。
浅牙猫爪 | 2021-7-9 03: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老王分析的很透彻了,我之前也在回答中分析过去年“疫情时期”在线教育起飞的原因:
0 S2 f0 A  l5 c1 T7 s2 {% _
之前听过一句话:「娱乐圈善于造神,更善于毁神」,你看那「一茬接一茬」层出不穷的男神和女神就知道了。1 X& ^: d# L" C9 g: h
但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教育培训圈:朝为考研名师,夕为考研败类。8 ^  o9 d! p; H1 K! i& ?
虽然今年的疫情让在线教育完成了从「小驴拉大磨」向「航母载飞机」的起飞,但是所谓的「在线教育」还是没有完成质的起飞,其模式还是一成不变的三板斧:资本入驻、打造名师和无所不用其极的获客。: ]1 v  D+ @" H; r; w# C
资本就不用多说了,去看看某辅导、某帮在 2020 年暑期和寒假的烧钱规模,就一目了然:
. N) e% }. k/ M' y) q! K; ]
在线教育或将大裁员,如何看待这次堪称行业生死转折点的史上最大裁员?-1.jpg
, R4 Y" L* `$ [. l- T
4 {. K% {% K) B# v+ X& G图片截自艾瑞网:《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 i0 R- y7 h: o3 Z) }5 b0 E# k; K8 H: p5 b$ }; t1 S
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头部集中资源,拿钱「跑马圈地」,一方面砸钱投广告获客,一方面砸钱打造所谓的「名师」。$ w2 S( x7 f% f5 S! G1 j. k
基本上就是「大鱼吃小鱼」,看谁先没钱,谁就先倒下。
6 A2 k+ S9 e" W/ q! V& H你说创新也不是没有,AI 、算法分析,智能搜题,这些你也不能说不是创新,但是这些都是皮毛,或者说,都是表面。
/ v; F% ^6 L. G; f9 I8 l7 H  G本质上还是砸钱获客,广告洗脑再然后就是「卖课收割」,整出一套“花里胡哨”的各种课程~
所以,将在线教育装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一件“不在今天办好,明天也逃不掉”的事情,也因此,才有了这次头部教育机构的行业大地震。0 R- T- V2 t+ v# z& w3 \( r- u
其实,我觉得这反而是一件好事,合理的监管必然会倒逼技术和思路的创新,能让在线教育摆脱一味“砸钱买地”的粗暴逻辑,转而聚焦于“教育”的核心和本质。
  {( w$ d' V3 T其实大力监管不是让“在线教育”死心,而恰恰相反,我期待「更好的在线教育」出现。
( V( U% r# ?8 q曾几何时,在线教育也服务过山区,服务过那些教育资源的极度缺乏的地方,借助「线上课堂」,孩子们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看见外面的世界。
% N. ^% O  S6 M# ~' L) Y: c! A曾几何时,也有很多学生,他们畏惧补课,但却通过一些在线课程,弥补了自己欠缺的知识点,提升了自己的做题分数。
& S9 y3 f# D$ f" M8 Z$ @这些都是在线教育过去让我们看得到的亮光。
  R( d2 j9 K5 Q- [+ ?8 s- y而我希望,未来的在线教育能慢下来,更多的去思考教育的初心,去琢磨琢磨怎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徒有「在线」,而无「教育」。
  O% ?9 f. H/ m# t( c5 P  z- E6 p/ m不是拒绝营销,而是拒绝没有内容的「空洞营销」,你要想大声吆喝,那你卖的酒就得香~0 C- m. z! y- S- ~& `$ E& g
以上~
落羽_有_千殇 | 2021-7-9 09: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益相关:在职教师。
# f' n) }- x) C9 N' x去年疫情上网课那会儿,研究过相关的基础教育课题,直播网课质量也是区里单科比较优秀的教师。平心而论在线教育总体来说还是低效的,之前因为疫情挖的坑太大,导致注水过多,现在泡沫破了不奇怪。
5 M+ ?9 j9 V6 T& r, q: p; `# I以下分析基于教育的本质,不谈商业化,我也不太懂商业化。
; B/ L, r) @: k5 C4 A# c  v+ y2 m% H$ b  L, `0 t9 U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育本身追求的就是一种强互动,隔着互联网屏幕的教学,对于五年级以下的学生来说,和看马戏没什么区别。在国家的义务课程标准里做好了定位,不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小学阶段所有的课程都规定了固有属性——活动课程。) L6 v" D* \6 G' q/ K' O9 B
离开了学校配备的沉浸式教学环境,你试试看?小学生学的进去?
/ e6 _4 g$ c* o: j7 h到了初中,国家的定位是“分科课程+活动课程”,依然有很强的“活动课程”属性,至少在初一、初二阶段,还是要追求这一种强互动关系。这一阶段,网课的效果,基本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挂钩。2 K& \$ k4 @: Z9 v
0 N% d$ v4 L% z0 ^+ @1 \0 L
直到高中,才是真正实现了学科分科课程,但是网课能起到作用,依然和个人的学习主动性高度挂钩。一直热议的成都七中网课视频,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全国TOP级别的中学最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
/ z) _; N. u) s3 g! c( h8 `大家纷纷赞叹成都七中的伟大。但是我看到了云南省禄劝第一中学的老师的付出,倘若没有禄劝中学的老师起到的桥梁作用,禄劝一中的孩子未必能够全部消化,这些乡村教师日夜批改作业,针对七中教师的知识讲解进行简化分析——成都七中的学生质量,绝对远高于禄劝一中,不同的学情下,相同的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截然不同。% `/ h1 F. N0 m0 E
综上,在线教育更适合高中生与大学生。考研考教资的时候我就这么过来的,不过当时看的也是录播课。
# s; H; c4 U8 S/ [  P( D/ w
7 i2 L: q2 |% c! F( N! E# g所以之前还有说法,“互联网+”教育可以让所有公办学校关门。笑话。
$ i# i- v+ {3 e我在我们区的学校体制中,教学质量并不算最好的一批,尽管我的教学水平并不算差,但是还是觉得在线教学难以胜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接到了若干在线教育的入驻邀请。(虽然我全部拒绝了)由此也可见,网课教师水平是非常层次不齐的,不少教师像我一样稀里糊涂接到入驻申请,一点背景调查都没有。$ _2 [/ ~  O, ^, [! ^
而学校之所以存在,最基本的是国家提供了免费的基础性教育,并且和个人的阶层上升高度接轨。
( z' V% V; q9 D2 V6 H网课效果再好,也是属于“补课”性质的,属于加餐。
$ e* ^5 a# k  {1 [7 \, A
+ A4 b; F& R/ c$ o  L3 ~; N6 w之前我要上一堂公开课,要把课题里的部分理念纳入,部分学习单的使用策略完全源自于在线教学之中。
6 {$ c6 A9 `9 z) P3 U" G# V: s% j邀请了杭州市某著名教育专家听课,他问我:你觉得在线教育价值大不大。3 g7 f" n1 h+ O& h) ~: O4 b
我也直言不讳,坦言效果有限。6 u; ?* h" ]2 I: i* V
他听完,也和我说:之前我们团队接到某市的邀请,去调研在线教育,看完以后大家纷纷摇头。哪怕技术再好,授课教师水平再高,屏幕那头的孩子估计也是听不懂的。当然这种在线教育的普及也并非毫无价值,至少它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更新了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7 Z4 k5 ^! i7 |* o1 `8 r
国家花大力气推进的免费优质教育,尚且如此。更何况价格不菲的在线课程呢?" _# z4 @) K) S' _/ T) K. E% f

7 I! h7 f- q9 F2 K5 K. q附一堂自己准备的在线双师教育的公开课教案片段,以证明所言非虚。& z! Q/ s. @  p8 b( s" p

: r2 o: \% V4 K6 r 在线教育或将大裁员,如何看待这次堪称行业生死转折点的史上最大裁员?-1.jpg
. c% Y% g" Z4 Z$ [/ X% c直播类的网课我也上过,偏项目化学习的成果也获得过省级案例成果。这种“交流+课后自主制作+展示”的项目化学习已经是我理解内效果最好的课了,游戏趣味性强,但还是要借助家长的力量。$ S. n4 d1 i  g. E% k
纯知识的课,效果真不好。0 ~! L& V; c- f. p
# g8 \+ n/ i% U: ?, j6 |# ~7 C, t
在线教育或将大裁员,如何看待这次堪称行业生死转折点的史上最大裁员?-2.jpg + z" @6 y  F5 [( Z( R$ H
% o$ b( V9 N0 V0 D5 e) Z
评论区也有朋友讨论了一下如何加强互动。2 s' H( E4 ]! A, ?. z
目前的做法是VR技术。比如这种虚拟仿生技术,国家目前也投入大量精力在做,大部分是基于web端的网页版免费资源。
  i, M: u4 q6 h9 l9 b+ \2 h2 S只不过开发这样的资源成本过于高昂。几乎不可能有中小型规模的教育技术企业入局。大公司一般也直接购买大学的相关配套设备! O& b, ^* g: F$ Z' m4 r
一般是拨出专项经费委托大学的教育学院进行开发。浙江省内负责这块的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
+ I3 w' i! t0 L% d只不过内容目前非常不全面,聚焦的学段主要是初高中,小部分大学职业教育。内容上则是以诸如牛顿定律等经典实验。/ G! z8 l4 |1 P# P3 `4 h! H8 h
虚拟仿真线上平台:例如杭州师范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http://yyzy.hznu.edu.cn/),“维萨里3D解剖”APP,以及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ilab-x.com/list)" w+ ?; R' F7 w, g0 o
附之前学术会照片
1 [0 R; D- @1 Y, D' q2 S1 G, n" Y8 @) a% S$ H0 K$ u
在线教育或将大裁员,如何看待这次堪称行业生死转折点的史上最大裁员?-3.jpg
4 N* p. {. x8 F& [& g推荐一下这篇文章" n9 V* z& F8 R0 V2 `0 e4 l, ?6 r
在线教育辅导:披着销售外衣的老师?
木偶爱玩火 | 2021-7-9 17: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益相关:在培训行业干了十多年
: D! y; z( U6 u1 x6 R, j结论:  q; i1 [+ e9 W9 |  c) F$ x2 m
1-你要问我支不支持,支持,因为对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甚至是从业者利大于弊;$ n- c, Z+ g0 K" {+ G. q
2-你要问我是不是到非监管不可了,是,早都是了;+ ~8 B3 T3 M% Q# |( V. R" R
3-你要问我监管会不会有效,很遗憾,效果非常有限,而且正向反向效果都会有;
1 {$ y9 g# v6 r8 v' U$ L4-你要问我这是不是目前的最优解,我不知道,但是问题的本质肯定不在这。
, I6 V! n  b% A5 U/ q) K
    在线教育的现状和监管的原因
      在线教育,特别是K12的快速崛起可以追溯到2013年,本质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国民互联网使用总时间增加,而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并没有太大变化。家长们喜欢回家躺着刷手机,甚至手机带娃,商家自然会瞄上这一块市场。在线教育的普及显然是对传统教培是有正向的升级的,更优秀的师资可以服务更多的学生,把教学/教研/辅导/监督/激励的职能进行拆分重组,是提高生产力的必经途径,在线教育为大家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一时间从录播到直播,从大班课到小班课,从AI课到1对1,从素质教育到应试教育,再到O2O,到双师,到OMO,可以说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一定有足够多的钱和人钻进去,好不热闹。在商言商,只要你提供的教学产品真的对学生有益,实现了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会有人质问你是做商业还是做教育的,然而问题就出现在教育作为商品特殊性:见效周期长,用户鉴别能力弱,机会成本高,这为劣币驱干良币提供了重组的机会。各种行业调研报告都显示在线教育即将达到饱和,进入尾场,我一直不这么认为,在线教育的竞品从来都不是线下教育,而是在居民楼的小黑班。如果对比居民教育支出和可统计的教培行业营业额可以发现,除了1线城市,有60%-80%的营业额都在水下。黑班的隐患确实很大,并且其特别的利益分配机制,真的会冲击公立教育,但是黑班是不是满足了用户需求呢?虽然教学内容参差不齐,但也不会差到哪去,而其半强制的教学环境,熟人社交环境,加上教师的权威性,真的解决了学生不自觉的问题,迎合了家长“花钱放心”的需求。清北毕业十年毕业名师在屏幕前能把3乘5教得比“江湖老中医”的赤脚教师更好吗?我看未必。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私塾早已植根在文化里了。我看来事情的转折点在2018年,出现一波在线大班课居然实现规模盈利了,道理也很简单,在严格的互联网小步快跑,优胜劣汰的机制下,一定会“进化”出更优的产品,问题是什么是“优”。在没有资本介入时,优主要依赖于创始人的个人意志,次要是市场反馈,然而在资本的击鼓传花游戏下,优甚至不全部是市场反馈,下一轮投资人认为有价值就行。ROI,GMV,CAC,增长率,续报率,人效,才是硬通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波江湖老中医陪着原来卖保险的销售,创造了4-5倍ROI的神话。如果事情仅限于此,问题也不大,毕竟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机制下,大部分用户还是会选择将其摒弃的,然而这时候互联网的特性就发挥作用了:在互联网面前一切都是透明的。江湖老中医的大招也就只有三板斧,我让正规军系统性生产大招是不是比你更多?同样内容你用985老师,我就用清北老师,你用清北老师我就用哈弗耶鲁。都是卖保险的,你要求996,天天整文化墙,我就带头007吃住在公司。老中医的内容不能持续奏效,我就把正经教学内容包装成大招天天灌给你,精神鸦片不够用了,就把蛋白粉包装成鸦片卖给你,反正吃不死人就行。为什么明知产品上没有任何壁垒,自由竞争完全不挣钱,但是资本还往里进?因为互联网相信赢者通吃,形成不了技术垄断,我就形成社交垄断,微信和支付宝就是最成功的例子。然而教育又一次打了互联网的脸,社交垄断很弱。除了在细分领域的线下机构,家长意识里还是我买了哪个教师的课,而不是买了哪个机构的课。小升初,初升高,老师都换了,换机构还不是理所当然?更何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报什么课学生话语权增大,学生对品牌毫无认知,报课甚至可能因为是这个老师长得讨人喜欢。同样因为小升初,初升高,家长的社交圈3年换一波,也就是新人比例高达三分之一,这种情况社交垄断实在太难了。结局大家都看见了,疫情加速烧了一把之后,在K12的主战场,所有人都不挣钱,所有人都要加速烧钱。大方向决定了,跟小黄车和p2p一样的一地鸡毛的景象是大概率要发生的。然而在这样的资金体量下,大量优秀人才的引入,最终产生了有益的创新,更优秀的产品和更优秀的管理理念还是产生了,只不过这些遗产是谁来继承就不得而知了。: ~, F: [  T: k) Q% y3 F
    监管的后续影响
      各种监管,比如教师资格证啦,培训内容啦,各种许可证啦,广告控制啦,更多的是影响舆情,真的就三件事:不许上学前,不准动预付款,不准资本介入。一件比一件狠,可以说打蛇七寸。这种背景下,各大网校裁员是必然的,通过减少教培行业的内卷,来降低家长们的内卷有一定效果的。短期降温是可行的,长期看仍然会利好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类似的传统大厂,不根本解决供给侧的问题,内卷大概率是会卷土再来的。目前看供给侧改革难度极大,周期极长,牵一发而动全身,很不容易。对即将入行的从业者来说,教育赚热钱的时代过去了,而对真的热爱教育行业的毕业生,长线看教育还是朝阳产业(跟比特币一样),值的长期投入。科技是不是真的可以让教育更高效,我相信是的。这一轮烧钱确实烧出了不少新东西,一部分从业者不再把教育看作黑箱,挑选好老师,管好助教和销售,设计好的运营活动,算出好的流量就结束了,而是真的拆分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动作,甚至看逐帧分析学生的反应,做精细的产品设计,寻找新技术的使用场景。在烧过的灰烬中再滋生的草原,会有更多养料。. z' |  l; X0 z0 c
    更深入的思考
      供给侧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是基础教育资源不足吗,是,也不是。归属基础教育的预算占GDP的比值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同时使用效率也很堪忧。更严重的问题,上一波大学扩招太多,而我们需要的是基础工业人口。你是大学生,你能忍孩子上不了大学吗?拼死命也把学生塞进大学,而给本科生的就业岗位不够了,只能让明明只需要专科学历的岗位也要求本科,以此往下传递,从而家长看见“不是我必须让孩子上大学,是用人单位非要我上大学啊”。家长提高需求->学生学历提升->用人单位要求提升->家长需求提升。看见问题了吗,这根本不是教育能单独解决的问题,需要全链条同时控制,所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单独控制一个环节必然带来强烈反抗。作为教育从业者,我仍然会思考怎么让教学更高效。1对1的优势在于强监督,交付率高,针对性强,大班课标准化强,内容有保障,这两者是可以调和统一的。工具导流的优势在于成本低量大速度快,教师个人魅力传播优势在于容易建立信任,学生心理上接受老师会让教学更容易触达,这两者也是可能调和统一的。慢慢做吧,要以做可控核聚变和做通用人工智能的心态做教育,做好50年后有产出的准备....6 i0 R/ q0 x1 @: t2 n
    : o$ }) B& [0 O' M0 D
123460056 | 2021-7-10 05: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年疫情期间,许多孩子因为疫情不能去学校,线上教学和在线视频课的确是许多孩子继续学习的途径。
: Z; P  c+ y# i0 g# H所以,去年一些如钉钉和企业微信等线上视频工具的确是火了一把,但也被许多学生在应用商店上打成了一点几分。
/ M% G( v4 d1 w9 b# q当然,同样大火的还有一些线上视频课,但行业大火的背后,同时也吸引来了许多嗅到商机的人,于是乎,一些大企业也纷纷投身到了在线教育这个行业中。
; u: ?3 |4 s( d; k/ a# S当许多人同时去争夺一块蛋糕的时候,想要超越别人,迅速占领市场无疑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情了,而如何做到市场扩展呢?
+ Q5 g, {6 J' p2 U. j8 W6 Z# C最简洁但却非常有效的办法无疑是砸钱打广告了,所以去年也是在线教育行业砸钱打广告最疯狂的一年,无论是马路上的展示牌上还是地铁的电梯壁上,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在线教育机构打的广告。+ C8 r5 A) u5 }7 |- j
广告的效果可能是不错的,但在教育行业,市场和客户是一方面,而自身的实力和教学水平也是一方面,口碑和家长的认可度无疑是继续发展的最直接的因子。
* L3 W: k; d  N0 `( E  T+ C9 S, w/ f而早教这块更是塑造一个孩子成长和学习的重要缓解,是培养下一代青少年最直接的一个环节,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家长,对这块都是非常重视的。! Z, a: E7 `, u& E, n
今年在线教育被谈话和罚款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大裁员可以说是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的。. N+ O  L# N  i& E+ i1 d
当一个行业想要朝着规则和秩序的方向发展时,大企业整合,小企业倒闭也是正常的事情,在线教育机构,去年就倒闭了好几家,高途课堂的这次裁员应该也是跟谁学业务整合的一部分吧。
' T( A: M. _/ K! ^不过要说这是行业生死转折点估计还达不到这个程度,毕竟课外培训本身就是培养孩子兴趣,帮助孩子学习的一个行业,并未出现什么大的错误,只要教育体系的政策不变,培训行业就不会完全被掐死。
; U0 |# Z4 S6 r6 A  e8 q3 M毕竟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不过以后教育行业的砸钱打广告事件估计是不会再有了,而几个大的机构则会更加在自身实力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吧!
# t8 y  a# m8 ?% ~. G0 E" z其实许多头部企业在对老师的招聘上还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而许多教育机构的老师也都是来自清华北大等著名学府的毕业生,所以在教学质量上其实还是很有优势的。
) }! o- l8 a) u7 n/ G  ]
) P$ b9 L0 a/ f' j. ] 在线教育或将大裁员,如何看待这次堪称行业生死转折点的史上最大裁员?-1.jpg
挚爱南部挚w | 2021-7-10 08: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认清楚大形式,那就是中国社会的核心资源分配不是货币化的,也不可能货币化的。+ J* ~* \3 t- a& ~
待遇的货币化和货币流动的自由化意味着管控能力的极大下降,以及动员成本的极大提高。就拿新冠来说,如果像法国一样,动员医护去武汉,没有与荣誉体系绑定的票证分配体系,那么就要大幅度加钱,才有一丁点可能性动员一批医护人员前往武汉控制疫情。比如一位护士一天一万块。而如果通过票证+货币双重激励的话,那只需要中高考定向加分+评先+每日1000元(纯粹假设,方便理解)的津贴就足够了。
( f$ F1 s$ Y+ c  g! L实物保障的核心票证:饭票、房票、车票、学票、医票,有这些票证存在,才好控制公有部门的薪资上涨幅度,确保人员更替的有序可控,确保整个公有部门具有正常的吸引力。如果这五大核心票证,从实物保障转向完全的货币化保障,结果只有两种:9 w) p7 m# ^: ~7 ?3 Y, `! a& k2 e+ F
要么公有部门吸引力直接破产,人才几近完全流失,进入治理失败阶段, L( P9 N8 ?" a. u' M2 o9 A
要么就是7 y& t9 N+ x1 ]
薪资规模剧增,财政直接连年巨额赤字,公共部门薪资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畸高,国家财政能力暴跌。( j5 {: N; m. s4 E6 a
无论哪种,都是不可接受的。
8 {/ t/ {6 H" Q2 A课外辅导就是一个典型行业,这个行业冲击的是学票的价值。如果这些资源,不货币化,约束指标是刚性的:分数、父辈的社会贡献等(比如烈士子女加分或者上对口学校等),学票的价值就不可估值。而如果货币化了,约束指标就是弹性的:货币拥有量的多寡。如果仅仅用钱,就可以对学票的价值进行预估,那秩序不乱套了?搞钱就行了嘛,搞多少钱买多少票。那不就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事情也没过去多久吧?- A  S8 S; E5 ?9 V/ D
明白为什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改革进行缓慢了吧?如果货币化了,财政负担不起。如果废除实物保障,吸引力破产,拿什么去发展教科文卫事业,拿什么去提高治理能力?
  A: \& y& [8 o5 B由于票证的价值是抽象的(以货币为基准的话,计算起来较为复杂),因此很容易通过各类政策提高对票证价值的认知,进而提高公共部门的忠诚度。整治K12校外辅导只是未来一系列庞大政策树的一个很小很小的细枝末节,一个开端罢了。就像房子,直接财政出钱发给一个教授500万去买商品房(即住房的货币化保障),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给这个教授批一个250平米住房的指标,他自己出个集体建设的成本价(比如100万建安+10万土地费,即住房的实物保障,以票证形式落实),那是可以的。
陈作奎 | 2021-7-10 09: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中的人都知道,这是真的乱纪元来临,该脱水了,但并非没有希望。
) T$ G8 k* E8 x: X! q, `罗马杀死了罗马
* l2 ]! d5 ~! M/ W7 K, `! G' u1 P' b; I- @
新的政策不断颁布,虽然天价广告费让行业躲过了315,但该来的还是来了。在这波在线教育的衰落中,政策还真就是个次要因素。如果说政策有什么影响,就是提前刺破了泡沫,让一些准备快速上市割韭菜的公司,不得不转头面对现实。' Q, h* o3 D, [$ E5 F% z0 j
疫情带来的千万级新学员几乎没有转化,其他渠道新学员转化率也逐渐变差,侧面说明了这个市场天花板已经到了。而各个机构簇拥下的双师大班课模式,也在相互“借鉴”中几乎趋同。
" P* y. B* k9 v6 N' b2 A有人开始搞两季联报,其他团队跟进了。有人开始送一个精美的礼盒,其他团队跟进了。有人开始抖音短视频获客,其他团队跟进了。有人开始在最后一节课让老师哭着给学生告别打感情牌,其他团队跟进了。) U- ?# t3 L' N
毫无秘密可言,也毫无新意可言。
# k( x- f; _1 H% j流量枯竭才要寻求突破,但职业经理人们不会试着去创新,而是选择继续模式抱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d/ N/ O, q2 c; o6 v/ p9 D, H( A在阿拉里克率领哥特人攻陷罗马之前,罗马人已经杀死了罗马。
2 m$ h% n+ e- |7 B现状无法解决
$ Z- t* {6 n' H0 y" R) J; d2 e, k" V/ h8 P0 t6 e, v
面对现状有什么解法么?
4 _# }  z8 _" V. G7 A3 w有人提了要本地化。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各地教材、教学进度千差万别,双师大班课的根本就是主讲带大班的效率提升,那么不可能做本地化的主讲老师。( i0 \9 ?5 h" ^& w3 S0 r
但如果就做本地化的辅导老师呢?当然是不够的的。在教学服务环节中,辅导老师起的作用较小,很多公司的辅导老师实质上也就是销售的角色,专业水平较低。
$ h5 f" H$ ]  [- v! \9 C7 O' `8 S还有人提出提高辅导效率,但说到底都是内卷化下一点点抠收益的尝试。
3 I2 X: n! t8 E  C3 U0 Q9 `6 j回到原点,家长为什么要续报,才是这个行业的根本问题。从行业的迭代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挖名师的行为减少了,老师们的销售动作和销售强度增加了。
% ~0 J  s/ X3 V3 s% i% v  n+ v为什么转化率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呢?
5 j7 x4 W6 E% |; C1 F3 b当获客进一步扩大,那些生活艰难的家长还有钱买1000多的课么?
) J) O5 t" _1 T3 Q/ F4 ^3 }& g事实很残酷。在K12领域,现在的模式难以保证学习效果,所以续报中销售技巧越来越重要,同时那些被认为是潜在用户的经济拮据的家长们也很难转化。# @! q" H- y; l. u
不是没人发现这个问题,只是没人戳破这个问题。咬着牙也得高价拉新维持规模增长,只要上市就好了,可惜这波新政下,短期内上市已经不可能了。
7 b0 |8 Y: [- M5 \' H科技与在线教育  G2 D" C7 n6 g5 y: F- F
! j6 q, s* _- r6 c2 J
科技到底带给了在线教育什么呢?
! N8 }. i0 a$ V6 U- K; F& O- R语音识别解决了英语开口的问题,这也是口语AI课的基础。
+ |1 ?: K# [2 m: p2 y, n但双师大班模式,几乎没有任何科技创新的地方。直播间?YY和Zoom做了这么多年了。加了辅导老师这个角色,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创新在国内高烈度竞争下,迅速被全面跟进。
% _% a$ D" ~8 [9 e) j2 j* t而个性化学习和自适应学习这样教育学里早就出现了无数次的概念,却还是少有投入。技术派的人希望这个系统像神经网络那样原理简洁,数据扔进去就通了。教学派对技术鲜有了解,最终搞得东西和录播课没有区别。/ f! A7 l9 Y$ J! \4 |1 t. b* y
但要解决学习效果和模式困境,必须如此。
2 s# j) B8 J! p) R也许是明年,也许是再之后。也许是这些公司,也许是别的什么公司。
8 t' p: |* d; G+ S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新的模式不需要等算法有什么新突破,也不需要存在一个对算法有深刻理解的教研团队。只是这中间需要很多精巧的策略设计,就和一个精密的机械表一样,充满了工匠的智慧。
8 m& n* Z: M: x) c5 V如何高效地构建用户的知识网络?可以在错题之后,让用户快速提供一些格式化反馈。
, A; W# X; y7 R如何提高用户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游戏化设计,将学习进度任务化,并且让进度可视化。
8 T: ?! n9 K; X4 s3 }$ F如何解决线下学习和线上体系的协调?可以将学习体系、评价体系和练习体系解耦,让用户通过测评跳过一些学习模块。
3 E/ @! a- q) ?+ d$ I如何保证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可以根据学习时间、学习目标、评测结果给出规划化的学习路径规划。
3 k- D! u# k6 U% h. c都不是什么高级的东西,但建筑效果图和工程图是两个概念,需要脚踏实地,在具体工作中迭代。
& \& X& I7 x& u2 J1 q只是在流量枯竭、模式抱团的现在,职业经理人没有动力做,而老一辈的企业决策者们无法理解这些东西。
; R4 S( _; A9 U+ I7 D这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 L9 K( F0 J- U+ ]' p2 l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翻译问题,老一派希望用足够的语法规则去翻译,新一派希望用语料库和算法直接翻译。新一派的方向取代了老一派,只是因为老一代权威退休,新一代人掌握了话语权。
, D2 g  D6 h( }+ b; t也许真的需要新的在线教育公司,新的搅局者。
大小海海堵 | 2021-7-10 17: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一个故事,不知道有没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可其中的不少细节我是认可的。
* i7 i% D0 l9 Z, o% x故事大概内容是这样。
& u2 Z* m8 K; t
某家长报名了线上教育的体验班,孩子作业完成率很高。
- \$ K/ U- x; w) }推销人员看来家长的购课意向很高。7 j' ?$ U# U( v/ j7 B2 D2 j
线上课程2600一年。
2 H! L: @, B' V" R3 ?$ {- f但家长家中仅有孩子父亲一人上班,家中境况窘迫,实在拿不出这钱。( p) @& q5 k$ r$ M& O- J2 n( H$ t
销售人员遂罢。, O% a8 k( G& k+ _/ M
销售人员主管知道后,不罢休,遂一步步教家长开通网络借贷产品以凑足课程费。
事情描述链大致如此。. ^. @% c; J4 f- n+ p$ d8 V' A

* O8 H+ y) p  F$ l8 T- D
' Z) [- C' X7 k: q. U1 o虽然网络上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这件事,一定程度上我是信的,因为我见过线上教育推销人员的疯狂。% w* j$ Z1 S  |1 L  [; g( T) ]
  A6 C0 H2 Q8 w* i, _1 S9 ~" O

6 n( c8 c0 T! c. p时间是上个寒假,我弟初中,一直有在上辅导班。
+ a( y" O: }9 Z+ [9 Y. U$ u! ?小县城,辅导班就两家,一家最大的比较全面的辅导机构,另一家专注于英语辅导,我弟在的是那家比较全面的,原来那个机构是个本地人经营起来的,后来被某知名培训机构收购了,但是名字还是没有改变,毕竟这家辅导机构在我们县城的品牌和名声已经打起来了。
: d6 N4 G6 W6 S- K* R% b5 A$ N' b+ Y6 A2 K

- J5 w( m. d- k/ c5 |9 @$ z( M9 T后来,寒假期间,辅导班还一边在推销该知名培训机构的线上课程。
$ u8 J  T" d3 V& f7 Q6 a- b* r全科体验,有趣老师,配套资料,总共8次线上课,只要16元。
8 Y" G+ b4 K6 j3 |; Q' e禁不住这宣传的诱惑,我妈心动了,就报名了这个线上体验班。
5 p: ^$ ]! l7 U0 s) p( N# I, ?; v3 G. o, n- k

/ D9 B  O: `/ ^9 Y  E! N" N% P当时我就和她说,没这么好的事,后续会缠着你报班的,几千块一个学期,千万不要报。
2 U  ^0 i0 d4 z2 r我妈振振有词地讲,不会,反正这个课也才16,可以体验一下。
% a! D& ]3 n7 Z3 H/ K我也想着,反正也就16元,体验一下也没啥。$ [& ?' f  h1 Z4 j+ ^6 h6 U+ X4 `0 V

# Y, h) Q' l4 Z' K1 J- v% Y6 ?1 b+ S( L5 S
课程体验过程中,我看了几节,也看了体验课提供的学习资料。
  a. j; x9 k+ S1 O/ Q, q# d讲课老师水平确实挺可以的,讲得挺生动有趣,很抓学生的心理。
9 ~* o' M- ]; t  Z$ C/ R# t# B# F学习资料水平就很一般,大多都是网络上能直接找到的资料,不过做了做简单的整理。$ ^) b% K/ t% }$ n

3 L! _' O, i" ]. i' O" {, u! x7 A. ^4 W
后来,体验课程结束了。
/ V. Y7 J  |/ H- R2 _1 \因为讲课老师的有趣,我弟对体验课的评价很高。% w# g* M: v3 w
同时,那边的推销人员加了我妈微信后也一直推波助澜。
( k- O6 A8 P  b9 ?. S% |4 ]时不时还来个微信电话,目的就一个,让我妈续上春季课程的班。
0 H% C8 S9 V. D' X9 q价格我看了,大概两千多。, S! v  h2 T6 o+ O9 X
1 O& u, |7 R1 j; Y

- c- W( B( G4 w. K别说,推销人员真的是有一套。
- T2 e) \- Z; f& u2 h/ Y5 U3 g首先她能把课程吹得天花乱坠,从我妈的眼神中我都能看到一丝丝心动。4 u6 `7 t3 O- E1 U9 s2 \7 x$ U% z
其次,她真的很会打苦情牌。
: n5 R8 P) ]" K' [& K一直在强调孩子的教育是多么重要,线上课程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帮助。) J: u+ T0 e/ _' j
/ p7 {9 |+ i5 f& u4 S" N# Z4 q
5 W) M, F/ y! f
不过,还好我那时候一直在旁边。
- E6 o9 |: u* Y- }1 u每次挂完电话,我就直截了当给我妈讲,千万不要报。
1 v, x5 V8 h/ }$ i4 H7 ~4 Y9 O这课程真的没啥用,还不如平常在学校认真上课,课外上了辅导班也够了。$ @! Z5 M1 T/ x0 n, u- Q3 P

9 s9 S% p# A* M1 S% b9 f% [# L. w% e4 |; n5 J8 Q* K; I$ c
但这推销人员就是不死心。
8 g- G7 u9 u$ c/ X+ c* p7 l基本保持在每天给我妈微信发消息,每两天就要打一次微信电话的频率。. R  W: m7 o8 L, }9 S
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给她拉黑。  ?6 C4 j, N! {  r9 p& V
结果她居然开始打电话了。, {- I7 X" a' W* C) D  `
emmm???6 t) E& b. D! R
' m9 |8 [7 ^7 S4 J4 i1 E/ h

+ N+ N( u- K2 _: ?% h- h, O7 p& h那仗势。' c" c' [$ @/ }9 `1 y
就和你去按摩,你对象电话轰炸似的。: J3 h( s/ M0 }( {
5 M9 B6 J# a- B9 z. p9 H

1 F. k; I6 F" \5 a忍无可忍。
/ r5 d! b  \, j5 H有一次我接过电话,直接开怼。
1 F5 z% @% ?* I& W) F  |核心意思就一句话,说不报,就不报,勿扰。
. w/ t2 ?- w8 R0 V4 O9 c6 a遂罢。
7 ?6 Q. L" f/ A# l2 |
; Q% \" Q$ F9 U- \; P( L$ b
8 V; v2 ^5 c* U: h3 R3 X这样的线上教育,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是跑偏了方向呢?9 f* R. {! s! ?/ e
我不否认线上教育有一些好处。8 J4 W5 R4 ^- Y7 ]$ [* s
但现在部分企业在线上课程的推销和制作上有点太不走心了。
! T' x1 u" I- q# K停下来,好好整顿一下,未必是件坏事。
吉尔达迪氨 | 2021-7-11 03: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观点:监管政策收紧只是一个加速的诱因,在线教育行业的大水漫灌流量打法迟早要崩。, X- }  y$ P, x7 t5 W
想从用户身上赚钱,无非就是看两个指标:LTV(Lifetime Value,从用户生命周期能赚取多少价值) 和 CAC (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获客成本)。7 k& P0 T0 Y7 o% m# x' U
只要 LTV 和 CAC 的比值能维持在健康的水平,理论上就可以继续增加规模。% M: \: p% K" a
提升 LTV 有很多路数,& }& n4 t- u  h# O7 M3 j$ [
比如可以增加复购,让用户体验了一次觉得不错继续买;( w( y( }9 b0 |% Z
比如可以丰富 SKU 的品类,学完了学前英语再来个少儿编程,一站式解决海淀家长需求;8 t) \5 m  q# r* b4 J
比如可以延长用户的使用周期,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能承接住。. C. q& P! J1 p: g* F2 R
降低 CAC 也有很多路数,/ x  y# p/ M; U( w0 C7 c  t
比如可以鼓励转介绍,让用户来帮忙拉新,摊薄投放的成本;: y4 t- e: a' m1 X6 b% e* w
比如可以通过内容和社群低成本获客,避免对广告投放的依赖;
; U. G1 ~& I; @6 K* f! V- q比如可以构建自己的内容平台和社区来沉淀意向用户,形成自有的流量池。
+ T" I( \* a) e; B这些还算是正路了,但是,一些教育公司走上了邪路:
9 N1 Y9 b+ H6 A! a4 A# C大量鼓励进行预付款,老师还没有招到、课程还没有磨好,就大量预售,通过花样繁多的听课券营造 LTV 虚假繁荣;
1 R9 Q# I5 b8 ^通过行走在广告法边缘的、不道德手段进行营销,比如前些日子,某些平台因为虚构原价、伪造优惠还刚被处罚过,一些销售人员恶意引导用户借贷消费得到曝光,都揭开了部分行业乱象。$ {8 U* b( W  r! l# r5 U
前些日子,针对这种现象还写过回答来介绍相关知识:
4 z6 M! A1 D+ [- ]2 G- s市场监管部门对「作业帮」「猿辅导」分别处以 250 万顶格罚款,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q) S1 _9 g; D: H% j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市场监管部门针对在线教育的价格欺诈行为开刀了。
0 _1 V# C8 W$ ^5 k大家可能都见过这样的广告:宣称每天前 XX 名顾客可以低价享受原价好几千的课程、将海报分享至群聊,就能免费获取价值几百块的课程、限时三天降价大促等等。8 Y8 O3 L% W0 j! ~! p$ [' l! i4 n2 v
这些宣传中,固然存在一些真实的,但也有不少课程的「原价」只是个幌子。
$ }/ H! ~  T6 }8 I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不正当价格行为。另外,《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和相关解释,经营者「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者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也在此列。
- d) {, D- r+ B- h/ {" m对此,有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相关商品或服务根本没有按照「原价」成交过,但却宣称自己原价 XX,优惠价 XX,那么就有可能涉及价格欺诈。一些在线教育课程,刚刚上市的时候,就号称存在「优惠价」,这是不合法的 -- 原价不是你说啥就是啥,而要确保的确用这个价格成交过,才能称之为原价。
结合最近一些举措来看,针对在线教育的乱象,用互联网人的一句话来说,主管部门是真的「打出了组合拳」。
: R) I! u& U( q( C在线教育行业,成功了利用了家长的鸡娃焦虑心态,利用了互联网流量红利和低监管优势,的确有过一段时间野蛮增长。这个时候,政策收紧带来的阵痛,在我看来是件好事,有助于让这个行业适度降温,重新回到正路子上。. O" e' B* }" m# @! ~
// 而不是大量在 K12 赛道久经沙场的卷王来卷到成人教育,把这个垂类也卷没,虽然这才是大概率事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9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