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足中国本土的新型学前教育课程模式

[复制链接]
查看7874 | 回复0 | 2021-6-25 08: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长期以来葆有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有独特的现实国情和人文环境,也有自身的现代化模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在学前教育阶段,建构立足中国本土和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特色课程模式至关重要。* k5 q% q+ n3 }( |  N( S
& O4 h3 q0 Z  \0 f8 H
——————————( @0 }5 Z# ~( ?6 }; \+ t

& E! T7 }2 ?- \- B* R“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邓小平谈教育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学前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最迅速、对未来影响最深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幼儿身体发育很快,语言能力显著提升,基本是非观念、道德意识初步形成,行为习惯和思考能力也逐步养成,这些都会对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产生重大影响。学前教育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也是为规范化、体制化的学校教育打基础做铺垫的阶段。伴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步,学前教育也必须走出一条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之路。! d- L( a: `7 y3 `, c$ ~
4 l8 Z. S' t" C  G
课程观念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6 o( K: x/ M" |0 `# N0 ]2 i

) z% U% C! Z1 B3 `! y& a; X; p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时代痕迹。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儿童从迈入校门起就会受到“分数至上”“高分万岁”的潜在影响。这自然也蔓延到学前教育中,以至于演变成今天一些教师和家长心中“分数要从娃娃抓起”的信条。本应在幼儿园里快乐嬉戏、愉悦玩耍的孩子,为了能赢在起跑线上,被迫早早地开始上名目繁多的启蒙班、拼读班、卓越班等。
  h& J. n2 I. o, b
6 y. N' T; p( R! s. u4 i( K$ p7 N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际,党中央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这是我国教育观念的重大方向性转变。作为为学校教育提供准备的学前教育,应当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以孩童的健康素质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和独立自理生活能力、良好社会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愉快融入学校生活。为此,学前教育就需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方向盘,以素质提升引领学前教育领域的变革,转变传统课程观念,重视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使得学前教育朝着培养更完整、更自由、更健康的人格的目标前进。) n  c$ `; V8 V  I3 D
0 R4 L, w6 x3 b, l& j# {
课程组织方式要从“单一化”向“综合化”转变( D' a6 a+ X+ s/ U; z
3 D3 s$ l) I' V. U. ~! `4 E& s
打造新型学前教育课程模式,需要从课程组织方式着手来变革传统课程形式,调整课程的结构和组织体系。如果学前教育体系中幼儿活动组织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学做合一,就会使儿童丧失对活动课程和学习的兴趣,为日后逃避学习任务埋下不良的种子。丰富且适宜的课程组织方式是达到教育目标的“有力扳手”,要实现课程组织方式从“单一化”向“综合化”的转变,融合优秀教育理念,激活课程创新潜力,创造多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课程组织方式,实现综合育人,达到综教目的,产生综合效果。
7 O# N' R7 _6 a& G+ U6 V3 ^7 L8 o6 c6 _1 t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玩具就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工作。”在尊重幼儿身体成长和心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既可以提供与活动相关的教育教具,使其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理解所学,更直观地掌握活动知识并体会理解,也可以有选择地融合幼儿创造性课程和游戏活动,构建以多元活动区为载体,通过自由操作挑选兴趣活动教具进行教育培养的方式。
' y5 l( ^2 s" T) D
( ~$ f' ]* N9 R# Z( k6 v4 |因此,要把幼儿当作全面而自由的个体,综合性地设置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课程,注重学习与发展之间的渗透与整合,创新课程方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和心灵健康成长,最终达到综合教育和系统提升幼儿素质的效果。
: o; Z, M0 R4 o# x9 G8 W
9 v2 |: P- _' H8 U8 W5 q7 N7 \课程受教对象要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
9 Q7 d6 s6 K% V, i( L6 f7 ?% Z
! A  D0 m, i/ C" F5 T在学前教育阶段,融洽而积极的课程模式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开发新型课程模式,围绕孩子们的兴趣开展持续的教育活动和创造性的课程设计,借以发展儿童学习和参与课程活动的主动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T8 j6 O- g0 m% M
* j6 ?- N6 S0 l: Y  w7 b1 b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提出,在课程的实施中应把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放在首位,由动机出发才能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完整的经验。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都是倡导把儿童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自己,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主性。+ ?9 s, W9 e! k: ]+ [9 b
9 ~1 [) {% t1 H, O& I
事实上,主动学习的关键,是要重视儿童作为主动学习者的地位,依托于儿童的个人兴趣,通过教学过程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来选择其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鼓励其进行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独立选择和思考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发现者。这就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辅助者,需要因材施教地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脚手架支持。教师需要激励儿童和同伴开展良性互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提问-思考-解答”中增强儿童的思考力、创造力和自信心,通过同伴间创新观点的碰撞,获得更多有关社会及其周围环境世界的经验。
  U8 ?! X* V3 K$ i! v+ n8 H2 M% G7 a  m; \: ]9 E
家园关系要从“交替者”向“合作者”转变( P* Q- ^" Z& o8 F/ N! u7 f
# ^+ s( K4 L3 a* D% t) ^
家长和教师都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课程模式角度看,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家长和教师长期以来各占一方、互不涉足,形成了家园独立、师长互为“交替者”的角色关系。# a3 a- {/ ], P  {2 o5 C

3 B9 L1 c) E3 S2 R* y% o《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幼儿园应当主动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交流儿童身心发展状况,指导开展科学育儿。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积极配合、支持幼儿园开展保育教育。& r, M  W+ H2 M% C7 b- I

# d( }( Q& R3 d# p2 ]实际上,教育是一个整体,课程模式也没有绝对隔离的边界。在新型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中,幼儿的成长并不全依赖于教师或家长其中之一,教师、家长和儿童是相互扶持、共同合作的整体,二者关系应该在“配合者”的基础上,转变成为“合作者”。也就是说,在家园关系方面,教师与家长拥有共同目标,应当相互扶持、结合一体,共同为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而努力。
  C/ C8 \0 q  D; W0 Y
# W) D. k9 N( o/ O0 q2 k从课程学习角度看,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支持下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得以建构的。儿童在园一日生活中所达成的教育要求、成果和所制订的教育目标,同样需要保持一致并延续到家庭中执行,不能因为具体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教师与家长需要以孩子为共同中心,确保家园共育的一致性,以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实际上,家长经常性地参与园所课程活动,不仅有助于其了解儿童在园表现,还有助于达到家庭教育与在园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帮助学园发展和延续课程理念和教育方法,形成共同智慧。只有在良好的家园互动中,儿童才可以真正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增强对家庭和团体的认同感,在参与活动时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信心,丰富学习经验,获得能力提升。% q$ o9 y7 f# p; }  G% {

0 i; D+ L! ]& I! a' P4 g总之,构建新型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要以“素质教育”为教育大方向,以儿童为中心,以“综合化”课程方式为依托,辅以“合作性”的家园共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综合利用好各种课程和教育资源,实现保教并重,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需要,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使之能够成为未来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家庭、社会和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 k0 c! _# a# h( ]9 m
, U: A- V2 D* O5 u& F5 x宇文紫琪(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来源:中国青年报
8 z! G2 d6 Q" m! J1 Z7 r
* h  E( G! Z" T( |& R2 D来源:中国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