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妈妈,非教育相关人士,打从心底里特别讨厌“鸡”这个字。
- i* a/ z* Q! k5 z5 p1 h2 z因为,“鸡娃”意味着,你把孩子推上了一条加速前进的道路。在这个加速前进的路上,不允许他放弃,不允许他懈怠,不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不允许他偏离你规划好的既定道路。
9 L8 p% l* x& |% m+ z8 @
4 i5 V" b1 i4 H
1 y& F `. x9 s, g孩子说:“妈妈,我不喜欢上这个兴趣班。”家长反问道:“这不是你自己选的嘛?既然是你自己选的,就得继续读下去。人不能随便放弃。”这样的对话,几乎随处可以听到。我身边的爸爸们、妈妈们,当孩子流露出任何一丝想要放弃的念头,都会被父母直接扼杀。0 [0 s' c# @/ _
1 C6 T* r# z9 I# m
3 ?9 c2 v0 o0 o; s& j, ~/ A( T& h我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中班时,班上几个妈妈说一起去试听某个线下英语机构的兴趣班。我问了孩子,孩子一口答应,于是我就带着孩子,跟着她的同班同学们,一起去试听了。试听下来孩子也很喜欢。于是,现场大家说要不就报名了吧。我也就给孩子报名了。
5 ^; l" v# @1 u& h& [但是,三次课以后,孩子说不喜欢了,原因是:1)听不懂外教老师在说什么;2)助教老师一直要他们坐的端端正正的,她觉得受束缚;3)觉得课堂不好玩。: Q- j; B8 R1 G& a0 T
我觉得孩子的理由挺正当的,于是就找到机构老师,说打算退课。机构老师和我们班的妈妈,当时看我的表情,向看到了外星人一样。她们一致对我说:“XX妈妈,你怎么可以这么半途而废呢?这是给孩子做了错误示范啊。你要积极鼓励她,帮助她继续学下去。”“XX妈妈,你也太随你的孩子了,这有点太宠了吧。以后上学怎么办?她不想去上学,你也任由她吗?”
* g. p: t2 {3 K% U, p, a说实话,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心里非常的不舒服。因为,她们把我和我的孩子,一起放到道德制高点上进行批判。仿佛我就是一个溺爱孩子溺爱得完全没了边的妈妈,仿佛我的孩子是一个任性到极致的孩子。
, Z5 J3 N7 v% X' k8 P% d* |因为劝说我的人太多,包括我的家人,也认为我不该随便给孩子停掉这个英语兴趣班。所以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即:让孩子继续在这个兴趣班学下去。于是,随之而来的是每次上英语兴趣班前的拉锯战。我要求她去上,她哭着不要进去上。
& h# z. C( ^; T+ I拉扯到一学期的英语兴趣班结束了,我终于松了口气,孩子也松了口气。因为我不用续报了,孩子也不用被我逼着去上英语课了。$ w5 R( ` s+ r' z/ J C7 g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孩子由于那一学期对于英语的体验太差,导致她之后各种抵触英语,直到现在才慢慢缓解对英语的坏印象。
1 W: Y2 N/ C0 q2 z所以我一直后悔当时的立场不坚定。7 \: f; y: t6 e
谁说放弃就一定是半途而废呢?* O7 ~9 G* m. C# X6 k8 V6 X7 q
放弃,何尝不是,对自我的负责,对自我的认清呢?孩子提出放弃,代表她觉得现阶段自己不适合这个班,也不是真正感兴趣这个班,为什么就不能放弃了呢?
) P) B6 T. y3 W \2 ?0 a$ v那这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强迫我的孩子在任何一个兴趣班里必须坚持。% p, v0 |7 P1 e" i4 D' [
我只是会尽量选择小课时的班,假如她不喜欢了,我们随时能停止,避免经济上无谓的损失。
! r3 @. R U. @" F0 y当然,这次事件也带来了一个好的效果是:我的孩子,每次选择她想参加的兴趣班时,都会很谨慎。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不是真的喜欢?是不是真的愿意坚持?
) e! D: a! }4 N2 y4 \- ]& |2 v( W8 b所以,我们现在参加的兴趣班,数量非常非常少。参加的,都是她自己真正喜欢的。比如画画,她学了好几年,每一次续报都是她主动要求。8 A' s0 ?7 u9 T0 R) `4 E
但即便她喜欢画画兴趣班,我也认为,那也只是一个培训班,一个技能培训班。她真正热爱的画画,是闲暇时随手的涂鸦。她能专心致志地伏案画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周围任何发生的事都打扰不了她。这个随意的画画,才是她真正的兴趣所在。6 N) c$ Z1 u2 R; u$ S# w u
) f4 c: Y- k! z% ~: v; r; J& s' x; i
所以,本质上,兴趣班都是用来迎合家长的,而不是真正用来激发孩子兴趣的。* R) F. m3 l2 D: E$ m0 r
因为,兴趣不是靠培训班来激发的,而是在生活中因为观察到或者体验到某个生活情境而自然而然激发的。. |2 z* D7 K) S4 }
所以,你以为孩子头几次就喜欢上某个课,是因为真的喜欢吗?
/ h; X- d9 n( v; ?5 Z错了,那只是一种假象。可能是她对于这个环境的新鲜感,或者是体验课时老师刻意表现出来的轻松愉悦感……,这些种种的假象,让孩子在头一次课或者头两次课里,表现出她很喜欢的这种假象。
! ]- K( a* v0 k' B9 X! Z而父母误以为,这种假象就是真正的喜欢。那么,当孩子一段时间学下来,发现这不过就是个枯燥的学习课,是披着游戏外衣的学习课,孩子就各种抗拒了。而此时,大人却打着“这不是你自己选的嘛”的旗帜,逼迫孩子继续坚持学习这个兴趣班。1 a2 b2 t8 Y- K
更何况,还有同伴效应:& O9 @+ y# F T
比如父母们经常会说“你看,你的同学XX也在学,她怎么那么要学,你怎么就不要学呢?”
2 W+ h3 o0 ] O) `8 x% A再比如父母会说:“你看XX跟你一样,一开始也不要学的,现在不就学的很开心吗?”
3 g7 P3 y1 x$ A* s% h- O还没有独立的孩子们,在此刻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所有的抵抗,最后都会屈服于父母的说教,甚至拳头下。最终,他们只能被迫接受必须继续去上兴趣班的结果。; O, C9 J8 Q& s- S8 h
而父母呢?可能还在庆幸:幸亏我坚持住,没有让他半途而废呢。1 D* O Q8 ?( i& s8 u4 v6 I! ^
至于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欢?who cares?$ n& D2 V. q& S* }3 k. v. r
+ R. w% k! Q) X* I/ {9 J* p; p9 D
5 \8 B6 H8 \! H0 A" c" [
所以本质上,现在的兴趣班,都不能叫兴趣班,而应该叫培训班。2 q( A ^( u& U* C+ A! j, }
因为,这些兴趣班都是用来培训技能的。而这些技能,是焦虑的父母们最喜欢的。' A9 Q9 I8 f; R2 j; b; o/ I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这些兴趣班,是迎合了父母们焦虑的需求。
$ B" v# A) E5 z& }! B4 D6 t1 \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跟不上别人的进度,未来不能变得很优秀,* g9 }: v1 K9 l& ~! i0 `
所以,需要赢在起跑线上,提前去参加这些各种名目的兴趣班。
, {- n Z+ i- M2 L, [5 Q8 Z' \, v$ k4 Y
, T: X, y1 `* w" i ~比如,你的孩子喜欢蹲在地上观察蚂蚁,这就是一种兴趣。0 J# Z: n# R. x
这种兴趣需要你去激发吗?根本不需要。
9 E- \" t7 a( \9 Y9 j甚至于,你还会打压这种兴趣,因为你觉得是浪费时间。
/ k% [; S* j, J1 }7 l n之前不是还有个段子吗?说是牛顿要是生活在现在,可能就发现不了地心引力了。
; s& A* ?: o# |: F* B! U( ^因为他躺在苹果树下发呆的时候,就会被父母们喊道:“快去做作业,快去上兴趣班。”
1 T; s+ _# _ H: }1 r3 I- r+ g* N- v6 J/ c5 y
% ^0 G$ C6 K1 Y- u0 `所以,孩子们真正的兴趣,早就被父母们忽视了。7 w# I" v; `# b5 t+ ~
父母们真正在意的,是那些看起来貌似有用的技能。* C0 }+ T9 g S, t4 S2 x
所以,一边说着,要给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一边又焦虑着要给孩子不停报各种兴趣班,美其名曰说孩子喜欢,对孩子有帮助。' F$ Z. K& I7 I. v9 r
一切都是焦虑使然。# s. v' N, D$ f5 H
你焦虑,所以你看不到孩子的潜力,看不到孩子的真正兴趣。
8 @6 Q+ W& n3 N眼中只有:我的孩子,万一以后不如别人怎么办?万一没有这些技能怎么办? r U' q2 g% V/ d9 F
4 R. G% h' _# i, f) S& w! g1 W9 [3 R6 |0 ], A
说个好笑的事:一二年级小学生,语文课经常写看图写话。看图写话是学语文必经的一个阶段。学校里老师会教,日常的作业里也会有练习。- k, q: M3 J/ a: w
如果孩子不会看图写话,或者写的不太好,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
) B0 @! \) x8 \/ V2 x J# b6 P比较合适的方法是:1)跟老师沟通,看看如何提高。2)教孩子看图中的细节,然后帮她理清思路。. y. z6 q$ b9 k |
慢慢的,孩子遇到看图写话,就不会有困难了。- }6 q! r; {' \3 D) f
但你们知道吗?现在专门还有兴趣班,是针对看图写话这项技能的。线上线下都有这种兴趣班。我的一个朋友,甚至极力鼓动我带孩子去参加这种兴趣班。说让我别耽误了孩子。/ E% I0 c0 @7 t' k# z- o: D% z0 |0 O% G
你看,现在市面上的培训班,已经渗透到了孩子学习的方方面面。( I" ~& `0 L1 n* l( [$ M6 U
而报这种兴趣班的家长还不少。
' h) Q5 q+ P, w1 g, _' e家长们也不管报了兴趣班到底有没有用,反正报了就能缓解他们的焦虑。! `# _" n% D1 E7 Y. u) j
8 m$ X8 C( h; V& v0 a+ Y: Z. P, [( ]9 U
所以,我认为,一切带着“鸡娃目的”的给孩子报培训班,7 h% |$ @* `. o7 T# E8 f2 Y
就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而已。5 g0 c* v( e( |& {
对孩子,根本没有多大的帮助,甚至还会起反作用。
0 T# |% S( q K4 t4 @& {; r# Z7 o
1 x5 K2 H9 I& z, f3 b2 u5 m" A/ e# \: A
归根结底,家长们对未来太保守,不愿意用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未来。9 d) }/ h: N5 V, f6 R
所以拼命鸡娃,让娃赢在起跑线上。# n2 w9 x5 Y! e3 _) O! [0 C
, `2 \, G; D0 F; v+ r- n
7 A+ j9 k* D0 U0 C/ o4 G8 l你现在能预测:等他们长大以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吗?
. b) T5 L6 g2 u) _' `; A' ]0 M* a会产生什么样的职业?又会消失什么样的职业?0 e/ k, m, z4 ^- w1 ?
你肯定猜不到。
/ n6 L% F( l) i' K* K- m( e. c3 ]正如你的父母也猜不到现在这个时代,完全不是他们以前想象中的这个时代,一样。
6 S. E9 l6 O! J! \" a" G+ X; [5 [* A3 n% V每一代人都会受自己所处时代的眼界局限。
+ O1 T! L5 M }4 y0 n/ A% {既然知道自己无法预测未来,那么,请给孩子一个更加宽松的成长环境:
) h9 R& ~) B5 e7 m. u给与他们真正能体会兴趣的时间,允许他们可以放空、可以发呆,可以不要这么的追赶,可以不用这么的争分夺秒。$ S% I6 f0 }: b( {3 [
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决定权,可以自由决定想报什么班,不想报什么班。
7 x9 L% i1 A4 x/ x9 m( y" v" @1 u" g! k3 D
% p& X0 v5 g6 @: v! F( G
对于父母来说,把这些花在兴趣班上的钱,存下来不好吗?1 _2 [; v7 Y* G
孩子们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干嘛要在早期的兴趣班上浪费掉?
+ | r6 X! F) k" Z" I% |1 a" x: T对,我觉得现在很多兴趣班,就是浪费孩子的时间,以及,浪费家长的金钱。
9 H: \# Q& Q1 K只不过家长被焦虑蒙蔽了双眼。
% j3 }& H2 {# d' e5 m
3 b! [5 n! V; A/ O# B' }! b! d% U, b. g! r4 A
哪怕这些上兴趣班的钱,存下来,给长大后的孩子,一个试错的机会,! ~4 p/ o& e& W6 o
都好过现在随随便便挥霍在跟风的兴趣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