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努尔哈赤起兵,顺治时期入关,后来康熙皇帝继位后,兢兢业业,开启了康乾盛世。+ l6 G9 a Y3 R6 ]2 t7 B5 N$ e
雍正皇帝继位时,发生了“九子夺嫡”这样争权夺利的事,后来其他夺嫡失败的皇子都被雍正分别惩治了,但乾隆帝却没有对兄弟们大开杀戒。
9 r" j- V- I, b+ E. @
( A! \+ u6 U7 l& @* E8 M/ l9 F; m, j: ?& X- c5 \8 Z
雍正的儿子不多,其中有一人十分聪明却装出个糊涂样子,最终保全了自身的荣华富贵,而和弘历争夺地位的皇子却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 ?# k$ [9 u, I0 s这个聪明人是谁呢,他做了什么事来保全自己呢?这还要从雍正继承大统说起。4 j5 C- v/ n- P- i; b, |0 ]
乾隆登基# x% n( ^5 x& e. }
9 o( e* j" O; ]- Q4 U雍正与兄弟们争夺帝位并最后胜出,这里的惨烈他最清楚,因此他不愿意看到儿子们再争夺不已,于是下达了“秘密立储”的命令,将自己的遗诏提前写好,放到了匾额后边藏着。
. Y& E: l0 x; U8 ?3 @3 K
6 R, \5 @) Y+ I6 y$ x5 O6 H4 M1 ?) I# b& B% [/ e0 q# \' w
由此,他的儿子们都不知道立了谁当太子,即便要攻讦也没有目标,客观上保全了弘历。 C5 ` F' z2 S% G6 ?* x
雍正在皇位上兢兢业业干了十三年,猝然长逝,大臣们急忙赶来奔丧,众目睽睽之下,太监们从匾额后面掏出了圣旨,内写让弘历继位,于是弘历顺利继位为乾隆帝。
9 Q8 _' G6 P! X' w* W6 u群臣并不意外,因为在此前弘历就被封为宝亲王,为人也谦逊恭谨,深得雍正喜爱,早有很多人猜测储君就是他。
8 M4 O5 D$ V' L0 X6 i
* l( R3 M# j- G* r/ r0 ~% \# H2 R) c; E5 b4 f
弘历倒也不是没有对手,弘时就一直尝试争夺皇位,还和雍正的八弟胤禩走的很近,因此雍正提前在雍正五年,也就是1727年就命他入嗣胤禩一脉,随后就赐死了。! l/ |5 u' c. L+ D( R
在圣旨中,雍正说胤禩已经在宗籍中除名,弘历这个当儿子的也得跟着连坐。后来不久就把弘时赐死了,至于死因没有记载。
% R% m( z. s m
2 c2 p* L7 _! X0 c1 ?( B+ z8 l& p
和弘历争夺帝位的弘时死了,那么另一个儿子弘昼是不是也被除掉了呢?
, F' |1 `! d# `2 L7 |难得糊涂+ T. ]) {2 p6 z7 t& J) C
o/ B* t4 ^9 k! z
弘昼一直活到了乾隆三十五年,就是1770年,他为何没有被除掉呢?其实还是因为他十分“糊涂”。& Z4 F4 F3 V$ x* [9 e% _) p
他不是真糊涂,而是装的,实际上这个人很聪明。
6 v8 F& ~% `: U9 y% e4 E2 m! z# w- [( n, F0 e5 _% b9 U+ ]
+ a' h" L8 N4 _# [6 n生长在帝王之家,当然要随时面临攻讦,但弘昼能全身而退就说明了这个人水平一定不低,而且他爵位很高,当上了和亲王,并没有成为一个小透明,而是享尽了福贵。; }$ ]* U- F5 ~: |( P
弘昼与弘历年龄相差不多,都是在康熙五十年(1712年),按理说并不是不能争一下帝位,可他十分有自知之明,从没有显示出对皇位有过非分之想。5 `1 Q" {2 o3 v6 ]& e
* Z8 g5 r4 x2 c# m" s* u
; H, v* I3 D/ {他的父亲曾经试探过他的能力,当时宫里修建了孔庙,封建王朝十分尊重这位文圣人,雍正就派遣弘昼去山东曲阜祭拜。! W) @1 s/ j, D3 s4 m
弘昼在地方上不收礼物,也不居住府衙,直接赶去孔庙祭祀,祭祀完了就立即跑回了北京,并详细汇报了工作内容。
# d; w8 Y1 S8 z( | d, ~% s: z& C4 d P
3 l; X+ d B+ x% {# b( p( k: r! m
雍正听完认为,弘昼有能力办事,但不结交外官,这是打定了主意没打算夺嫡,因此逐渐放下心来。
) q! X& _* {9 c% n; P弘昼又做了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之事,他公然操办了自己的葬礼,权当自己已经死了,消息传出去后,亲朋好友都来吊唁,结果到了院子里才发觉人活得好好的。
2 i) w& @2 O0 z2 S大家如梦初醒,这才反应过来为何没有禀告皇上,原来是不敢犯欺君之罪啊。
# S/ o( u" m6 Y* Q, l, d+ H+ Z& u8 Z+ x% P, p; c! q0 Y8 {
; E/ e0 E" e- l* K
雍正听说后,思量许久,他或许也觉得这个孩子荒诞不经,又或许察觉到他只是不想参与夺嫡只是为了保全自己。) r0 [( `9 O2 z$ i7 z9 e# w
雍正果然没有立他为储君,乾隆登基后,弘昼变得正常起来,过起了悠闲的亲王生活。% a0 F- R! ~7 K; }8 r# A( N
乾隆四年,理亲王弘皙等人图谋造反,结果被乾隆一网打尽,得知此事的弘昼大惊,虽然事件并没有波及到他,但他知道,自己又要开始装糊涂了。
! e; ~- L4 d$ v2 \2 {( O/ A
; E( ], k! o. T' C3 [$ Q& m/ z! W( P1 ~5 C# [
当时皇帝正在铸造“乾隆通宝”,颁行全国,这件事是宝泉寺的例行工作,在铸造好铜钱之后就会送进宫里去,路上恰好会经过和亲王府邸。6 j' d L2 g% k0 l( G* x; `) V. g
弘昼直接蹲守,带上几个家仆将经过门前的铜钱给抢走了,宝泉寺不敢跟亲王动手,便跑进宫里去告诉皇上,乾隆十分生气,便下令逮捕弘昼。7 H8 t" ^. J ^3 M1 v( r" z( w7 @
7 p5 s- K' c* e
. Y$ T, [/ h4 o% ^2 z/ [3 C2 P" J弘昼被捕后关在宗人府,但他每天该吃吃该喝喝,十分悠闲,乾隆与众臣商议,打算让他去看守祖坟悔过,一辈子不许出门。. q# a- o& O/ o0 f9 n
结果孝圣宪皇后忽然出面阻拦,她是乾隆的生母,乾隆对她十分孝顺恭敬,为了博母亲一笑愿意一掷千金,毫不吝啬,如今母亲忽然出面,自己也毫无办法。( Z1 n f: c. c4 I- q& ?
! U7 u( e7 ^8 g( Y7 m% h; ~5 A
$ T( L2 s( T3 b% v9 O9 E. Y弘昼得到赦免后返回家中,安然如常。
4 L' @3 j2 u* O% C& w: |& M% X乾隆帝喜欢书,因此总是印刷书籍,从他命人编纂了《四库全书》就可以看出来,印刷需要大量活字,一般是木制,但乾隆却下令铸造了一批铜制活字,一方面是为了经久耐用,另一方面是为了彰显大国物力。% }& R& y$ F4 i# w9 S; n
6 B; r6 O: z8 h+ A, ^0 o8 n/ s5 X
- ?) `# [! w* N3 b' y+ m弘昼派人将这批铜活字偷走了,运到家中熔了,之后重新铸造了桌子椅子自己用,乾隆得知后,只斥责了他一顿,收回铜铸物件,之后便改用木制活字了。" T( _6 ]. d( P1 Q! R- d% F
宗人府请求皇帝对弘昼不法之事给予惩罚,但乾隆最终没有更进一步。
% D6 M5 Z# g0 q5 J; N5 v; b" f/ b1 c7 J7 q# a
4 h o0 }- e: `8 B
弘昼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之后就没有再做过这么荒唐的事了。. C$ S/ w) M0 l
和亲王就这么得到了乾隆的爱护,在乾隆看来,一个不会抢夺皇位的兄弟有什么可怕的呢?之后经常会派遣一些工作给他。
2 [) O+ ]( J7 F7 ~$ H乾隆十九年科举,殿试时乾隆就带上了这个兄弟一起,和亲王表现的十分随和,虽然礼节周到,但也遭到了一些非议。
& k' F# C4 z3 w
* x- \, C6 X/ x- \( w. }1 E; N+ \2 l4 M% C. I) Y- q
晚上时,他感到饿了,直接向同样没吃饭的皇帝提出去吃饭,搞得乾隆莫名其妙的,直接拒绝了他,和亲王便十分不高兴。
4 E( ]( L, Q- Y+ Z次日,和亲王又来请罪,说自己冒犯天威,乾隆大笑,置之不理。, `' e6 W6 X% k5 f' g
为了博得百官的讨厌,他还曾经因为过节打了大学士讷亲,讷亲是雍正立下的顾命大臣之一,地位超然,连乾隆帝都对他尊敬有加。
3 F5 n$ W+ b+ y: r# v' V4 @
# S+ r$ Y! f! u# U- d; ?4 f4 x
; H6 h" m) K# e4 X( x6 Z百官立即出面弹劾和亲王,乾隆帝只得出面斡旋,将和亲王圈禁,但不久就放了出来。
! ~ C4 |8 `) n/ T# Y$ d6 S6 C身后荣华8 s" x u. Z! I( w. w
8 t( A; b E- n; w) \! m
弘昼的这些行为断绝了自己当皇帝的可能,也让乾隆对他放下了戒心,从而安稳的活到了乾隆三十五年。! m5 ]" V& K2 ?; G+ N: Y0 b
% a8 C6 i7 v4 E9 _: ?& s
8 y& E* \! @) \ i+ x! U& }他的儿子永璧继承了他的爵位,乾隆又赐一万两白银办理丧事,后来弘昼一脉安稳活到了民国。/ I2 S# A: o0 e5 \
清朝的爵位会逐代递减,到了第八代已经变成了奉恩镇国公了,他名叫毓璋,后来活到了1937年。$ \3 i$ L. U( x3 S, x3 j5 T
弘昼装作糊涂贪财,却为子孙谋得了荣华富贵,这难道不是极大的聪明吗?, o) r$ y( _& m8 m# a1 e0 z+ T/ i4 ]
( O1 Y. j4 ~: C$ n3 s, q4 D+ j9 t
; ~' z4 }, E+ ~. L乾隆当了皇帝但每天为国事忧心操劳,怎么比得上弘昼成为一个富贵闲人,因此说弘昼最聪明也并非无的放矢。
9 H# p& c. C' k7 J$ W) A$ |- E! o他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表现自己没有争夺皇位的心思罢了,而雍正乾隆两位皇帝明显都明白他的苦心,让他安然享受荣华富贵了。
2 p; {, L4 f# K- }% F" ]信源:
* p3 C% h/ E6 L0 u2 t% U7 _《荒唐王爷弘昼的“韬晦”之道》——林硕
Q7 e* ~, Q* ~2 }4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