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时,当你在直播间疯狂点击"0元下单"时,可能正在掉入一场精心设计的金融陷阱。25岁的杭州白领李萌发现,自己每个月的工资还没到账就被分期平台划走大半,而这一切都始于半年前那个"免费试穿"的诱惑。
' s1 }9 L0 p+ Q$ I+ Q( P, X* r这种名为"先用后付"的消费模式正在席卷中国:某头部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其用户中90后占比高达67%,月均分期次数是信用卡用户的3.2倍。
- h6 Z% S/ c1 V0 A$ p但你有没有发现,这种看似“贴心”的新模式,背后可能暗藏玄机?8 s$ L1 X; H/ b) s" g k' k# |
( e! }( ~1 ]2 ]; U! T1 A$ E
8 h/ [8 t8 c2 E/ u1 j& J. B6 i一、糖衣炮弹:0元下单背后的心理操控术4 W3 n! f) ?: ^! H- V ~% n
8 R! I: D& K2 `* g# l$ c! _) u
消费心理学研究显示,"零门槛"承诺能刺激多巴胺分泌量提升42%。当你在拼多多看到"0元试穿"的连衣裙,在抖音刷到"先用后付"的智能手表,平台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催眠——用虚拟的获得感覆盖支付痛感。美团月付用户调研显示,63%的受访者承认分期支付时会购买超出预算的商品。
/ V9 O) b6 W- H( N家中有热衷网购的老人更是无奈,因为不知道开通了“先用后付”,总是花冤枉钱,自己也总是帮老人退件,协调处理售后。( ]2 d4 F6 B9 ]& q, C
除了消费者体验不好外,商家也是叫苦不迭。4 _, {. y% z s, Y2 B1 @0 }
: t0 b) \5 i" o8 Z
+ J/ _0 q) N7 M7 k% o$ F不仅服务费高了,更要命的是,很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先用后付”,发现下错单后,申请退货。货退了,但是平台的抽成没少,相当于平台撸了商家羊毛了。/ P: R/ c+ ^- x# `( b1 ?
可以说,这个功能,只对平台有利,对商家、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啥好事,而且平台也有引导消费的嫌疑。
" Z+ s: ~6 h9 r6 P更隐秘的是时间差陷阱。某分期平台内部培训手册明确标注:"要让用户在15天内忘记真实付款金额"。当你沉浸在拆快递的喜悦中时,平台正在用倒计时制造紧迫感——某信用支付App的还款提醒设置多达7次,每次都在用户最放松的时段推送。
9 v+ Q [$ ?2 N3 s1 g7 U# i4 {+ L0 R! p9 q/ r* {# z
" K. M' d: a) K/ ?二、温水煮青蛙:你的钱包正在被"切割支付"
6 P7 z& ]# l/ [9 o8 x/ O k W0 z0 s, P/ J3 v& [
* W# x, I) o; h2 u D, ^+ W( K
. G- Q6 c+ {8 J# N% [! ^, ~8 b* A9 |5 }
金融科技公司发明的"金额切割术"正在重塑消费习惯。京东白条2023年数据显示,用户单笔消费金额较开通前增长178%,但80%的用户认为自己"没多花钱"。这种魔术般的消费升级,源于平台将万元消费拆解成每天8.3元的心理暗示。1 k* ?" r( u" m0 V0 j& j
+ Z1 u# r m5 g' G6 Y9 S* z2 x( R
2 E0 u7 {+ H: ]' t6 B利息游戏更是暗藏玄机。某消费分期平台年化利率标注为7.2%,但若计算复利和手续费,实际成本高达15.8%。2022年消协受理的金融投诉中,43%涉及分期付款的隐藏费用。更可怕的是信用透支的滚雪球效应:央行数据显示,90后人均负债已达13万元。: x; a2 x K/ I9 u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先用后付”,相关投诉高达9292条。
4 [) P- g' T9 E: o( {% s5 E% v1 S( T) ~, W. K3 l; B% \
8 c" ?) }7 Q5 V' ^8 [6 I6 N/ w
“淘宝购物未提醒直接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我申请全部退款后,想解除先用后付功能授权。客服不给解除,说有订单未完成。我把截图发给她证明我退款成功了,对方还是不给解除,说我订单未完成,他们要审核。开通不经过我同意,我退款已经成功了,还要审核?哪门子的道理?”网友机灵喵留言道。) r4 O; O: |, K1 y* n+ D/ l
三、信用透支:你以为占便宜其实在典当未来! @9 k; F; [/ g7 z0 q) N+ d6 S
4 g$ e) w( V7 N+ `
% t6 w* K4 I* \* ~$ t! U
7 H8 d) j# x3 S. }# }当你在多个平台开通"先用后付",信用画像系统正在编织一张无形的大网。某征信机构模型显示,同时使用3个以上信用支付平台的用户,房贷通过率下降61%。更危险的是,这种消费习惯正在摧毁年轻人的财务免疫力:2023年高校毕业生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储蓄焦虑"。4 Z+ J( Q% m* E
1 H7 `/ B; ]: M7 ?/ V% g, R1 A. K1 m6 c' B5 X
超前消费的代价远超想象。深圳某互联网公司28岁程序员因14个平台的消费分期债务被迫"以贷养贷",最终债务滚至58万元。这样的案例在裁判文书网上每年新增超万例,而其中83%的被告年龄在35岁以下。! a9 p' }2 z3 X W0 Y
针对“先用后付”“先享后付”等0元下单模式,消费者吐槽和投诉渐渐多起来,对此,上海消保委专门发出了消费提醒公告,提示消费者谨慎对待这种购物方式。
9 a9 i/ }" p8 A {: `4 }4 k6 _, R
! G: f0 v- ~ T' w
副秘书长 唐健盛:“先用后付”模式,其实类似于信用卡交易机制,如果发生消费者没有及时支付或者没有支付的情况,就会导致消费者的信用受损。而这方面风险,平台并没有告知消费者。
8 c) ?, V% W/ D4 n6 S, C2 {而且一不小心开通了以后,如果要把它关闭,往往就找不到相关的入口。; ]8 p( K0 V* o: Y
& ^, O! E; x! b( k. E8 ~9 F
8 C0 |- t0 S3 H1 _
在这场精心设计的消费狂欢中,每个"0元下单"的按钮都连着潘多拉魔盒。当我们沉醉于即时满足的快感时,可能正在抵押未来的可能性。记住金融市场的铁律:所有看似免费的午餐,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下次面对"先用后付"的诱惑时,不妨问自己:到底是你在享受便利,还是资本在享受你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