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这场震惊中外的兵谏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轨迹,也让不少人丢了性命。' T& g4 @* a T9 j% b4 r+ T o) N- K
/ D( ]) W; q. j5 [说到西安事变,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的惊人举动,但背后究竟死了多少人?蒋介石为啥要把张学良关一辈子?
; h/ r, f* V& w% x* g' t9 f# ?
% A. d4 q1 F8 }5 ^. \: M3 c* k/ j/ B3 |6 n& j0 C9 m8 E
为啥要搞这一出?( r, u7 ]" k* Z2 i
8 H. B# c" R$ M9 Y* c% F2 s/ y
要弄明白西安事变死了多少人和蒋介石关张学良的理由,先得搞清楚这事为啥会发生。
* a j% n6 Z4 s l4 h8 m9 S0 i
1930年代中期,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也岌岌可危,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亡国的阴影下。: _ U# M" c! X/ @& `( c9 f2 J- z7 b+ f
& I% R2 J% z. c可蒋介石呢,却一门心思搞“攘外必先安内”,把主要精力放在“剿共”上,对日本的步步紧逼采取妥协态度。这让很多人看不下去,尤其是军队里的一些爱国将领,憋了一肚子火。2 v" C4 N' ?2 W) M" t( z! {
( A! N% L8 X, ?& g/ j张学良是东北军的头儿,九一八事变时他没能守住东北,心里一直憋着劲儿想打回去。
' z# e, G; \# O Z, y7 B. Y2 A' _- |6 d+ t# Z& L% F) y/ `
他多次劝蒋介石停内战、联共抗日,可蒋介石压根不听。4 m, X) |% I, g+ h ?
" [9 n; c& Z0 ?+ i4 n' p
! d7 \' h7 i3 R8 }
$ ]3 |5 q8 Q! d$ w" M; V; @, I5 b% O7 l1935年,张学良被调到陕西,担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带着东北军去“围剿”陕甘的红军。! z7 E- a/ f6 M8 I
* |# C/ g" U1 I! M5 ~
结果呢,东北军打得不好,损失惨重,士兵们怨声载道,都不愿意打内战,想回老家抗击日本人。
* p; h0 R' Q7 W" H0 i p8 t2 b( X, l3 m; }- _
另一边,杨虎城带着第十七路军,也在陕西混得不太开心。8 {9 p$ a$ H$ A; X
F( Y+ P/ z U# S# c5 R
他跟张学良一样,对蒋介石的政策不满,也想抗日救国。俩人一拍即合,开始琢磨怎么逼蒋介石改变主意。3 e; T* w( L/ b. V
& t9 w; N5 L: ~) x
1936年4月,张学良还跑去延安跟周恩来见了面,谈了停战、合作的事儿,算是跟共产党搭上了线,搞了个“西北抗日统一战线”的雏形。
3 o4 u2 @( j( z) Y! f: f: C: Y" _, U# E/ l
2 m- R$ t; F2 G0 B" ^3 c5 \4 O+ T; c" j+ j- h1 s
到了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自跑到西安督战“剿共”,还给张学良和杨虎城下死命令,要他们把部队开到陕北前线去。
: y' j. E" V: Z9 M+ O9 E7 ?# z# H$ A& m3 B' q) v: {
张学良苦劝了好几次,蒋介石不光不听,还威胁要把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调走,换上自己的中央军。这下可把张、杨逼急了,眼看劝不动,他们决定来硬的——扣住蒋介石,逼他抗日。
6 X d2 H, h# ^) a/ _4 L$ l西安事变死了多少人?8 V9 X! Z& m1 V ]# j1 u
! E2 U. r9 Q( s8 C! m/ h2 T6 h" c#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事变正式开干。! J7 ]9 A7 h" n ~
I6 V3 w/ V: B% F( j$ g: L: l9 i- r张学良派东北军去临潼华清池抓蒋介石,杨虎城带着第十七路军控制西安城内的军政要员和机构。 u0 x# u( m9 r3 c' r8 u0 Y
; T; Z" T9 @9 e: A: O! ? K1 J: R% \3 c+ v这行动说起来简单,干起来可没那么容易,毕竟蒋介石身边有卫队,西安城里也有军警,哪能不打起来?
2 n) y% U& ~' W5 i$ m" n
" f8 R4 ~. h2 P1 C J( G O在华清池这边,东北军卫队营的营长孙铭九带人冲进蒋介石住的地方。
1 v& [% @' |9 Q8 c7 ?3 Z
4 B, y7 J; n' Q! F( r7 s
2 e3 G$ W' e+ ^( z+ R4 v; O8 n/ a& ~$ }+ o0 c8 ^- n
蒋介石听到动静,吓得赶紧跑,翻墙上了骊山,结果还是在山腰一个岩洞里被逮住了。可这抓人的过程可不是和平演练,蒋介石的卫队拼了命地护着他,双方枪声不断,血流了一地。
& Y% f2 |+ N9 \9 t3 U: d8 s' h; x: h4 T- A
根据历史资料,华清池的战斗死了不少人,尤其是蒋介石的卫队。具体名单能查到的有这么几位:5 S y! F) C8 H) _. e9 H7 g) N' S
8 E$ d% Q# W( G! f2 B- f+ r
蒋堃,宪兵一团团长,胸口中了好几枪,当场没了。
4 _) G/ I1 V' u, U* Y. ]
' c2 b* P, K0 s$ x' k) L施文彪,蒋介石的贴身保镖,掩护他撤退时后脑中弹,死得挺惨。# q) N$ v# r& f+ J, a
0 a9 E( q5 a6 m! o竺培基,护卫人员,挡在路上跟东北军硬拼,胸口中弹挂了。! Q8 _; c* U. C k9 t- O" }% s1 j
; \5 A3 G; W! T: X7 h. C2 A
萧乃华,中校秘书,保护蒋介石时脑袋中枪,倒地就没气了。
2 E4 r1 F, l: h' F1 J
) N4 Z/ U. u: e7 b曹兆丰,一个班长,带着士兵杨志、陈柱亚、郝振伍、熊丸、江煦、胡致仕等人,掩护蒋介石时全被打死了。
: i: t* Q1 }2 |/ Q0 H- K v! ^, c( c! b/ r, k/ W( R2 [
蒋瑞昌、毛裕礼、张华、洪家荣、汤根良,这些侍卫官也在交火中牺牲。
/ p4 W. d- h$ W' b/ j3 u6 `- g7 a& V1 K* t
# `. t# Y1 ?# ~3 ^6 F还有几个重要人物,比如蒋介石的侄孙、军委会少将高参蒋孝先,在事变中被击毙;6 Z/ K5 A4 _! O" c' ^; p/ w
国民党元老邵元冲,在住所被流弹打中,没抢救过来;边业银行西安分行经理王景樾,也在混乱中丧了命。
4 p+ g g5 [2 c% f' j据统计,华清池这边蒋介石的卫队大概死了17个人。
k/ Q6 }2 M: c! X4 k0 x, Z9 z0 W: ~8 a8 Q1 p$ l% w" ^
与此同时,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在西安城里动手,控制了城内的军政机关和要员。- g5 j, p" Q/ x, _ b
( M9 d) P) ~; p2 G& q+ |* P$ d有的军警不服气,抵抗了一下,结果也发生了交火。据估计,城里的宪兵和军警死了大约100人左右。. u# ]$ @5 G6 _
' C8 v9 q) J0 J* v这数字听起来有点多,但想想当时的情况——突然袭击、控制全城,难免会有混乱和伤亡。
2 a& a4 u. x4 ^0 O( V$ a6 X
* `% d( Y( H4 J6 b) g2 q/ i
- P7 z! j3 g1 C" Q7 d5 X; i死亡人数到底多少?
; N+ s$ N" t# K( m U( G/ O& w; @4 Y5 {( q
说到西安事变死了多少人,历史资料说法不一。% `! n7 ^8 f7 t5 A8 R) c: h
6 q& K) U+ D! o0 P有的书上写超过100人,有的说22到30人,还有的干脆说120人左右。咋回事呢?主要是统计口径不一样。华清池的卫队伤亡有明确名单,能确认17人;西安城内的军警伤亡没那么详细记录,估计在100人左右。加起来,120人这个数字比较靠谱。
" ?" O) [ r& y0 _0 P M
8 ~. T7 Z8 k# u" S9 o7 _8 c不过也有人觉得城里没死那么多人,可能就几十个,总数在50到70之间。
2 o6 Z- l3 A* R) ?0 I% V, b+ D4 Y, i
为啥会有差异?一方面是当时乱糟糟的,没人精确统计;另一方面,有些资料可能夸大了伤亡,有些又故意压低了数字。
: \2 q$ y3 h. B0 c" S! Y; u- o+ L3 U! [$ R7 @' L( y& l
咱就取个中间值,算120人吧,这既能反映事变的严重性,也不至于太离谱。
0 C z% h; F% r, W7 e7 S( u A5 k
+ y8 D4 l9 h- E5 i2 {$ y' [& C0 m; {* [" K* l0 A
这些死的人里,好多是蒋介石的亲信和得力助手,比如蒋孝先还是他的亲戚。; ?( \# ?5 g4 r
这对他来说,不光是丢了面子,更是断了臂膀,心里肯定窝火得不行。
E! x- d) u; [% S. k
) J# u" Q* k0 P7 A7 Y西安事变12月25日和平解决了,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 b5 D; E1 I" g& Y* R- b- c s# X, Y d3 S. j
结果一到南京,他就给扣下了,从此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软禁生活。
" J* u( w7 m4 J0 b1 ?& |. |; g9 D/ l" o
蒋介石为啥这么狠,非得把张学良关一辈子?这里头原因不少,咱一个个来分析。
( q7 Y9 e# v+ |5 l2 o* q7 Y$ H) n( y* i6 C0 D% w
9 t* |2 V0 r' h* V
& J0 g- R! f; [- ~% ]西安事变让蒋介石丢了大脸,他在华清池被抓的时候,狼狈得像丧家之犬,翻墙跑路不说,还得靠卫队拼死护着。
/ ~' e3 E4 j: P/ P" }. d2 P
( b- @4 ^' V+ |( _( S/ g结果呢,卫队死了十几个,都是他的心腹。$ L* ~5 s" E: h# |) ~. `
. k9 ?! N% x% w1 T- s. o
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气炸,更别说蒋介石这种好面子、讲权威的人了。他后来跟亲信说过:“张汉卿(张学良字汉卿)这小子让我颜面扫地,他的行为不可饶恕。”这怨恨不是一天两天能消的。5 v( w+ t& C$ n
" W/ |) P# w5 A9 \
再加上死的人里有他的侄孙蒋孝先,这血缘关系让蒋介石更觉得是个人恩怨。
) p( G; }* x5 d7 H0 r* o8 v1 \* B- _: x
他可能想:你张学良害我丢了人,还让我死了亲戚,这账没法不跟你算。
+ I; q x' N2 q, W' n3 Q6 e- g, y) [9 o
/ M5 H) Q' i" @7 \$ Q6 J3 ~
: k0 ` N Z' e- @: U$ h别看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扣了,可他在东北军里的威望还在。
5 L2 s# |1 Z# A! L. ]! H
' d+ @/ N* C3 m+ o1 N0 S' y: N东北军几十万人,不是小数目,蒋介石担心一旦放了张学良,他可能重整旗鼓,甚至跟其他势力联手,威胁自己的地位。8 J0 J- ?2 ]; v3 t; f
6 J# U; a; H5 c5 A* w+ M3 W
事变后,蒋介石对东北军又是拉拢又是打压,生怕他们再闹出啥幺蛾子。张学良要是自由了,东北军一号召,蒋介石的统治说不定就得晃几晃。$ w/ E* I* S: U5 T n j4 l1 I4 a
: Q9 h) h' B4 ^3 d) Q他后来还说过:“张学良若获自由,他的威望足以动摇台湾的安稳。”- C( }+ R* u q8 B" ]1 R3 F
1 H3 [ k: |; x( ]2 `% z* H这话听着夸张,但也说明蒋介石真把他当个大威胁。
( Z- F) N8 P1 \+ ^% d5 y: D8 o2 h2 e, {6 [# D' m
8 h. _# b1 s+ j
/ M; V6 p2 Y8 f2 o) l( H蒋介石是个玩政治的高手,他得让手下人看看,敢挑战他权威的下场有多惨。: B& o. \3 _$ x' j
4 f4 I. B: @9 \% C" Z& h张学良扣他的事儿,等于公开“造反”,这在军队里开了个坏头。要是不狠狠收拾张学良,其他将领会不会有样学样?所以,关张学良不光是泄私愤,也是给全国上下立个规矩:谁敢动我,谁就没好果子吃。
0 ~) b) ^% q6 B* o, x/ J* {- ~) [4 D, R$ o+ J% g) z4 Q
西安事变逼得蒋介石同意联共抗日,这对国家来说是好事。8 t/ w! m7 ~% Z) m2 J/ N
- u2 K6 C0 S# c8 V2 Q
可蒋介石心里压根不感激张学良,反而觉得这小子破坏了军纪,背叛了中央。他眼里,张学良的“兵谏”是个人野心作祟,不是啥爱国义举。- y }6 U+ i% N8 ?
h$ a; ?. m. C! R/ _. x) d这种想法有点偏激,但也符合他的性格——眼里容不得沙子。% S" r% a& L! e& j) X/ _
' d5 J2 U- E) N+ e* h
再说了,事变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蒋介石的声望受了影响。他得通过关押张学良,向国内外证明自己还是老大,谁也动不了他。' Y9 ?" Q, a0 h- \4 M& {5 o( J
! \* c* C' M/ F A4 Z: a/ B9 t- z: i( b
西安事变值不值?
, o t0 ~. X, m6 h0 ~; o0 y u6 v5 W) a2 p4 O$ y" K8 Y# ?
西安事变最后和平收场,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大转折。3 M1 f1 u9 ?# j
1 R( V2 Q- R+ O8 f内战打了十年,终于停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抗日。6 z) K! B' G- L1 u- J+ \
[: |5 }' P( v) V& C; X
这功劳得记在张学良和杨虎城头上,很多人叫他们“民族英雄”,这评价不过分。' O% J1 X2 e! n% I0 n
, ^. Y8 [+ Q( U7 m( U. [可这事儿对他们自己呢?张学良被关了半个世纪,1990年才自由,那时候他都90岁了。2 h0 {: U n9 [" D6 P7 w) Z
7 n. u8 {: t$ A
杨虎城更惨,1949年被国民党特务杀了,连尸骨都没留下。俩人用自己的命换来了抗日的局面,说起来挺让人唏嘘。$ j; [2 G2 ?3 r4 R+ U& T# q
* i1 q% F6 {# T! D; c" s" M e" B/ O) b# D3 N: x
' d2 w* P; g' M' r8 A# `
对蒋介石来说,西安事变是个教训。% ~" ?- H* i% I2 b# S i2 l
他虽然保住了命和地位,但权威受损,手下死了不少人,心里阴影肯定不小,这也解释了为啥他对张学良下手那么狠。/ E) A/ r, g* v% ^6 o- d# s
至于西安事变到底死了多少人,综合来看,120人左右是个合理的数字,华清池17个卫队,西安城内100个军警,再加上几个要员。
0 q3 g! y8 W0 S- r( o5 g- y4 g) [; }6 _+ T6 g) U: C; o
这数字不算特别大,但对蒋介石的打击不小,尤其是那些亲信的死,让他记恨了一辈子。' w2 |% _2 D" x# O
! {. e) H5 A+ E2 X n为啥关张学良一辈子?怨恨是主因,权力斗争和政治考量也跑不了。
0 D) y( w1 e. x8 s- k
& R% a# O6 e( c2 m
& N' N0 P$ k( c+ A4 k1 z! u C+ o8 }4 N B+ q0 f" d+ L, p0 d
这事儿里头,民族大义和个人恩怨搅在一起,蒋介石选择了后者,把张学良当成了出气筒。
0 l' ~2 h3 D6 X8 m9 w8 k& [
* a7 t8 `0 B8 H, D0 D这段历史告诉咱,英雄不是那么好当的。
' {0 e9 v1 ?: }" _# m0 W# o
6 a# l, C( v# T张学良和杨虎城干了件大事,可代价也忒大了点。& m4 B+ q2 O4 l" u1 T) ~% h
参考文献:( i6 r' s9 I' L. {# t
《西安事变新探》 杨奎松 山西人民出版社0 w6 Z2 P5 I5 ~. z/ P# c
《西安事变史略》 李义彬 社科文献出版社
/ Y! m7 \9 x1 p! |2 P' |3 f《中国国民党史》 毛家琦 江苏人民出版社
2 r, k! z+ U7 [. e/ z9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