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对现代国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说起俄乌的积怨简直是一笔烂账,但是说到乌克兰人对俄罗斯产生深刻敌意和不满绕不开的一件事是乌克兰大饥荒,他不仅导致了同在苏联一个框架内乌克兰人就对俄罗斯开始怀有重大敌意,还使得乌克兰在独立后更加倾向于西方国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和保护。这种历史背景使得俄乌关系更加复杂,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深刻的分歧和矛盾。% b8 _8 F' H! k- B1 b' I$ v6 `
简单来说,乌克兰大饥荒发生在1932年至1933年,是苏联时期的一次严重人为灾难。当时,苏联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大量征收农民的粮食用于出口换取外汇购买工业设备。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下降,加上干旱和病虫害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据估计,乌克兰大饥荒导致的人数在250万到480万之间。
% Q ^8 ^% e8 q- J& { h9 k1 c' D3 ]- ^! m0 F" W
% E, A# r" H* K1 ~+ H
工农业剪刀差
: V7 ~2 U N3 S' c9 I5 s1 |0 O+ j/ Y- J. J
苏联刚成立时经济是非常落后的,工业产量不足美国的1/8,斯大林急迫的想要改变苏联的落后面貌。他认为,必须尽快发展出强大且独立的经济体系,迅速实现工业化,特别是要建设起强大的重工业,具备制造飞机、坦克、大炮等重型军事武器的能力。但纵观西方国家的发展,是工业化是需要大笔资金的,这笔钱要从哪里来呢?西方国家可以通过殖民掠夺和对外战争来完成原始积累,但苏联只能靠自己。( s) A% M" x: R. H f" j; y/ I# y6 i
斯大林将目光投向了苏联的农村地区,那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动力,有数不尽的粮食和勤劳的农民。如果政府从农民手中低价收购粮食,再将工业品。高价卖给他们,便能在这一交易过程中获取大量利润,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只要工业发展起来,便能够大量制造机械化设备和化肥农药,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最终反哺农业发展。这个设想要想实施,就需要暂时牺牲农民的利益。
; I* z( o ], z" L7 U8 a但人都是自私的,谁会愿意低价出售自己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呢?面对政府的低价收购,大部分农民选择同伴,他们宁愿把粮食囤积起来,也不愿意贱卖自己的劳动果实。这样一来,非一旦工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没能解决,城市里还出现了粮食短缺,于是斯大林派出征粮工作队,挨家挨户的收购粮食,但这样的非常措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1 J+ s: W, O1 y* t
; |9 n) H0 o6 u7 ~
0 f3 i& \! }1 A; t N' L6 h$ o- Q农业集体化
$ x X9 e# |* J* S" @1 K! z: U; x W4 [( L9 h/ G
对于征粮不力,斯大林进一步提出农业集体化,把全国农民组织起来,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消灭私有制的小农经济。在他的设想中,如果农业实行的集体化,那么只需要三年,苏联就能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为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 x1 g( I8 V! R! G! ]& o
对苏联而言,斯大林的果断是国家之福,但对于苏联农民而言,他有不少的苦楚。斯大林认为,先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是值得的。他强制命令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采用最强用的手段镇压富农阶级,将他们全部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斯大林的这一政策极大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害怕稍微一努力扩大了生产,便会被定为富农,这导致在一五计划期间粮食产量大幅下跌。. |5 T( o3 Y' X% O% |7 J
* p6 \/ ]8 Z4 z* V: r
, C; \4 _/ Q! s! l$ p, d
大饥荒的惨状3 b+ C! h* M. |) [7 g) {' C6 s
+ _" G& p8 U- ?1 [& { F4 J T自1932年4月,农村地区的死亡率开始超过正常水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月。而在城市里,被父母遗弃的小孩越来越多。( N' |4 I: W! y+ ]# v# d
在饥荒严重的地区,到处都有挨饿的人。妇女哭,男人也哭。由于粮食的缺乏,黑市的面包价格飙升到1927年的6倍之多!这年7月,饥荒继续蔓延。国外旅行家卡维思·韦尔斯在书中描述当时的见闻:“孩子们正在吃草。肚子严重肿胀的小孩子在非洲和其它热带国家很常见,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白人小孩这个样子。”
7 o, @- R* e5 M& u# B为了活下去,农民们想尽办法去弄吃的。一些妇女实在没办法,偷偷剪了一些麦穗回来,却要面临十分严厉的刑法。一位妇女剪了100个麦穗,被判了10年,而她的丈夫在两周前已经活活饿死了。
) N4 ]0 V2 w- q! b3 }! p
8 g" e) }$ p: ~- P2 t4 T- `/ {6 w
Q. R1 O" u8 o2 C! j7 a饥民们吃猫,吃狗,吃马,很快连动物也吃光了,然后是皮制品和动物骨骼,也煮了吃掉。还有人注意到,小孩们玩的羊拐玩具不见了。原来,它们被偷去作为别人的果腹食物。那时人们常常将骨头收集起来放到锅里煮烂,碾碎了吃。
( o) [# ^9 `8 q/ j. W! x, B7 h5 M人们因饥荒而出现大规模死亡,饿红了眼的人们开始吃人,这可怕的现象很严重。在一份报告中,有一位年经的农民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并将其尸体吃了。2 G2 ` d; ` I. u* D) B5 Z2 _
乌克兰政府部门经过调查发现,仅在1932年3月,就有72起吃人事件,65起吃尸体事件。发生吃人事件的地区,往往是受灾异常严重的地区。2 ]3 ^2 X3 L" L/ Z9 K2 T- M
1933年1月,斯大林下令封锁乌克兰边界,不允许农民随便离开。正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饥民们本想去其他情况稍好的地方讨生活,但是大多数都会被拦截,遣返回来,继续在饥饿和死亡中忍受煎熬。
0 r( F- P/ K0 l8 d. i$ w. g. T苏联各地当时均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尤其以农业发达乌克兰最为严重(特别是赫鲁晓夫主政乌克兰之前的三十年代前期和中期),乌克兰作为欧洲粮仓却经历这些,乌克兰人认为苏联完全是在榨取乌克兰的血来发展自己的工业,加之日后苏德战争,作为主战场的乌克兰又经历了战乱,这使得几十年间,乌克兰饿死的人有上百万之多。$ C$ o+ g7 S- {4 m# \5 N' M6 M& g
其实客观的讲,乌克兰大饥荒是有30年代乌克兰地区干旱、虫害、土地抛荒等自然因素,但是人祸方面战乱、农业集体化、工农业剪刀差都加剧了粮食危机。
; c, d1 O# S/ |( b- `苏联时期的其他积怨) @" @( J% S d. |/ ^$ v* g/ ~! e
2 Q& E# ?+ J) e% Y: Z二战作为主战场巨大的战争破坏也加剧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积怨。放眼整个苏德战争,1942年-1944年这一决定生死的最重要博弈时期主战场就在乌克兰,苏德战场的主战区和双方的反复拉锯就在南翼战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基辅战役,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特别是战争跨度长达两年的四次哈尔科夫战役,都是苏德战争中最血腥最残酷的战争缩影,这片土地生灵涂炭、基建被毁、人口被掠夺,资源被破坏、既诞生过伟大的将军也出过叛徒,饱受战火又在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和纳粹种族灭绝政策中夹缝生存的乌克兰为二战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2 \3 e4 y9 k) X, e9 Z( `' Q; r二战作为主战场巨大的战争破坏
3 B# U& Y1 H* |- ?( ]
/ m6 O E8 E7 R基辅战役1941中基尔波诺斯上将指挥苏军在第聂伯河正面依托基辅要塞区在正面,顶住了德军南线攻势(7-9月),但后期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古德里安装甲集群转向南翼与克莱斯特装甲部队在后方合围了基辅守军,号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仅此一役苏军损失兵力66万以上并丢失了乌克兰首府,但也有学者认为古德里安此举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导致德军1941年冬没能攻下莫斯科。
4 Q$ k% E' q5 Q
4 P# x! M8 I1 G) F7 ~# [, j5 i2 x$ E+ ]3 P) t; ?
1942年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作为黑海舰队司令部并且有着能威胁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的油田苏军空军基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曼施坦因指挥德国南方第11集团军1942年末到1942年初攻克了该要塞,苏军在刻赤半岛和要塞损失了24万人,此战成为曼施坦因的封帅之战,并且曼施坦因在此战之后逐渐在苏德战场崭露头角,运动防御战大师,很大程度上延缓了第三帝国的覆灭。& q+ u& w% m- U( J. |' u' t5 C+ B7 i
! u! Q+ q6 v4 o; ]4 ~: {5 j8 C$ D: G7 S5 r: C" o1 s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在乌克兰领土上,战役前期在顿河大拐弯处苏德两军反复拉锯,德第六集团军经过一月余苦战才打进斯大林格勒城区,此战中苏联最高统帅部发布了重要的227号命令,即:一步也不后退,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并增强了士兵守土抗敌的决心。苏军指挥官崔可夫、叶廖缅科、赫鲁晓夫与德军在城市废墟中激战数月,最终在冬季两翼突破第三帝国仆从国阵地合围歼灭了德第六集团军30万人,扭转了东线战局。( P, h# e3 Y6 I
8 H( i0 s) Y+ B( N' \$ W/ M" X \! r8 c
库尔斯克战役同样规模宏大,德军为夺回苏德占城主动权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苏联集中了强大的预备兵力构筑库尔斯克突出部击败了进攻的德军精锐(北线莫德尔第九集团军、南线曼施坦因主力党卫军装甲军),彻底夺回苏德战场主动权,解放哈尔科夫,此战双方参战坦克数量超过8000辆,有数据称仅普罗霍洛夫卡一战双方投入的坦克规模就超过1400辆,此战也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
9 a- C- V" ~/ c- @' ~' G3 i
1 T8 r# V) A$ `( S. d5 _" p2 V- e* H) @
四次哈尔科夫战役更是值得一提。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德意志国防军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最后阶段之其中一场战役,1941年10月24日,哈尔科夫陷落。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发生于1942年5月12日至5月28日,苏军在冬季,攻中成功地将德意志国防军从莫斯科击退。又耗尽苏军的后备力量之后,哈尔科夫攻势是苏军发动的一次新攻势。苏军试图借此争取战略主动权,但结局是惨败。) u6 S3 T: S, k9 \2 h* L( T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间在围绕哈尔科夫对苏军的一系列攻势行动,曼施坦因的反攻重创了约52个苏军师,并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史学家认为此战暂时挽救了第三帝国,将二战整个时间拉长了数月。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1943年8月12-1943年8月23日苏军从德军手中最终夺回哈尔科夫。 P. t& d+ G8 a6 r0 l
克里米亚半岛归属问题6 v; R3 I" t( ^; `3 [; w
8 ~% A) s% ?1 ]3 @$ u6 V. x
克里米亚半岛北面接壤乌克兰,东面毗邻刻赤半岛,向西直抵东欧,向南与土耳其隔海相望,地理位置易守难攻,还有深水良港,特别是塞瓦斯托波尔岗作为俄罗斯黑海舰队的驻地也是优良的深水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 D \3 X4 n4 z5 r对于西方来说,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与欧盟,北约海军可以直抵塞瓦斯托波尔港,该港口距离俄罗斯主要能源出口的新罗西斯克港不到200公里,距离俄腹地的顿河伏尔加河流域不到500公里,这意味着北约可以随时把刀顶在俄罗斯的腰眼上,逼其就范。% Y# h X, x4 M( n6 [
) I7 ]: [* p3 ~! J. t5 N
: b2 h& n1 u0 H; N% Z1 K
对于俄罗斯来说,克里米亚是和圣彼得堡一样的重要西方出海口,控制克里米亚意味着重新掌控了黑海的主导权,不但稳定了自身的能源通道,而且还扩大了影响力。向西可以加强对东欧巴尔干的影响,向南可以压制土耳其,对北约封锁有突破性作用。! s P& o. @9 t+ z8 W2 P
克里米亚半岛本身有多个历史时期的纠葛,归属权反复变动。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的争夺;二战中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1942-1943苏德拉锯;后来赫鲁晓夫将克里木半岛划归乌克兰联邦;苏联解体半岛归属乌克兰,主权一度归属乌克兰,但是俄罗斯有使用权与实际控制权,本地军民也以亲俄派居多,始终矛盾重重,不服管理,实际被俄控制也期望回到俄罗斯。
s6 f! _! o) n; S+ |位于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片地方其实本来是归属苏联中的俄罗斯联邦的,但是由于与俄罗斯联邦路上不相邻,一定程度上属于飞地。当然乌兰并不承认,十九世纪的克里米亚战争、二战中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等无不见证着俄罗斯历史的兴衰,特别是半岛西部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作为整个俄罗斯黑海舰队的驻地对俄罗斯意义非凡,几个世纪以来双方始终僵持不下
% V& D1 M% _0 @4 Z1 y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 d# n3 C# D2 p- L+ I
) {$ w& H) B. a' ~7 w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是一件发生在苏联统治下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评分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例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
/ o" m6 t: D' C1 l
" n$ {7 z% z0 I0 a. U- E0 S1 V2 d% r! a
切尔诺贝利事故给乌克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人口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也加深了乌克兰人对苏联的敌意。当然,客观的说,即便是在HBO前几年来的一部高评分的电视剧《切尔诺贝利》中,也无法否认英勇的苏联军民为抗击人类历史上首次的7级核事故中处置得当,付出了伟大的牺牲,由于处理得当使得事故仅仅控制在了普里皮亚季市内。) q9 R/ B) o$ @9 ?; b
无数的历史与现实纠葛让同属斯拉夫民族的俄乌之间本就积怨已久,这次的直接开战大打出手更是让双方结下大仇,不知两位兄弟之间最终能够化干戈为玉帛还是从此敌视形同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