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职场都进不去”?

[复制链接]
查看8090 | 回复0 | 2024-12-3 09: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发现优质高等教育软科: G7 n4 Y- M9 l$ a0 G

% ]- Y/ b0 h' F% p  E: t# |6 G+ G% r) D
“现在大学生都这么难找工作吗?”
# J4 X3 m4 C* Z/ X" a0 D( c$ V
9 F6 J) _# `" B" z8 c  i. |$ ]- i$ V& ]/ V
“00后不是要整顿职场吗,怎么连职场都进不去?”1 U( W& Y4 A) w. v! e
' y% t0 [" A: Y* V6 h8 e2 y

9 m8 h6 _. d0 s) B- R日前,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工作会,部署做好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据统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
5 p6 M1 z# K' O- d! y, H
& j6 b( |; z1 G3 ?  I' Y# G0 c$ W% N% {& l9 F# M+ U7 T* w! `
1222万,每个应届生都是1222万分之一。
& ^) d: V' v8 R7 L
0 x  K3 t8 b  z+ M6 A1 v7 |/ M" t. l8 p

- r% k2 O: o) X# l" M0 ]8 a4 g
  e6 d( q* O4 c% J$ G

' w+ S0 x. S# ^) n* h& f. D# h5 j; b6 H4 n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意味着我国正在迈向教育大国,也是国民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标志。但与此同时,毕业生就业问题渐显。千万应届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冲击本就严峻的就业市场,就业压力加剧
8 \7 r7 R* {7 a. G8 k( a6 n# _

% w8 `0 Y7 w6 h8 E/ w+ b5 _茫茫就业市场,应届生们去哪找一个“萝卜坑”?, @. E; `& M  o& u

  v8 c: g3 \9 U3 i/ X+ c1 i1 y- x- \6 Y. R* K3 g$ i7 C8 N' C
, z$ o4 [# K6 a
: X8 r) `- t7 {3 U( u
( Y7 v) X# L5 G3 M7 y+ @' o
- }: X" t) A' {
5 y7 T0 n# _# o, k6 s

) b# N3 J7 W4 k, W+ J
应届生,就业困局

' V: H) x; U) Q3 e( W“金九银十在哪儿?”
7 t6 \& c8 O* M. O( a/ m4 w7 Z1 N3 C+ O' i2 U

  w6 \0 D9 H. _9 D; H秋天,又到了应届生大规模找工作的季节。一般来说,秋招是企业面向应届生规模最大、机会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招聘计划。但庞大就业人群冲击,让机会最多的秋招也遇冷。
; H$ |0 u6 p7 z! {7 q# G$ Q$ }( w  ?, U$ ~

3 l2 h/ u, k% K( B; r今年1月份,牛客发布的《牛客2023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透露:64.1%的24届学生在秋招中投递超30家企业,同比增长33.1%。然而,投递多并不代表着收到的offer多,43%的毕业生收到offer数量为0,而2021年秋招该比例仅为13%。3 Z6 A( I* ~* M/ T
" x" o1 `" }* c5 ~8 n. Z6 j
; L" l: Q" {+ o
, B3 V! P8 X3 Y5 B+ [! I+ ~( E
/ c0 U1 I' y& f
图源:《牛客2023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 x* l/ Y' k# W3 c6 l  {, P
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办的2025届高校毕业生招聘会,500余家用人单位发布职位共1958个。1.3万名学生参会,投出超过4万份简历,但达成初步意向只有4000余人次。诸如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的“综合管理岗”,招聘人数为10人,应聘人数达1657人,可谓是“百里挑一”。& e4 d% b2 M8 X( I5 Z$ }+ T: l
* G0 b5 v: l8 t. O1 P2 Y
7 f, d1 l% u% p( A/ E/ a
“毕业包分配工作”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当下的应届生找工作,是又一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到达对岸”,收获心仪Offer,并不代表结束,前方或许还有“毁约”“裁员”等着”。; l+ J0 V9 C/ O( X; Q) I' ^9 @

0 o# e4 V6 q7 s) F- V- T) E, n+ [" O. s
据《工人日报》《法治日报》等媒体报道,部分企业或因内部调整,取消招聘职位,或没有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过量招聘,从而毁约应届生。Offer“飞了”,一时难以调整状态,部分应届生也因此错过最佳就业时机。
+ ^4 H3 F: U  @& e. ^+ P- [: G9 s7 q% t; J" ]6 Z. w1 ^
- D5 ^9 k( ?& |, n# u
2024年4月24日,“特斯拉被曝毁约应届生”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2023年,有校招生向媒体报料:“游族网络正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一刀切’裁掉所有应届校招生”……$ ~& }6 \5 A6 j2 ]% }8 O. ^
0 I' N3 b/ z0 |) f( s6 m9 _9 S

. Q9 r4 K8 b3 p/ ~8 F) H& T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企业在裁员时必须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每满1年工作支付1个月工资;不满1年但超过6个月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对于企业来说,初入职场的应届生,成了控制裁员成本的“首选目标”6 D3 b4 Q  k! B# R  t
" k: P& f5 T# D* d) P/ O8 Q$ b; r
; t( F* W7 t& E% a9 e

- Y5 K7 i$ P! R) a! u
- m. @) d: O4 n' x; n6 F7 {
% `8 w. h) S" w1 s8 W7 \1 Z) G. T* L4 g4 q" A

: i' q/ r) E) w4 U( u% W/ Z
) p; k& T4 V7 S5 R+ [
应届生,如何破局?
* p3 A) I9 W1 p
一句“00后完美吃上时代的黑利”,试图解构应届生就业困境。话语的回应轻飘,应届生以实际行动挣开这一局。. u0 V/ A7 ?6 O- s% a1 i$ f$ ^  a* ]

) A# r) M" ]; j- S  S8 I, m5 ]9 p/ C. w: d  h$ e* F% Z. g3 b
有人选择“慢就业”7 V* X9 z# Q6 J+ ?- x
“慢就业”,即毕业后不直接工作,而是选择脱产备考、自主创业、支教游学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考研、考公考编
% f- O" ]8 M! [8 S' `3 e, y0 G) U  k% p( K7 b/ w" W0 Y
1 x& R  L2 {4 ]4 k* H
当高等教育普及化,本科学历失去就业红利,大学生们选择“卷学历”,以求获得更好的工作。招聘网站上的岗位要求,也渐渐提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成为“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
0 l1 ]. ?( d$ I3 T( K! ]
, S- W2 r3 {+ h# r- p
4 X1 _1 \/ g5 ?. t# k& k但今年,凭借研究生学历获得求职“入场券”,已不是众所追求。今年考研报名人数暴跌50万,考公报名人数却比去年同期增长34万余人,再度刷新历史
" i$ [3 L$ N- |9 y* v. c3 F% v! ^4 E5 k0 y8 f. i$ p. i% g" ^) x

1 X" e0 a+ s. B8 v& w根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2024届应届毕业生选择考公考编的占比为25.12%,选择深造的占比为22.22%,两者合计近五成,2023届的这一占比合计为三成。“求稳”逐渐成为应届生的主流择业观
+ ?, o* P* S3 `' y4 W
; p! {; @' `' ?9 }/ @+ X9 n, K$ s3 v' i
! k, `+ w( h+ }9 m  ~' @6 W; x
应届生,“职场都进不去”?-3.jpg
: \+ ?: k# v9 ^
图源:猎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 s% o* ?+ R0 `$ e# s
有人“脱下孔乙己长衫”
$ n( y5 |% s& h; j8 q- @4 O+ v象牙塔的知识难以满足工作所需,骨感的现实支撑不起丰满的理想,工作后才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于是选择与学历“看似不匹配”的工作。这,便是“脱下孔乙己长衫”。5 y; q: _3 m# n5 X6 A! t3 j7 N

, C: g$ M4 P: E" R
: u5 r  ~$ R. N+ y+ d2023年,一句“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捕获了年轻人的强烈认同。可自嘲过后,大学生们一面打破“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思维,一面继续寻找出路:
+ S& t% u7 p% Y* G
$ f# v+ U5 E9 Y6 i
7 t& J; e/ Q1 U) ?" O
中传毕业的硕士,当过制片人,转行去卖番茄;学金融的大学生,离开金融单位后,转型卤味摊主;花了很长时间找工作的大学生,最终决定去做月薪4500的食堂阿姨。5 I3 b( `" I& d) ^
' n% B9 J; f3 a/ e% r2 Y2 T7 }% g

4 T2 }5 k" m9 a3 j( i8 E: h& T' u经济下行环境中,个体的应对之策有所局限。就业,也不仅仅是应届生的个人命题,还是高校应重视的社会议题。因为当人才专业培养脱节社会需求时,结构性失业也随之出现。正如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邬大光所言,社会发展进入“加速时代”,但高校专业调整却总是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 I+ D7 h4 H* c; L+ M+ x
& M( J# L' L. B+ Q4 h1 q
! v+ x" `2 W- K/ \% ]+ m* j为跟上社会发展步伐,202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之后不久,教育部又印发《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对本科专业设置工作再次作出部署,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 `; ]8 ~& R" O( t9 i' w8 r. U- i3 ~) c" M1 q4 g) `+ @/ d

& L/ N$ }+ r3 M& G! W; k$ h* y% K6 b& V6 k3 }" b+ q
" _# z+ D! d  t1 e6 {  W$ L3 ?
, J: J/ @# g% ]1 G% i0 Y* f& t( G1 |

/ ^. U! y: E  V. H专业调整,是国家、高校的宏观应对之策,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然而,需要认识到的是,专业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就业市场也无法朝夕间增加千万岗位,个人“即投即中”的美梦也可能在“寒冬”破灭。
+ @8 e4 s5 [$ e. x' h
7 \& _: q) M5 E8 ?; f) W. A1 y/ |4 g) V5 d6 e& q5 g' |8 R
希望,在你听到“大学生都这么难找工作吗?”“连职场都进不去”时,以“战斗”的姿态去回应,不轻易“退局”。常怀勇气,永远前进,“不叹宿命,大道三千皆可行”。
( r5 O( t+ M0 X' R
6 D6 z4 y5 F5 n  u
0 b2 m4 B! c; t6 U& I4 E
/ g2 C2 L8 D1 x6 y, S9 H) E( d
: e$ E9 M5 [3 G3 o/ }4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