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黄彬倩: J( s1 L+ A+ V2 {+ b4 n( I
b5 C8 E, I/ [0 p) {$ s4 K% L3 c* V9 Y. q! y
z: `& @7 S8 b/ p3 x2 j
“正月梅鮦,二月鲻鱼,三鲳四鳓五马鲛,六月鲈鱼,七月虮蛄,八月望潮,九月黄鱼,十月乌鳞,十一月带鱼,十二月鳗鲞。”在东北地区猫冬菜的时节,居住在玉环坎门的渔家人循着岛上独有的“二十四节气食鱼民谣”,摆开了一整个冬季渔获的宴席。" N2 v; U) _1 o* P$ |, `- l
/ ], q6 e! _* p* r% v- w0 N: t坎门有着深厚的渔家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勤劳聪慧的渔家巧妇,她们利用应季的资源,创造性地做出了一道道让舌尖缱绻的时令小吃,讲究的就是一个应季而食。 r2 M2 J7 e) F+ O C1 U
7 y$ G" t$ m; b {$ e0 E
渔家巧妇中,也包括了我的姑姑。三十多年前,姑姑从玉环的西北角一路风尘仆仆地嫁到了最南端的坎门,从一个田间的农家女摇身成了临海而居的渔家女。从此,讲了二十多年太平话的她靠着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原本一窍不通的闽南语。鱼面、鱼皮馄饨、鱼丸、水潺饼……这些坎门独特风味的渔家小食,也通过姑姑这双巧手丰富了我们这群从小生活在山坳里的孩子的味觉记忆。小时候去姑姑家,途中虽然要颠簸着翻越许多座山头,但我深知那一桌鱼宴是鲜活一整个冬日的珍馐。
* F+ U+ y3 H) B3 i8 {4 }$ e2 b, C) z0 N y5 b j
: C9 p1 o7 {7 I8 V% K
4 _: z$ y) p8 _刚到路口,“咚咚”“嗒嗒”的声响此起彼伏在逼仄的巷子里,生活在这里的渔家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敲鱼面。熟悉的小院里,姑姑、姑父正在敲鱼面,见我们来,姑父热情地招待我们,姑姑抓紧制作。
2 A3 x; m" f3 J7 O- j- h, w
. d( J3 a! I/ O' z( m6 M% ~椭圆形的砧板上,姑姑将一个厚鱼饼铺展在一层薄薄的番薯粉上,一手不停地敲打,一手不停地转动鱼饼的方向,直到鱼饼变得有韧性且薄如锡纸,我曾天真地托着腮帮子数姑姑棒子敲打的次数,可我总也数不到头。成型的鱼面放在锅里烤至散发出鱼肉的鲜香,晾凉后切成条状,才是成品,姑姑每次都会将敲鱼面放入鸡汤内煮沸,鲜味足以撩人。鱼皮馄饨,我们当地称之为“鱼羹馄饨”,用鱼肉敲击成馄饨皮,剁碎调味好的鲜肉做馅,晶莹剔透,干蒸或煮汤,滋味怎一个鲜!鱼饼,集合了豆腐、番薯粉、肥肉和鱼肉的又一道渔家风味小吃。鮸鱼丸,清水也能成就一碗回味无穷的鮸鱼丸羹,再舀上一大口鲜香的带鱼饭,粒粒分明的米饭包裹着带鱼的咸香,口腹之欲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姑姑总说,多亏了大海赐予我们这么多丰富的食材,可那会的我哪里想得到素未谋面的大海呢?我只想着多亏了姑姑,她的一双巧手让我的肚子填满了大海的味道。5 {$ t, e( O4 c2 S$ R4 H# y
3 c8 N" q! e0 i. \$ m1 L2 C0 b, B6 q$ ]$ r* ?
0 h6 g( [- c% a) W7 _) T; O7 I7 C' f
近日,杭州的一位好友托我代买坎门的渔家小吃,我将这个任务自然地托付给了姑姑。电话里我让姑姑去市场上买一些即可,她嘴上答应下来,可隔天,堂姐却发给我姑姑、姑父在家敲鱼面的视频。原来,为了让我这个“礼”送得妥帖,有面,姑姑放弃了市场上随处可寻的成品,她拉着姑丈一早去了菜市场购买最新鲜的鱼,剖鱼肉、剔鱼刺、敲鱼面,看起来制作简单的渔家小食其实却最费心力,仅是小小的一张鱼面,敲击次数就达到数百多下,耗时五、六分钟。
4 P3 q; f5 a$ X
* k# ?% S0 X( [& K+ h( D2 W; T6 m6 g8 \( V
* [7 C9 f0 \( u. v% y
几天后,姑姑竟托人送来了两份分好的小食,一份是要我寄给杭州好友的,另一份是捎给我的。那天晚上,我在家特意煮了一锅带鱼饭,搭配上一桌子的坎门渔家小食,孩子们捧着碗大口咀嚼的样子让我似乎回到了儿时冬日里在姑姑家吃的那一桌渔家宴。夹起一根鱼面,脑海中浮现姑姑敲鱼面的背影,她把亲情一下下敲进鱼面里,慢慢砸实。
' o4 \% o* D; l& ^2 b2 o3 M- f8 i# F' r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