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汉已跻身“中国超大城市”
, n5 w/ t, G; V0 ?/ C在中国近代,能够称之为大的城市唯有大武汉、大上海。
* j. G) A% @9 r但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东南沿海城市随着外贸型经济发力、迅速崛起,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超过了武汉。; H' y& ?% s3 F0 a4 o' H# K
2000年以后,武汉乘着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逐渐找回曾经的失去的辉煌!" U ^' }' Z# y+ O' |4 s# `0 |3 S; A0 i
5 h5 t; ^0 D1 z; j8 ]6 K
, T* ?0 V6 m$ V! m; W. J' L
武汉晋级中国超大城市
! n- ~/ k* ~& X2 g5 S0 Y& D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市城区人口达到1094万,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城市认定标准,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就是超大城市,因此,武汉正式跻身我国超大城市序列,目前我国一共有8个超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超大城市是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的最高级别,其次才是特大城市,目前我国特大城市一共有11个。值得注意的是,新一线城市中的杭州、西安、郑州、南京、长沙等城市,人口规模未突破千万,因此只能屈居于特大城市序列。
W" d. t5 A: G* f, a+ {( B' u: b2 C d, E; o7 I
6 a$ r2 o, Z2 j/ p3 V$ y/ q
武汉 5 f0 A0 J5 J, i
成都和武汉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中的强者,入选第一阵营,直逼北上广深,展现出武汉、成都超强的实力。/ Q$ k9 e+ Z' P# s6 n
二、武汉首次提出建设四大副城
7 \5 i* d1 H) Z6 `7 i8 \一直以来,武汉市主城区主要集中在三环线以内,三环内也是武汉市公认的中心城区和主城区。
' Q; T, ]+ t. Z7 g' g: K& ?: U0 s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和建设,三环内土地趋于饱和,产业、人口等发展空间有限。( v4 J. O) ]2 M
武汉市急迫需要拓展新的城市空间,以承接人口转移和产业转移。
( i! M6 i( `* b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市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了:规划建设四大副城的方案。
: K# Z9 L0 o+ M- `7 W
6 t$ v8 Y9 X' R4 k& w
: K1 }) A. M( @( P" N- k D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5 8 W) I* ]2 Z" i! q9 ^/ E) J. R
根据规划,武汉市将在三环外,靠近主城区的位置,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建设长江新区副城、光谷副城、车谷副城、临空经济区副城。
/ d) M7 B8 n" @( W7 C其实,武汉市大概在10多年之前,曾经提出“1+6”城市格局,也就是1个主城区加上6个卫星城。但是最近几年,基本很少再提及6大卫星城,取而代之的是4大副城、长江主轴等全新的规划概念。这样的变化,也体现了武汉市在城市规划管理中,不再采取拼数量,而是更加注重集中优质资源、重点发展4个区域,“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精益求精,更加注重城市发展的质量。5 ?) _* t- e: c8 `6 @( c" s8 o6 `
4 V \4 B2 u, v. O" f* A& U; M. ^( Y6 i
此外,从武汉市新规划的四大副城的位置可以看出,它们不仅在空间上实现了主城区向外拓展,而且和远城区产业板块密切结合,光从四大副城名字就可以看出:光谷副城主要指的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凸显“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车谷副城主要指的是武汉经开区,也是中国车谷所在地,凸显汽车产业;临空经济区主要指的是东西湖区和黄陂区宋家岗片区,主要凸显临空经济产业;而长江新区指的是谌家矶、武湖、阳逻等区域,主要发展未来产业。
+ _8 i2 [" H6 z2 U$ Z p' D# x* x5 F9 b% h1 \
" g( G0 L+ c) y# R% a
3 b% d5 f) m) h- \
武汉四大副城,每一个副城规划人口100-200万,加在一起将会是400-800万,相当于再造一个特大城市。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伟大战略规划,它证明武汉市绝对不是只满足眼前的城市规模和城市地位,而是对标上海、深圳等城市,致力于成为中国未来的一线城市,因此在城市人口和建成区规模上,积极寻求重大突破和进步。# _- E+ x v/ \7 z
9 U5 E& g: E% H9 O: E& y
; W) \2 C7 k4 f1 {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
$ |: g' ?% H" a2 t; o——可以说,武汉四大副城,承载着武汉主城区人口转移和产业转移的重任,是武汉市未来的希望所在。& u( v3 p: Z/ G H* t9 z$ i7 c
8 W' |! L9 d- w/ D9 ]* O; Y
) P4 a+ j+ \: n4 e- A. j中国网谷:武汉东西湖区 2 ]0 s( @" [3 K' z U( @' O
, }1 z' f4 {5 v* x
$ S) E" C4 X$ V中国星谷:新洲双柳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2 `7 h0 [: {- _' }/ @( A- J三、四大副城: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 ]* ?0 v/ I: u. W: |% o如果说,武汉主城区主要是发展商业、贸易、现代服务业、金融科技等产业,那么武汉四大副城则是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 d d. q2 E9 O2 i3 R2 r# T6 D) ~
! y' |2 F4 E& s, v F( Q0 I
4 Q- F- c3 u' f光谷:华为武汉基地 " {" H S4 o0 ^0 g' f V% L
根据武汉市最新规划,光谷副城主要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芯片、显示器、新能源等产业,构建光谷科创大走廊,带动武汉新城发展。光谷是武汉市最具创新和活力的区域,也是中国光谷所在地,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云集了武汉市最多的上市公司,GDP去年突破2700亿,位居武汉第一。光谷正在积极建设“世界光谷”,代表中国参与全球高科技竞争。: V8 W: b# _3 F h; u! ~
K L& [) w6 |% d N' o2 j4 v# l! R$ f, p/ i0 {
光谷科创大走廊规划
# T+ e& M+ {' W车谷副城,主要发展汽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建设车谷中心城,辐射带动蔡甸、仙桃、天门、潜江、洪湖等城市的发展。# z K2 o6 z( Z- q: y* b
0 i+ w) E/ c4 j; I0 Q; @5 p3 J
, o% ~- l% m/ o中国车谷:军山新城
6 F; ~" g( P, J* N: o临空经济区副城,主要发展网络安全、临空经济等产业,依托国家网安基地,谋划建设武汉网安大学,为我国培养网络安全高级人才,并结合东西湖产业,发展互联网经济。* P$ C8 R1 j% f, m; ]
5 P, i6 v( o' a9 s$ g! s( k. ]: h1 A; ?2 q7 y4 ?; @9 ]% E" q1 l
中国网谷:国家网安基地
2 n, @' m' G* K$ M6 J `0 E1 f3 T S5 L! B
; F9 J3 _1 x9 |; [( f长江新区国土空间规划
) P# n: I% M, j ?长江新区,重点发展航运服务、临港物流、大健康、低碳等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武汉产业新的增长极,成为武汉经济发展新的引擎。截止目前,长江新区已经完成610平方公里范围面积托管工作,制定了长江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长江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已经开始运营,首开区多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长江新区将新建2个三甲医院,1个外国语学校,还有商业、文体中心、档案馆、公园和产业园、生态居住区等,打造武汉城市新的亮点区域和样板区域。
: A. B( A: E1 H- d6 T) S1 O
7 F2 w! T4 K5 b. Z2 o$ @" z6 o5 c4 v
长江新区首开区重点项目布局图 / F: T; o; |1 I ]0 N# S# r
0 A# F+ Z2 Y4 K2 B. T) L, n6 e) L' O2 i5 S+ t: k3 q
武汉四大副城产业定位 2 V/ A* D5 k$ h5 K
四、重要意义4 t/ Y( W1 C; M3 c
武汉市重点规划建设四大副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能够拓展武汉主城区的功能,实现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而且还能够大幅度拓展武汉的产业覆盖面,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武汉四大副城是重点布局的区域。
% L; S* S" e" e' M4 b7 \2 w' @. J. q
2 T1 M& ~0 |; S0 u/ |
2 D# N& d; V' K5 H* {此外,随着建设逐步推进,武汉四大副城综合道路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可以预见,未来十几年,四大副城也将是武汉市重点资金投入的区域,是武汉的希望之城!* `5 S0 I0 ~9 f" O- w( |% l
+ X# I1 x0 \, Q
- g3 U& o; N/ e% v我国几个最重要的城市群
' V9 P# s( S9 s四大副城全面承载着推动武汉崛起、打造武汉产业经济新增长极的重任,能够夯实和巩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助力武汉经济增长和产业规模不断做大做强,推动武汉成为中国未来的一线城市!( B& _% |9 h; l3 n& b
- i. Q3 H! V' P4 ?
$ ]; N l7 ], ^$ q# P4 q5 g
长江经济带战略
# w1 p( _( R: {: R(免责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武汉城市总体规划、长江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及网络,不代表官方观点,仅供参考。关于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四大副城规划建设、武汉产业规划等所有事宜请以官方发布的消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