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档的精品剧中,尤其是《唐朝诡事录》最能让人眼前一亮,服化道具明显超越一众平庸国产剧,而剧情也同样让人拍手称快,重新燃起大家对大唐盛世历史的向往。
% [, p ?+ G& ~" q$ u& W剧中讲述的就是唐睿宗时期的故事,其实这一时期皇帝是个“摆设”,真正具备实权的是太子和公主,这一点和其他王朝有显著不同——毕竟这位公主可不是娇滴滴的“花瓶”,而是魄力与水准都不下于母亲武则天的存在。
, s! V. |0 Y% P: P8 ?8 s
7 K! q y' ~, i6 I9 M8 K! h( P) y- Y. t% [
因为她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政治手段非凡,前期甚至能压李隆基一头。但可惜的是太平公主终究没能成为她的母亲,最终被打败。
4 q! E; z/ _) |9 U. a0 d. f) E但仔细回想下却有一个奇怪现象,太平公主盛极一时,朝中七位宰相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里面也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让李隆基曾经极度绝望,太平公主输得冤吗?
2 \. Y7 i. H" S# O1 Y回看太平公主一系的势力,太平公主真正的崛起是始于武则天时期,那时候武则天成为皇帝,开始大规模重用女官,而她最疼爱的太平公主也在这一时期快速入主政坛。' d5 X, @; f& h$ h2 s8 E
7 m, `/ y {8 ]' n' N" t
9 ^! b. r5 `8 n3 n8 D! m也许是武则天对她的耳濡目染,太平公主的成长速度很快,而且也手段也越来越狠辣、老道,尤其在政变方面更是吸取了足够经验。1 z: ?4 m. O( d/ k3 c
武则天倒台后,太平公主参与过诛杀二张的政变,成为一股独立政治势力。后来唐中宗时期,她继续不断发展壮大,到唐中宗末期再次参与诛杀韦后的政变,这让她实力与名望一举成为唐睿宗时期的“两极”之一,也就是《唐朝诡事录》中的时代背景。2 q2 I1 d0 w2 @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诛杀韦后当中,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也脱颖而出,他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大干了一场。不过资历上来看,太平公主显然要老得多,在政变经验上也远远超过李隆基,他只不过算一个后起之秀。3 r; o5 p) h2 X4 D. O# V, W: V n' W
唐睿宗地位稳固后,太平公主的势力逐渐达到顶峰,当时皇帝遇事不决是会先询问她,接着才问李隆基,这都不难看出:当时她的实力甚至在李隆基之上。% n9 c0 k) Q% T5 w
0 } ~- z. |& ~' p
$ ^; _* e, S9 z: L
也正是这一时期,太平公主凭借自己哥哥的信任、依赖,快速吸收前朝政治势力,例如著名的萧至忠、窦怀贞和崔湜,这三个人两个是前朝韦后的马仔,一个是上官婉儿的附庸,可以说是必须要被清算的政治势力。
/ c8 \! H2 I& q5 v8 Z1 V但太平公主毕竟历经诸多政治斗争,所以非常熟悉笼络各方势力,知道继承这些势力的人脉网络,因此她便特意网开一面,接纳了这些人。而太平公主让他们得到“新生”,他们自此也是忠贞不二。2 [3 b0 v* ?1 Z. p
在她的大力提拔下,这些人一个个都官至宰相,于是就出现《旧唐书?中所记载的“时宰相七人,五出主门下”的盛况。
: j) g0 `8 s' a7 X% m这里再多提一嘴崔湜,他当初其实还曾被李隆基拉拢,毕竟此人的背后还有实力不俗的崔氏家族。不过很明显太平公主还是“棋高一招”,崔湜成为自己的男宠,他背后的崔氏家族政治势力自然归入麾下。
. B7 ?9 y( c5 A9 s' ^ b) q
$ U+ f! U2 o% N" A
; Q! c6 t' V* A1 ]; g( j. |因此即使李隆基是太子、皇帝的亲儿子,但在政治上依旧不得不向自己的姑姑暂时低头。不过一山不容二虎,太平公主实力最强,但李隆基毕竟是正统继承人,因此不管李隆基怎么退让,他和姑姑之间终究会有一场生死博弈。
8 n o6 W3 ^2 a5 P我们先来看二人交锋过往的第一阶段。( ]0 c/ w3 B& d# v! [ p
史书记载,在李隆基成为太子四个月后,太平公主就发起“废太子行动”——她首先找到韦安石,劝说对方加入自己阵营,第一次公开提出要废掉李隆基和太子集团。) e: |- z9 X% k- A# B
结果韦安石拒绝太平公主的请求,与此同时李隆基太子集团立刻发起反击,名臣姚崇、宋璟上书劝说皇帝:外出宋王和豳王,东出太平公主。1 S; ^- ]7 q9 L1 H# R
——这招不可谓不狠,将两位王爷开出局,太平公主就无法更换太子,如果可以的话,把太平公主也开出局,那更加万事大吉。
5 i9 Z1 t: b; q* j
\+ S* U9 O2 ~* a5 p' C
7 P! G" [7 G+ }( D2 y不过太平公主显然没那么容易扳倒,当时软弱的唐睿宗一听到要把自己的妹妹给赶走,哭得稀里哗啦,拒绝了这两人的请求。而太平公主则借机“反杀”,反倒将这两人贬黜出局。
/ ?% d2 y% h, X此时的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已经是针锋相对,于是她向皇帝公开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太子要发动兵变逼宫。而唐睿宗后来并没有整治儿子,反而开始放权给太子“化解冲突”,并外放太平公主。$ Q$ d1 F1 Z" Q
不过其中缘由到底是爱子,还是被“逼宫”,真相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李隆基损失惨重(折损重臣),太平公主后来也被外放,相当于两边都有损害,算是打了一个平手,两边也暂时都停了一会。( u; P: i) j3 a& y2 o
可这还只是刚开始,第二阶段太子李隆基监国,太平公主发起反扑。资料记载,太平公主虽然外放,但其实没太大区别,因为她依旧能遥控朝政,在朝中影响力颇大,逼得李隆基不得不再次“主动”请她回来。
) u: u/ J/ q, D5 K' c
5 v3 P2 f/ y+ N% f
; v+ G: Q1 L' I4 Y9 `+ G; B李隆基的监国身份无法撼动太平公主的扎实政治影响力,以至于当时李隆基的身边大臣挨个被清算,差点成“光杆司令”。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太平公主手下出现了多位宰相,权力反而越来越强。
! l* [9 l7 p5 M, `0 J此时不甘心的太平公主再次表示:太子要政变,希望唐睿宗废掉太子。结果唐睿宗预感自己无法控制局面,居然索性选择退位让儿子继位。当时史料中唐睿宗的回应是:“传德避灾,吾志决矣。”
' P8 T# ~0 I1 e1 d9 u8 q% z这一变故直接打了太平公主一个猝不及防,哥哥的做法的确让人无法理解,毕竟谁能猜到有人愿意拱手让出皇位呢?毕竟大家都没上帝视角。
. o2 J; R8 L; t5 d% e" W0 D总之随着太平公主失去皇帝的正统支持,李隆基则开始正式对付太平公主一脉势力。眼见形势开始转向不利,太平公主及其手下势力也决定发动新一轮政变。
/ e8 U; f6 g: e0 B/ {; o" ?6 E4 f9 K* Q- _5 M8 j1 A
# s$ h B3 H' e Z. h" M: L可惜她政变的消息提前被李隆基提前得知,由于被泄密,于是对方先下手为强,先她一步发动“先天政变”,清算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并且顺势杀死太平公主,至此这位准女性统治者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s$ y- e% `8 C$ v5 T5 k# R
关于太平公主失败的原因,学界也早已有公论——其实最为直接的原因在于运气,毕竟是李隆基先发制人,太平公主亲信重臣都是在毫无防备的前提下被杀,又或者是遭到诱杀。
4 ~- f* w5 B6 o: I4 K擒贼先擒王,重臣被搞掉,其他乌合之众自然不堪一击。
, J$ N ]+ l5 [. I) {其次,太平公主没能掌握禁军,在其政变过程中,唐玄宗掌握禁军的绝大部分,能控制住左右羽林军和左右万骑军,而且其手下担任兵部尚书可以调动南衙府兵。
; x. ^0 g( O l7 j+ E1 K+ s! _9 ~- E% y# @
( h$ ^# a) [/ f! [9 W9 o$ g0 h——其实太平公主政变的主要参与人员,也有常元楷、李慈等御林军,在军事上仍旧比较弱势,她的主要势力在军事上当然具备,但相对李隆基的话则多是集中在政治领域。
0 t6 A* _% u8 V% l很多人都说太平公主的身份尴尬,李隆基是正统接班人,太平公主输是在情理当中,但这并不是重要原因,如今看完唐史才发现自己太天真。
9 E3 ~/ c1 s2 _+ v所谓正统身份,当然能合法调动大量资源,但太平公主多年经营身边的资源同样不在少数,更不要说此前有武则天的先例,她要登基称帝当时的人也不是不能接受。
0 w. B/ R x% J, o* Q8 N U从全文不难看出搞政治党斗出身的她,只知道要四平八稳的布局,逐步增加自身的优势,一直等待最佳时机。李隆基则是直接侧重用军事行动“单刀直入”,乱拳打死老师傅,堪称是一招制敌。
, G% i, O: | P
4 G, k" x# c) v V2 V P
- p) d, M% |8 l! o' b那太平公主输得到底冤不冤?当然冤,毕竟属于运气不好被泄密,但实则也不冤,毕竟对手是李隆基,一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我们都说唐朝诡事录当中卢凌风“两眼一睁,就是干”,其实他的表哥也是一样。% \/ g& _2 j# Y3 i2 f6 N
参考文献:《睿宗时期太平公主势力发展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