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战役,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的最大耻辱。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败仗无数。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丢了无数的城池,伤亡了无数的军队和百姓,留下无数的耻辱记录。为何中条山战役就成为耻辱之最呢?. T# W3 a5 V2 \
: b: h' m4 t9 t& T5 [2 b9 J, ]1 `4 E8 `1 N; D; b( @
中条山,位于位于山西南部,处于太行山脉、太岳山脉和秦岭之间,对扼守关中很重要
# Q+ U, D- U4 V6 C6 P- ^% j其他材料描述战史时,基本都是单纯的文字描述,很难让人对战斗的推进有直接的感官映像。本文我们就从地理的角度,回看一下这场战役,看看到底有哪些因素造成了这场惨败,又是哪些因素导致这场战场成为抗战耻辱之最。, [2 `7 l' G) ~( d
一、战役背景7 W9 f- }% v0 `0 G/ r Y
我们先看一张图, i5 i" B- \/ A6 j) Q9 J& z
2 A' ~; n1 \& e4 B% i6 p2 r1 r/ d4 Z1 p
1941年5月左右中国抗战形势,图中画横线区域都属于日战区
) K+ R5 m/ a7 d! s: `8 D- w8 l* O抗战进行到1941年5月左右的时候,华北、华东大部分地区、南方沿海主要城市,都已经沦陷。
/ t5 l1 w# ~5 C$ l) g9 C1 `3 s( |我们仔细看一下山西省那一块儿,有没有发现山西省的日战区和非日战区大致是东西划分的,也就是说日军只占领了山西的东部的那一部分。为什么会这样呢?" N5 F( Z1 T9 D/ O
我们再看一张图" N1 X: { c0 T' N
4 v$ [7 b8 E2 D6 N
* J+ {' E2 s+ S) u) e- y
山西地形 2 H* ]* g: G( l/ Z
整个山西几乎都是山区地形——东面是太行山脉,中间偏南是太岳山脉,西面是吕梁山脉,最南端则是中条山,中间夹杂着几处盆地。其中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的海拔平均海拔都达到了1000米以上,地形复杂,任何军队都难以成组织、成建制的翻越这些高山。. k7 e) C8 A. }2 D! |1 l3 ?# P9 n
日军在攻下华北后,绕道山西省北部,从大同盆地开始,由北到南,沿着山西中部的那一带盆地才得以攻陷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兵锋已越过长治。$ Q* l9 R1 F: q1 g
不过,日军能从地势平坦的北边绕开太行山脉,却再也没有地方可以绕开吕梁山脉。最终,在1939年之后,山西这一带的战线大致稳固了下来: M6 ~% p9 ~/ J" z& J
日军控制着山西大部分地区和城市;
. ]3 x7 \) f4 w& G$ p9 R9 F3 t八路军依托吕梁、太岳和太行山脉,积极展开游击战,威胁日军后方;
7 h* Q( o5 m: I国民党军则依托中条山、王屋山和黄河天险,在山西省南部地区阻击日军进一步南下。
! q) h% g e8 f
. D, X" [5 `6 g V- T, z% l: `4 c' G/ O% j
图中虚线标注区域即为中条山(王屋山一般也被视为中台山的分支山脉)
7 u( }$ Y H4 \5 a3 i+ Y$ O中条山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一旦被日军攻下,则关中平原地区岌岌可危。如果日军攻下关中,就有可能从关中翻越秦岭,进攻汉中和四川。
8 _6 J% m$ ]$ l& M) U: O9 G g在中条山,国民党驻扎了第5和第14集团军共计17万人,归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而日军则用了3个师团(驻长治的第36师团、驻运城的第37师团、驻临汾的第41师团)的兵力封锁中条山,一是为了切断国共两军的联系,二是阻断这些国民党军队东出支援华北战场的线路。
% W* o) S* R, y% y& G m$ N: }其实1941年的中条山战役之前,日军就先后11次进攻中条山地区,企图从这里越过黄河,并继续攻占洛阳等地。但是由于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配合,一直未能得逞。& ~4 E) ^' ?+ U7 S8 E( W" T* E
在本文第1张图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日军只占据了河南的北部地区,南部大部分地区包括洛阳等城市还未沦陷。河南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地带,为何日军迟滞不前呢?( x! m9 p$ }3 `7 S
其实这都是拜蒋某人所赐,1938年6月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让黄河的洪水来阻挡日军的进攻。洪水造成的黄泛区确实挡住了日军,但是也同时给河南、安徽等地的老百姓带来了滔天的灾难。; M$ B4 ^: A) T! M- N
1940年10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给处于黑暗中的中国抗日形势打了一针强心剂。百团大战让日军意识到,与消极抗战的国民党军队相比,八路军才是心腹大患。1941年伊始,日本的华北方面军就决定肃清华北地区的八路军和游击队。
7 q: k4 w; u6 j& y4 _' r0 q然而,此时的日军在中国的摊子也是越铺越大,兵力捉襟见肘。要肃清活动在山区、以游击战见长的八路军,日军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到处撒网。为此,日军想把在中条山地区牵制国民党军的3个师团拉出来,北上投入到剿灭八路军的战斗中。; C% k0 e- X( P5 c- _
但是,怎么拉出来呢?总不能告诉国民党方面“我先去跟八路军干一架哈,你们先别动”,然后3个师团就这么原地掉头北上,把后背直接暴露给对方?4 x& q0 d8 m' a0 M( i# I, E
于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决定,先歼灭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守军,然后再把兵力抽调出来,全力对付八路军。
+ Q) p: _ M4 _- \1 O7 a8 c0 n2 H
- `3 |7 X- v& ^: k& i7 O! O2 y
7 p- M! t* r; l4 j% a. u百团大战战果辉煌,但也引起了很多连锁反应
" C9 j a- n. o& t7 V& G2 n二、战役过程
' y" x5 b" A4 l9 u4 e: ~3 P1)前期部署, m9 I$ W! l* p; K0 T B& W9 ]
国民党方面
& x; F( u. Y3 v3 j) N国战役前,国民党在中条山部署了第5和第14集团军两个集团军,包括第3军、第17军、第80军和第9军、第15军、第27军、第43军、第93军、第98军共9个军,总计20多人万人,总指挥是第一战区的司令官卫立煌。
, ?& s+ H. Z8 {7 y/ E/ s x这些军队的部署如下:
1 w0 a; m/ @ z' E在中条山西段,由第5集团军负责:第80军守备中条山西侧的茅津渡、闻喜、夏县等地区;以第3军、第17军防守垣曲-桑池线以西的绛县地区;
6 d9 L9 X( p! @! g) d( t在中条山中段,由第14集团军负责:以第43军、第98军、第15军并列, 守备中条山北侧。其中第43军在垣曲,第98军晋城的董封镇一带,第15军武庭麟部在高平地区
. `1 Q' s. T! }0 J在中条山东段,由第9军负责,守备中条山东侧的济源。
W4 w$ b" H* _* q9 w第5集团军司令部在夏县东南部一个山谷中,第14集团军司令部在阳城县横河镇。4 P( r2 A8 K1 N. ~! R2 A$ }3 U
: Q v/ P& K! V! O9 s
8 G" n" ]3 I- C) P% q4 B国民党的部队一字排开,搞出个一字长蛇阵
: g* u2 o6 v' O% d8 D& U从地图看到,国民党军队摆出了个一字长蛇阵。对战争史有点了解的都知道,防守方摆出这种阵型的,几乎没有不被攻克的。因为这种阵型没有防御纵深,很容易被击破。
/ ]* ]1 v! G% ^+ Y6 p7 m' r/ T除了一字长蛇阵本身脆弱,国民党军队的兵力部署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第5集团军的3个军(80、3、17)负责西段的防御,第14集团军的4个军(43、98、15、9)负责北段和东段的防御,两个集团军的防御结合部在垣曲。
3 j9 k8 K7 @/ w( S; C; H8 ~两军结合部通常都是防御薄弱地点,是敌人的重点攻击方向。一旦结合部失守,两支军队就会被分割包围,无法互相支援。所以,结合部的防御都是尽量由战斗力强的军队负责。
5 i, c3 U- @( a2 K4 n1 [! z但是国民党这边,偏偏就安排了战斗力最差的第43军防御垣曲。
% F" U' m# Y1 W# W, Y5 d日军方面
Z. M. Y. p+ {: _ q( Z' s在战役前期,日军在中条山地区就部署有3个师团(36、37、41)。为了保证战役进行,日军华北方面军陆续调来了第17、第33、第21、第35师团,第3、9、16旅团,以及骑兵第4旅团,总兵力达到了10万人,总指挥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
% B7 O+ f9 @; ]% w+ K$ S7 D另外,日军还从东北关东军调来了两个飞行联队300余架飞机助战。可谓准备充分,志在必得。
( E# \$ T9 T* C2 N8 T# b根据国民党的部署,日军将这10万人的进攻路线分为了3路:
4 D- ^6 ?( f) i: n0 G, Q+ H5 E" B西路:由第36、37、41师团和第9、16旅团组成,攻击国民党防线西段的第5集团军。其中,第41师团和第9旅团重点进攻第43军防守的垣曲。; w* W; @9 O- E! F! f
中路:由第33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组成,正面进攻第14集团军。
& v" v$ o @) ~ p% O东路:由第21、35师团组成,从沁阳方向进攻济源第9军的防线4 N: |4 g% ]6 ~( X
6 r% j4 ?, i, J: i6 z# U* J1 F$ o
0 ^6 P* Q4 I; g# N9 w: \1 ^战役刚开始时的态势——国军一字长蛇阵,日军则掐头去尾打中间,阵眼垣曲是主要进攻点。 ) T8 h: H% B# p& k; W9 O/ K
战争一开始,或许就注定了结局。
$ W$ j( B) L2 n( A1 ?2)开战
@6 Z# f! C& z+ k1 D* F$ a; e- A中条山战役与1941年5月7日下午打响,日军东西中三路同时开始进攻。说实话,国民党军队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实在是糟糕,我们也就不讲太多细节了,就在地图上大致看一下战役的进程吧。* _; x* I: L3 k. |* ?
进攻最顺利的方向是中路。由于43军军长赵世铃擅自放弃阵地,日军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突破了43军的防守。到8日傍晚,日军就攻占了垣曲县城,第5和第14集团军被分割成了两半。到5月9日,中路的日军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向东,一路向西,配合东路和西路的日军开始合围国民党其余军队。
2 G4 c) _" ~/ r) s2 f) I更要命的是,由于日军在开战前就空投了好几百伞兵渗透到了国明党军的后方,在开战后这些日军立即对国民党的指挥部、电话线路、后勤、运输线路展开了袭击。这让整个国民党守军从一开始就陷入指挥混乱、信息不能互通、各自为战的状态。垣曲防线被突破的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被传递给各支防守部队,导致这些部队没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也为后来的大溃败留下了巨大的隐患。0 u/ R; [1 Y _- [
饶是如此,擅自撤退的军长赵世铃在战后也只是被撤职,别说枪毙了,连坐牢都没有。到了解放战争,甚至被蒋介石重新启用了。
1 ?1 W$ }( i# M4 ]4 E在西路,第5集团军各部也只是坚持了2天不到的时间,阵阵地就被全线突破。到9日,部分部队已经退到了黄河北岸的渡口,而行军迅速的日军甚至也已经控制了部分渡口,阻挡国民党军南渡黄河。
# b0 {! m# B9 o7 H/ J4 j8 J在东路,第9军也是在2天内被日军突破阵地,退到了邵源、封门口一线。% h% P* ~7 I; c2 M
E- f0 O% ^: Q; Q) s
7 D8 _+ K( S9 ?! a4 w1 O5月9日的态势图,国民党东西中三条线全面败退,日军开始从东西两个战场合围国民党军队。 6 z5 g+ G+ i7 q
到了5月15日,仅仅是8天的时间,日军就完成了中条山战役第一阶段的目标——全面突进并分割包围国民党守军。
5 E4 q3 g' \6 f* l; G1 U- j在这之后,战场进入日军单方面的控制。日军开始在黄河北岸来回扫荡中条山国民党的散兵游勇。而已经失控的国民党守军只能各自为战,自行突围——部分往南渡过了黄河,部分往东突围到了洛阳,还有部分则往中条山东北方向撤到了太行山、太岳山等地。. A% j1 e8 |" w' X X4 O
至5月27日,中条山地区国民党守军基本都已撤出,中条山战役落下帷幕。
% G( j( s5 K) \ ?6 W- I3)战役结果
* Z; ]# T& {3 T1 j5 F' x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国民党17万人的部队,阵亡4.2万,被俘3.5万,加上失踪等,损失共计达到了10万人。
( T/ j* u- T* Q, D/ W+ [3 g/ y2 T日军方面,就算是按照国民党公布的数据,也只是伤亡9900人。如果按照日军自己的数据,则是阵亡673人,负伤2292人。无论是按照哪边的数据来算,双方的损失相差都很悬殊。
1 e) ^) r8 d9 }三、总结
6 ^& W/ b' R/ `+ R% e中条山战役,国民党军队占据地形优势和人数优势,却打出了极其难看的战损比。而且战场表现极其糟糕:指挥混乱、情报失灵、内部斗争、部分高级军官战斗意志不强等等。也难怪被蒋介石称为抗战最大耻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