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三家分晋

[复制链接]
查看3951 | 回复0 | 2024-3-25 0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人总是分不清春秋和战国的时间分界线和区别,往往把春秋、战国二者连在一起称呼,说对其实也对,毕竟二者都属于周朝,但其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4 M, B. O; d7 e- c7 x简单来说,春秋时期的诸侯们遵循周礼,共尊一主——周天子,相互之间的征伐也是以打哭、打怕对方为主,只要你丫服输我就放过你。而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们已没了共主的概念,大家各自称王,管你什么周天子不周天子,惹我一样打你,这时候的战争也不再是打哭你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打死你,抢你的地盘了。6 @+ l! t1 h8 s1 }
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就是韩、赵、魏瓜分晋国了,史称“三家分晋”,从这时候起,周天子就失去了作为天子的威严,也是从这时候起,天下的舞台就成了诸侯们以各自智慧和力量开展角逐的死亡淘汰赛。资治通鉴的开篇就是从“三家分晋”的故事开始的:, J; v/ r& z  k5 l1 f, j+ M
3 E! U! ]2 X9 K. t8 k2 Q

) s# t5 e7 y2 o+ \$ ~在晋国还未被瓜分的时候,晋国的卿大夫、智氏的宗主——智宣子想要立自己的儿子智瑶为下代宗主,这时候同为智氏一族的智果就跳出来反对了,他反对的思路很清晰:“智瑶这个人有五大优点和一大缺点,不能立他为宗主。”* |, D: D8 M  P
按理说优点和缺点的比数为五比一,这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了,毕竟人无完人,有点缺点也很正常,很显然智宣子也是这么想的。
- q# x) w* Q1 j但智果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智瑶有五大优点,人长得帅、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说会写、坚毅果敢。”这一听简直就是古偶剧中男主的标配,还有什么缺点能以一敌五呢?
: u7 d' d7 d7 v4 ~& g/ ^他马上给出了答案:“智瑶最大的缺点就是为人不仁义,如果他以不仁之道来发挥自己的五大优点,那对智氏一族来说绝对会引来灭顶之灾。”而这话在后来也一语成谶。但此时的智宣子根本听不进去,还沉浸在自己儿子的过人优秀之中。3 Q. b8 M7 A4 y
智果也是个狠人,眼见劝不动老大,于是果断与智氏断绝了关系,脱离了宗族,这一举动也在后来救了他自己一命。! g& \! h1 _% O4 B) i6 E6 U: H  \
之后,智宣子归天之后,五优少年智瑶同志毫不意外继承了老爹的产业,可谓意气风发。
$ r: f) @' j1 u
/ \; I! O- o* ?4 I" [$ w) l
资治通鉴: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三家分晋-2.jpg

4 c$ q1 E, s6 Z* N' R有一天,智瑶在蓝台摆了一场宴席,邀请晋国内的韩氏韩康子、魏氏魏桓子吃饭喝酒。席间,嚣张的智瑶不仅戏弄了韩康子还侮辱了他的下属段规。
& Y. L# I0 \) n" w智氏族人智国听说了这件事,忙劝诫智瑶:“主公如果还不提防灾祸的话,那灾难必定要临头啦!”瑶老板很霸气,回道:“这天下间的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去发起灾难,谁敢出头兴风作浪?”
! ^& T7 ]+ Q# m1 G+ R智国心想你还搁这装呢,面上急得不行:“您老一顿饭就得罪了人韩家的主君和臣相,还不好好戒备,说什么别人不敢兴风作浪,蚊子、蚂蚁、蜜蜂等等小虫都能害人,何况主君、臣相呢!”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智瑶根本不听。7 ~+ n/ h6 I4 K$ D1 K# C
9 [5 H3 I% b4 ~6 Q, C# g
资治通鉴: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三家分晋-3.jpg
  D- n2 h) n5 a, d
过了段时间,嚣张的智瑶又开始了他的骚操作,公然向韩康子讨要领地,韩康子哪里肯给。他不肯给,但他的下属段规却不这么认为,给,必须给!段规的解释是:“智瑶这人贪财好利而且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地,肯定要打我们,不如先给了他,免挨一顿打。”: r' Z! s- v* q) L1 x# S% a4 L
。。。。。。8 D9 T6 w, [8 l2 q) ?, v& ]
“咳咳”他顿了顿,继续说:“他拿到地以后,肯定更加狂妄,还会找别人要地,总有个刺头会不给他,到时候他肯定要打他丫的,这样我们既免了一顿打又可以在暗中伺机行动了。”韩康子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立刻给智瑶献上了万户领地。# }! [) b6 t+ K- p
智瑶很开心,果然马上着手向下一个冤大头讨要领地,这个冤大头就是魏桓子。
) P  h  Y! n% Q1 h6 n冤大头谁也不想当,魏桓子也是一样,所以他的第一反应也是不给。但是魏氏的家相任章和韩氏的段规有着同样的非凡见解:“智瑶无故索要领地,这种行为必定会引起其他氏族的警惧,我们给他地,让他骄傲,他一骄傲肯定会轻敌,而一同活在他的恐惧之中的氏族却能团结起来,这样下去智氏就命不长久了。”魏桓子觉得这番言论很有道理,同样给智瑶献上了万户领地。
7 [" g5 f1 X' u( B* D2 A: X( y这是不是颇有些像如今一些人的想法,当熊孩子来家里玩,破坏了自己心爱的物品时,我既不打他也不骂他,反而夸奖他奖励他,也就是所谓的捧杀,我不教育你但这样下去以后自然有其他人来教育你。
' U: D8 d# V/ R( v( ]/ o  q5 w4 `4 N' j" T5 _, {
资治通鉴: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三家分晋-4.jpg
1 [9 ^. ]1 g, [" r& u* f8 o/ s7 ^
言归正传,原来地可以来的这么不费吹灰之力,智瑶志得意满,决定继续把这份无本万利的产业发展下去,于是他又瞄准了一个目标,而这一次他终于碰上了段规口中的“刺头”,而这个刺头最终也让智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6 H% z, P  P) U1 Z- b
要说这个刺头到底是谁呢,那就是晋国另一大家族的老大——赵襄子。
( @0 P8 u# e6 b0 g" S早些时候,赵襄子的老爹、同为晋国卿大夫之一的赵简子也和智宣子一样,面临着立后的难题,在长子伯鲁和幼子无恤(就是后来的赵襄子)之间摇摆不定,最终他选了个看似简单实则确实简单的方式来测试两个儿子。他把自己对两个儿子的训诫话语写到两块竹简之上,分别交付两人,嘱咐他们好好学习。/ x- E  P( `9 A
过了三年,赵简子把两人叫来问他们学得怎么样了,长子伯鲁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连竹简都丢了。而反观幼子无恤背诵熟练,竹简也是藏在袖中随身携带。相信这一刻,无恤在他父亲的眼中是闪闪发光的。毫不意外,无恤就成了赵氏的继承人,这告诉我们一个人讲政治是多少重要的事情,一把手交代的事情怎么能不好好做呢?" H, s+ k" ^0 ?
为了这个继承人,作为老爹的赵简子也是操碎了心,提前把他的后路都想好了,精心选派了一个叫伊铎的手下去管理晋阳。临行前,伊铎有点摸不透老大的心思,只好去问他:“您是打算让我去晋阳搜刮民脂民膏呢,还是让我去把它建设成后期的保障之地呢?”赵简子只回了他三个字:“保障哉!”伊铎问明白了,放心地去了,于是在晋阳减轻赋税、与民休息。
8 {* i2 T5 p' m' {伊铎走了之后,赵简子把无恤叫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儿呀,以后万一晋国发生国难,千万不要看不起伊铎他的地位低,也不要嫌弃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那里当做最后的避难所啊。”父爱如山,大抵如此。
' M1 f4 \5 q% v. l6 E5 S- Z2 d
: U. ]/ D7 y% `& [: I; T; l5 u4 C
说回智瑶这边,因为前两次拿地太容易,这次便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两地,赵襄子一点也不给面子,直接就拒绝了。智瑶大怒,心想给你脸还不要脸,好,那我就打服你,于是约上韩氏、魏氏两方的士兵一起攻打赵氏。
) \, c# t' Z4 l5 }赵襄子这下子急了,问随从道:“怎么办,我该去哪里避难好?”随从说:“长子那里近,而且城池坚厚。”赵襄子认识很到位,说:“老百姓修完城池已经筋疲力尽,现在又要让他们和我一起以死守城,怎么可能和我一条心呢?”随从又说:“邯郸城粮仓充实,可以去。”赵襄子摇头说:“粮仓充实是因为搜刮的民脂民膏多,现在因为战争又要让他们送命,老百姓怎么可能追随我!不如去晋阳,那是先主的地盘,伊铎在那实行宽政,民心必定顺和。”于是一行人风尘仆仆赶往晋阳,从这个选择也能看出赵襄子确实有远见卓识。' p# V2 h% @' o3 {; G
战争终于开始,智、韩、魏三家围攻晋阳,并引水灌城,城墙只差六尺就要被水全部淹没了。城内锅灶也塌了,到处都是青蛙,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形势下,晋阳百姓依旧没有叛变的意思。
' Z6 r$ f" V( b6 {智瑶巡视水势,魏桓子给他驾车,韩康子在边上陪同。智瑶志得意满,说道:“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水还可以亡人国家!”听到这话,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则用脚踢了踢魏桓子作为回应,因为他们两家的城池也都能引水而灌。
  f& _7 D5 }8 L, {9 N7 L$ r8 b3 r) x/ b
资治通鉴: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三家分晋-6.jpg

8 D# j. B% y$ r3 A- m回去后,智瑶手下有个谋士叫疵,他对智瑶说:“韩、魏两家日后必定要反!”智瑶很奇怪,问道:“你怎么知道?”疵在资治通鉴这里只出现了这一小段,但是其表现出来的智商却让人惊叹,以他的智力就算在《权力的游戏》中恐怕都能活到最后一集,让我们好好看看他是怎么分析的。
: w  v" L& J9 r9 ?( x; i- N疵说:“我是以人之常情来推断的,我们调集韩、魏两家兵力一起攻赵,赵国灭亡之后,那一下个是谁呢,以他们所想恐怕就要轮到韩、魏了。”这是很合理的推断,与“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样。接下来他又说道:“我们三家约定打赢赵国三分其地,城墙都快全部被淹了,城内百姓已经开始宰马来吃,破城指日可待,但是反观魏桓子、韩康子两人脸上不仅毫无喜色,反而面带忧虑,不是要反那又是为什么呢?”实在是高,这是不是与张辟彊看穿吕雉在刘邦死后不掉眼泪的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 G8 D2 M( s6 C$ ^+ `0 X0 l然而第二天,智瑶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竟然把疵对他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告知了魏、韩两人。这等于是我把最私密的话告诉了我的好朋友,这些话都是在讲另两个人的坏话的,而这个朋友倒好,第二天就把我的话全说这两人听了。所以这里我实在想不通他这个行为的意思,只能猜测他是过分的狂妄自大,觉得韩、魏两家对自己毫无威胁可言,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反正不管怎么说,他就是这么干了。$ y& ], u( q; v$ J7 M# @% g
这样的事谁敢承认,韩、魏两人也是极力辩解,并说:“这个疵一定是个奸馋小人,要离间我们为赵氏游说的,让老大您怀疑我们两家而放松攻打赵氏。您老想想看,我们两家怎么可能放着摆在眼前瓜分赵氏地盘的利益不顾,反而去做会危害自身且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呢?”这个观点确实也合情合理,智瑶也就放两人走了。6 `' X+ V- ?$ D- ], l
两人出来后,疵又入内,问智瑶道:“主公为什么要把我对您说的话告诉韩、魏两人?”智瑶反问道:“这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疵回答道:“我看他们出来后,认真看着我然后脚步飞快地离开了,因为知道我看穿了他们的心思。”结果智瑶却根本不听,疵没办法只好请求智瑶让他出使齐国然后离开了。这样一个顶尖的谋士就这么被智瑶放弃了,确实可惜。
4 d  `9 A, I& y! ^$ H3 q5 E
# P' X7 Q8 [' A. E2 _0 F4 I
资治通鉴: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三家分晋-7.jpg
3 {) v) v+ z" u' \  M: Q: I
于是,事件的发展开始出现转折,赵襄子派遣使者张孟谈偷偷潜出来面见韩、魏两人,游说道:“我听说唇亡则齿寒,如今智瑶率领韩、魏两家一同攻赵,赵氏如果亡了,那接下来就必定是韩和魏了。”韩、魏二人说道:“我们心里也知道,怕就怕事情还没成我们的密谋就先泄露出去了,那杀身之祸马上就要到了。”2 S2 `' V$ v1 V4 v2 b7 Z3 \
张孟谈答道:“密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入我之耳,又有何大碍呢?”于是谋成,三方约定好日期之后便送张孟谈回城去了。% A8 N: \/ Q' R$ I! c: `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赵襄子趁夜派人杀了智氏守堤的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军。智军因救水而大乱,韩、魏两军趁乱从两翼攻打智军,赵襄子则正面冲出攻杀,大败了智军,并杀死了智瑶,灭尽了智氏一族,只有先前脱离了宗族的智果保全性命。赵襄子还把智瑶的头砍了下来做成了饮酒的器皿。
) [3 e- y3 J5 E( _4 C& {
" `+ z8 V. H2 t. l/ `: B
资治通鉴: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三家分晋-8.jpg
  J: e% {* D, E# _: @( q
而后,三家废了晋国的晋静公,把晋国剩下的土地全部瓜分了。如此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事情震惊了天下,这在当时而言是严重违背大家共同遵循的“礼”的,而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周威烈王却因为软弱接受了三家封侯的请求,从此先王之礼由此崩坏,天下进入战国时代。而这就是“三家分晋”的故事,也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3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