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想要学好中国历史,就一定要了解世界历史吗?

[复制链接]
查看6867 | 回复5 | 2023-11-22 03: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换言之,能否在脱离世界历史观的前提下掌握中国历史体系?
Tky_Vic | 2023-11-22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需要的。1 q3 L+ n% K' U6 Q- L
想起了刑义田在“世界史抑中国文化立场的西洋史?”中的一句话:! ]4 j+ d- F& T7 k6 j
过去几十年,国内西洋史研究仍停留在介绍西人成说的阶段,谈不上史料掌握和专题研究。如果说危机,这才是危机所在。
世界史研究对推动中国史研究,个人感觉有两点比较直观的好处:第一点是“知己”,有了世界史的参考,可以明白某一段时期的中国历史在世界之定位;一方面是“知彼”,世界史中很多具有共性的地方,可以给中国史研究以参考,当然反之亦然。2 o7 V. j: s8 _7 K. [: w4 n
先说第一点,“知己”.
4 x% h3 Z; |+ R3 t考古学家许宏认为自己早年求学日本的经历,让他能够跳出中国看中国:, A, y' j7 ^( f3 ^+ O+ J
只懂中国已经搞不深不透中国了……,眼界和层次显得更大气,可以从全球文明史的角度来看早期中国。
因此你看他的文章,很多时候视野更大一些,例如从全球青铜器的发展看中国青铜器研究,从全国视野看三星堆文明等。
% R2 @8 |" T+ v6 o/ M! s9 e再说第二点,“知彼”
- x' h! z1 e. n" ]9 ~) l* D这一点何炳棣应该算是最典型的,何炳棣自认为自己一生最大的学术贡献之一,就是考定了“亩”为纳税单位,而非实际耕地面积,对于这一重大发现,除了自身广泛的地方志研读,更有梅特兰《末日判决簿》的启发:; J  W8 `! }) `; a' Y: Y8 g' R0 ^
我之所以能自始即单刀直入把“亩”定性为纳税单位,不得不归功于梅特兰对《末日判决簿》的不朽巨著。按照根据更古习惯的十一世纪英国法令,田地最大的纳税单位是海得(hide),即120英亩。1086年调查纪绿之中,某寺院在十七郡都有田产,各郡田产中海得的实际面积很不相同,最小的只48英亩,最大的258英亩,大小差距五倍之多。因此梅氏强调海得决不可认为是耕地面积的单位,必须认为是纳税单位。
对于这一重大发现,何炳棣认为梁方仲先生肯定也早就知道了,因为在梁方仲先生的引用书目里,也有《末日判决簿》,并且曾明言“所谓顷亩是纳税单位,而非面积单位”,只不过没有像何炳棣一样进行系统论述。
' x9 N; J2 a4 E; b! m- O) T最后呢,有点发散性想法。曾有大家批评国内的外国史研究者,其实很少研究的是真正的外国史,基本上都是“中西交通史”,也就是和中国有关的才研究,无关的基本不研究,这就造成了视野的狭隘。这一点,甚至不止在外国史研究中存在,甚至在辽史、金史、西夏史等研究中也存在,研究的很多其实也是与宋朝的交通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庭饱满01 | 2023-11-22 20: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个网站:全历史. p0 K4 M/ m' X6 Y! S6 x2 l1 g

; p- z' p! l. G  D9 q 一个人想要学好中国历史,就一定要了解世界历史吗?-1.jpg
7 y: u3 M$ ?) i! f5 E5 t主页有时间轴,可选各国看单独国家的线性历史。如果你要看各国同期历史,可以点击“时空地图”进入。
  @. G' @3 Q6 Y4 c
1 e+ }1 Q+ N; V4 l/ B 一个人想要学好中国历史,就一定要了解世界历史吗?-2.jpg
3 n9 M, f% N% I左边图标可以点亮/灭来筛选人物,中间事件时间可以自行输入年份来设定条件。左上方可直接搜索,右上方可更改疆域时间,右下方可以测距及切换底图。7 `4 b& B; |. B
1 s7 k5 ?. n" ^# W3 T2 C) U6 N
一个人想要学好中国历史,就一定要了解世界历史吗?-3.jpg
3 E0 B+ w! M" @( E. x6 Q$ j同时空世界到底发生了啥,是否和中国有交集。我觉得了解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晨曦晨风谙 | 2023-11-23 00: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个人,如果只学习本国历史,就容易被情绪裹挟,陷入其中。, \% v' K" R9 ]+ O
而想要学好,就得不戴有色眼镜。
$ i' E5 Z5 T4 M9 z+ n6 e( ]学习世界历史,可以帮助本国历史祛魅化。
5 z3 R5 z0 m' H3 |' Q, q  O
/ m/ g- c+ Y6 B1 \# f而且,环球同此凉热,中国并不是独立的孤岛。+ Q* }1 f- T, C. ^/ g
龙图腾从黄河直至斯堪迪纳维亚半岛,在整个欧亚大陆上随着游耕部落流传。
  r" |# w) i) d  G- k$ W1 j' `轮子的传播,增加了物资征集跨度与载荷,为全世界带来帝国。( M3 t% u- ?& w5 K
铁器与小麦的传播,提高了粮食产量,富余的劳动力为东西方带来了文化繁荣。, \5 ?0 L  b/ j* Q8 P6 Q/ q6 J
希腊艺术与印度宗教,在阿富汗结合,传入了中国,形成了早期佛教审美。
! a0 V1 V3 x7 l% V三世纪的严寒,中国出现了五胡乱华,罗马出现了蛮族入侵的三世纪危机。
4 v" P3 q/ B% E6 a/ L( m一场火山爆发,葬送了查士丁尼的西征,也推动了侯景之乱。
; t3 h/ {: n, \" b气候湿润,中亚荒漠重新草原化,让大唐与阿拉伯在中亚交手,也让突厥文化向西传递。
+ F: O# ?# M, G  e蒙古高原旱獭身上的病毒,被西征大军扔进了克里米亚城市里,又随着逃跑的热那亚人流传到了意大利。而这只土拨鼠病毒最终毒死了亨利五世,让英法彻底丧失合并成一个王朝的可能。  b$ e8 e" M' @$ @( V8 M" k4 @
17 世纪,严酷的环境不仅仅摧毁了明朝。0 p& k# Z# K( j+ r1 m
17 世纪, 曾经平独镇露横跨两片海域的波兰立陶宛,陷入了乌克兰哥萨克叛乱中,一蹶不振。而接手乌克兰的沙俄,成为了东欧新的主人。
. n3 ~6 U6 M+ d' b' O" c1 ~1 n17 世纪, 通货膨胀让西班牙财政崩溃,不得不在弗兰德斯增加房产税。这直接引发了战争。以后荷兰独立、荷兰比利时分裂、西班牙与法国陆上霸权转移,都源于此。' z8 k: y; O7 C. V  Q4 {) k. H
崩溃的农业,让法国频频饥荒,饿死的人口超过十分之一。这直接促成了法国对农业贸易的限制,使得法国对商业经济越发保守,错过了第一波工业革命。农业贸易限制与粮食经济匮乏,使得法国人民与国王长期猜忌,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而错过了工业革命,则使得军事天才拿破仑,被工业革命的天量超能力拖垮。
/ l0 j) J; G& X" T) D17 世纪,北欧恶劣的环境,加剧了瑞典对于波罗的海南岸的入侵。德意志地区惨烈而混乱的三十年战争,让民族意识空前高涨。6 U/ l4 i' j; \$ i$ y

& x2 s9 G7 X) J6 t全印度广泛的大起义,让英国捉襟见肘,进而让其在鸦片战争后见好就收,最后事实上形成了维护清朝稳定的力量。英国人赫德主持了清朝海关,清廉高效带来的大量税收,使得清朝越发依赖工商业与出口,进而不断推动洋务运动。) ]  V, F) b9 Q5 Y6 s
清末,南洋的橡胶股市泡沫引发了清朝金融危机。救市挪用款项造成新军欠饷,而四川铁路方面挪用款项炒股导致亏空直接引发保路运动。最后新军欠饷与资本家挪用公款,被推动成了辛亥革命。
& Y3 q  a* ?. V. n; a
6 m  }2 s# e0 k0 r8 G9 o全世界都是命运共同体,彼此息息相关。
! g4 `: ^5 l+ _: K$ L不了解世界历史,很容易在本国历史里钻牛角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漠胡杨487 | 2023-11-23 03: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就是,中国史学界普遍对同期的外国史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尽是关在门内胡思乱想,自吹自擂。) A, k4 A8 _' T" i- L3 G' I. z  [
可是中国自身长期受到外部环境的巨大影响,甚至很多时候是决定性影响。可以说,不了解世界历史,也就不懂中国历史。
) `+ C4 p9 S7 G! U' b9 ~/ t举几个例子:8 V' F  l5 \0 \/ i, A
明朝的时候,逃到塞外的蒙古势力,仍拥有延伸到中东欧和中亚的广大纵深。这是明朝很难对付蒙古的一大原因。蒙古人有几乎无限的逃跑空间,同时可以得到不同蒙古势力的补充和增强。
2 ~/ E& v3 u$ w2 z' ~而自16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俄国逐渐消灭中东欧、西伯利亚和中亚的蒙古-通古斯势力,蒙古人的纵深被急速挤压到相对较小地盘内,只剩下内外蒙古和中亚部分地区。
, g- m8 Z2 k# ]0 V" f对世界史茫然无知的中国史学界,只会盲目吹嘘满清消灭了小小的准部蒙古(严格说是准部蒙古在俄国等势力挤压下自行崩溃)。而从世界史角度看,满清只是利用俄国对蒙古的扫荡攻击捡了一点便宜而已。满清如果只靠自身军事力量,甚至连消灭准部蒙古的能力都没有。% A$ D) n  {/ d2 G+ P2 _
再比如,近年有人提出明朝灭亡的大背景是气候的极度异常。气象史界甚至认为明末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时期。就有人反驳说:为什么只有明朝气候异常?为什么同期的世界岁月静好?明明是借口么。
+ q" z; p: X& _9 c5 |(中国史学界不仅对外国史毫无所知,对技术史也同样缺乏关心。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还有所谓气象史)
. e+ V. X( z7 ?& {$ y& U说这种话的人,世界史常识等于0。明末完全相同时期(1618-1648)的欧洲,也同样爆发了空前气候异常条件下的大规模战争,对欧洲的破坏程度甚至超过一战和二战。不正常严寒、粮食大幅度欠收、大面积鼠疫横行等等。. q6 i8 I, b/ M0 m5 Y  B
(明清时代,中国的白银主要来自海外贸易。30年战争导致欧洲一片混乱,明朝的海外贸易萎缩,白银输入速度急速减缓。另一大白银来源日本,这个时候也限制白银出口)
3 V8 ~9 F$ Y8 R/ G9 M$ F0 T' e5 v现代很多人误以为,英国在19世纪后期联合日本毁掉了满清。而事实是,自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直到辛亥革命初期,英国是满清最大的保护者,一次一次挽救了满清的灭亡。9 m$ S) a" J" i, |3 F& F6 \
为什么?最大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导致英国对美国市场和经济的控制力急速下降。英国的经济空间被大幅压缩,不能再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痛苦。于是英国选择了最苟且的外交路线,不允许中国局势出现任何变化,只允许维持现有秩序。即使在新兴的日俄势力冲击下,即使满清搞出了义和团,英国也死活坚持这一方针,不允许清廷死掉。
/ f3 |- ?/ W2 r: p6 `% P7 Z* V英国维持清廷不死的方针,甚至维持到了辛亥革命后第一个月的时候。但到了辛亥革命第二个月,英国就改变方针了,理由很简单:革命军已经控制了英国大部分的在华商业利益区。英国如果再继续支持清廷,就有失去这些商业利益的风险。- y- \) u% k8 X+ X1 O  W
即使如此,英国还是坚持给满清贵族以优待(袁世凯对英国公使朱尔典几乎是言听计从)。理由也很简单:英国自身是君主国,英国社会也有反君主制的思潮。英国不想看到君主尊严受到损害。而这个时期,多数列强都是君主国,也赞同英国的方针。% _  q/ y' j1 [
可是到了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之际,列强除了口头说两句,没有谁采取实际行动来阻扰冯玉祥……理由也很简单:一战后,列强已经是共和制为主了。
; I4 I5 J2 d5 j. f$ l说个题外话:很少被注意的事实。随着满清崩溃,英国的优势地位也一去不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击队长大哥适 | 2023-11-23 06: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要研究明清史的话,《李朝实录》是必须要看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