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一般人都看不太到的层面回答给题主吧
, [8 \/ ~7 @$ J% P这是从篮球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让各位看官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他几位的回答都从很宏观的角度出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相对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回答问题
' c0 [: x- |" q% Z( h0 d首先,目前国内篮球青训体系可以分为三大类
1 A" S/ X. f* z' B, T8 \5 V) Q) X2 D# s
- 业余培训机构(以东方启明星 华蒙星为代表)
5 \5 R5 }, w7 h, v - 校园篮球
) b; T! N6 q$ u% p - 体校系统
8 i+ Q) u0 p) I: C 1 P: _8 b/ e% i
U5 X+ }) P$ G1 X/ x. M0 y! r0 K
- 业余培训机构基本涵盖了中国篮球基础的99%的篮球人口,此阶段更多的属于篮球的启蒙阶段,他们很多有完善的训练体系,也有比较成熟的参赛队伍,更有一套完整的引流 试课 销售 销课 续课系统。: R& T- Q7 v8 X$ I9 x1 [
- 这类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体量越大,盈利越高,所以他们的篮球教练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人员,有专业出身的,有体院毕业的,有师范类毕业的,有大专毕业的,不敢说完全没有,但基本80%的教练员都没有经历过正规的篮球训练以及正规的篮球比赛。
1 y3 r: o0 j4 _5 ~, E6 A# x/ a* g# V - 这些教练员更多的是完成交付的功能,让小孩子能掌握一定的篮球技巧,但这些技巧是否适用于篮球比赛,这个还有待斟酌,但买单的是父母,懂球的父母只占极少数,估计只有不到5%,所以只要父母觉得孩子练的可以了,就会买单。
9 I: c2 r) s7 ~. j( R -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在机构练了几年篮球,发现到了水平更高的队伍里面,要重新再来一次,甚至很多孩子要归零,重新学习,这样的案例我一年见最少50个以上。
% V0 F8 k E" H: }& o8 f - 现实的问题更趋向于,孩子到了五年级、六年级后,学业繁重之后,由于成绩等等原因跟不上课程,而放弃掉篮球训练,导致我们国内到U12这个年龄段后篮球人口断崖式下滑,具体情况各位找找最近U14比赛的参赛队伍就知道有多严重了。国内比较知名的赛事,NYBO CAAU等等,很多的比赛最高只有U12组别,因为U14组别的参赛队伍太少了' j4 k, V: U- i/ O4 e; ?0 G8 F$ ~( [
7 p6 G' c5 O. {4 N3 T) W4 p
, z) i9 Q, z0 x8 [. B; X% n7 G2 G# @0 g3 m! X1 b8 r! x& S% f3 ?& t
- 校园篮球是最近几年比较兴起的领域,目前在中国教育部旗下正式的篮球比赛有' ~! i4 K% C* I7 Y% w
- 1. 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
* F/ I$ E; R# c1 p. U, N# o/ b - 2. 中国初中篮球联赛: s3 \; Y/ [+ z+ T
- 3. 中国高中篮球联赛7 r! J% i' R: p6 ~+ |4 t( ?
- 以上三个比赛的组织以及办赛规模基本涵盖了全国各大省市自治区,覆盖面算是广的,但最低级别也只有省一级的基层赛,参赛队伍都是各个市的代表队或者各个市锦标赛的优胜队伍,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各个市的队伍想参加省一级的比赛很难,但市里面的比赛一年就一两个,一个普通队伍一年加起来打不到10场球,我们没有足够多的比赛,我们怎么可能要求队伍的水平提高呢?
. D9 K; ?5 K" w3 A - 上面的观点基本可以映射到全国的普遍现象,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全国范围内水平高的队伍就那么几个,打来打去就那么几个,互相的水平也基本相当,比较难有提高。+ \" _7 _1 B) Z3 G `# X
- 还有,现在校园篮球的水平很吃政策以及招生资源,一年的生源好的话,那稍微能出点成绩,过两年招不上好的队员,那就只能保持,也见过招生政策突然转变的学校,导致整个队伍成绩下滑非常严重的,比比皆是。
, [3 q5 K, @( d" h* @ - 篮球是一项团体运动,队伍的成绩高低基本决定了队伍里运动员的水平,最近几年校园篮球确实出现了一批水平比较高的运动员,慢慢通过CUBA走进我们的视野,但真正能踏上国际赛场,站稳脚跟的很少很少% c4 E7 ^' ^+ \
- 最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体教结合的学校,这个点就不展开说明了,有兴趣的我再聊5 Z1 C0 R7 C( G+ X+ s$ i. ^
* s- h% y4 }% f: y. K
# A/ w. r2 i3 {0 M' K" F
- 传统的体校队伍,现在体校队伍面临的是招生难的问题,体校招募队员基本从六年级 初一开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多的还都在学校里面,很少家庭愿意这么早就送到体校里锻炼
. v. \0 k5 e) ] - 体校系统的弊端是路太窄,虽然体校在三个系统里面的篮球训练是比较正规且比较系统性的,但由于生源上不来,上升通道太窄,所以导致能打出来的球员是风毛菱角。我所知道的一家CBA俱乐部,有三支三队,年龄段在 13-16岁,总共球员有40-50人,每年升上二队(俱乐部青年队)的只有4-5人,这个淘汰率达到90%,从青年队升上一队的也是差不多的比例,淘汰率甚至更高。
: ?4 k) a& G1 Y) Z6 _8 f) T - 以上情况基本造就了很多球员到了高中阶段就要分流到其他学校里挂学籍或者正常上学,但初中阶段在体校里几乎没有文化课的学习,导致他们到高中阶段还是跟不上文化课的学习
6 o/ j) w$ X& P 3 p! T6 r" C& {$ t4 b9 D: ?; V$ M% A
所以我们从上面的内容当中可以发现几个特点1 V1 a) |5 V5 G+ h* w3 u& S
, v# {8 F9 H2 G: ?- 篮球人口在六年级升初一,初三升高一这两个时间窗口会有很大的断崖下降,导致我们国家的篮球人口一直偏低5 g6 _# ?+ ~+ V( i" {+ M
- 无论是校园篮球也好,或是体校系统也好,在青少年的阶段可以参加的正规比赛还是偏少,很多球员一年下来打不了20场比赛
: g1 H' ^; i4 w) ~+ t7 n - 即使参加比赛,水平高的队伍互相之间差距很小,青少年的比赛年龄差距以及身体素质影响很大,所以决定比赛最终结果的更多是受球员的身体素质影响。这就导致了,青少年阶段球员已经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体打球而忽略了基础技术的打磨,导致将来到了成年队后一时变得不会打球了,对应的现象就是到了成年队或者说CBA表现出来的技术大多会比较粗糙
" J) ^, i% x& p8 D" P - 最终在国家队层面表现出来的就是球员到了国际赛场上,没有身体优势,变得好像不会打球了,没有了身体优势,基本功上面也存在短板,导致最终我们看到的局面
8 X+ e, b6 ~1 T6 E9 U8 x
$ V1 h- Z( K- @1 e( p. _总结:) J& o3 T. S' \3 D
中国篮球的体制不是某些人或者某个部门能改变的,只有从最基础最根本的层面改变我们教练员的篮球观念,放弃掉青少年比赛胜负排名与政绩的挂钩,这样才能让篮球回归篮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