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的幻想与图像——《爱的艺术》读后感

[复制链接]
查看2486 | 回复0 | 2023-8-9 06: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年前上了一门选修《西方名著导读》,原是冲着西方文学而来,结果发现是哲学课,顿时令人爱意全无。学期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一路下来令人昏昏欲睡。凑巧的是,我唯一记住了这堂课只有十本书的书单,光看名字似乎比较好读的,一是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二便是弗洛姆这本《爱的艺术》,书名又是“智慧”又是“艺术”,看起来与大街上兜售的心灵鸡汤无甚区别。于是在没有做任何背调的情况下,我把前者写成了结课论文,而后者,自然也就随着这门课程结束抛之脑后。: z6 l/ ^4 j( u* {! @0 d
一年后,我迎来新的人生折点,这场境遇使我粗浅地悟到,寻求自我和解的方式是要拥抱一种更为高级的爱,但究竟何为“更高级的爱”,我说不出来。与此同时,我遇到生命里一位很重要的贵人,碰撞之间,我感受到一股蓬勃的生命、能量与欢愉,我从未如此迫切地想要了解并描述这种感受。于是,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匆匆翻到"爱是给而不是得"一节,恍然大悟,是了,这竟是一种爱了,也只有爱有这样的魔力——他给的同时也唤醒了接受者的给,双方都因唤醒了内心某种深藏的生命力而充满欢愉。
9 @: `. o% ~6 t8 ~  `
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呢?他可以把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他的生命的一部分给予别人。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
又一年,我准备告别过去,没有遗憾地开启新篇章。于是,我跑去见了一直想见的人,也就是在与多年好友的聊天过程中,我对自己人生的幸福性追求产生了动摇。我再次身陷困惑与质疑之中,意乱情迷之间竟是连区分爱都做不到了。所以,爱究竟是什么?我终于感到不得不看完这本书的必要了。再次翻开,篇首引言便给我当头一棒: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He who knows nothing, loves nothing)。足够无知才足够不爱,所以,当初我为什么遗漏了这么重要的一句话呢?! d! ]; t1 k/ |' T9 [+ L
<hr/>爱,首先是一种世界性态度。它不是同某个人的关系,更多是一种态度, 一种性格上的倾向。这种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爱的唯一“对象”的关系。既然爱是个体与世界的媒介,是人发展出的一种能力,那么不可避免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这第一重影响便是社会,社会形成每个人对世界的基本图像,也几乎决定了我们的爱情形式,每一个在特定社会生活的人,其爱的能力取决于这一社会对其性格的影响。第二重影响便是个体本身,即我们的幻想,具体来说是我们的自恋倾向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图像的非客观性。两者综合,造就了现代人不知爱、也不会爱的原因。, V8 {9 F( z3 p5 D4 J1 U/ N. G
所以,爱是一门艺术吗?至少在弗洛姆眼中是,只有把爱艺术化,才能通过理论与实践展现这两种影响的相互张力,其最终结果是:现代人依靠幻想活着,因为只有幻想才能使人长期忍受现实生活的孤独。由此进入本书主题: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the answer to the problem of human existence),对人类存在问题真正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只有当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所有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时,爱情,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态度。2 I# E* O4 w8 q) W+ F
一个以生产和消费为最高准则的社会(国家—生产—消费模式)必然导致现代人对自己、对同代人、对大自然的异化。人被物化为商品,并体验到自己的生命力实际是一笔资本,这笔资本要求在既定的市场条件下要给他带来最大利润。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互为陌生的,是机器与齿轮之间的关系,虽然每个人都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中努力同别人靠近,但实际上却充满孤独。
. t3 e% d/ ]- F  K* N然而,我们的文明致力于提供各种致幻剂,使人沉浸在幻想中,暂时隔绝这份孤独。首先是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千篇一律的秩序使他们不再自觉感到人追求超越和统一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娱乐工业批量制造欲望——世界只是为了填饱他们的肚子,就像一个巨大的酒瓶或乳房,而我们是巨婴,“今朝有酒今朝醉”——永远满怀希望,却也永远失意。所有这一切,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都成为了交换和消费的对象。而我们的性格也被努力调整,适应着交换、接受和消费的要求。
9 P9 l; E) K$ e. L3 s/ p4 `在这种情形下,个体意义上的博爱、母爱、性爱、神爱、自爱的区分已然不复存在,许多假爱情的形式取代了它们的位置,而这些假爱实际上意味了真爱的衰亡。首当其冲是婚姻中的“结伴”思想,双方关系如同上了油般毫无摩擦,永远达不到“中心关系”,其结局都是自觉地受苦。其二是“偶像化的爱(great love)”,一个没有达到产生自我感觉高度的人倾向于把所爱之人“神化”。他同自己的力量异化并把一切光明和祝福投射到所爱之人身上,其结果是在被爱者身上失去自我,而不是找到自己,从而不可避免进入“失望—再寻找”的恶性循环。三是“情绪化的爱(sentimental love)”,这种爱情的本质就是它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通过参与虚构的经历来体验爱情,或通过把现时推移到过去或未来的方法来逃离现实——只要爱情永远是一个白日梦,他们就能加入进来,而不是存在于同另一个人实实在在的结合之中。
( c! a) U- `7 Y5 ~$ [" O! U+ g( H因此,“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倾向,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勇敢、真诚、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将永远得不到满足。”这里的创造性是指,克服依赖性、自恋性以及剥削别人的要求,并找到对自己人性力量的信赖(信仰)以及达到目的的勇气。7 S" e" F! D/ R/ l
由此,理论转为实践。在实践中,爱的首要条件是克服自恋。我们每个人对世界都有一个非客观的图像,一个被我们自恋倾向所歪曲了的图像。我应该努力认识被自恋歪曲了的人的形象同这个人的实际面目,也就是同我的利益、困难和恐惧无关的实际面目之间的区别。有无客观性和理智是掌握这门艺术的关键。然而,历来无数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不同程度的自恋是常规,客观性才是例外。9 \$ y  f4 j9 X! P2 v
其二,爱需要信仰,爱情是以信仰为基础的。合理的信仰扎根于自己思想或感情体验的坚定信念,它是全部人格的综合,是一种确认,这种确认建筑在自己真实经历之上,并以自己全部的思想、观察和判断力为基础。类比于科学史中通常作为开端的“理性的灵感”(rational vision),科研人员的新想法同样基于对过去所作的研究、批判性思考和观察的全面总结。
5 {5 W7 i$ t# ]6 j4 f% Y信仰同时意味着,我们需要有相信的勇气:一是相信一个人的核心或者他的爱、相信他基本动机的稳定性;二是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对别人忠诚,令未来如今日许诺那般感受和行动;三是相信他人发展的可能性,这构成了“教育”(引导)和“影响”(灌输)之间的区别。那些自觉地害怕被别人爱的人实际上是一种不自觉害怕爱别人的反映。爱一个人是献出自己而不期回报,但相信自己的爱一定会唤起对方的爱。爱情是信仰的一种行动。
5 w+ m' n4 Y* k0 W1 [/ a$ @
如果你在爱别人,却没有唤起他人的爱,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
如果终至一生修炼这门艺术,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附录以小助理的视角作了回答。晚年弗洛姆最终变成了一位尖锐但充满善意的老头。尖锐是指,他总是把他的注意力和对交谈者的兴趣传递给对方,并代表对方提出一些非常简单且易于理解的问题,但就是这样的问题常常击中要害,诱使谈话步步深入;善意是指,无论他的目光如何尖锐,这些问题总是善意的,贯彻着他对认识的追求——寻求通向内心的道路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在现实中构建同他人的关联。最终,弗老头化身为他理论中的艺术,也同时抵达了他生命中的爱。
* B' W6 s  C8 Q5 W
事实上,弗洛姆对我只提出那些我本应该自己发问,却又没有提的问题。我之所以没有提这些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可能会让我难堪,或让我感到害臊,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能会迫使我面对一些事实,从而必须改变我的生活。......当人们面对提问和追究真相时,尽管会觉得自己受到挑衅或被击中要害,但如果提出这些问题是为了认识事实真相的话,就不会认为自己受到了谴责和羞辱。相反,这些问题会成为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就是,人们不仅会认识自己,同时也会感到自己受到他人的理解了,因为只有通过向自己提出问题和追究真相,才能认识他人。
爱真的是艺术吗?弗洛姆把爱的习得类比于艺术的获得,但他在呼吁“ 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时,忘记了很重要的一点,即艺术需要天赋,而天赋是概率问题。也许应与原文反着来,都市中无数红男绿女终有一天会明白,爱的问题不仅是能力问题,同时也应是一个对象问题。“坠入情网(falling in love)”还是“持久地爱(being in love)”,Who knows?
9 [, {, Q$ W$ n8 ~7 G3 n' X近七十年过去,他的叮咛依然锋利如箭,闪耀如灯。当扭曲的幻想和图像被层层剥离,当自恋开始消融之后......或许还剩一个名为&#34;爱&#34;的温暖的核。9 b$ T, {! v: n& K4 l, |

4 W* F! S2 r* U  D) ^- c参考资料:
0 o$ J& X5 R4 U' ], m' a[1](美)艾里希·弗洛姆著. 爱的艺术[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1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