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I: Q5 `3 @2 a+ O从古至今,无数人为了追求所谓的长寿而散尽钱财,古代的帝王在坐拥江山、拥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以后,所盼求的也不过是长生不老。长生不老之术也许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但是,延长一些生命的长度却是可以实现的。 ' v2 _7 |! q! ?0 s
从小就体弱多病的季羡林,即使长大成人依旧摆脱不了病魔的干扰,他的一生几乎被疾病贯穿,可是,季老先生却安安稳稳地活到98岁那一年。
7 q! T4 S7 L$ p; _* M
/ D" y' m6 `. ^- B
J$ v5 {- l6 ^其实,季老先生有自己的独特的 养生之道,他深知自己可能摆脱不了疾病,却用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生命延长到了中国人平均寿命之上。 - C& P6 T6 D: X0 E/ D
老先生到底使用了什么方法?奥妙都藏在了他的“三不”养生法中。
% T) j' \( N+ J; e* b病魔缠身
9 D* V: \$ b& D/ X4 j1 T2 p3 b& ]& e9 B* f2 V$ Y
1911年,季羡林出生在山东一个贫困的小村子里,由于家里太穷了,小时候的季羡林没办法顿顿吃饱,更不要说什么营养搭配了,于是,小小的他便营养不良,再加上先天性的体弱多病,他从小便病魔缠身。
# |, W% q0 m; V$ |% U4 x. }- d2 b0 y9 ?/ p, `$ W. n. n" g
& l9 t4 {/ y& x* n0 }- _( ?后来,季羡林的父亲游手好闲,还抛弃了他们母子俩,这个时候,虽然季羡林没有了父亲,但他还有他的叔父,他的叔父对他视如己出,深知小孩子读书才能有出息,于是,在季羡林六岁那年便带着他离开家,去了济南念书。
2 y) j7 `) |6 x7 ^- \虽然在济南的吃的穿的都比在家好,而且还有书可以读,但是小小年纪他便离开了母亲,离开了熟悉的生长环境,这让他慢慢形成了内向的性格。
. N) t6 L( s) F上小学的时候,其实季羡林不爱读书,倒是爱看一些闲书,但叔父对他非常严厉,是不允许他看闲书的,他只能偷偷摸摸地看,可即使这样,季羡林依旧名列前茅,后来他慢慢喜欢上读书了,便更加用功地学习。 . W4 J3 x- ]1 ]4 U* h* A# i
; X- p$ x7 l% c* b7 }. i% {; n5 {6 K2 P7 B, I) A
由于他从小喜欢看书,这也渐渐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念,虽然他身体依旧病弱,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异常富足,他也慢慢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学习,这为他以后成为大文豪奠定了基础。
4 [7 b* ~2 O# \9 E* i高中的他就彰显了他的杰出语言天分,未满二十岁的他居然可以轻松翻译出屠格涅夫的散文集,多篇译文在日报上发表。 ' T( \( h$ ?# C
由于他的成绩非常优异,季羡林顺利考入了清华大学,但是,在他得到最高学府通知书的时候,他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他,失去了母亲他决心更加努力,以宽慰母亲的期许。 7 `# u5 K2 k9 z1 }7 Q+ F) ^6 W
. D3 r9 ]. o% W- G5 o5 p0 m) [( ^9 `+ R f& U* A; a: M* U
在清华读大学的时候,他依旧没有停下来追逐知识的步伐,他选择了作为交换生出国进修,但是他的国外 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身体不好的他加上国外饮食习惯的差异和水土不服,让他的身体更加糟糕。 + L3 m$ Y* ?( a/ M; X. ]% g
跌宕岁月
# P1 ]$ U( t7 a5 `( E" j2 n) O
; ]8 y- t2 T: B3 Z1 J季羡林在德国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因为他一个人在外,用到钱的地方非常多,再加上国外物价普遍都高,所以季羡林一般都是买最便宜的东西。
4 C8 w4 g& X# A( m" _/ X2 J0 q8 M% k7 Y8 n8 t/ C9 ^ {- D
. b( j2 ]; S% ?5 a( V在格外寒冷的冬天,其他学生下课后都是第一时间冲向食堂,希望吃到热热的饭菜暖和身子,来的晚的话就只有凉菜了。 4 X- u, e: V2 v% @' k+ r
但是,瘦小的季羡林却不像其他人一样去抢热菜,他总是最后才到食堂,而且每次都点最便宜的饭菜吃,食堂大叔们都劝他早来点,吃点好的也对身体好。但是季羡林自尊心非常强,知道自己条件有限,所以便避开就餐高峰。
- F+ W4 @4 v: X+ P" Q& G: h( ^8 U+ r9 t食堂大叔给他介绍兼职补贴生活,可他却拒绝了,他平静地表示自己的祖国现在正在经历磨难与血泪,自己在国外唯有多学习一点,回国之后报效祖国,国家此刻需要他们,他们就更不能浪费时间了。
: u9 f( e" r# v/ V! m% B
d2 l+ l* P: |
/ h( g$ h, e3 W! i' r, f1 z在外 留学的时候,季羡林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几乎都在学习,他无时无刻不在挂念自己的祖国, 他想着自己多学一点,就能为祖国多做一点。凭着他这种刻苦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日后在文学界的辉煌。
; |4 L0 O) V; [在季羡林博士毕业准备回国的时候,二战正好准备打响,纳粹支持的汪伪政府在德国设立了使馆,但是他回国又必须要去使馆办理手续,爱国的他坚决不踏入使馆半步,这才耽搁下来他的回国计划。
5 d2 n+ W& g+ K/ E5 I2 j6 L随后,纳粹分子在德国开始大量招兵,他周围的德国男性都被招走了,战火逐渐蔓延,他能买到了物资也越来越少。 ' R4 s& f% Q9 F, z1 |2 V
' k) A8 J( G1 C4 c
0 P9 @- \2 J( B+ f" y/ v0 Y7 k
各种食品开始限量供应,最后甚至连蛋奶都买不到了,季羡林为了一块面包,常常要排好久的队伍,跑许多商店。为了有东西吃,他甚至去农场帮场主干活,才能得到几个苹果土豆。 ( B) M+ b% m6 ~/ \5 u
他虽然非常想要回国,但祖国正在经历抗日战争,全国各地战火连天,德国局势也非常混乱,他没有办法回到国内,就这样,他在德国一待便是十年,这十年间,他已经从一个留学生变成了哥廷根大学的讲师了。 : l1 j4 B# ?9 D! ] W
在德国的他一面挂念战火纷飞的祖国,一面忙于学业,劳心劳力,让他食欲不振忧思过虑,常常失眠,让他再也坚持不了了,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他才得以回到祖国。
: u" q- X* Q/ o" M
9 K' t# V5 p4 u9 q; `
7 B0 L6 Q( h$ F6 I, k& I35岁的季羡林回到祖国以后,立刻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 他成为了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不光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他还精通多种语言,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精通吐火罗语义学的人,他已经快成为了“国宝”级的人物。
' T+ N6 P( I/ F" W2 l4 V* y, k他还以我国文化使者的身份拜访各个国家,为传播我国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 W( p, ~" R! b S9 B) y“三不”养生7 n; q$ s- P6 w7 w K8 S
) C" [) o7 K0 G2 K9 ?他年轻时受到的各种的伤害与小时候天花的后遗症一同发作,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感冒发烧总是伴随着他的晚年。
R/ v. _7 M2 M% }( S$ T' J4 O
# \2 Y% X; }( z5 ?. ]
7 x& U/ p' }+ \季老先生的一生坎坷,生活的磨难加上身体的不适时刻折磨着他,不过,他没有屈服在病魔脚下,他总是笑对生活,平静地接受生活的安排,甚至自己琢磨出来了一套“三不”养生法。 * l' N" j2 W- H# ]* q& r0 u$ B* e
第一个“不”是不嘀咕,字面意思就是不说闲话,不去斤斤计较。在季老先生的观念里,每个人的选择都会有自己的考量,所以我们没有权利去批判别人、评论别人,不在背后随便说别人的坏话,既能避免得罪别人,又能避免自己思虑过重。
! [3 E8 _: ~9 A- g+ `不嘀咕不光是对别人,对自己也是,过去的事就不要一直抓着不放,做人要拿的起放的下,不要纠结于过去的决定,走好当下的路才是重中之重。 ) _) V! B; E, k' O: m( f5 d! Z, P
; U" M8 j" H, `4 S$ E8 l& m }1 m/ C
' U: y4 B- W3 B; i: J* f z+ `0 e而且不嘀咕也是不要多管闲事,不要太操心别的事,许多人年纪大了就喜欢操心晚辈,在季羡林这里,晚辈的事应该让他们自己定夺。季老先生在晚年依旧非常喜欢看书,书本也替他隔绝了许多外部的声音。 9 d" i1 N8 f* \
第二个“不”是不挑食,不挑食是不要什么都不吃,而是要营养均衡,许多人年纪大了就爱吃软的东西,季老先生晚年饮食中也少不了粗粮。 " o) g2 q M7 M4 O/ }7 Y
不光如此,他从来不会暴饮暴食,每天都按时吃饭,而且自己也不会吃非常少,吃饭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让人愉悦的事,所以他即使年纪大了吃饭的量也和年轻人差不多。
* ^8 n; X: y% I: A
' [, ~( w- q+ m. b6 Z1 U |: {% t
: _ ^5 c" |7 c1 Y他也不会吃的非常昂贵,就是平常的家常菜,固定的食谱一直贯穿了他的晚年。季羡林年轻的时候被查出来胃溃疡,不能吃辛辣和喝酒,所以他的饮食习惯也非常 健康,注重清淡但不会荤素不均衡。
4 e0 y3 r$ b+ J' e* Y1 i; Q* u* K第三个“不”是不锻炼,不锻炼并不是天天躺在床上待在家里啥也不干,也不是出门都要车接车送,而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
/ s) u; w* ^, V$ D5 i9 ]" F许多人老了之后才开始喜欢锻炼,但年纪大了关节腿脚多少都会有一些不方便,所以有些强度的锻炼并不适合老年人,甚至用力过猛还容易得不偿失。
" h1 t+ R( t- q5 Q" e3 t
; ^4 C0 U1 y+ H0 G& ~4 k! D
$ n7 n' {6 l/ o) G在季羡林的观念中,他不喜欢天天按时去某一个地方锻炼,他喜欢一切随心所欲,想去遛弯就去逛逛,要是不想出去,即使杂志社特意邀请他采访他也会拒绝。只要他不想出去,谁也没法让他出去。 1 D/ k* [1 ~, @
其实,季老先生的养生法,总结下来就是别操太多心,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人不要过多约束自己,要将自己“放养”,干什么事让自己开心就好了,别管那么多,人生本来就怎么短的光景,再束手束脚又有什么意思呢?
" G9 J* e6 _3 T9 ?% ]) a2 A; B' R$ |+ v
2 \' y( w* i, i) b; T6 N2 z
所以老先生一生都如此地宽容与平静,不干涉他人,不折磨自己,及时行乐,让自己一直保持快乐,从季老的书中我们也能看出来,他喜欢用幽默的文笔平静地去叙述各种事情,也正是他对待人生的这种态度,让他即使身子虚弱也悠哉悠哉地活到98岁。 ; S$ P8 [5 G. [/ M3 B9 |
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生命的尽头,这是自然的规律,我们不能阻拦花开花落,我们只能在她最美的时候将她的美发挥到极致。所以,一味地追求长寿的秘诀是不可取的,珍惜当下才是王道,季老先生用他的事迹告诫我们,要顺其自然,遵从本心,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这样,才会拥有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