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方面,留美整体比留英容易一些,但如果回国的话,还得看QS为主,英国本地的其他排名几乎没有参考价值,美国本土US NEWS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覆盖面还是不如QS,所以我之前出了一系列的视频,可以直接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y5 K* J% ?3 L# c. u7 C2 C
$ p. ]" m7 _% A5 u3 d! }教育质量方面,我之前花了几十个小时写过一篇英美之间比较的,如下: H, R& c6 }6 f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美国留学生要比英国留学生牛?
: p) a1 v7 I9 I
! j" G( i; O* V) Z. t2 {长久以来留学圈里都有这么一个观点:美国留学生比英国留学生牛。( {# c8 A; {$ ^$ E7 X
前段时间,就有一位同学找到我,和我诉苦:7 a- V# J S7 h6 A' L5 h& p8 \
陈老师,我是英国本科生,在美国交换1年。碰到很多同来交换的同学,几乎个个想要申请美国的研究生,但少之又少的人说要考虑申请英国,然后周围的圈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去美国留学的觉得去英国留学的水...为什么呀?因为我发现本科生美帝的师资不如英国,题主在的uc某校,大三的课基本是post doc或是新毕业的老师。但是伦敦的学校里面,老师基本是年纪挺大的Prof.。然后有人说英国硕士1年水的,又贵。美帝也有不少牛校的硕士是1年的呀,价格也死贵啊?不懂真不懂。 我的解答是: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澄清2点。
! k8 U y* \5 c k1 N3 g1. 我们要比较的是:“平均水平”或者说“群体概念”
7 [& |" E8 i+ |. Z& j/ L$ r) l8 G. y1 t2 b9 _0 m
就我个人理解,大多数人没有那么非黑即白,他们是在对比英美两国的中国留学生平均水平高低,而不是一刀切地说“只要是个美国留学生就比任何一个英国留学生都要优秀。”9 D7 W9 _' g% x! G
所以这个补充是说给“二极管”们听的:群体之间的比较永远是在比“平均水平”或者说“群体概念”。" \: {0 V( x$ g2 W
大白话来讲,学校A的留学生整体上比学校B的更优秀,但如果分别从A、B两个学校随机各拎出一个学生,孰优孰劣就是一个概率问题,而非必然事件。8 ~# p: }2 ~+ W
我画了1幅图,大家可以自行感受理解一下,以后就别着急去发表“谁说学校A的学生比学校B的好?我身边学校B的学生在XX公司做什么,而学校A的几个都是怎么怎么样了”的言论了。
' _+ g2 F6 r2 W& ]* N, j, v: g4 K; ]. g5 G8 j6 s7 U

( l' H$ Z8 v# e/ i. L1 t6 G V7 M2 q, |, {! Q9 u( G
图1-2:好学校坏学校究竟有什么差别
( k! O" o5 u- {! `. ]; Y; d4 u
( ?( B/ w" M% ^( N O8 f+ K) ^读懂上图,如果在遇到有人问“怎么好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混得这么差的””?(如上图左侧红圈所示),你就反问ta——
1 U! N5 [1 [9 `. `9 ]1.横轴左侧红圈的面积a1和绿圈的面积b1相比,哪个大哪个小?" V! U( H ^1 q& J4 q
2.横轴右侧红圈的面积b1和绿圈的面积a1相比,哪个大哪个小?2 I7 t( x+ G, A, p2 e+ }
再看平均值和中位数呢?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学生比谁高谁低?
! W2 J1 }) u2 d$ n1 r: m2 ~! m- \没有大数据,也该懂点统计学吧?
( Z, d0 z" z! c/ B8 o2. 我们在比较时需参考“不同时期”这一因素$ N4 R: z/ |; G( Q# i0 H0 O& ~
; l+ a2 [ g9 ]
针对很多人提到的“我身边的XXX就是AAA毕业的,一样不比OOO差”,要想反驳他们,只需要告诉他们:“不同年代的海外留学生质量是不同。”
Q' u* K( m- Q F/ C2 U; | M# @不客气地来说,随着年限的推移,留学生的数量在增加,平均质量却在下降,根本原因在于两点:
. Z2 d: I5 a4 A, _1. 教育产业化、商业化(留学成了门生意);
3 j% ~: W% Q6 I, c1 M/ c2. 国内中产阶级崛起带来的消费力提升(留学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增加了)。/ l+ i: A; t, {/ ^4 t' x* @: [
所以以后再出口类似言论前,请先确定XXX是哪年出的国,相比OOO差了多少年,别闹了关公战秦琼的笑话。
! P$ P0 N3 |) c, c+ V
" D$ X! l; Y9 Y0 }( l1 J言归正传:
7 ]1 [8 O) h# a4 M, _9 ]& Q美国留学生 VS 英国留学生是一个相当庞大而又模糊的话题
( u9 P/ O8 V: n, z& J1 X# e我把它拆解成:
1 X) @) F3 O W0 V+ A1. 美国本科留学生 VS 英国本科留学生
- W( v& j3 [- O+ b {2. 美国硕士留学生 VS 英国硕士留学生 m7 M1 I. e$ _% `
3. 美国博士留学生 VS 英国博士留学生8 _- @* ]: A$ Y
本文就1和2(本科、硕士)进行展开,博士范畴的平均水平比较建议可以参照各类学术数据,这里不做过多涉及。
! g p1 S5 A6 U# E) T下文我想就以下6个“争议点”点做一些展开,通过这些点带给大家一些思考:
) D- B! r, l* s& s- p: w5 W1. 英国学制短所以培养学生质量差?# G: `1 w4 C Y4 z! f1 r7 [, q4 I
" G$ j/ `4 |' w9 J4 {; z8 G/ q
4 Y& V6 t# M# D( ^( U4 K- I- 传统观点认为:2 O, m" n6 d$ V9 u4 ]1 ~
本科教育阶段,英国除苏格兰地区的学制为四年外,其他地区都是三年,到了硕士教育阶段,英国则只有一年学制;美国的正常本科阶段(排除那些两年制的准学士学位本科教育)是四年学制,而硕士阶段大部分是2年学制。从本科到硕士阶段,两者学习的时间相差了近三分之一,学到的知识必然也少,所以英国留学生妥妥被美国留学生KO了。
# R/ s/ b. X( A6 v, S
# O* V6 ]# d- K" W' A) ~( g- 个人认为:) P, F! A% g, P" u% S4 E
这个观点至少知道运用对比论证,值得表扬,但忽略了对比最重要的前提——控制变量:只有预设英美所有学校的课程安排、学生学习效率、教学效率等等变量都一模一样(至少差距不大),那么学习时长的对比才有价值。
- S! k1 `+ l& a2 a: z其次这个观点对于英美两国具体学习时长的认识也不够准确,因为“美国硕士阶段大部分2年制”的情况早已今时不同往日:
- v! @, R* y; z7 h, @1 q1 t) L0 j首先,美国目前商学院所开设的商科硕士95%以上都缩短成了“压缩的”1年制(缩短学制后要修学分数和2年制是相同的);' U6 [# {2 m+ l" H9 A; Z3 e
其次,大部分英国大学(特别是G5之外的大部分学校)在硕士阶段处在校园内的时间根本不足一年,真正的在校时间只有9个月左右(比如今年9月开学,明年4月就不在学校了),不在校的时间,学生可以用来写dissertation(毕业论文),而美国大部分学校的1年制是7-8月开学(有些甚至更早,5-6月就开始了,也就是部分国内的本科生还没拿到学位,硕士已经开始上课了),到第二年暑期8月上完课拿到学位,正好12个月。
6 z4 i8 K6 ~+ o" k, l值得注意的一点:我说的一直是“大部分”,所以自然也有英国比美国学制长的情况,比如美国一些常春藤名校的个别硕士项目也有9个月就能毕业的(比如耶鲁和康奈尔),而英国牛剑和帝国理工的大部分硕士项目达到了12个月。# x3 o( A. H/ T3 |. |/ D3 F! Q, R/ G+ y
! m: [. ^% n$ D
0 z, d F, X9 z% E5 d! N' ]8 _; a
2. 英国的世界名校数量比美国少,所以整体教学水准低?2 |9 p) d( t. f: f X5 ]
- k- V6 d: E" ^9 m
& }- l7 X9 }$ O- u9 D9 |: c3 u
- 传统观点认为:3 P5 V3 K: H/ j7 v; l2 s
从各类世界大学排名来看,美国大学的平均排位更高,或者说榜上有名的学校数量远超英国,2023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里前100名大学,美国占40+,英国占11所,前50大学里美国占25所,英国占6所,2023QS全球大学排名里前100美国占27所,英国占17所,前50美国占17所,英国占7所。这还不够说明美国教育质量远超英国?
3 x, I" r+ R. K也会有人反驳,英国大学历史悠久,拥有的诺贝尔奖得主非常多,牛顿这样的大咖就出自剑桥,20世纪还有霍金这么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3 G8 _ w+ Y1 L' \% x; F* x# `) Z9 Q! J- d, S
- 个人认为:
. {2 ]! v/ v, S( K- i 于学校教育质量而言,学术能力的确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所以不论世界大学的排名如何变化,其中学术的参考权重不会低。
: I& }& X0 {7 k6 f7 t8 }% d+ x顺便提一句,要拿学术奖项的绝对数量去衡量学术水平是有前提的:首先得考虑时间维度和获奖集中度。毕竟,我们要读的是当代大学,而不是牛顿所在的17世纪。
4 q" l# [4 Y1 j1 P这边我提供一些数据,大家可以自行对比、思考。 z4 M# e. c: z
图1-1:各世界大学排名评量标准和各指标的比重图2:我整理的各世界大学排名的评量标准和各指标的比重' ~2 X" N$ {) @/ b2 i; F* Z$ L
图3-1,3-2,3-3:是我整理的2023年两份最有代表性的世界大学排名榜单
+ X" \( _, X6 Q$ ^& K# V2 C1 j图4:职场上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用人单位筛选求职者普遍参考的重要标准 图5-1,5-2,5-3,5-4:是各国和各国大学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数量
% E: t! W% T1 z" f : U3 Q4 c# r0 p5 A2 |' N6 M! {! Z
! R) q: U! L3 Q' V
图1-1:各世界大学排名的评量标准和各指标的比重
) G' }+ A' t3 I, R/ I# s% s) s8 i8 {6 H7 W0 {! i- K

' Z$ J5 b5 j& x: s' S2 ~
) |+ N; }1 v! l; T, }# V; `; @图2-1:2023QS世界大学排名榜单TOP1-100
4 A* ]) Q0 V6 _# e% d9 d7 f( n' z; G6 a

4 K8 o \, U' M% i7 {7 Q' F9 i6 M/ x% p) S! `
图2-2:2023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TOP1-100
2 H# P8 ~/ p# w, x; n$ w9 E
4 X' s' m2 s5 J: e& c 8 k# t# R' j- Y) K& p
2 w$ p+ @: R( O% O
图3:某金融机构各部门对应届生教育背景的要求
) A8 a) e3 B# K: C3 |' t% n" g; [0 v) ^5 {: I5 Y

) t7 x$ z q* E2 X1 u/ |" E- i7 S1 W
图4-1: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 {+ V/ ]: n- A* k
9 m! B$ m& j( @( d
6 e/ `% E2 y. J; g5 n9 v0 s) P
! ^: M% W9 O1 X+ C: q) P图4-2:英美诺奖累计得主人数
1 C) P) |& G5 z% O, G7 g B' d4 n2 `; a. R4 Z i/ @! e) m1 u
/ Y" {* D$ f% p" r8 |% {
, e' s0 m3 |3 l+ N: L3 ^
图4-3:全球累计获得诺贝尔奖的教职工及校友总数前20大学排名
# u! l/ G0 j1 I4 U2 H# h# X, W+ @" ~5 m- S2 R/ e4 o
0 K2 s, ^$ p, a4 S
2 }% O/ q+ I V
图4-4:全球各国累计菲尔兹奖获得者人数. N# J. g. e4 F6 U* E1 q. A$ ^
; [3 V6 @/ T* i5 B' j3. 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英国学校整体门槛比美国学校低,所以生源差?
4 N) x, |7 m( H) b" h" w- R# @( n' }
1 m& N1 v' t, |( Y2 ~) d
- 传统观点:
5 d ^1 Y4 {7 `) `9 S 本科阶段,美国TOP20大学每年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约200+,而英国TOP2的每年录取中国学生人数差不多在250+?; x: s0 |# j$ _9 u
而且在硕士阶段,英国有不少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都不需要提交GMAT/GRE成绩,而美国排名靠前的名校几乎都需要GMAT/GRE等成绩。: N4 E2 z" p2 a& l0 N$ z5 T# c
录取的门槛越高,入学的学生质量越高,那么老师就能设定更高的教学目标,自然出来的学生就更厉害了。
; N/ s3 m# s1 q# t6 b$ c& ~& h8 e9 i
- 个人认为:" Y1 v: v. Y! p5 |. i) M& u% }' z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禁要问:学生多不代表什么,只要匹配的教育资源够多,一样能有足够的教育质量。比如老师多不多呢?
' o# f' c, `9 q- m: b! S2023年THE(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师生比例最佳的世界大学排名Top 100 中,日本地区的大学数量最多,美国的学校机构紧随其后,而英国只有一所大学上榜。
% B3 |2 F4 f) r. ~/ J0 y% e8 N虽然英国在师生比、录取人数、门槛的维度和美国比较都落入了下风,但这些要素对于学生质量的影响都不是决定性的,接下来的文章内容,我会继续论证这个观点。/ j4 M8 Z7 l" q) r
$ z! y: V7 s" z6 u+ S6 t3 _ $ ~: u; y; Z. Q1 ]7 h' n8 C% A u
4. 英国过于看重申请者的成绩,流失不少优秀学生,美国则不同,故此消彼长?& |% U9 Y! G: J. d& `7 I* j
9 M) D1 c# f, m9 g W) O
5 t/ T3 b7 V# i9 {; O; }/ m4 a# u4 V- p- 传统观点认为:- ] r" C" p9 k9 i! i/ h
本科阶段,唯成绩论英雄的理念既把众多牛人硬推向了美国,还吸纳了一群高分低能(应试能力远胜过应用和创新能力)选手。0 A, r; g3 c! R0 ?
中国学生考A-LEVEL只要选对了科目,大多拿个好分数难度不算太高,于是在拿到好分数情况下(平均分等其他条件也足够)不提牛剑能不能进,至少帝国理工、UCL基本是可以进的。
. y- P) l. z& |0 o# j4 w- {' s3 A相比之下申请美国,SAT、SAT2等即便拿了高分又能保证什么呢?( A+ d, }! h6 D% L# a% ]4 z
研究生硕士阶段,英国持续死板地贯彻唯分数论英雄,对各个申请者的毕业院校背景、平均分要求进行各类划分,不论申请者在单一方面如何优秀,但凡“短板”没能达到学校要求一律不考虑(确切来说是几乎不可能考虑):有些学生在双非学校拿了90多的平均分,最后还是竞争不过平均分80的985学生。/ ]" [) }* R1 e, U& R y
; o1 b$ u+ [ ?4 M- 个人认为:
* m/ z1 j6 [+ _ 以量化条件是否达标作为学生录取的必要条件确实会挡住不少优秀的申请者,比如以下这些案例在英国就很难实现:硕士阶段,我们曾帮助过二本背景、各项成绩都一般、没有全职工作经验的学生被哈佛大学MBA录取(二三本进哈佛耶鲁的案例我们这个小工作室就做出过6例);GPA2.16的学生被美国前30水准的大学录取且拿到1/4奖学金;数以100多例背景极度劣势的学生被美国前10前3大学录取的案例,其中有不少不单是本科院校背景劣势,GPA/GMAT/GRE等成绩上也有明显短板(比如当年一位来自双非本科院校的C同学以640GMAT,3.1GPA,7分雅思拿到了美国TOP3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9 q) X# L& J% L& ~1 }8 z
( m- s+ B) }. E7 u9 x
% C0 l1 E9 u+ H
5. 毕业后留英比留美难,投资了没回报,即便如此还去英国说明学生水平不行?
l' Q* t- I1 n" `9 N T7 w2 }7 u* h
1 X7 v/ e- H! x# n* X& `& C
- 传统观点认为:
5 e, s! f- d: d- d5 } 能留下就能更快获得高薪,8万美金一年的话,首年就有近60万!留不下回国,大概率比不过啊!那这么看的话,英国留学的性价比显然更低,那还非要去的,不就是水平不够去不了美国嘛!
( L. S0 T/ {% l/ S
! V) D% X7 q7 x0 ^; ]' e! f- 个人认为:' B( x- J; \% W, R
首先,投资回报这个概念不应只看“短期内能否以最少时间来收回最大投资”,而是也持有一定的“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心态。% W# F/ l7 [$ ^. X
如果学生通过留学后找到了自己所热衷、热爱的领域,那么即便毕业伊始薪资收入不如家长们和世俗人群的预期,也不必给太大的压力和下过早的结论。: j8 d7 | m3 g' b& x/ P( S4 }
在每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均值回归”的理论是普遍适用的,对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来说,更应以较长的时间周期去看待对其的投资总回报及回报率。
* r4 T/ v1 @; q0 v8 K3 a第二个误区是,性价比高≠好,因为每个人对“性”的要求不同!3 l6 m9 D: O. }! v1 h* {( E
换句话说,如果一味追求“投资/回报”的绝对值最大,但最终收获的回报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性价比”再高又有何用?$ u5 `" o0 ^) I/ \& u; b( f
举个简单的例子:
6 `3 t0 H8 h; c: f P) y/ b你的目标是3年后尽可能地获得高收入(年入百万),那么现在花100万留学三年后年入百万,和现在花30万三年后年入40万,单从投资回报率的值上看,的确是后者更高(1倍投资换1倍回报 VS 1倍投资换1.3倍回报)。但根据最初的目标和长期收益来看,其实显然更应选择前者。 反之,如果你的目标并非追求这么高的收入,而找份体面+稳定且年收入40万的工作即可,难道不该是后者更值得考虑吗?* |- N2 f# \) t
再举个例子:
0 T8 z+ l' C! V, S8 n5 C对于留学后要马上回国发展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申请背景极佳,剑桥和哈佛同时录取,留学费用预计相差小几十万人民币,你觉得他是不是“至少”也有可能会选剑桥?(不是说他一定会选剑桥)。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何不同人会有不同选择和纠结呢?
0 g( ~( [3 q6 t* ?# W% `, v我们至少可以看得出,不同群体对留学的诉求不同,因此对“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考量标准亦不尽相同。
' S# }: W; F5 B- X+ ]; g因此,即便留学生毕业后留英确实更困难,也不能就武断地得出“都这样了,还去英国?看来是能力够不到美国的无奈之举。”这样的结论。# X" k$ t8 P! I, B/ ~& u5 K u9 A
P.S. 更严谨地来说,差不多优秀的申请者在选择去哪个国家留学的时候,还可能考虑许多学校教育质量以外的因素,诸如治安、生活成本、学费、文化偏好、当地是否有亲人、移民和留下就业政策、家人影响等。
2 }) r) N$ K4 ]其三,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优秀留学生其实都选择了毕业后回国发展。因此在过去的20年间,美国作为吸引中国留学生留美甚至入籍的强势方身份也在不断变得尴尬,所谓“留美比留英容“易而演化出来的优势也在逐渐减弱。3 ]1 N2 C- V3 Q/ b1 u. j/ A: Y, i
甚至“留美容易”这个概念也已然今非昔比:% N) n3 A4 y, f
2000年以前,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绝大部分希望留在美国,事实上大部分留学生留在了美国,其中STEM类(Science, Tech, Engineering, Math类学科方向)比例最高。(当时赴美留学门槛高,大部分留美学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n- f, Q1 K1 }' m* `
2008-2017,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最精英的部分(约占总人数的5%-10%)选择毕业后留在美国发展的越来越少,且呈加速下降趋势。
, ?% e X. F+ O( {* 在以上事实下,以2008-2017年和2017至今(以2017年年中为分水岭)美国做了2件事情:
; v* [( }# h9 n+ l. Y1. 2008-2017为吸引优秀的国际学生(中国学生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留美,美国不断加速、加幅放宽STEM类专业学生在美国毕业后的OPT期限,从最初的12个月,延长17个月至29个月,后又再次延迟7个月,总计长达36个月。& g$ e" n; f+ D7 U
*OPT是美国授予国际留学生在结束学生身份后给予的短期留美工作的一种临时工作签证,如果留学生能得到雇主的担保,则可以在一年内申请抽取H1B长期工作签证,但此签证以“摇号抽签”形式进行,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加OPT至三年,则每个申请者理论上拥有了3次抽签机会,大大降低了因为“运气不佳”造成的人才流失。
( Z: I2 S" q; H( c; o D8 c2. 2017年年中期,美国开始一连串组合拳“限制中国为代表的留学生”,包括: 在2017年12月,Trump就发布了《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来限制“高精尖科学类学科方向”的海外留学生进入;Trump在同年4月签署过一份“抵制海外产品、雇佣本国公民”的行政命令,其中强调要通过更“苛刻“的流程手段来审核H1B visa的申请者;2018年5月,美还通过了一项引发极大争议反响的法案,因为其中授权了相关部门停止向中俄朝伊人才计划学者的发放奖学金的条款;2018年10月,又有消息称美国多方正在向Trump和其他官员做工作,意在推动“禁止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这项提议。+ s, V8 t$ D% \8 A) F1 C
求仁得仁,在2019-2020学年,美国共有1,075,496名国际学生,其中372,532名来自中国。在2020-2021学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948,519名国际学生,其中317,299名来自中国。在2021-2022学年,美国的国际学生总数进一步下降到763,760。
& a! Z; Q7 q [' L' p1 p% ?. v这下美国政府坐不住了,拜登政府宣布了一些政策改变,包括让合格的STEM领域的访问学生能够完成长达36个月的学术训练,并将他们与美国企业进行连接。此外,国土安全部还将增加22个新的研究领域,包括云计算、数据可视化和数据科学,这将允许美国大学的国际毕业生在美国企业中多花三年时间进行培训。 以上现象体现了美国从人才吸纳的强势方,转为绞尽脑汁地“挖”人才,但却徒劳无功“留不住”人才,继续演变到心灰意冷开始“反击”,直到如今发现人才真的要走完了,又开始上演”苦苦挽留“的戏码。: o/ M6 {4 h! g2 B* a. o) @' U
6. 人才是国家实力的基础,教育实力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所以美国强于英国4 x6 x- H+ | W/ U
! E5 @" w$ O- }! H8 i7 e% {: m3 v# V# Q7 J- R; ]# M
- 传统观点认为:$ U2 {/ l, G' ?. d
由国力倒推人才,再由人才倒推教育,国家强则教育强。2 u7 W' |2 ~; e
& H ?4 b! `5 W3 `1 k* |1 r, x5 U- 个人认为:
1 J- e' E1 R2 {4 k! c 我先提供两幅图中的数据供大家参考。- h% ?/ Z/ H) t- ]+ f+ Q$ ]: Z; V
8 n ?4 s$ y6 U6 x
8 I: U5 G @# h3 r3 k, T/ \. Q
/ [- e/ x' w; y4 [" Z2 g+ y+ |图6-1:2022 世界国家和地区GDP总量排名(单位:亿美元)和人均GDP(单位:美元)% O9 \+ `5 P, J- F
8 c! q* x0 s0 j我相信以上这幅图就是传统观点里提到的“倒推逻辑”的根源——国家实力的两类代表性较强的数据。乍一看这样的数据,是不是不少人要对传统观点的判断表示认同了呢?且慢,先别急着被带偏:$ m* t7 H d" S, e \+ ]
1. 我们讨论的似乎不是两个国家的教育质量之高下吧?而是两国的中国留学生的平均水平吧!所以怎么能够根据上2图就得出结论呢?
$ }) |4 _7 F0 W5 R- z1 w; u2.之前的5点里面我其实已经有举过一些例子了,告诉了大家在我看来,优秀的学生不论去哈佛还是剑桥最终还都会是优秀的学生,但学生在选择去什么美国还是英国的时候,参考因素是五花八门的,有时候,应该说有很多时候他们参考的并不是和教育质量相关的因素,也有很多时候,家长、家庭、家族对学生的选择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E2 c, W9 r0 a- P; s/ J- G
0 m& H+ h' F0 p$ L# y4 E- S综合6个争议点和我的分析,各位还觉得“英美两国哪国的留学生更牛”这个问题可以得出“确定答案”吗?: K- o9 C: K9 Q
<hr/>其他留学相关内容:
9 W ~2 O9 M- a( o我在美国留学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161 赞同 · 13 评论文章<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p/508421977"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internal">美国硕士申请鄙视链?可别再被骗了!5 赞同 · 0 评论文章【精】留学国家及地区鄙视链到底可不可信?4 赞同 · 1 评论文章
# P# r+ t8 T z硕士留学规划与申请相关内容:" e7 U: g$ ~1 B/ L5 v
【合集】美国硕士留学之规划&申请&文书&面试(133篇视频-20221128)持续更新中...24 赞同 · 2 评论文章要出国留学,不要找留学中介257 赞同 · 14 评论文章1. 美国顶尖名校“不为人知”的真正录取标准!
2 _5 E2 O" f" k+ i: |: q7 ~* k2. 什么样的课外活动背景才对申请名校硕士最有帮助?& ~6 [; @/ C( I, X C! Q
3. 读研怎么选?国内考研 VS 留学申请: ?- @2 N6 t5 ?+ n. `% P. c9 x
4. 美国硕士申请文书核心要点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 n# A. s4 B1 o! @( R& E5. 如何写好(留学申请)推荐信?7 `# Z9 X# `; q& [0 u
6. 如何组合选校选项目才能最大化申请名校成功率?5 }8 E4 }; k0 ]; a) n/ f
7. 美国硕士申请11大误区—每个坑都是深坑!高能预警!
; F* ^) G5 n0 ~, g, X8 \8. 为进名校,人人都在“作弊”—揭秘影响招生录取的“场外因素X”* I2 A6 S. \( y, Z5 |( d1 C) ^
9 w) U. V, F3 V. z6 D4 Y
本回答作者:陈思炜
3 i' r9 n$ n* P" O/ `) _0 }
+ \- h8 f8 p. k/ N- 知乎头部大V(职业规划领域全国头部KOL),全网百万粉丝教育IP+ `9 | d. p9 g4 U# j5 ~
- 国际教育与生涯教育全国资深专家,从业15年&创业11年,全国5家教育公司董事及战略顾问2 L a! W7 h$ ]+ S! E/ M
-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最年轻入会会员)、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 A9 P0 Z( o: S' e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杰出校友〗(2015年被授予),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 x" m% ]/ A& g. z
- 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特聘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及〖客座教授〗(均于2016年起)% U+ ]9 B9 W4 m# A1 x* X
- 三本畅销书作者《方向的力量》(2014年出版22.4万字)《方向的力量 修订版》(2018年出版32.8万字)《知己知彼—职业定位、规划与发展》(2021年9月出版23万字)
/ W/ J, Z5 u' u3 d/ p - 曾全职供职迪拜世界资本(主权基金PE)/全球九大投行瑞银(UBS投行)/平安银行总行副行长助理: R0 ^1 f. N. R$ H3 h5 d
留学规划与申请指导背景: $ r6 `! y! }4 R7 c: s# |
& e' b& z9 Z( @2 z. u# }
- 从业15年创业11年来始终专注美英港澳为主方向的研究生申请,770+成功案例(职业生涯无失败案例)其中全程亲自跟进负责的占250+,全程+文书的占110+。
$ B4 r: [5 t T l. y$ @: Q+ v - 所带学生平均每位获7所大学录取,近90%的学生被美国综排前20名校录取、近80%的学生被US NEWS美国综排前10的名校录取,其中40%以上获2所或以上Top10录取
! e6 |4 O7 s, n( I6 B) s - 截止至2023Fall申请季,已累计助100多位本科背景或其他条件有严重短板的学生获美国综排Top10大学录取,其中的22位同时被美国综排Top5大学/英国Top2大学录取,offer包括MIT、耶鲁、哈佛、哥大、芝大、宾大、霍普金斯、杜克、牛津、剑桥、伦敦政经、帝国理工等(含二本进哈佛2例/耶鲁6例)
; }! s' x; M$ T% ]5 v
9 Q+ y U! T2 g+ |% R' u. N❤️创作不易,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想请你帮我做2件事:5 Z2 q4 p0 i d, N1 Y
y2 Z: c; O D- 点一下「赞同」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个内容
) G( l1 i9 Q9 t* ?5 ? - 关注我和我的专栏,持续关注职业规划与发展、出国留学等优质内容: u$ G: A. v2 S#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