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0 O8 d" Q0 W# Y( B2 K
5 \5 p' V! r3 `! W1 f& c“这孩子在家的表现真的太烦了,我都快被他气死了!”6 F' K+ _+ Y. a7 z. j% y* o- X
& x- U7 Q( i5 t# z“其实那样做了之后我自己也后悔,我这人确实脾气不好,当时要是再耐心一点儿就好了……”! j, Z/ N, Z9 c, }9 r5 K: ?# M
& i0 ]1 ?$ U* J. F- s' _“我已经用了很多方法了,但都没用,我也真是被这孩子磨得没辙了……”
* ]: U1 A \% w
, t2 f4 V) R+ Y: H' a作为教师,我听过很多家长这样无奈地吐槽,无论是本就知道自己是个脾气急躁的人,还是认为自己被孩子“折磨”得乱了章法,很多家长在冷静状态下,都希望自己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发生亲子冲突时能更加耐心一点。但现实却是,我们的耐心在面对自己最深爱的孩子时反而会瞬间消失或逐渐磨没。; Q) Y0 @ L0 ], Y$ z
: Z) [9 \! V: E0 a! X, d) O) m0 T为什么我们都认为耐心很重要,但又总会缺少耐心?如果在教养孩子时总是缺少耐心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我们又如何能够提高自己的耐心,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呢?本文将与您一同探讨。
8 K( {/ J0 d1 B7 G& s, N2 O& A. n: K
( A+ h4 p4 \$ M$ m# g3 d( U5 ]7 Z
) B1 X( ]7 n) U/ j) ^0 b01; v& S: c+ X; U" R6 }
$ Z3 ]- z/ P2 b: ~为什么我们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
$ L& J, ?: L, r4 ~& _
! d9 m+ d5 s8 z' T# y1 i总是缺少耐心?
9 w1 v u. a" E- [/ y; d" O0 ^, ^5 X2 K: D( s' v, o" d4 B
压力堆叠之下的家长
/ m9 e, d; x2 T5 V6 H' Q2 t7 e+ e( a, g+ h! c! x5 `
中小学生的父母普遍年龄在30—50岁之间,从青年步入中年。在家庭中,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精心养育一个甚至多个孩子,又要照顾日渐年迈的老人,承担着较多的家庭责任。6 F- ~# F$ Q! }" U
: ]4 |( W+ e7 C0 A
在工作岗位上,这个年龄段的成年人有些逐渐走进了中层或核心岗位,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工作职责,有的还会经常加班,甚至熬夜,工作时间较长,任务往往也较年轻时更复杂,工作责任也会更大;而有些人则是工作发展不尽如人意,可能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失业风险,在中年时面对这种压力和风险,其心理承受能力会比年轻时更差,在中年时期常常还会出现“没有发展,没有上升空间”的情况,这种失落感也会比年轻时更强烈。2 U" Z$ [0 t' ~ M1 [1 F3 P
# e6 r7 ]) Z; W" s5 c0 H i: m此外,中年人自身的身体机能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容易产生疲惫、失眠等健康问题。在以上这些情况的堆叠之下,中年家长普遍面临较大的压力。如果家长不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将自己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可能会表现为:在孩子提出一些合理需要时不闻不问、不予支持,或者在孩子出现很小的问题甚至根本没有犯错时,肆意发泄自己烦躁、焦虑的情绪,将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出气筒和解压器。5 ^# p% v* i9 \; S- |' N6 L
8 t: P' j/ q3 U2 X3 u
“不如别人家孩子”的孩子* `2 r- [ H5 N: g( i2 X d1 _0 h( x
$ l% V5 K0 J- K: F
“明明这么简单的题,我讲了五遍,他还是听不懂,怎么这么笨啊”,“我们家这孩子已经确诊了注意力缺陷障碍,我知道他确实比别的孩子更让家长费心,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有时候还是免不了急躁”……# X& T- Z' h2 s- s6 J1 z
0 `! F! c# c C+ U我们都知道,孩子之间确实存在差异,有的孩子认知发育较慢,在识字阅读上都存在很大困难,有的孩子先天体质较弱,隔三岔五就会生病……9 c. R3 ]* j% d4 k- T
- S5 N6 _8 ]8 g' \(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身心发展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弱于多数同龄孩子,但我们又不能理性地接纳差异,对孩子抱有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不合理期待,抑或是虽然理解孩子的困境,但由于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付出超出其他家长的努力,还可能看不到孩子的成长进步,则很可能会丧失耐心,陷入沮丧。* Q) `( p( ~0 ?# y. E- E- h* o/ @
; Z4 O, {& G- H1 }5 S+ a \7 Z在消极互动中逐渐被破坏的亲子关系1 R( s; H: i0 y6 v
& j" y; K. c* H0 u+ Q5 c+ m, R$ t
家庭系统论认为,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会影响到其他人,同时也会被其他人影响。如果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带着急躁和厌烦的情绪,孩子可能也会变得像家长一样遇事急躁冲动,容易忙中出错,又或是待人胆小畏惧,做事拖延小心翼翼等,而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又会反过来影响长,让家长更加感到烦躁、挫败,在这样的消极互动中使亲子关系逐渐被破坏,陷入恶性循环。$ Q8 @) \8 r3 c- D8 \
2 {3 Y& F6 a& C @& Y" [
+ j& c4 J! j3 d1 ^
1 P' Z6 n6 e9 Q6 H6 J% C02
+ |! u- ~* u# @0 Y7 s ^
' L Q/ x I9 ]+ U/ K( @耐心教养有哪些好处? r- U; M S: m3 J( Y* i
6 {" z! W9 ~2 u- G( _2 v( D与孩子相处时,厌烦的不闻不理或急躁的指责辱骂都是缺少耐心的表现,如果长期采取这样的教养方式,会破坏孩子的成长节奏,影响孩子及家长双方的心理健康以及亲子之间的关系。
! j6 Y) P9 \% K% G6 m8 v1 B. a* `! G5 U C+ ~$ g4 _. r
而耐心的教养则对孩子、对家长以及亲子关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 Z( [" q2 J! b% ~( @
; a. }. _2 o6 ]" ] q2 u( e8 A; H首先,耐心能保护并激发孩子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有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 r3 Q& I: E6 D
; f v. C; C) U/ `6 K# b3 j( l其次,耐心可以呵护孩子的表达欲,温暖孩子的内心,有利于其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L, j7 h% z5 J# \
6 b" v' ]3 l: P) }! K! C8 H$ Z- \ @3 T再次,耐心能更好地共情和接纳,从而有效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
6 y5 W( p' M* \: F/ F" Q4 j& g% t3 I5 h. v. r u0 k$ G
最后,耐心能更科学合理地管理、激发、提醒孩子,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 o3 b$ B f9 r5 |9 Z' K l
. U, i7 C# H& ^4 p. x除此以外,在耐心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会促使家长主动提高情绪调节能力,给自己带来更加良好的身心状态,而家长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看到孩子的成长进步也会带来更加满意的亲子关系。0 l. ]2 O( i' x
- |$ @: [' I0 s6 n0 M
' N* Z& h) D( x
: C5 v) O7 k* ~030 U* e2 J# g1 Z. [* L
: | b* [& M! k6 j" i |如何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保持耐心?5 ~) x8 U; R2 z6 O
# H; l. h8 h4 B- @* @关爱自己,调节情绪——! t% |8 D1 X3 F2 ?) @
% C3 I; ~" z3 Q3 \% G中年父母普遍面临着较大压力,如果我们自身能够较好地觉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状态,主动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调节,从而带着稳定而平和的情绪与孩子相处,则更容易在相处过程中保持耐心。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我观照。
/ N1 A; Q6 h* A+ ~2 ~' k
( v" M+ h* N! G% K$ v' X& F: Z01* ^! y( n# r0 o) |6 l* O
1 W6 H( a. M3 B. w, Y$ k T
规律作息、保持锻炼。家长要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饮食,这些看似平常的方式有利于保持我们的身体健康。此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除了能强身健体以外,还有助于释放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我们的身体充满活力,内心平和放松,在教养孩子时也会更加坚定而又温和。$ y9 K: W8 |4 B( Y8 u! _
' J8 Q- h0 x; |8 j9 p4 {/ n028 d$ x! {& _2 l0 g9 f9 o
2 U$ Z! i" k) D8 }1 |* _! B5 M3 u& I正念冥想、记录情绪日记。正念是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能有效帮助我们关注当下、稳定情绪的方式。记录情绪日记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情绪来自哪里,是自己的哪些需求没被满足,引导我们思考自己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表达情绪并厘清思路。这两种方式所用的时间都不长,每天花上5—10分钟,坚持下来有助于家长自身的情绪更加稳定。+ q0 s( B9 Z( v: S" r) B6 z% x# z
( C: J. N5 I' i
03, i8 `8 G; n0 G2 C+ u3 A& E
( e. r9 `! V( T+ }. m6 l, V6 B
关注自我需要,保留自由时间。在家长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以外,难免将大量的关注点集中在孩子身上,而忽视了自己的需要。这样的做法既会让我们因过分关注孩子而产生紧张感和失望感,又没能照顾到自己的个人成长。如果家长在教养孩子的同时能思考自己的需要,进行休闲放松、发展兴趣爱好、拓展社交友谊等,则能愉悦身心,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满意度,成为孩子的榜样引领,在教养孩子时也能更加耐心平和。
- W# J* s. v5 i6 G+ }* x' A [2 g9 z# g0 {4 {# K/ |9 Y O
04! h7 B) [; _- p8 @8 U! I3 U
% y j9 a. `! j8 S3 N& Z与家人合作配合。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家庭成员间如果能有良好的配合,会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当其中一名家长已经感到非常疲惫或情绪急躁到难以控制时,最好能暂时离开,去主动休息或通过适当的方式调整情绪状态,由其他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因漠视不理或过激情绪对孩子造成伤害。
! F m0 ~7 C" x
: ]2 o# @ {+ I% _接纳孩子,耐心看待——2 E# y3 X# j+ r! q( Y4 u1 K9 i
! M3 f* i; y7 L' _$ i( I, {( B主动了解,信任包容$ ^6 _- @1 f$ e3 |0 b) ~) @
# P a2 @$ j7 j0 H2 g* L- Y2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遵循着大致相似的成长规律,但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成长速度和节奏。
4 t* a4 k" {3 `7 w: I8 @6 a2 C% ~2 V9 n! p
作为家长,首先需要主动了解自己的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总体特点。比如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独立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如果了解了这个特点,当孩子不能听从家长的建议,而想要自己做出选择时,家长就更可能愿意付出耐心,听听孩子的感受与想法,说出自己的建议,与孩子一同分析不同选择会带来的不同后果,并将选择权交给孩子。
/ g4 D3 a+ j' l+ q2 ?& w! R" U) g: C0 j# ]- \
此外,我们还要通过细心观察来发现和了解自家孩子的独特之处,比如孩子的体能较弱一些,就需要日常加强练习并多鼓励;如果孩子的声音很洪亮,需要引导他发挥优势主动参加朗诵、主持等活动,但他容易在公共场合音量过大,需要有意识地提示他压低声音。个体的差异导致不同孩子在面对同一件事的反应、处理方式都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需要家长不断观察,与孩子磨合,找到正常的交往之道。$ `/ b/ w' _ Y
: s* e( L) d6 s5 X$ `* U家长如果能科学认识到孩子的成长规律,就会在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明白这只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更充分的信任和更合理的引导。比如,家长如果能了解自家孩子的特点以及孩子特有的成长节奏,就会在发现孩子与别人不同,特别是在某方面不如别人时,更理性地接受这种差异,包容孩子的独特之处,从而更加耐心地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帮助与支持,让孩子扬长避短,健康成长。
6 u4 I9 K. ` Z( o& f6 g7 h4 R" a8 w& G E
积极视角,合理期待& C; c& d+ x6 y( U
. K2 S6 I! D( G3 q# l不管是陪写作业,陪孩子玩耍,还是陪孩子做其他事情,当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总会有意无意形成对孩子的期待,这种期待来源于我们对孩子深深的爱,但不合理的期待却会变成魔鬼,吞噬我们在养育孩子中的耐心。期待孩子写作业时书写工整正确率高,期待孩子搭积木时专注而富有创造力,期待孩子爬山时不喊累不叫苦士气高昂奋力攀登……当这些期待没有达成时,我们很容易失落或急躁,而如果尝试引导后,孩子还是没能达成我们的期待,可能就会使我们失去耐心。因此,在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有合理而适度的期待,并做好孩子的表现可能不尽如人意的心理准备。在孩子没能达成这些期待时,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有很多试错成长的机会,尝试转换视角,积极地看到并肯定孩子的优势,鼓励他继续前行。
& v, K6 w7 \6 p7 R' `" d( l9 r0 X
7 U8 Q& J" N$ A) i6 d5 ^
5 K7 O. t" V8 J% ], P+ c+ j7 F, e# z# V) A( Y$ {' @
调整自己,耐心陪伴——2 q& z: \$ e! x; Q
3 @' d8 p' D2 G$ A) j" z8 {$ h除了通过深入了解孩子以及从积极的视角看待孩子这两种方式更好地接纳孩子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行动方式进行自我调整,升级耐心,从而更好地陪伴孩子。
% a. y" M# n+ d; s. X+ d
# { O5 C, f- d01
; p5 G4 i4 r* H( D- A8 y; G2 V0 u
主动调整,建立积极暗示。有些家长可能由于工作劳累,下班路上本就拖着疲惫的身体,再一想到回家后还要辅导孩子学习,脑海中立马就会出现三个字“太烦了”,而这样的想法也会让我们在看孩子的很多举动时都觉得不顺眼。如果家长能在每次陪伴孩子之前都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到了亲子游戏时间,这半小时内我就专心陪他”“一会儿要辅导孩子作业,我要多肯定他做得好的地方”“准备和孩子沟通一件事,我要多关心他的感受,认真听听他的想法”,通过这样有意识的主动调整,打破在教养孩子过程中不假思索的急躁与冲动,让自己逐渐建立新的思维方式。
- B* O: A' g0 N! P, l" p+ T; J0 w% ?* B' o% F2 \/ G2 G9 A" ]( y
02
8 f7 Q# K( F) X6 u* ?( n Q, X7 J6 t) z( @0 z
善于倾听,促进互信理解。在教养孩子过程中,我们往往一听到自己认为不合理的情况就会对孩子进行指责,但有时我们并没搞清事情真相,急躁的批评可能会带来孩子的抵触和逆反。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时,不妨带着“我要关心一下孩子遇到了什么事儿”“我想了解一下孩子是怎么看待的”这样的态度去进行询问,耐心听听孩子的表述,不指责不批评,多听少说,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强迫孩子遵循自己的要求。这样的态度和做法有助于家长耐下心来,陪伴孩子共同面对成长中的挑战。0 ~" B) F9 U# i
' F3 ]7 U5 p2 M7 X0 c6 d1 m3 ~
03
' a; H& i& ]. D7 Z" M& P" d
9 g8 q7 g0 c1 S q1 I$ T) y* b找到同伴,相互鼓励支持。我们会看到,孩子在学校期间和同学一起学习往往比独自在家学习时的效率高,这就是他们互学互助的结果。如果家长想要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加耐心,也可以和家里的其他家长、单位中和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同事、自己的好朋友等结成对子、组成小组,宽慰彼此的挫败与沮丧,分享自己耐心教养的做法以及变得更耐心后孩子的进步,互学互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 t1 A& T1 g$ l c+ T2 h# `
' p, q5 a+ O; C9 {/ o& \2 S: H0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的耐心浇灌,如果我们厌弃他,长期不浇水不行;如果我们很急躁,大量猛浇水也不行。
6 u, P0 t7 F# P* H0 F) A6 {8 B( ?3 }/ G% \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带着稳定而平和的情绪状态,依据孩子特有的成长规律、不同的成长节奏,耐下心来,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养育方式,按需浇水、定期除虫,并且内心一定要坚信,这株小苗定会长成他应有的样子。
; d2 p& t7 ^4 k+ C. u4 e/ V' a
n! v6 N+ z- x( |- l& I(北京市文汇中学 果静雅)
* m% t( Y2 w- H! [ t" q0 y9 Y1 d8 H0 J8 W; @* l& U9 W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7期; Y# J- m1 A, I1 E* t$ x. l
% n* G8 A1 o# ^1 c图片来源:包图网% ~3 ]" p+ }3 l3 Y6 o5 I# N
; @7 L4 ~4 R: h+ ] L3 v8 h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N4 \) G- D" |: o' L, J
3 @% {7 h8 F( q% ?, A. z本期编辑:戚悦
" g% B* G1 K4 J1 _
( j$ A6 ?0 s& o4 ^/ ]8 l# K+ U9 t5 |# n$ T
x7 i& y X4 p9 v) |% ?& r& l! B& N
: W& t1 N, ?% G6 W' e
觉得好看,点赞在看!7 M& @1 C. X5 Q8 Z. f
, q1 K. Z7 B: s7 x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f9 l/ F. u# ^
- x s, }" X, m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