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能源大年,在各种场合我都建议选择纯电或者插混,但对于10万级家轿比较特殊。$ Q/ v: T- ~* E; z4 U
我列了下今年比较畅销的10万级家轿的价格区间和销量,如下:
, j: G) [1 n! u3 v+ E& o) n+ \% k- Q) d6 K
! h" m8 [4 ~" F( L" ]
2 W' C1 `+ k W+ c! e1 v
(数据来源懂车帝)
! {% M) Q$ C! U2 l5 a7 N- U7 v' f1 U
可以看到,比较畅销的10万级家轿,除了比亚迪秦PLUS外,其他车型都还是燃油车。
& \, C( o0 p/ Z/ l9 l这其中原因还是大部分车企的插混成本偏高,在更多车企把插混车做到10万以下前,10万紧凑级家轿油车仍然是主流。! P* U2 |1 _4 `
家用轿车,先看空间
4 s; e6 {8 X, ]; \! f- S' |' r% u+ \7 V
既然选车是为了纯家用,那么空间一定是个关键考虑因素。我将主流的10万级轿车尺寸简单整理了一下,如下表。
9 A& _# s' T- q; D0 f# f4 c! |& l( E( P

! g: Z2 y4 H3 ~3 ^: A# }新能源浪潮对市场大势的影响,导致很多高价位燃油车被迫降价,如雪铁龙C6作为C级车降到12万左右,导致10万价位燃油车加剧内卷,在车身尺寸、动力、配置方面有越级迹象。
0 M+ J2 j# L2 `可以看到这些新一代自主品牌紧凑级家轿,在尺寸方面越做越大,明显大于合资品牌的传统紧凑级轿车一圈。# d1 L2 |* N, G, b4 O0 v) U
合资品牌的紧凑级轿车,车长一般控制在4650mm左右,不超过4700mm,轴距一般都在2700mm以内。而以上几款新一代自主品牌紧凑级家轿,车长普遍超过4700mm,轴距普遍超过2700mm。
& t4 ]% a8 [, g8 g9 s8 o, e% s/ N" W尤其是最近上市的长安逸达,车长居然达到了4770mm,轴距达到2765mm,这个尺寸甚至已经与过去的合资中级轿车尺寸相当。+ x- X6 O( q* y! `7 ?! [
! B j* z1 H$ E7 _' k& B4 X
C4 C( ^" v8 `6 n5 U, n
尺寸大,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车内空间更加充裕,尤其是为后排乘客带来更大的腿部、头部空间。0 ^# t9 H1 k3 t
逸达的后排属于那种一眼可见的宽敞,不仅腿部空间很大,座椅的坐垫长度也很长,能够为腿部带来很好的承托,舒适性更好。# L- ^: ~& ~( ]! X3 ?5 \$ F8 v
1 u6 k+ A+ q2 h' x7 ?
6 D& Y5 I+ t" G2 r. y智能化时代,燃油车也要看智能配置) D, ^# k i: X
/ B' S9 Z- g) e
提到智能化,很多人的固有思维会将其与电动车联系起来。其实不然,在如今内卷市场当下,燃油车的智能化配置也堆的不低。我们可以看一些比较新的燃油车产品,像长安逸达之类,与过去的车型相比,在智能化配置上是完全超越的。) d s# n: I, a! e- ]8 [
从内饰的设计上,可以轻易发现逸达与传统燃油车已经存在巨大的差异。
+ v( V. _: I5 W6 v5 C; `主流合资品牌的内饰中控设计,虽然也纷纷加上了大屏,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在整体内饰思路上还停留在过去,包括尺寸较小、横向布置的中控屏,机械仪表,传统低consle设计,机械式换挡杆,常规空调出风口,常规圆形方向盘等等。
m* ?+ U T; d9 L# q I' f8 s9 T长安逸达的内饰设计上,很明显的吸收了很多新能源汽车设计风格,如竖向布局、尺寸达到13.2寸的中控触摸屏,长宽比约为16:9,窄边框令屏占比达到88%,加上悬浮式设计的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让它看起来很有电动车的感觉。6 u* W' Y, T& \. s7 K1 b9 h
0 a4 L7 Q( F8 x' x4 b
2 k* c9 L K1 _) W8 j9 P- e1 m- ^
再看其他细节:2 H. x, F# i0 ], } b
% p% O0 @5 f$ v7 M
- 上下两端均作了平底处理的方向盘,显示出对悬浮式全液晶仪表视野的照顾;% `, A# I& H$ I8 y4 R: j) p
- 方向盘上集成了DMS(驾驶员检测系统),支持人脸识别,能够通过用户身份来匹配各种服务,根据用户设定好的音量、显示亮度、提示音、生态应用账号等进行自适应设定,并且支持多个家庭人员账号绑定登录。这项功能对于家里有多人用车的情况非常方便,刷脸即可读取自己各项个性化设定;5 C. w& G' X' |! J/ p
- DMS还具备驾驶员疲劳监测功能,一旦驾驶员出现打哈欠等特征,系统会发出提醒,提示驾驶员安全驾驶;6 J$ {( G/ E5 \+ S; B6 K) c* s* B
- 空调采用隐藏式出风口设计,平面贯穿式仪表台,中控台简洁而具有层次感;
3 W( O$ u* z$ E; u6 V$ t/ \ - 飞机舵杆式电子换挡杆,相比传统机械式档杆手感更好,造型也更好看。* h, y6 s4 I e, d/ f. Z1 |
: Q- D! l/ J3 K/ G; q0 Q3 k
" t, M$ H- U1 w e智能化当然不仅仅是大屏幕,更重要的是车机硬件和配套的软件系统。7 e' A$ Y2 l0 h# O
不得不说在10万价位,燃油车的普遍智能化程度都还是不高的,配备的车机硬件芯片算力平平不说,车机系统更是重灾区,能做到流畅好用已然不易,更不用说具备优秀的语音交互、车联网能力。$ h/ b7 A H8 J/ Z8 W
长安逸达的智能座舱采用联发科MT8666芯片,这颗芯片架构为4*A73大核+4*A53小核,CPU算力达到56.8K,明显强于高通820A芯片,其综合算力介于高通820A和旗舰级车机芯片高通8155P之间。放在10万价位,这样的芯片算力称得上是降维打击了。; Z( ^" b& U' W/ t B, k
9 m$ G0 I4 [+ t

) Z- A+ S* a/ @& b& O在硬件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软件系统,以及背后的车联网生态,近几年我们听到的各种对车机软件吐槽实在太多了。
4 I4 h7 c. e. g" _" v长安逸达搭载了来自科大讯飞的飞鱼OS 4.0,看到科大讯飞我们一定能够联想到它业界顶级的人工智能语音能力,支持语音控制、手势控制、车内拍照等多项智能交互功能。这些智能功能对于20万以上的智能电动车来说基本是标准配置,但放在10万价位就很强了。
- F/ m" E6 V, p+ L p1 e对于智能车来说,车机软件系统不光是基础功能要好用,更重要是要能持续升级。来自智能电动车的OTA(Over-The-Airtechnology)技术现在逐渐有燃油车采用,长安逸达支持整车五大领域OTA升级,包括有动力、底盘、车身、座舱、驾驶共9个关键控制器,都能够在后期以OTA的方式进行升级。
6 ?( P% ^- e1 M2 i# W& l% H+ |家用轿车,不可忽视的动力和经济性
3 Y9 s/ i6 `& P" u: \1 q# d, }6 H; A( E; R! f+ T
10万级家轿的用户,对燃油经济性非常看重,用起来省油就很重要。一般来说,综合油耗最好能控制在7L/100km及以内的为佳。
+ Y8 r( J% z! U. E. M当然,作为家用车除了省油之外,足够的动力也很重要,做到动力和油耗兼顾才是更难得的。
; E. w0 }3 c& K9 u9 x目前主流10万级家轿,大部分合资品牌车型级基本都采用1.5、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在80-90kw之间,最大扭矩140-160NM之间,动力只能算是勉强够用。9 ?, q3 u1 \6 Y; z. Q$ m- v8 E
长安逸达提供了同级少有的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动力,最大功率125kw、最大扭矩260N·m,在动力水平上跟那些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我想主要是考虑到逸达超大的车身尺寸和相应的重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肯定是不太够的。
' |$ y9 f; \+ ]( H3 B: `( \
. v- b0 a! @" U
9 w6 L1 k# y4 g: p4 e
长安逸达搭载的蓝鲸新一代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具备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高几何压缩比深度米勒循环、高滚流气道、精准控制配气、350Bar缸内直喷等,能够极大减少换气过程能量损失,提高燃烧效率。* I0 d. _# F2 {' B1 t* k
配合蓝鲸新一代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综合传递效率高达96%,进一步降低整车油耗,WLTC工况下综合油耗为5.99L/100km,实现强劲动力与燃油经济性并存。, f0 S2 }3 i! F0 t0 g% y' `
对比其他自然吸气车型油耗,蓝鲸NE1.5T尽管动力强的多,油耗却并没有高多少(WLTC会比NEDC测得油耗高8-10%左右)' P* k. v8 w. U7 j) J
$ A7 V6 Z. D2 x% f1 ]
/ d: J5 {+ h8 z2 @6 @1 v
总结. S& }9 M/ b+ k' r
* i. s+ R# X5 m- h; G. p) Y6 r$ A
尽管现在新能源已经成为趋势,但我们必须看到在电池等成本进一步下降、插混动力全面普及前,燃油车在10万及以下价位仍然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市场销量榜单也证明了这一点。
9 u2 o( m; d2 Z$ O逸达作为长安旗下紧凑级主力家轿,在空间、智能化、动力、经济性方面表现不错,对于有较大空间需求、智能化需求的普通家用用户,长安逸达在10万价位燃油车市场十分值得考虑,当然最终还是建议亲自去试驾,以得到最贴近自己真实感受的决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