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北大的学生搞了一次“唐朝诗人排序投票”。
' l. p# c" L5 Z前十名是: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王之涣、刘禹锡、王昌龄、孟浩然。; k- y" ? P7 w/ P' ?6 Y
有意思的是,有人研究发现:前10名中,4个山西人,3个河南人,1个陕西人,1个湖北人。第一名李白的祖籍争议最大,有四川人、甘肃人、吉尔吉斯斯坦人三种说法。0 l# B" \% {. `3 p0 u- `
! W5 s4 y% Z5 }2 U5 o' j2 k3 g; R
4 P4 O* q# c' [$ x
(唐朝山西诗人的统计表格) 6 r9 J! P7 \; `) m
还有人研究了“唐朝诗人100名”的籍贯,惊奇发现:绝大部分诗人来自山西、河南、陕西这三个省,占比高达80%以上。其中,山西人超过了四成。8 p/ L5 |1 u) q% q+ j& t
另外,有人专门统计了《全唐诗》。唐朝留下了约5万首诗歌,酒诗占了10%,即5000首。) b* S4 k* f7 k# \
5000首的唐朝酒诗是多是少,暂且不论。唐诗背后的人才土壤为什么是黄河中游这三个相互接壤的省份呢?又为什么山西是最牛的呢?
3 _- o& c* E( i; C0 W$ A6 w0 o唐朝最早有三个都城——西都长安、北都晋阳(太原)、东都洛阳。从地理位置上看,三都正好构成了一个类似的等边三角形,唐朝大批诗人主要在三都辐射区崛起,人称“唐诗金三角”。
( |' c, c4 y) b) G% @* v( r1 G0 j5 V
( D" n4 L- l+ q2 t1 K7 ]大家已经知道,山西是唐朝的龙兴之地,是李渊、李世民父子口中的故乡和“真正的祖籍”。* M9 q9 [! B5 a% e) Q) l" f
只要了解唐史以及唐代最著名的酒——“三都御酒”的汾州干和酒和竹叶青酒,就会很快发现:中国诗酒文化的兴盛,既与“山西五王(王维、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翰)”以及白居易、宋之问、柳宗元、卢纶、温庭钧等的推波助澜有关,更与“唐诗金三角”内的一个千年酿酒小镇(山西汾阳杏花村)有关。
9 Q5 ?) x: D9 J* s$ q2 X; I9 l) Z0 o) j! t& k3 _! J
& k! {" B0 l( ^2 J
家喻户晓的汾酒,历朝历代都是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
9 m# M) K6 [; H. H/ I- s因此,杏花村小镇也被称为“诗酒天下第一村”。
* i0 a% \$ @( Y+ F这个雅号绝非浪得虚名。2 n# y, Q! p5 _/ Z
如果以唐朝的诗酒文化为分水岭,向前推——有诗经、汉赋、魏晋之风;向后推——有宋词、元曲、明清古诗、民国诗词、当代诗歌,都有这个杏花村小镇美酒的影子。
( Y; d' C9 I' ~$ H- X, I2 Q先秦时期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内容涉及酒的有50篇,占16%,誉为“中华酒诗源头”。. h# A3 u% G( ~- V% Y
史料考证,《诗经》中的“唐风”“魏风”19篇,包括极富盛名的《伐檀》《硕鼠》等,内容都采集于山西。山西曲沃是《诗经》的主要创作地之一,被称为“诗经故里”,曲沃距汾阳杏花村并不远。. L# U( w: Z7 _7 V$ h
“巷无饮酒,岂无饮酒”“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以御宾客,且以酌醴”等,都是来自《诗经》最早的诗酒名句。
# _7 _( |6 }/ f; B V, ~
# C+ i! _2 Y+ J1 E: I
" x |# O- D2 D到了汉代,与酒有关的汉赋有30多篇,专门的《酒赋》3篇。其中“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骏”最有名。
) B8 T1 E- h" S0 ^7 D% A5 @西汉都城在西安,东汉都城在洛阳,与山西皆一河之隔。那时最有名的酒,是河东产的汾阳杏花村清觞、清酎酒。该酒进贡宫廷“以御宾客,以膳于王”,一直受到汉皇室和文人士大夫的喜爱。汉乐府诗以及汉赋中提到的酒,多数指山西杏花村的清酎酒。4 o9 A6 P5 f2 I3 n
到了魏晋南北朝,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三春竹叶酒,一曲鹍鸡然”以及北齐武成帝高湛“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的劝酒名句。! z7 c( B" p/ R/ `
而唐朝这个“诗酒丰碑”更是不得了,把杏花村汾酒推向了历史性的广度和高度。% h: \, A) b- W0 p4 v0 C* {" z
9 K. G, @! G" H( Z3 ]
: R! r+ G# s7 j5 v查阅史料发现,唐朝诗人无不为饮到当时久负盛名的杏花村干和酒、羊羔酒、甘露堂、竹叶青酒等而自豪,甚至慕名前来。所以,才会有“唐时汾州有干酿”、“唐人言酒美者,有河东干和”的盛传,以及“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句(注:另作专述)。
/ H4 M4 {) Z8 q/ Z6 A. M: h: s. E李白是唐诗的泰山北斗,国人公投的第一名,更有“诗仙”和“酒仙”之雅号,李白流传下来的1000余首诗中,与酒有关的就有300多首。' G) P7 R8 ?7 \: K# l7 ^
李白曾两次游历太原,每次途中都会携客到杏花村品尝“干和”汾酒。) Y5 d% P: ~0 }6 [ ~3 [4 f( F
公元735年秋天,35岁的李白游历太原,在此呆了10个月,慕名来到了汾阳杏花村。( w7 J5 r9 Y H' }! \
这天,李白向人打听汾清酒家,有个老人便告诉他:汾阳杏花村东堡二里郭栅镇,有一块唐乾封二年郭君碑,日久风化,字迹已经看不清了,也不知道到底写的啥。
$ A' A; A9 \6 H) {李白听后,当即就带上“干和”汾酒去了,一边饮酒一边考辨碑文,为研究李渊起兵反隋补充了史料。郭君原为唐初名将,碑文推测是书法大家虞世南撰文,现存汾酒集团附近的太符观。这件事《汾阳县志》里有“太白何尝携客饮,醉中细校郭君碑”的佐证。
* j- H/ z$ z- i" B& w回到太原,李白日饮“干和”汾酒,写下了“琼杯倚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的诗句。3 h: G8 h* B! }7 `. a
t9 ]8 X/ Y! n% u
6 R* o2 l- ^7 u6 l(李白云游太原晋祠,日饮汾州干和酒,写下《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6 X# i+ ^. D! u' q1 c
公元736年春天,李白北上游历雁门关,又到太原呆了几天。不久南归,途经洛阳时,受到至交元丹丘的邀请,又遇到朋友岑勋,三人把酒言欢多日,期间,李白写下了千古名诗《将进酒》。; w8 y7 v, F5 e8 i1 ?
这三人言欢的酒,正是从汾阳杏花村传到“北都太原”再传到“南都洛阳”的干和汾酒。6 H$ A$ n6 [% ?, b. Z/ R
诗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以及“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等荡气回肠的名句,把汾酒拔高到了“心灵知己”的境界,“人与酒”演绎出了灵魂伴侣的状态,可谓世界诗酒文化的神作。/ q, @0 M* J t& v
0 W' J& Z R) ?$ T+ p3 v Z9 d% X! w) \( m
4 b2 ~; S- l* q. n
; k. o) F9 r( M7 N! z3 ]3 O" ]
7 l4 K5 }; c3 @5 ]1 v) w0 |' w* T
. k- t5 W% h8 _3 q; V3 _: a! D( `1 ^(李白《将进酒》《行路难》中写到的汾州干和酒和汾清酒)
2 r3 Z6 O' T4 E另外,李白名篇《行路难》也是在山西写下的,其中“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清酒,就是杏花村的汾清酒。- z0 r) T, d" B
翻越唐朝这座“诗酒大山”,便是宋、元、明的诗歌时代了。
( g2 @6 J6 t3 A( U这三个朝代,与汾酒有关的酒诗不少。比如:宋朝的“千橘亭前莫听声,岂无邺酌和汾清”等,金代的“过客烦诗句,汾人奉酒卮”等,明朝的“诗飘逢隐逸,茗酌清香”,等等。" ]0 S% w: L$ L" m1 w e% }$ ?9 v
而为山西汾酒专门召开“诗酒大会”的则是清朝,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第一个“诗酒大会”。! B6 }2 l' X( D6 C) o. ~, M
康熙46年(1707年),清初政治家、诗坛盟王宋荦(luò)即将从吏部尚书任上退休返乡。除夕夜,陈廷敬、王式丹、徐夔等诗坛领袖、著名诗人齐聚,在宋荦府邸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中国汾酒诗会”。* S& w6 l3 [2 ?' F8 p
宴会用酒,专门用山西杏花村生产的汾酒。5 F; ]+ l$ c X" u6 J( [
; K: Z9 K- L4 Y! j+ s3 B7 S 4 ]- ?9 X) c7 i) i- `
' v; G- D) j7 b3 n9 `* y! {
$ |; a+ B8 N& D \
" L' u/ E6 u8 e
, D4 R+ h+ w- @' s“中国汾酒诗会”作诗37首,涉及汾酒的有9首。如宋荦的:“滦鲤登盘美,汾酒开瓶馥”等。乾隆年间,汾酒诗会被编入《四库全书》。汾酒也成为了唯一载入《四库全书》的白酒品牌。
% p$ Z& q+ K8 b" Q" k另一场来自清朝的“诗酒会”是清咸丰年间。祖籍山西汾阳太平村的举人曹树谷,一口气为汾酒作了八首《汾酒曲》诗,开创了同一人同一品牌诗酒数量的记录,收录于他亲自参与编撰的《汾阳县志》。. d+ Q* U% i) N9 V% b m( P2 s
这不是一般的汾酒诗,准确说,是对汾酒史及其价值的考证、研究、评定。无论是“老夫记得高王语,两字汾清补酒经”,还是“曲生元晏谁能作,千古随园有定评”等。曹树谷为汾酒历史及技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中国第一位汾酒考证史官、第一位汾酒文化专家,后人誉为“汾酒史匠”。
+ l# s5 H2 R3 p. a" A: C+ t6 a/ T到了民国和当代,是汾酒“诗酒文化”的百花齐放期。鲁迅、郭沫若、巴金、吴晗、谢觉哉、爱新觉罗·溥杰、金庸、王蒙、启功、范曾、赵朴初、乔羽、刘心武、刘绍棠等等,数以百计的现当代文化名人,为汾酒留下了精彩的诗词歌文,口传造册,名扬寰宇,不胜枚举。
6 o5 q6 w# B1 f g5 ~
* y- c3 n K9 }6 a. a" x + Q |8 \7 n" n6 l! Z% ]6 r3 H+ y
! x& C' G, L8 b# {% ~
: ]0 y4 V( `1 H, Q8 `5 u% d
/ [/ P" g9 U j
+ W0 Q1 G! E& m+ G酒史6000年,酒诗3000载。
# i7 h1 E9 q6 A7 D% [( v8 I研究中国诗酒文化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到,发端于《诗经》的诗酒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而最精彩的诗酒故事,几乎都与山西杏花村的一瓶美酒有关。可见,该酒对文人墨客的影响之大。
& I$ a" q3 b, C7 }0 x- E8 R/ p8 s可以这样说,杏花村誉为“诗酒天下第一村”名副其实、众望所归。0 K2 s' q; S! w3 g0 y3 d5 X6 W
然而,历史的神秘正在于它的复杂性。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真正让“诗酒天下第一村”出名的,并不是北大学生投票的唐朝诗人“前三甲”——李白、杜甫、王维,而是另一位“四代名门出身”的爱国诗人。: Z* `( L- G& X+ @7 `0 \6 I
这是为什么呢?
6 {& d* |6 h0 K% U+ K+ z这位诗人又是谁呢?
* W0 u) X* t7 p9 O(待续)
p0 \1 G( Z4 D(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