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6 k: G" U8 ~4 ^% o+ v8 E4 i
1 S. @. E. l( o6 C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6 P5 s9 I. Y' o
1 H# K0 ~+ [5 J, p0 O, _ ]4 w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0 o0 u/ k( E7 k; Z, k8 a% C2 E# w
7 g0 ^# _2 s8 y1 q% p9 {$ z; _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p>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覆,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 D% W% {7 U' S% u1 M
7 G4 x& K2 R; y; o7 L
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
- R, N0 A0 l2 D
9 x9 v( M. u7 L5 i4 \7 ^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
) q: K7 x5 D4 |, a, k % q2 Y t, u E" Q6 T8 Z( d) \
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
( ?$ ~" g# x( ]# P5 N) B
" x; A: g# v6 Y9 \* _, m* a: C* x; n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 e6 [# z% L9 L4 U X/ Q" P$ S2 ~6 i
J7 e: p, n- X$ m# d+ b: p; J! @
“是不是?”儿子问我。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章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7 H2 L( o3 ^! S# p$ s/ c: Y
, `) G' W: l5 Q5 w) ?- c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 P4 I K+ T4 ?) j, S0 ^
5 y4 Y; D+ r/ E. r
“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 ]- N6 l ~9 ^+ Z; }# a
3 K" N) [: j. Q; _
“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 M( y8 g1 j* \
4 G6 o3 f. y" J" E% Z8 ~% t
“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 {& Z, X. T, ?5 a T# u& S( T
6 U8 {9 n" U3 x4 c3 f
“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 `0 `1 g8 C. u# Z3 Z8 l' e7 M
3 t3 i8 o, e, b! Y1 c g“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j. c! P* I: [" C5 z s
: t# @6 X8 J! @# C5 ?- N( J0 U$ Z a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 m/ @9 C; V: i1 W3 H) V( O* a
! Y! w* m* \1 D% Z6 M6 g' Y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8 `0 A% Q \0 X; |7 n
! c) W) x3 W! F+ o7 M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
% W `# S8 j$ r/ D,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