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也是我的一个典型的积极正面的去思考我身边一切事物的例子。其他例子不再枚举,原理一样。
" F5 {- Q- ?% T( _现在说回成功法则的第二点:给你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实现它。* Q/ u: P( I" K5 u3 w) Q' i
我刚去这家医院的时候,一上任开始就主动自觉的给老板每周发一份“Weekly Report”,总共很简短的两段,一段是Jobs done in the past week,另一段是Jobs to be done next week。而且,我还告诉我老板,你若没时间不一定要每周都看,但是我会每周都写,不仅让您可以监督和指导我的工作,也当作我自己给自己设一个 weekly target to meet。
& ?8 L0 Y! E3 N: q2 y老板在部门大会上自然是大加赞赏。其实,我说的那几点都是真心话。我刚去任何一个地方工作,刚开始肯定什么都不熟悉,老板想要我干什么、希望我干什么、对我干活的效率和质量的期望值多高、这些都是未知数。 所以,我只不过是把自己喜欢订目标、并坚持执行目标的习惯通过一种“广告”的方式宣布出来而已,方便老板了解我,方便老板纠正我工作的方向性问题。也因为我把自己的下周目标公布了,我不能食言,这是我最好的工作动力和压力的来源。
; o) h, o( o: e/ W如果你养成了制定目标的习惯,下回去一个新公司如法炮制,保证你老板喜欢,也能保证你刚去一家公司就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因为万一有什么方向性的问题,老板一定会及时纠正你的。我一直觉得,方向性问题是去一家新公司最重要的问题,你得尽快适应那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0 D# H/ U' H& i) K& y: Z3 }
此外,从事医疗这一行的,有很多的license考试,就是类似于医生的行医执照之类的考试。大多数医院也把你通过了什么执照考试与你的收入挂钩。我这过去两年多参加了四场考试,美国的、加拿大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费了不少钱,也用掉了我不少的假期。让我意外的是,新的这家医院竟然把我IAEA的这家考试结果看的很重要,而我原以为这是最不重要的。( C9 Z; @ e# P( |5 E
当然,你如果跟大多数在医疗界的人一样,只是把“通过”考试作为目标,那你也就只能等着跟大多数人一样的慢慢升职、慢慢加薪吧。我从来没有把“通过”作为目标,因为我基本可以肯定我每次都能通过,不管是80%的通过率、还是60%的通过率。
# x4 _+ g* b3 E& z4 }( Z- P0 H0 h我从来都是把考试作为一个最好的学习机会。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也不例外。考试可以逼你非常高效率的学习,考完了你就不太想学了,要么积极性不高、要么效率不高。所以,我每次考试都尽量充分地把所要考的内容学通学透,自然也都是高分通过。也就是说,我也在利用考试的机会、来制定我的“跳一跳才够得着” 的目标。6 P; |4 M5 W/ X; b6 {+ |6 O. E
你也许会想,分数再高也没人知道,那可不是,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你是怎么都掩饰不了的。也许你去一家二流的医院应聘、高分确实作用不太大,很多二流医院看你有license,人不傻,有推荐人推荐就差不多了,甚至有可能专业问题都不问。 但是我这次去的这家national leading hospital,我必须去当着所有职员的面做一场45分钟的presentation (combining clinical and academic content),然后接受一大堆博士的提问,你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想混过去是不可能的。 这个之后就是接受由三个内行专家组成的interview panel面试,又是一个小时,20分钟personality的,40分钟专业的。我专业的问题几乎50%的都不会回答、或者回答错误。让我很受刺激,也就是说,我平时的高分还远远不够,好在他们也知道我只有不到三年的经验、情有可原,而且我presentation和personality两部分做的都不错,才可能最终得倒这个机会的。
0 p' R/ M7 B" n- ?- h& i5 e最后,扯回第三点:重复第二步。在重复了至少3~5次之后,你会发现,成功就是一种习惯。
; V* k9 N z: K2 n8 @) m1 U5 \" M是的,成功就是一种习惯。我深信。你有过N次成功的“突破自己”的经验之后,那第N+1次,或者N+M次,都只是你的习惯而已。
$ Z# y7 y% b$ I) g我想读者最难以接受的、也最想不通的,可能就是“每周工作60个小时”。是的,辛苦读书和找到一份好工作之后,按时下班,回家享受天伦之乐,那是你的选择和你的自由,也是很多人想要过的生活。尤其是在这个多元化的国家,你更没有必要去在乎谁成功了,谁贫困了,谁吸毒了,谁还在奋斗。
J4 S- R; k; o# H这里的关键是,在中国,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一个“从众”的文化里长大的,跟西方的“多元化”的文化几乎相反。 中国文化就像物理学里面的熵,熵值越大证明这个世界越混乱,多元化是不好的。而北美文化就像生物学里的物种,物种越多这个世界就越稳定、越和谐,所以多元文化是被鼓励的。 而从“从众”的中国文化来到“多元化”的加拿大,很多中国人就迷失了自己。
% e- ~+ d( o4 M我的意思是说,我并没有任何鼓吹你去成功的意思。我只是想告诉你两点:. x# H. g& c6 }3 w5 N6 w
—如果你想选择成功,好样的!我很愿意帮你一把,分享我几年来的历程和经验,大家切磋共勉。
; @2 B) y# ^6 k$ W& v+ R" O5 U; x6 Y' g; |5 i—如果你选择满足,恭喜你。那你就没有必要去为别人的成功而心动,用心去体会生活带给你的快乐吧,你甚至都没有必要再回来看我的帖子。
- c6 {* r% ^, @5 U; d0 v+ T1 W说真的,我太太都几乎不看我的帖子。因为她就是选择满足,而且从不后悔,所以她不觉得我的帖子有趣。 但是,她很尊敬我的选择,她也为我改变了很多;我也很尊敬她,因为她活得快乐。她把她享受生活的快乐带给我:热门的电影、电视、音乐、资讯、旅游、历史、人文等等;我把我享受成功的快乐带给她,她喜欢听我每一个成功小故事里人际互动的细节,病人的感受,和我参加国际会议和培训的见闻、例如布鲁塞尔、苏黎士、拉斯维加斯、纽约。
2 v+ k% `8 s: T: Z, H最后,我还想说,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你不管想做任何样的人,只要不伤害别人,都没有必要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当然,也没有必要去期待别人的喝彩。 你就是你,按照自己选择的路坚定的走下去。 拿我作比方,我年轻的时候玩过很多,例如每天看香港明珠台六个小时、持续了半年,直到我看到片头就可以预测结局的时候,我就再也不看电视了。例如我曾经连续10天吃开水泡方便面,每天玩儿推箱子的游戏大约16个小时,一直到把一百多关全部打通关。例如我女儿2~4岁的时候,我觉得小孩子太有趣了,那个时候我几乎从来不加班,一下班就往家跑,谁也拉不住我。又例如我还跟我哥哥一起在中山大学里开过公司,一年之后公司搞起来了,我就甩手跑了。后来做了5年的销售,更是走遍广州的大街小巷,也包括众多的娱乐场所,靠着自己的收入旅游过北京、济南、青岛、曲阜、西安、临潼、洛阳、上海、苏州、海口、武汉、韶关、肇庆等等等等。( H/ q/ F3 f+ b; S: ]9 k% p
但是,在32岁的时候,我终于无怨无悔的选择了成功,并把它作为我下半辈子的主题,因为成功的快乐让我最满足。它让我妈自豪、让我哥欣赏、让我太太骄傲;它让我自己衣食无忧、在工作中有治病救人的成就感、被同事尊敬的满足感;它让我女儿去Disney、上最好的私校;它让我岳父岳母不再担心老了生什么大病付不起医疗费;它让我可以有能力借钱给我的表姐创业、表弟上大学、舅舅去医院做手术;我还可以有能力每年捐钱给McGill大学帮助那些我想帮助的穷学生,我给他们保证每年都捐。一句话,成功的感觉真好,比起我的付出,它太值得了!; w( _: e4 X$ I
有时候有同事笑我“工作狂”,我会面带自信而自豪的笑容回复说“yes, I am a workaholic”。偶尔也有同事说我为钱工作,我也会优雅、缓慢、带着满足的笑容说“I love money, and I love my work”。这就是加拿大,这就是多元化,扯下你的遮羞布,做个真实的你自己吧!如果想成功,挺直了腰杆大胆的去追求,大声的去宣告。成功是件很光荣的事儿,如果想,就去做!5 q, k* x) A& ^
最后,祝大家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