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查看6566 | 回复0 | 2022-12-22 12: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说,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对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相互关系的新认识,也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指明了前进方向。2 G2 p+ g& Z8 @/ S& C
3 ^7 J, Z1 t: n; \( x
教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战略性作用2 v: Q3 X# O0 i0 C. v4 s) z+ J

" \$ t" Q' b; @7 L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 L* T3 ^# I$ S4 B4 j* N) R6 K
/ H' M7 x; B" I# L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研究员认为,我国教育体系不但规模最大,结构也正在逐步发生格局性变化。1949年,大中小学在校生结构看起来像“倒图钉”,全国5亿多人口,4亿是文盲、半文盲,只有很少的年轻人能够读中学、念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世纪之交,我国逐渐普及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校实现扩招,“倒图钉”演变成为“金字塔”。进入本世纪第一个10年之后,高校大幅度扩招,“金字塔”变成了“正梯形”。进入新时代,宽口径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超过了高中段,教育发展趋势出现拐点,到2035年,在校生结构会像很多发达国家那样成为“双曲线”。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到2035年,年轻人有多条路可以选择,在取得普通高中和中职文凭后,可以先升学再就业,也可以先就业再升学,还可以边工作边学习,等等。新时代以来,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带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支撑和社会各方支持特色,体现出很明显的快速增长态势。
! L6 |9 ]5 V/ l0 s5 D( |+ w1 U# ^9 C7 h7 ?$ _% c" w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基于对教育、科技、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基于我国教育体系和教育普及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怎样理解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中所具有的战略作用呢?
$ f% e2 x1 V! S3 ~2 i: Z: \5 O/ h; }1 S' F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原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闵维方说,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五个方面的战略作用,一是教育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教育是造就高质量人力资本的基础。同时,我国教育系统开展各种科研项目,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二是教育是绿色发展的驱动力。一方面,教育有利于人们形成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教育在绿色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要显著大于教育促进传统经济增长的作用。三是发展教育是促进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教育能够通过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从而为共同富裕的目标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之一是通过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保障所有社会成员都有获得创造财富的能力。要特别注重提高低收入群体及其子女的致富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积极的、向上的代际社会流动。四是教育在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一方面,高质量人力资本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最重要的驱动力;另一方面,教育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战略作用。五是教育是开放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通过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相互借鉴与吸收;其次,教育对外开放大力推进了人才培养。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中,我国很多首席科学家均为留学归国人员。同时,通过来华留学项目,我国不但吸引了大批国际高层次人才,也为其他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3 ~5 N, L; Y% O) W! A5 Y$ L' t  w& [5 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闵维方认为,教育要促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好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国家。也就是说,要实现教育本身的高质量发展。
0 ]9 Y  V/ H* d  v3 B' k) H  A; r* ?4 a9 i5 Y& Z# p( n
厘清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关系
. t0 Z: n( o2 H! ~& j8 T" c/ c. k( l& T5 J% V  D. p% n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等,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 v. w% [  v# C; L

: }' d/ ?9 j( {1 I.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育研究所所长安雪慧研究员通过梳理“一五”到“十四五”规划(计划),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认为国家构建了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支撑的区域战略框架,其中重大区域战略包括京津冀、粤港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包括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东北振兴等。她认为这些区域战略是我国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的主要框架,要着力将区域战略融入高质量发展目标。区域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主动将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起来,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级生产要素,实现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5 z2 i$ g1 V' ]/ S1 n; C9 C( {- H

% x* h% r, A2 A6 H; N( X! c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主题。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认为,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在实现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支撑性与基础性的作用,这也是新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
  n3 ^3 U$ R0 ?7 H  P% N9 k) d. Z8 R0 h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区域教育专委会理事长翟博认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教育的区域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等四对重要关系。以创新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三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四要加强教育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五要加强家庭教育,推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七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创新和全面协调发展。1 i) s. N5 d0 k9 G9 V; d
8 ?" v! u. F% f7 N) V) e4 D. o2 F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有具体的协调途径与重点。谢维和认为,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一要统筹不同区域的教育发展,二要促进与引导不同区域教育发展之间的合作,三要构建不同区域教育之间的互助机制,四要建立协同发展中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的结合。他特别强调,乡村教育是国家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短板与薄弱环节,因而是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中的重点。
* R; J/ d' y2 [% k" j/ s4 G  _8 g' ]8 C1 G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理路
# I: [8 ]. C# M  F3 Q' _- y4 W, l6 v0 J2 ~9 R2 l7 q4 i+ O3 S& F
具体到一个区域,如何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呢?! c! J/ \4 [2 t5 m8 L2 }" D
- i1 G8 n" b8 N; v# ?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理念。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认为,新时代共同富裕背景下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就是高水平推进教育公平与质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好每一名学生、成就每一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幸福每一个家庭。
' s4 Q! c7 N1 z6 [0 u) Q$ \) I' `% G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要打通管理主体、管理领域的壁垒。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授祁型雨认为,要改进教育行政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包括中央、教育部、省域区域协调发展机构,制定和完善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政策法规体系。基础教育领域要强化省级以上政府统筹职能,建立跨部门协同体制机制;高等教育领域要完善支撑全方位协同推进的政策供给,构建区域有序合作与公平竞争体制机制,建立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的统筹体制机制;职业教育领域要构建区域大职教统筹管理体制机制。要大力加强师资建设,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县管校聘政策落实,加强乡贤型教师队伍建设。
$ ]7 G3 X3 m% F$ s+ ]: w8 h" O; {! b& G  N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要有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中,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杜晓利以长三角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经验说明,要顺利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要成立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省级层面推进机制和县级层面推进机制,建立学校发展机制,建立自测自查机制,加强对公众认可度的跟踪监测。
$ X9 ?6 O- v6 J# E: X/ u7 P9 m
7 A% v( k" n7 q6 V% U* K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要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教授聚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县域教育治理变革,认为新型城镇化要求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必须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参与不够、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够、政府宏观管理能力不足、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元共治以及厉行法治。需要给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以释放其活力。县域教育治理中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与利益保护,在城乡间、区域间、校际教育差距背后,存在着话语权、决策权的巨大差距,农村地区、落后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的话语权不够甚至缺失,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持久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弱势群体有效参与、深度参与教育治理的体制机制。1 k6 z, U5 `* ~. T0 z9 C

* ]- ?# S( ~1 U4 Q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新使命、新责任是发展世界水平的现代化基础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高书国研究员认为,新时代基础教育一要整体提升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实现从基础教育大国向基础教育强国转变;二要转变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评价方式,更加重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办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基础教育;三要建设一支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四要推进育人模式改革,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更加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突出公共意识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服务意识;五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测评,发出教育的中国声音。
. I6 g9 q/ F/ ?4 F  Q& D+ h* P
4 d2 {' Y- P- f" c9 Q8 L( b《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22日第6版
+ @$ r1 I1 g& _# e" s4 d! \& z/ x1 y
作者:本报记者 杨桂青 李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5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