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题主问题前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在清华读完本硕之后申请到了美国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Chemical Engineering的全奖PhD。而我当时因为是裸考的GT,所以成绩很差,最终申请的结果也并不是太理想。虽然如此我还是拿到了一份offer,我觉得除了运气的成分之外,我的申请策略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因为申请PhD的同学数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多同学并不是很清楚该如何申请PhD项目。在这里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PhD申请之路,我也先将自己的申请基础情况放在文章的最前面以便题主参考。1 s( p7 b, Z* D) O" x$ J8 d; Y
学长申请情况, Q! A5 H5 Z2 x$ j3 l6 _
" T }/ C* q- C( c1 }/ S硕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申请博士(专业:化学工程),2010年 背景:清华大学本科和硕士,GPA 88.8 TOEFL:91 (渣) GRE: 460+770+3.5(很渣) 结果:发出去六份申请收到一个offer,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Chemical Engineering, 全奖PhD
- `. |; S" U2 F- J
4 `2 C" @, r% ^2 S# g
一、决心申请留学
% G/ |/ k: K. _% p* Q% n
6 i8 o2 {0 K1 O) T3 ?' r现在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规划后学的留学申请事宜了,而当初的我却是另一种极端,一直到大三之前我的脑海中完全没有出国这个概念,也正因为如此我身上发生了一件囧事。2 v* j0 S0 [, k
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科协让我组织一个全系范围的出国留学经验交流会,那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大学毕业之后还有出国留学这个选项。虽然当时我对于留学一无所知,但是我还是开始着手进行相关的准备,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联系那些已经拿到offer的学长,并采访他们来获取一些经验。1 ]8 x8 s v1 h/ X4 m
在一天夜里我敲开了师兄的宿舍门,当得知我的来意之后师兄表现的很淡定,他也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当时我询问师兄毕业后要到哪里深造,师兄告诉我“去MIT”,然后我就问了一个让我后悔莫及的问题“MIT是啥?”我至今都记得我问完这句话后气氛的尴尬,这件事也成为了我人生中的黑历史。- {- @! C# N- m* u( \4 k% p' y
好在最终的出国经验交流会还是比较成功的,而在这次交流会上,一位师姐在讲到自己为什么要出国留学时说自己是想要趁着年轻多出去看看,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也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出国留学。5 g' \. ]4 p* v- Q2 Q* e c
不过当时我想要本科直接出国已经太迟了,因此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保研,打算研究生读完之后再到美国读博。% L1 Z+ U! S7 e1 j
) P# r D# t5 L
4 o$ i3 Q1 }2 Z+ H: S% z
二、针对性申请策略- v& L7 e* Y- f& r, \0 H$ G5 y
7 @& p6 P; X. i; a v
虽然我在保研之后就决定要申请留学,不过在硕士阶段我却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到留学申请的准备上。这是因为在硕士期间我接触到了学术研究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清华大学要求硕士生必须至少发表一篇sci论文才可以毕业,所以我也将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实验室。
2 I' r3 r0 [! \8 |# m: j8 C T正因为如此我当时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进行托福和GRE的备考,结果近乎裸考的我也得到了很渣的分数。不过这些也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我当时申请的策略就没有打算用高成绩打动对方,我采取的策略是专业对口。在我看来我博士项目申请针对的不是某一所高校或是某一个专业,而是具体实验室的具体导师。
9 ^: e) _9 ? p因为在我看来博士项目的申请和导师的契合度才是最重要的,那时我也是先找到目标导师之后再申请它所在的学校和专业,也正因为我采取了这种申请策略,才会出现我本硕阶段是材料专业但是去美国学的却是化工。我当时之所以会采取这种申请策略,因为在我看来导师每招收一名博士生都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这会直接关系到一个项目的成败和他自身的职业发展,而对于一个assistant professor来说这甚至可能影响他能不能拿到tenure,并继续在学术这条路上走下去。! C% ]' ^% w; X4 ^% \
一般来说博士生从开始到毕业平均要5年的时间,而前三年基本都是在学习储备知识,也不会有什么产出,大部分的博士生也就是在毕业的前两年才会对项目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但是如果导师可以招到一个有相关研究经验的学生的话,那么前期的培养时间就会大幅缩短,学生也能更快地进入到产出阶段,这极大地提高了回报/投资比,导师对于这类的学生都十分的喜爱,而新导师更是如此。像我现在博士实验室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继续做学术当导师,他们如果招到了一个有相关经验的学生,都开心的像捡到宝贝似的。4 D5 \* Y: c' b
+ |* K U" G9 j" }
+ e& W) W( S1 a* P \# p. v, i
3 M1 t" C; x1 z- 官网查看导师简介# ], A- _, u& [# Y* Q S2 S, N
正因为我采取的这种策略需要我申请的项目和我之前的研究经历足够契合,所以申请的前期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时在申请的前期调研过程中,我尽量去调查了所有和我研究方向相关的课题组,具体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到学校的官网上看每一位导师的简介。* t# ~ N$ t: V* z. A
我在看导师简介的时候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看导师的研究方向,如果他的研究方向我大概可以看懂,那么就说明这个方向和我是非常对口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大家一定不要对自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另外如果我们看对方的研究计划看到云里雾里,但是有很多关键词和我们之前研究经历可以对上,那么这个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我们也大概是吻合的,当时我也将这些导师全部列到了一张清单之上。
0 Z$ `# K& [! n1 P4 j5 t在这之后我开始了第二步的工作,那就是看他们的文章,我看的文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们最近发表的文章,还有一类就是他们起家的代表作。其中新发表的文章更为重要一些,在我看来导师们新发表的文章代表了他们近期活跃的研究方向,也就是说他很可能需要招学生来进行这个方向项目的研究,瞄准这个方向进行申请的话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提升。5 S8 h2 O& m8 D9 p+ S4 l
不过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需要注意,那就是导师在学校官网上的研究方向更新一般都是很慢的,一般来说导师会在入职的时候更新一次,或者拿到大的funding之后更新一次,之后如果不是学校的要求他们基本不会去管这个。像我的PhD老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官网上的照片甚至是十年前的,导致我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根本就认不出来他,这也是我们查看导师最近发表文章的意义所在。; I: Z/ {3 e& c
另外查找导师的代表作对于我们的申请也是很有帮助的,不同导师的代表作也是会有一些差异的。像一个assistant professor的代表作一般是他拿到职位的凭借,往往是他博士或者博后后期发表的,而一个full professor的代表作是他成为正教授的资本,一般是他成为导师之后发表的。虽然很多的导师后续的研究方向和他的代表作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当他看到一个学生的简历中写的是他引以为傲的研究领域,他也会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申请的成功率。( ]7 B) h% D0 q- W; A1 T
) i1 S2 I* |" f" n
, o; G ~3 ^( M8 Y5 Y x+ Z0 F+ s
查找导师方法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当时查找导师文章的方法,希望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帮助。我觉得查找导师文章最好的途径就是使用Google scholar,不过国内的同学想要使用它是需要翻墙的,也会麻烦一些。但是我觉得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值得的,因为这个关系到我们能否找到研究方向和我们相吻合的导师进而影响申请的成败。1 m2 i9 D6 ^% l% v5 s% U2 c( _
我们在Google scholar上查导师文章也是很有技巧的,首先我们在查找文章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重名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看清他们所在单位的名字,避免张冠李戴。另外我们在查找一个人发表的文章时,系统默认是按照引用次序来排序的,但是需要注意引用次数多并不能说明那篇文章就是导师的代表作。像我在上面的文章中引用次数最多的其实是跟师兄蹭来的,和我本身的研究方向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也需要对导师之前发表的文章进行辨别。( A0 ^, l: {/ K y' _4 @
我们在查找导师文章的时候首先需要考察他是不是那篇文章的一作或是通讯,一作就是排名第一的作者,通常也是主要干活的人,而通讯一般是排在最后的作者,也就是项目的负责人。如果我们的导师是一篇文章的一作或是通讯作者,那么那篇文章的研究内容基本上是会和他的研究方向相关的。- m/ {6 S$ b% L% b5 `' t
另外我们在看文章的时候也要注意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有没有在接下来几篇文章的标题中出现,如果没有的话就说明这个项目研究并不持续,很可能不是导师自己的项目,那么这样的文章就可以忽略掉了。而当一个关键词多次出现在一个作者的文章标题中时,那么基本可以断定那就是他持续研究的领域,也就是我前面说的代表作了。( l9 e, c& k; H
如何找到导师眼下的研究项目 不过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我们在查看导师作品的时候,最关键的还是分析他们当下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找到导师眼下的研究项目。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导师给予当前研究方向所发表的文章发表时间都很近,所以这些文章的引用次数都不会很高,在默认排序靠前的文章中是不容易找到这些文章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文章的发表日期,并分析对方近期发表文章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导师近来的研究主要领域。
2 R1 q I ]) G9 g) H* i另外我们在使用Google scholar的时候,也要注意和导师合作过的Co-author。关注Co-author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其一我们可以找到更多和我们研究方向相似的导师,另外如果我们目标导师的Co-author中有我们认识的人,那么借由这层联系我们之后的申请就会容易很多。% H& \# c& |! c% `* V0 A+ P/ P0 Z8 m
w) D. T; r0 G1 |
+ }8 h: F& } E0 ~. k1 W- x+ }3 P" r4 }. c7 N) i$ ?
- 套磁% Q( i$ k1 w4 d9 `# l
在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导师之后,接下来就是套磁了,这也是PhD项目申请中的重要一步。所谓套磁就是向目标导师发送邮件进行沟通,这一步大家一定要慎重。
, v3 O" w7 F3 P# F我在套磁之前首先进行了简历的准备工作,这是因为在套磁的时候我们一般需要在邮件中附上自己的简历让导师对我们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相信有过求职经历的人一定都很清楚简历的重要性,申请PhD项目也是如此,一份好的简历必须要针对我们申请的项目以及导师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和调整。在我看来套磁邮件中简历的修改目标很简单,就是针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展现我们的能力和潜力,让对方感觉到我们只需要培训很短的时间就能上手,而且可以为项目带来帮助。& X2 R( g0 b% V) p+ [* K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申请留学的简历和找工作的简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简历中需要吹嘘自己,不过要强调自己之前取得了什么成就,还要量化自己的成绩,这样才更容易打动对方。但是如果我们套磁时这样去写简历,那么我敢保证我们的简历分分钟会被丢进垃圾桶。
6 v/ h+ H6 c9 }8 A7 |因为如果我们这样写简历的话会让导师觉得我们已经牛到不需要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所以过度的吹牛是不可取的。但是除非我们的实力真的强到了一定的程度,否则简历中不吹牛也是绝对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技巧了。在我看来大家想要让自己的简历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一定要在合适的地方强调相对应的细节。而且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件事,那就是吹牛不等于撒谎,而是一种技术,导师们也常常吹牛,只不过工业圈的吹牛方式并不适用于学术圈,大家在写简历的时候一定要套用学术圈的吹牛技术。( d6 Y" {& l( U2 [; G9 ]/ d1 ]0 p: H
: M1 O' `1 z, [5 q
3 G8 o9 H0 t# ~9 g, C0 r不过相信很多同学对于学术圈如何吹牛并不是很熟悉,下面我也举例和大家说明一下。比方说我们在简历中一定会有“我们做了XX”这样的表述,如果是工业界的吹牛方式我就要说“XX这件事是多么的困难,意义是多么的重大,也就是因为我个人能力强才能把它做好”。但是在学术界我们就要换一种说法了,正确说法是“XX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前景也很好,它有着怎样的意义,而我也只不过是碰巧才做出了一些成绩……”。也就是说我们在学术界吹牛的时候,不要将自己作为吹的主题,而是要强调这件事本身是多么的重要和有意义。' {8 _& Z" i$ d0 G! A
而像这样使用学术圈吹牛模式写的简历,很容易引起导师的共鸣,因为导师平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写proposal,所以他也经常要吹牛。3 l1 j9 S9 I# O8 M- y* D
邮件本身 接下来就是邮件本身的创作了,这里面也是有很多技巧的。现在有很多的同学在套磁的时候采用的都是海投的策略,他们也没有时间认真创作每一份邮件,而是会先写一个模板,之后套用模板少交修改就发送给不同的导师。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导师可以很轻易地看出我们写邮件花了多少时间,如果我们套用模板的话对方也会认为我们的诚意不足,这样我们套磁自然难以取得好的结果。* S8 [& o9 R, c1 s3 {6 v) K9 L
邮件的创作核心就是要展现我们科研背景和导师项目之间的契合度,我们也要在对对方的研究方向高度了解的前提下,尽量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之结合在一起写。另外如果我们在之前写论文的时候引用过目标导师的文章,那么我们在邮件中也可以着重提出来,这样的haul也可以让我们在导师的眼中充陌生人变成半个同行。当然在邮件中我们不要忘了询问导师是否有招生计划,并表达愿意继续沟通的意愿,这也是我们发送套磁邮件的主要目的。
6 b0 T( c2 J8 p+ V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无论是我们的邮件还是简历,表达都要简练,因为导师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套磁邮件和简历,他们没有太长的时间去仔细阅读我们写的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抓住导师的眼球,我们也可以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优化,将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Q, b6 [. u- u/ Y; |; G D一般来说我们的邮件和简历发送出去之后,大部分的导师会在一周之内给我们回复,就算他们对我们没兴趣至少也会告诉我们他们没有招生的计划。而有计划招生的导师则会回复我们一个encourage apply,着急招生的导师则会继续跟我们聊一聊,我当时就是申请了所有给我发encourage apply的高校。
; r6 [5 A& @' m5 j5 ^
, R5 ~2 b9 Y, }
; l& G/ R+ A3 T* s% ]6 }& P- i- W1 T- o9 v4 V9 O
- 文书
; D: w. K: M r% ~2 t4 `" h 最后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文书的准备了,在博士项目申请的时候文书材料也是很重要的,不过申请博士项目的文书和硕士项目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我们在文书中并不需要像写故事那样写出过去的所有经历,而是要突出我们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潜力。因为我们也要结合申请项目的要求来突出我们之前科研经历中的细节,这也对文书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O! K, ]. K1 L% l, T因为想要写好文书不仅需要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同时需要我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要对自己申请的高校和项目足够熟悉,这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在这里我也建议同学们最好可以请专业的留学机构帮忙完成申请文书的创作。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申请博士项目的文书要求更高,现在很多留学机构的工作人员专业性并不能满足文书创作的要求,因此同学们在选择留学机构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0 P; z- j9 t. d' q; J, b# }我现在合作的admitwrite就可以很好地满足同学们的需要,这是因为在这里有超过500名和我一样来自海外高校的导师,同时这些导师都来自不同的项目,因此每一位同学都会有同专业背景导师为他提供服务,如此强大的导师团队也保证了admitwrite服务的专业性。, v3 X0 U) ]) b( c/ z, a2 {0 y2 m. D0 \
在文书的创作过程中,导师会结合项目的要求来对内容进行优化和调节,从而最大程度上展现申请同学的科研能力与潜力,并尽量让同学们之前的科研经历与项目的研究方向贴近,这样都可以大大提升同学们在申请中的竞争力。另外在文书内容创作完成之后,导师还会对文书进行润色,这样可以避免文书中出现低级的语法和单词错误,还能让文书的表达更加符合对方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升文书的质量。
& z# z* \. u. G6 a1 f G) ~* I: R0 z5 a- G- a: h
/ O; W" }0 V. T/ p: K& H* m8 f除了文书部分之外,导师都经历过留学申请的全过程,所以他们很清楚留学的流程以及同学们的需要。在同学们的留学申请准备的过程中,导师也会结合项目的要求以及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和帮助,提升同学们申请的效率和效果。! v6 H+ x; c( s+ D4 M$ g$ V
而admitwrite的半DIY服务模式不仅可以针对同学的实际需要提供服务,其在价格上也是很有优势的,全部服务的收费只要2万元,这也只是传统留学机构收费的一半,所以还是很适合同学们选择的。* r1 ]5 e: z- c% n" t+ W& O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申请历程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的,比方说我当时联系了很多导师我都觉得和我研究方向很相近,但实际上却相差了很多,主要还是因为我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不过好在我的申请策略还是比较正确的,所以对于那些想要申请博士项目的同学,大家也要在申请之前多做调查,有针对性的申请才会有效果,最后我也祝愿同学们都可以申请到自己心仪的高校,同时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 p5 M. Z3 |% b. q. G7 E7 d导师背景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化工博士,清华大学本硕。 目前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全职工作,拥有近十年在美国摸爬滚打的经验,包括申请,求职。 我有接近十年在美国学习生活的经验。学习期间因为项目的需要与美国东西部的很多学校有过或长或短的交流。 对美国的学术圈和工业界有很深的了解,包括Huston的石油行业和硅谷的半导体行业。 |